一根大陽線,千軍萬馬來相見。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
雖說比4年的奧運周期還長,但中國股市,時隔5年後再度牛起來了。
6月底,買房的和炒股的在街頭碰見時還能互道一聲:SB!
那麼這2天,買房的只能聽見炒股的一聲拖長了的Bee尾音。
圖片來源:網絡
各路資本加速進入A股市場,生怕去晚了撈不到肉吃。
圖片來源於:微博
而樓市剛剛經歷了半年的衝刺,似乎有點後勁不足了……
壹
股市起飛
7月以來,A股市場捷報頻傳。
券商、免稅、中芯國際概念、白酒四大板塊,儼然有四足鼎立之勢。
7月7日,只用了半天時間,滬深兩市成交量即突破萬億,全天兩市總成交達到17398萬億。
7月8日,滬指漲1.74%報3403.44點,深成指漲1.84%報13406.37點,創業板指漲2.34%報2651.97點,兩市合計成交1.54萬億。
這也是連續5天,滬深兩市成交金額突破萬億元了。
圖片來源:網絡
行情持續火爆,「炒股」頻上熱搜。
親友鄰裡之間的問候從「爬山」過渡到「開戶」,都帶上了一絲親熱的味道。
廣場舞大媽們聚在一起也不光是乘風破浪的姐姐,一串串600或00開頭的數字代碼成了她們最新的話題切口。
牛市能上5000點嗎?
牛氣沖天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牛市還能牛多久?
……
諸多問題,統統不在我們這個正經房產公眾號的討論範圍內。
而關於是否賣房炒股,前天的《「瘋牛股市」來了!葵花寶典—「賣房炒股」重現江湖……》一文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點擊連結查看)
現在我們想討論的是,這一波股市行情,對樓市影響幾何?
貳
新的財富蓄水池?
此輪A股行情,重新激發了資本市場替代房地產成為新國民財富蓄水池的遐想。
在人均GDP超過1萬美金的背景下,意味著我們已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隨著居民財富的增長,居民資產配置也將發生改變。
一方面,在「房住不炒」政策的持續施壓下,房地產的投資屬性在逐步降低,而大量沉澱在房地產領域的資金,又一直不能得到有效釋放。
另一方面,未來A股市場總市值將會逐步接近國內經濟總量,並且隨著養老金、社保基金等進入A股市場,資本市場有望砌成一座新的財富蓄水池。
這波牛市一來,資金成交量立馬創下了近六年來的新高,就是一個佐證。
可以想像大量資金的湧入,背後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渴望。
以致於媒體在公屏上大寫提醒:注!意!騙!子!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現在就斷言資金的流向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為時尚早。
要知道,從市值來看,國內房地產總市值接近450萬億,而滬深股市總市值約為70萬億,前者是後者的6倍還多。
這還不包括附加在房子上除居住屬性外,教育、戶籍、金融等多重意義的屬性。
就像你今天A股賺了100萬,轉頭也不能保證給自家孩子在宇宙中心照母山,搶到一個幼兒園的入學資格。
而《央行最新報告》也揭示了,我國城鎮居民家庭財富中,實物資產佔了8成左右,其中房產佔比接近7成,而金融資產佔比僅為2成。
圖片來源:網絡
論體量、意義,中國股市與樓市,都不在一個量級。
叄
樓市短期震蕩
牛市加劇調整
雖然差距懸殊,但樓市卻已經有抱恙的跡象。
政策上:房地產長期穩定發展的政策基調沒有一絲絲改變,別說乘風破浪了,稍微有點過熱的苗頭,都會引來點剎式精準調控的照顧。
在杭州、東莞、寧波等前段時間有點過火的城市,7月開始喜提「限」字令的樓市新政。
重慶在這方面一直都懂得起,穩字訣拿捏得當。
供應端:重慶樓市供應端的持續輸出,就是一劑「祛溼除熱」的良方。
供應方面,上半年重慶土地超過千萬㎡的建築面積成交,已經接近去年全年成交土地建築面積的8成。
未來會有大量新房供應跟上。
此外,2016年至今重慶成交土地金額雖排名第六,但成交的土地建築面積,全國獨一家超過了3億㎡,無限接近4億㎡。
圖片來源:網絡
這種供應勢頭,從市場供應端就斬斷了興風作浪的可能。
存量房:截止2020年7月5日,重慶主城區二手房掛牌量為262323套,環比持續上漲。
而價格隨著供應的持續放大,也呈現出震蕩向下的走勢。
數據來源: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
種種因素疊加,加上年中衝刺的激情消退,雖然重慶7月預計新開盤的數量比6月還要多,但市場短期震蕩調整的趨勢在加強。
好巧不巧,牛市又來了。
每天都在上演萬億級的資金狂歡。
股市的抽水,勢必影響樓市的發揮。
很簡單,手上有50萬現金,你是會殺入股市搏一搏,單車變摩託,首付變全款呢?
還是會老老實實去樓盤繳個首付?
要擱前一陣,這都不是個問題。
但現在,你起碼會猶豫一番。
在這場資金層面的派對沒有真正熄火前,以前毫不猶豫流向樓市的money,會出現更多的分流,加劇樓市的調整。
肆
溫故知新
下一波行情可期?
「股市牛,樓市熊」。短期來看,這似乎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但拉長時間軸,做個溫故知新,我們希望能看得更全面一些。
股市方面,A股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牛市在2005~2007年,大盤指數最高定格在6124點。
一年多的牛市中,滬指上漲了600%,深指漲幅超過了600%。
之後一直到2014年,A股都處在熊市行情中。
憋屈久了的A股在2014~2015年,再次牛神附體,最高衝到了5178點。之後又開始掉頭向下。
大致算來,十年一輪迴,中間偶有小牛市,持續時間都不長。
相對應的樓市,2005年~2007年,樓市價格開啟上漲的通道。
不得已,以家庭為單位第2套住房貸款首付不得低於40%,利率不得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的調控政策出臺。
但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衝擊,很快「四萬億計劃」出臺,樓市起死回生。
2014年,股市喜迎牛市,樓市之前就沒閒著,一直在默默小幅持續上行。牛市之後的2015年,樓市在北上廣深的引領下,在各種學區房的概念下,開啟了新一輪漲幅。
圖片來源:網絡
可以看出,股市在牛熊之間反覆橫跳時,樓市並沒有玩過山車,而是有著自己的節奏。
反而是每一次牛市都伴著樓市的上漲。
所以江湖才有「股市掙錢,樓市存錢」的投資訣竅。
這一波行情下,也不排除那些股市掙了錢的人,套現出來買房的可能。
但是,行情並不是說說就來的。
和之前比,樓市有2個關鍵點,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
第一:「大放水」變「LPR降息」
之前的4萬億就不說了,2015年的貨幣政策就是「大放水」,5次降息且每次降息幅度25個基點。
釋放出滔滔洪水,滾滾奔湧到股市和樓市。
圖片來源:網絡
現在呢?
本年度截至目前,央行共計兩次LPR降息,幅度共計也僅為15個基點。
圖片來源:網絡
很顯然,現在的貨幣政策是精準扶持實體經濟。
樓市大漲的貨幣政策基礎不在。
第二:「去庫存」變「房住不炒」
同樣看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去庫存成為「國家任務」。
之後的2016年,全國各地紛紛給樓市鬆綁,就有了從北上廣深啟動,蔓延全國的房價普漲。
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房住不炒」大政方針不變,各地小規模調控降溫持續不放鬆。
樓市以穩為基調,缺乏大漲政策支持。
想牛市之後再賭一把樓市大反彈,可以洗洗睡了。
倒是可以趁著這波短期調整的行情,多看多比較,在城市核心區勾畫多個備選項,無論是「打新」還是二手房,都有望逆向操作成功,撿趴活機會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