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烙饃、絲娃娃……給中國人一張餅,我們能把世界捲起來

2021-02-16 三個料理人
             ▲圖/攝圖網

最近刷微博,看到個段子:學習太痛苦,煎餅補一補;失戀怎麼辦,兩碗大米飯;人生得意須盡歡,蛋糕上面配餅乾。

的確,碳水簡直就是中國人的本命,甭管吃了多少菜,最後不來點兒主食,感覺跟沒吃飯一樣。

在很多地方,甚至還存在一個經典公式:美食 = 碳水 + 一切。

肉夾饃、驢肉火燒、蘭州牛肉麵……當然,最多的是各種烙餅和卷餅。

春餅、煎餅、手抓餅、燻肉大餅……發展到極致,便是可甜可鹽、可葷可素,並且還十分可口的——大餅卷一切。

既然要把世界捲起來,首先得有餅。

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人就把很多麵食都叫做「餅」。湯餅類似麵條,蒸餅接近饅頭。

西漢時期也出現了麵餅,不過那更像是點心。倒是來自西域的胡餅,更接近今天的餅。


▲圖/攝圖網

隨著麵粉加工技術的進步,餅食迅速發展起來,有關餅的記載也越來越多。

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餅法」一節記錄了超過20種麵食,包括蒸餅、湯餅、胡餅、燒餅、髓餅、乳餅、膏環等等。

煎餅、烙餅等餅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普及和發展。並且,經過漫長的歲月演變,中國人創造出越來越多的餅,以及豐富多樣的搭配。

▲圖/攝圖網

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河北灤州的李盛攜帶妻子兒女「闖關東」,來到了吉林梨樹縣,在這裡經營熟肉下貨為生。

幾十年後,店鋪傳到了李家兒子李連貴手裡,他將店遷到了吉林四平,並在煮肉時增添中藥、香料,燻肉的風味更加獨特。同時,還改進了大餅的工藝。

▲燻肉。圖/網絡

從那時起,李連貴燻肉大餅的名號越叫越響。

麵粉、香料和熱油製成油酥,抹在餅內,這樣出鍋的大餅層層分明,外皮金黃酥脆,內裡潔白軟嫩。

肘子、豬頭肉、五花肉……先用十餘種香料滷好,再用紅糖燻制,紅亮的色澤加上濃鬱的薰香,賦予了燻肉醇厚的口感。

▲圖/四平市人民政府網站

層層分明的大餅,正好將燻肉塞入,再放入幾縷蔥絲,卷上幾卷,蘸上甜麵醬,就是口感濃鬱的東北燻肉大餅。

對於沒時間吃早飯的大城市上班族來說,雞蛋灌餅可以給空空的胃口最溫暖的撫慰。

很多賣雞蛋灌餅的攤子都是夫妻檔,一位負責做餅,另一位則負責加料。

先將餅坯放到餅鐺上,在高溫油脂的作用下,餅坯受熱起泡,制餅的師傅迅速將泡泡戳破,用筷子撐起餅皮,熟練地將打好的雞蛋迅速倒入,然後將餅翻面,待蛋液凝固,便夾起餅放到一旁。

▲圖/網絡

旁邊的那位拿起做好的灌餅,細心地問著顧客的要求。

什麼都不要的話,將灌餅刷上甜麵醬、辣椒醬,夾片生菜就拿走;

也有人會選擇加入土豆絲、胡蘿蔔絲、海帶絲或是豆芽;

▲圖/網絡

對於肉食動物來說,這些都不過癮,得夾上培根、裡脊、火腿腸才來得滿足。

碳水、脂肪、蛋白質和蔬菜,全都匯集到這一個小小的雞蛋灌餅中。

在北方早餐界,還有另一大霸主——煎餅餜子。

在天津,煎餅皮一定不能是白面的,而是要用綠豆面來做;調面也不能用普通的水,要用牛、羊骨熬成的清湯;更講究的,還要添上一點蝦皮。

▲圖/網絡

先在鏊子上刷薄薄的一層油,舀上一勺綠豆麵糊,緊接著抄起T形推,轉一圈,一張煎餅的雛形就呈現在眼前。

另一隻手抓起雞蛋,輕輕一磕一掰,推子再轉一圈,雞蛋就均勻在分布在煎餅皮上。撒上蔥花,等到雞蛋稍微熟固,抄起小鏟,鬆動一下煎餅的邊緣,兩手一翻,煎餅就翻了個個。

放上油條或是餜箅兒,折一下,然後刷一道甜麵醬,刷一道醬豆腐,有需要的再放點辣椒。緊接著再折兩下,就裝入袋中送到你手上,前後也就兩三分鐘。

▲圖/網絡

外面是軟糯的雞蛋和餅皮,咬一口卻嘗到了油條的韌勁或是薄脆的酥脆。

說起煎餅,山東人就表示不服了。

▲圖/攝圖網

其實,山東煎餅和煎餅果子並不是同一個物種。山東煎餅的主料是玉米面,在巨大的鏊子上烙出來,看起來是薄薄一張,卻十分考驗牙口。

山東淄博人蒲松齡還專門寫過一篇《煎餅賦》:「圓於望月,大如銅錚,薄似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

與天津煎餅餜子多加一點東西,就會被斥為「邪教」不同,山東煎餅的卷菜相當包容。只有沒卷到的,沒有不能卷的。

▲圖/攝圖網

煎餅不止可以用來卷大蔥,豆芽、土豆絲、豬頭肉、辣椒炒小銀魚……都是十分經典的煎餅卷菜。

自唐代開始,中國人便將一些辛辣蔬菜做成春盤,用餅捲起來吃,這成為一種迎春潮流。在漫長的歲月裡,這一習俗也逐漸演變成春餅和春卷。

▲圖/yelp

春餅也叫荷葉餅,因為它的形狀像漂浮在水中的荷葉。

立春時節,將豆芽、韭菜、粉絲和肉絲炒成「合菜」,再搭配上醬肉一起捲起來,就是迎春的期盼。

除此之外,春韭、春筍、香椿芽、嫩蒿、薺菜、榆葉……這些都是可以卷進春餅裡的春天味道。   

      

▲圖/網絡

而在北京,荷葉餅另一個重要用途,就是卷烤鴨。

在東北等地,還有一種類似於春餅的筋餅,它用高筋麵粉製成,筋性更強。

人人都識得驢肉火燒,其實用大餅卷驢肉也是一種美味。

而到了山西長治,當地人將麵餅擀薄後,用擀麵杖翻甩多次,直至麵餅透亮,因此得名「甩餅」。

▲圖/網絡

隨後,將餅放到鏊子上烙制,將朝上的一面刷上驢油,翻面,烙制外焦裡軟。

上桌後趁熱卷上驢肉,撒上小蔥。吃上兩口甩餅,再喝上一口丸子湯,便是一頓無比舒適的簡餐。

一個鏊子,一張薄餅,兩面翻烤至熟,便是北方中原常見的主食——烙饃,在一些地區也叫單餅。

還有一種烙饃,是放在蒸籠裡蒸熟的,看起來就像一張更大的春餅,它被叫做水烙饃。

▲圖/Youtube

作為主食,烙饃和山東煎餅一樣,搭配無所顧忌,只要能捲起的菜,都能與烙饃搭配。

美食導演陳曉卿曾提到說,曾經在他的家鄉,與烙饃搭配的一道雞蛋蒜米,就能用來待客了。

▲圖/網絡

「幾隻雞蛋煮熟去殼,杵碎裝盤。一顆蒜頭去皮後,把蒜瓣放在石臼中舂,碎成糜狀後,出來置於碎雞蛋上面,加一點點鹽和醬油,和幾滴芝麻香油,拌勻,這就成了黃淮海地區一道百搭的小菜。」

除了用做主食,烙饃本身也是一種食材。例如,烙饃做皮可以做成菜盒子。而在河南開封,當地人將烙饃與羊肉末結合,創造出一道知名的開封小吃——羊肉炕饃。

平底鍋上放羊油,油熱後放上水烙饃,把羊肉末,蔥末、鹽、孜然均勻撒到餅上,再拿一張水烙饃覆蓋在上面,正反面都烙至金黃之後,疊好、切開就好了。

在浙江台州,人們將麵糊或者米漿均勻地塗在平底鍋上,不一會兒就誕生了顏色金黃、如紙片一般的麵皮,用麵皮卷上各種菜蔬,就是台州人喜愛的食餅筒。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全國人民都在吃粽子的時候,台州人民是吃食餅筒的。

▲圖/網絡

用來捲起的菜碼大多是炒出來的:韭菜炒蛋、生炒綠豆芽、榨菜肉絲豆腐乾,還有比較硬的炒蝦仁、爆魷魚、梅乾菜紅燒肉等等。

食餅筒既可以直接吃,也可以過油煎炸一下再吃,同一種食物,創造出不同的口感。

前幾個月追《錦衣之下》,其中就出現了這道福建美食——潤餅。

 ▲圖/《錦衣之下》截圖

雖然潤餅的起源有著多種的民間傳說,但根據在專家推測,應該是唐宋時期,大批中原人遷徙南下,春餅隨之傳入閩南地區,成為潤餅的前身。

潤餅皮與春卷皮類似,都是在爐火的炙烤下,將溼麵團往平底鍋上一貼,稍等片刻就得到一張薄如蟬翼的餅皮。

潤餅的卷菜可甜可鹹,常見的如花生米、胡蘿蔔絲、香菜、豆芽、蝦仁、四季豆,甚至蚵仔煎。

▲圖/網絡

將菜放到餅皮上,捲成枕頭形狀,再根據個人口味蘸上蘸料一個完美的潤餅就可以入口了。

輕輕咬一口,各種餡料複雜的口感就迸發出來,甜、餡、酥、韌,全部集中在這一張薄薄的餅皮裡。

不管在學校門口的小攤兒,或是夜市街上,手抓餅都是最熱門的美食之一。

雞蛋、火腿腸、生菜可以說是手抓餅的標配,卷裡脊、培根、雞柳,甚至炸雞排,也都有人做過。

▲圖/攝圖網

因為和面時加入的油,才能使手抓餅層層分明,並且起酥,不過這也造成手抓餅的口感比較油膩。

我們早就習慣性的認為,手抓餅來自臺灣,不管是街上的店鋪還是電商裡的速食手抓餅,打的都是「臺灣手抓餅」的名號。

但去過臺灣才發現,這東西在那裡叫天津蔥抓餅,而在維基百科上,又說手抓餅起源於山東。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圖/網絡

有臺灣美食作家考證過,認為是有臺灣人在天津吃到了濟南的一種小吃「油旋」,然後將它引進到臺灣,改造成了蔥抓餅。之後,大陸又有商家將蔥抓餅作為臺灣小吃引進回來大陸,變成了今天的手抓餅。

絲娃娃是貴州街頭的一種常見小吃,別名素春卷。

將用米麵粉做成的薄紙狀小圓餅烙熟,旁邊整整齊齊地擺上五顏六色的菜碼。

▲圖/網絡

薄如蟬翼的小餅,卷不了多少食材,但還是每樣都得來一點。蘿蔔絲、折耳根、綠豆芽、海帶絲、炸黃豆、脆哨等多種佐料。

小心地把麵皮裡裹成小卷,再來點各店家滋味不同的蘸水,香脆軟嫩和獨特的蘸水滋味,全部融化在口中。

餌塊,雲南特有的一種美食。「雲南十八怪」其中一怪便是——粑粑叫餌塊。

餌塊的原料其實就是大米,將米蒸至六七成熟後,搗成面狀製成米糰。

▲圖/網絡

在雲南的很多地方的街頭,都能看到一個個小攤,火盆上置著一個鐵絲網,下邊是碳火。

將米糰切下來薄薄一片,放在炭火上炙烤,不一會兒就烤到兩面金黃、骨出起泡,這邊是燒餌塊了。

燒好的餌塊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辣醬、甜醬、芝麻醬、滷豆腐、花生碎、豆芽、酸菜、肉沫等等。

▲圖/網絡

除此之外,餌塊還可以趁熱揉成餅狀,加入肉沫、豆芽、辣椒等食材,包成類似大餃子一樣的餌塊包,包好之後再上火烤一下就好了。

以上說的這些卷餅,大致上還有個固定搭配,而到了華北,尤其是京津一帶,大餅是人們最常見的主食之一,當地的人們也將大餅的創造力發揮到了極致。

在北京,家裡懶得做飯的時候,去街上買點大餅,再買上些肘子、豬頭肉之類的熟肉,便能應付一頓飯了。

▲圖/網絡

有店家順著這個思路發揮,將帶魚用高壓鍋壓至骨酥肉軟,創造出一道非常年輕的「傳統北京菜」——烙餅卷帶魚。

不過要說創造力,還得看天津人的,天津人真真創造出了大餅卷一切。

▲圖/Youtube

常見的土豆絲、醬肉、香腸已經不算什麼了,各種炸串和魚丸,也能出國之後捲起來吃,更有一種天津獨有的吃法——大餅餜子,大餅卷上油條,雙倍碳水,雙倍滿足,以及可能雙倍長胖。

用餅捲起食物來吃,不止是在中國,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美食。

▲圖/pixabay

墨西哥卷餅(Taco),餅皮用的是玉米面,餡料有生菜、牛肉、雞肉、牛油果、芝士、沙拉醬等等。不同於中國人把餅卷得嚴嚴實實,墨西哥人拿起來對摺一下就開吃了。

▲圖/pixabay

越南春卷則是用幾近透明的米皮,卷上七彩的食材,黃瓜、小番茄、蝦仁、胡蘿蔔、紫甘藍……看起來就賞心悅目。

做法簡單的卷餅,卻有著複雜、豐富的口感;不僅用來飽腹,各種食材匯聚,也兼顧了營養與顏值,它不是什麼高大上的美食,卻飽含著我們最豐富的日常。

相關焦點

  • 北方人最愛吃的烙饃卷菜,餅薄如紙,柔軟筋道,卷啥菜都好吃
    大家好,我是第一名廚的張大磊,關注我們,會有更多的美食供您參考,讓您的生活更加美味。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是越來越快,趕公交、趕地鐵、每天都精神緊繃,有時候連一頓早餐都沒能好好的吃過。即使工作如此忙碌,我們也不能不吃早餐,每天上班路上我都會在路邊買一個烙饃卷菜,烙饃柔軟筋道,小菜有小酥肉,豆芽,土豆絲,海帶絲等等,卷在一起,咬上一口很滿足,一天都會元氣滿滿。烙饃卷菜其實是一道農家美食,以麵粉為主要食材,配上各種配菜製作而成,吃起來柔軟筋道,營養美味。
  • 北方人愛吃的烙饃卷菜,餅薄如紙,卷啥菜都好吃,1天不吃想得慌
    各位,我是第一廚的張大磊,關注我們,會有更多的美食供你參考,讓你的生活更美味。當今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趕公共汽車,趕地鐵,天天精神緊張,有時甚至一頓早飯也吃不好。就算工作再忙,也不能少吃早飯,每天上班的路上我都會在路邊買個烙饃卷菜,烙饃軟筋道,小菜有小酥肉、豆芽、土豆絲、海帶絲等,捲起來,咬一口就滿足了,一天都會精神飽滿。烙饃饅頭其實是一種農家菜餚,用麵粉作為主要配料,配以各種菜餚,吃起來軟而有彈性,營養可口。
  • 老物件的記憶:鏊子 攤煎餅做小雞烙饃的必備神器!
    鏊子是一種從遠古相傳至今的製作麵食的工具,主要用來烙饃、攤煎餅,生產烙餅類食物等,在河南、蘇北、山東、山西等地區比較常見。 時至今日,仍有「家家支鏊子,戶戶烙煎餅」的傳統習俗。
  • 烙饃:一張薄餅「包羅萬象」
    烙饃是江蘇徐州人偏愛的特色麵食,它看似極為平常,但製作工具和做法極具特色,吃法多種多樣,口感筋道有嚼頭。烙饃,顧名思義是烙熟的饃。鏊子,就是烙制烙饃特有的工具。傳統鏊子是鑄鐵的,圓圓的外形,直徑一般一尺左右,中間有微微的凸起。
  • 兩分鐘搞定一道菜爆炒南瓜絲,做法簡單又好吃,拌米飯卷饃都可以
    hi~~~大家好,今天炒了一道特別家常的家常菜,爆炒南瓜絲,特別適合拌米飯吃,或者是卷烙饃吃,卷煎餅都是可以的,特別下飯超級好吃南瓜絲怎樣炒清脆好吃?原來做法這麼簡單,拌米飯吃超級下飯咱們先準備一塊青南瓜,把南瓜先切成薄薄的片,再切成細細的絲,(青南瓜的皮可以去,也可以不去掉,根據自己喜歡吃的)。
  • 給天津人一張餅,TA能卷下整個世界!
    圖/網絡但也正是因為這種簡單快捷的製作方式,讓人不禁就會動點別的心思:既然能卷雞蛋,那麼能不能卷別的東西?答案是肯定的。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人們早就度過了計劃經濟時期,進入改革開放時期,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自然會有一些新的追求。
  • 徐州那道名美食:烙饃,你嘗過嗎
    徐州是一座歷史名城,美味的食品更是數不勝數:顏色誘人的紅富士蘋果、香甜可口的小孩酥、風味獨特的沛縣狗肉………但在眾多的食品中,有一種看似極平常卻又獨特,也是徐州人民白吃不厭的食品——烙饃。烙饃及不同於北方的單餅,也不同於很多地方的煎餅。
  • 萬物皆可卷——大蘇河雜糧煎餅,好吃不上火//有了它分分鐘搞定老小孩小小孩
    提起煎餅,很多人的記憶一下就被拉倒了小時候,尤其是用煎餅卷上吸收了天地之硬核精華的大蔥,像刀劍出鞘一般,再蘸上鹹香的大醬,然後用強而有力的後槽牙撕扯下來
  • 煎餅卷大蔥,是對山東人最大的誤解
    甜麵醬,吃起來甜中帶鹹,同時有醬香和酯香,不管山東煎餅卷啥,若是塗上那一層黃褐色的甜麵醬,便讓人食慾大開。至於大蔥也要蘸醬,自然是為了消一消蔥的辛辣。以前卷大蔥,現在啥都卷。卷生菜、卷粉絲、卷豆腐、卷鹹菜、卷海帶絲、卷肉絲、卷油條、卷蝦皮子、卷香椿芽,甚至還卷辣條,只要是熟食品,都能卷出花樣來。若是煎餅攤設在學校附近,還會卷辣條,多掏五毛錢,就能吃到童年的辣條味兒。山東雜糧煎餅=正宗的山東煎餅?
  • 雜糧煎餅卷萬物,好吃不上火||有了它,分分鐘讓小朋友清盤
    記得第一次去吃的時候 以為是陝西那種軟軟的麵餅,沒想到上來了一沓像宣紙一樣的東西,對於常年生活在南方的我來說,這個確實很新鮮,更沒想到的是 我們全家都很喜歡吃。了解下來,這種煎餅是不加麵粉,是以大米 大豆 玉米等不含麩質的五穀製成的。這一下滿足了我對無麩質食物的追求。
  • 食譜|雜糧煎餅蔬菜卷
    趁著周末有空,搗鼓了這個雜糧餅,沒想到小朋友特別喜歡,我一邊卷,他就在旁邊一邊吃,一會兒功夫兩條卷卷就下肚了,要不是搶著拍了個照片估計大伙兒連真面貌都見不著了。孩子愛吃,當媽的是最開心的了,這不,一連四天了,每天早餐都是吃它,配上一杯牛奶,營養就非常豐富了。一連吃了四天,兒子一點都沒有吃膩的感覺呢,想著很多孩子都喜歡吃卷,今天特意將這做法整理了一下,有心的媽媽們收藏起來,有時間也給孩子做做吧。
  • 給沂水人一張煎餅,他們可以卷鹽卷蔥卷蝦皮子卷全世界!哈哈哈
    但是煎餅能卷的東西可不只有大蔥給沂水人一張煎餅他能卷遍整個世界煎餅與大豆腐,再加一碟青紅辣椒捲起來,那就更好吃更好吃更好吃了!抹上一層油,撒上一遛鹽,對摺再對摺,就可以吃起來了!這是我小時候的最愛,小時候家裡窮,能吃到煎餅卷油鹽就是一種幸福!白糖、紅糖、砂糖,隨你便,愛甜就撒的厚厚的捲起來!
  • 探店 | 南京路上這家「把把小燒烤」,居然要用烙饃卷著吃!?
    看這串的分量,也能看出也是老闆實在人。小店生意挺火爆的,老闆說每天一冰櫃烤串都不夠賣。燒烤好不好吃,都體現在這了!有話說:「餅可卷萬物,給我一張烙饃,我能捲起整個世界!」把把小燒烤家的特色就是烙饃卷烤串~
  • 用花生油卷煎餅
    香噴噴的花生油,讓我有了卷煎餅的想法,就像小時候那樣。02都說煎餅卷大蔥,是咱山東沂蒙地區的名吃,但在我童年的記憶裡,煎餅卷花生油也是名吃。撕一小煎餅角,或用廚房鍋臺上油碗裡的小油勺,蘸舀些花生油,均勻地塗抹在卷了一半的煎餅上,再伸手進鹽罐,用拇指與食指捏幾粒粗鹽撒上,捲起來,一張嘴巴,那叫一個狼吞虎咽啊。
  • 煎餅卷一切,紅油泡世界,你心中最包容的食物是?
    什麼食物都能放在一起吃!這些吃的和什麼都百搭!∣山東:煎餅卷一切∣⊹煎餅在山東有著不起眼卻重要的地位。真正的山東煎餅不是煎餅果子或山東雜糧煎餅那種軟弱的東西,而是一種堅韌,乾燥,有分量的餅,一種需要強勁的咬力,必勝的決心才能駕馭的餅。
  • 這家煎餅腦洞太大,什麼都敢卷
    僅憑一張煎餅就能吃到世界各地的風味你敢信?久居煎餅果子深圳評論榜的這家店,堪稱煎餅中的愛馬仕,終於開來龍華了。什麼都敢往裡放,不知道該說老闆腦洞大,還是膽子大。= 北京烤鴨煎餅果子 =據說這款煎餅的師傅曾經是全聚德的大廚,離開全聚德後,做了10年的煎餅。烤鴨放了足足10片,一口咬下去,烤鴨鮮嫩彈牙,搭配京蔥絲清爽不油膩 ,完全吃不出鴨肉那一股子腥味。
  • 手拿煎餅萬物皆可卷
    有時爸媽下地做活不回來,我都是和姐姐用筷子沾一點花生油(那時花生油也很缺,一般吃豆油)均勻的抹在煎餅上,然後在撒上一點鹽,用手捲起來,吃花生油的香加上煎餅的韌勁,好吃的不得了(現在條件好了,沒有試過的朋友可以試下,不過一定要用手工煎餅,機器煎餅可沒有那個味道)。有時也會去地裡挖一些野菜,切丁和雞蛋攪拌均勻倒在煎餅上包起來,在鏊子上烙熟在切成一塊一塊,想想現在很多小吃都是從煎餅上演化而來的。
  • 煎餅做法大全
    準備適量的麵粉,加少許的鹽,然後分次少量的加水,直到攪拌成糊狀,想增加煎餅的口感,打一個雞蛋進去,這樣吃起來很有嚼頭,我還切了點韭菜碎放進去,又好看又好吃。順著一個方向,直到攪的沒有小麵疙瘩為止。2.平底鍋只需薄薄的抹一層油,然後就開始攤了,煎餅很容易熟,翻兩次就可以了。3.  煎餅卷的大蔥和醬。4.  還可以卷各種蔬菜。
  • 託克遜縣烙饃機器多少錢多少不脫水口感獨特
    全自動餅絲餅條烙餅機,可以用電和燃氣加熱,放進去麵團,按下開關,壓餅和加熱同時完成,出來就是熟的餅了。使用烙饃機做出來的烙饃不僅大小一致,厚薄均勻,而且糊花美觀,乾淨衛生。而且與之前烙饃機相比,全自動水烙饃機多少錢,新款烙饃機生產烙饃的速度更快,得到了很多用戶的一致好評。還有一點就新款烙饃機的耗電量很小鑫鵬全自動烙饃機一個小時耗電量只有幾度電。
  • 卷盡一切美味的墨西哥雞肉卷,靈感可能來自於中國
    即便深海鱈魚堡、藤椒雞翅、香芋甜心、黃金蟹鬥等美味已經離我們而去許久,大家依舊對這些美味念念不忘,一直期待它們著有朝一日能像嫩牛五方那樣重新走進我們的視野。在眾多逝去的肯德基美味中,大家最最最期盼的無疑是人人都愛的,經典中的經典——墨西哥雞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