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樊敏,是黔南州民族宗教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員。2019年6月,我受組織選派,來到三都水族自治縣中和鎮紅星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幾個月的深入走訪,我根據群眾意見建議、出列摘帽所需、鄉村振興所求,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定製培訓方案、設計培訓課程、優選培訓老師、推薦培訓學員,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承擔主持《水族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學脫貧政策感黨恩》《說普通話、寫規範字》《移風易俗》等每一堂課的講授和互動。 「當了30多年的水族人,第一次知道自己的民族有這些歷史、這麼多的文化。」紅星村村民潘承切拉著我說。 「樊書記,我以前多次參加過馬尾繡培訓,都是就繡教繡,就針穿線,像這次培訓的課程,還是第一次參加,課程豐富又有意思,既增長知識、又提高技能。」潘小婉是參加培訓班課程的一位學員,她也是一位刺繡「巧手」。 一個小小的「雙培」班在紅星村掀起了學習的熱潮,第一期還未結業,第二期「傳文化揚自信·學技能奔小康」100人的名額就已報滿......
駐村一年半來,我先後在臨近的中和、九阡、都江等鎮和雪花湖社區、鳳羽街道城南社區開設「雙培」班,培訓方案一次次優化,受益群眾達1000餘人、間接受益家庭近1000戶。 2019年以來,我立足「雙培」行動,在中央統戰部、黔南州民族宗教事務局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愛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共爭取到黨建陣地、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教育培訓及助學孤殘病老困等20個項目資金共計280餘萬元,在紅星村凝聚起了「一心向黨、自信自強、苦幹快趕」的合力,走出了一條以「黨建為引領、團結為遵循、文化為紐帶、綠色為底色」的脫貧攻堅之路,為鄉村振興和實惠當地群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年3月3日,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正式宣告脫貧!我感到無比自豪與欣慰。 因為駐村,讓我與紅星村結伴而行、與扶貧攜手並進,真正體會了「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真摯情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鄭潔
編輯 孫蕙
編審 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