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易地扶貧搬遷讓我家有了希望丨關嶺自治縣安馨...

2021-01-13 天眼新聞

我叫韋登祥,今年63歲,家庭人口6人,2016年從關嶺自治縣斷橋鎮德新村楊柳組搬至安馨社區生活,是易地扶貧搬遷第一批受益者。我原先居住的德新村楊柳組是德新村最偏遠的一個自然組,不通車,吃水困難,需購買生活物資的,來回需要走上半天的時間,組裡的年輕人全部外出務工,條件稍微好點的都自己在外蓋房子不再回組裡生活。

2016年,關嶺縣針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村寨實施整組易地扶貧搬遷,當地的駐村幹部及村「兩委」多次到我家中做工作,消除我的顧慮,動員我搬遷。為了給孩子提供方便、舒適的居住環境,我家於2017年初正式搬遷入住安馨社區,現在住房有100平方米,三個房間,放在以前,我做夢都不敢想有一天自己能夠搬進城市,住進樓房。為此我打心底感謝黨和國家。

搬到社區,我們的生活方便了許多,周邊配套設施齊全,只要想買東西,下樓就可以買到。我有兩個孫子,以前為了上學方便,兒子和兒媳外出務工時只能帶著身邊,每年的支出也增加了很多,每年都存不了多少錢。現在搬到社區,學校就在旁邊,可步行上學,現在孫子也回來讀書了,一方面減輕了年輕人的負擔,另外一方面也給我們老兩口的生活帶來很多樂趣。  為了使我們搬遷戶能夠搬進來,穩的住,社區工作人員多次到我家推薦就業崗位,現在老伴在社區做保潔員,工資每月400元,閒暇時候,老伴在周邊收集廢棄紙殼和瓶子販賣,減輕兒子媳婦的壓力。現在兒子和兒媳在外打工,工作也還算穩定,一家人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徹底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

搬遷後,當地政府對待我們搬遷戶並沒有「一搬了之」,我們依舊享受國家的扶貧政策,並有結對幫扶人員到家中不定期進行走訪,會及時的向我們宣傳一下好的政策,醫療、教育、外出務工交通補貼、村級產業獲利後的分紅等等。   四年多來的時間匆匆而過,我家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社區我有了新鄰居,大家和睦相處,親如一家。我時常跟家人說飲水思源,我們能夠過上現在的生活,首先是要感謝黨和國家能夠想到我們,出臺了這麼好的扶貧政策,一個不落地帶上我們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其次要感謝當地政府對我們的關心、關懷,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幫扶我們。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張賽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易」得日月換新天——江華易地扶貧搬遷見聞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唐代詩人杜甫詩句可以作證。 一千多年後的今天,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江華瑤族自治縣用4年多的時間,實現了一項偉大工程——建成了2698套易地搬遷新房,讓全縣10126名貧困群眾從「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高寒山區搬遷到交通便捷的平地,擁有了「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廣廈千萬間」。
  • 「我的扶貧故事」產業立起來 群眾富起來丨關嶺自治縣花江鎮蓮花村...
    我是花江鎮蓮花村支部書記羅開基,全國上下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蓮花村在國家省市縣以及花江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我秉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民服務宗旨;以「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為脫貧攻堅行動指南和產業發展方向,強化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好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做到「抓好黨建促發展,圍繞發展抓黨建
  • 「我的脫貧故事」易地扶貧搬遷 融入幸福之家丨劍河縣革東鎮麻慄村...
    在我成家之後,我們夫妻住在不足20平米的小房子內,生活依舊艱苦。為了生活,多年來我們夫妻只好帶著家中的3個小孩在外打工,賺錢養家,供小孩讀書上學。逢年過節回來,一家5口也只能擠在不足20平米家裡,實屬難安。後來,我家被村裡評為貧困戶。在國家好政策的持續幫扶下,我逐漸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曙光。
  • 「我的扶貧故事」「小個子」有「大能量」|黔西縣文峰街道易地搬遷...
    文峰街道易地搬遷點群團工作站創新工作思路,主動擔當作為,以群團工作站平臺為支撐,開闢了一條管理服務搬遷群眾的新路子。群團站「四點半課堂」邱佳講述成語故事我叫邱佳,今年24歲,是惠風花園群團工作站的一員,我雖然年齡小個子小,但每天為易地搬遷群眾東奔西走、上樓下樓,小小的身軀也迸發了大大的能量。
  • 「我的脫貧故事」搬遷給了我家新生活丨望謨縣麻山鎮打務村村民王...
    我叫王永脈,家住在望謨縣麻山鎮打務村,是望謨縣最邊遠、偏僻、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的一個老麻山片區村寨。  以前,抬頭只看著大石山,看不見土地。土如珍珠,水貴如油。經濟上十分困難,食不果腹,穿不避風,住不避雨。
  • 【我的脫貧故事】張漢林:我家日子越過越紅火咯!
    【我的脫貧故事】張漢林:我家日子越過越紅火咯!我叫張漢林,是安順經開區么鋪鎮龍井村村民,也是村裡荸薺和西紅柿種植能手。自易地扶貧搬遷以來,我們一家6口就住在寬敞明亮的安居房,兩個孩子在附近的學校上學,妻子在家照顧80多歲的母親和打理家務,日子越過越好了。
  • 遵義市易地扶貧搬遷戶秦再科:我是一個幸運的人
    遵義市易地扶貧搬遷戶秦再科:我是一個幸運的人 發布時間:2020-12-09 13:41:35      來源:遵義日報 新中街道的松源社區是一個熱鬧的地方
  • 「我的扶貧故事」在平凡崗位書寫精彩人生|紫雲自治縣格丼村第一...
    我叫於以佳,是紫雲自治縣黨代表聯絡辦副主任。2017年8月,在黨和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號召下,我自願報名並被選派到紫雲自治縣格凸河鎮格丼村任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為儘快熟悉村情民意,找準貧困戶致貧根源,精準實施幫扶,我開始與村兩委幹部及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成員,白天進組入戶走訪,與村裡的老黨員、退休老村幹部、致富能人座談,深入了解民風民俗、村級經濟發展、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群眾期盼等,晚上開會研判,把脈問診。村民們故土情結嚴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了「難啃的硬骨頭」。
  • 「易」得廣廈千萬 開啟幸福新篇——永州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易」得廣廈千萬 開啟幸福新篇——永州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江華瑤族自治縣水口鎮安置區突出「中國愛情小鎮」主題,全力推進「七星水街」項目建設,依託旅遊扶貧,引導移民創業增收脫貧。易地扶貧搬遷,搬遷只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如何讓貧困群眾「搬得進、穩得住、能脫貧」?永州著眼全局,在規劃物理搬遷的同時超前謀劃「後半篇文章」,實現了搬遷與脫貧同步規劃、同步推進。
  • 「我的脫貧故事」生而不幸,但生而逢時丨望謨縣樂旺鎮團結村村民羅...
    包保幹部王超到羅小有家做易地扶貧搬遷宣傳動員工作為了生活,我遠走他鄉,踏上了打工路,成為了一名打工仔,已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曾坐在工地的水泥上看著城市輝煌的燈火發呆。看著夜空,我也有個城市的小康夢。2013年12月,國家脫貧攻堅乘著春風開始在全國轟轟烈烈地開展,我家也在此時經村組評議納入貧困戶。那時我回到家,想創業,政府貼息貸款給我創業;沒技術,政府就給我們貧困戶培訓技術。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
  • ...小題大作」幸福來——懷化市系統性謀劃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剪影
    走向勝利——懷化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導②「小題大作」幸福來——懷化市系統性謀劃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剪影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新廠鎮營寨村搬遷戶吳光亮的小產業園。作為全省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最重的懷化,從2016年以來,全市共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5796戶103904人,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建設任務。從2019年開始,將工作重心由安置建設轉向後續幫扶,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搬出來需要勇氣,穩得住需要用心用力。」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付出是為了帶給他們希望丨安龍縣普坪鎮講埂...
    「韋書記下來我們村當領導,我們就有希望了……」我在同黔西南州醫療衛生檢查組同志入戶走訪時群眾說。這一番話既是群眾對我的極大信任和期望,也激起了我內心為群眾多幹事、幹好事的雄心壯志。  我叫韋富森,是安龍縣科協的一名幹部,2017年10月,被縣委派任安龍縣普坪鎮講埂村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長。
  • 「多彩貴州網」「銅仁|新市民·追夢橋」碧江:搬遷搬出新生活 有家...
    近年來,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要任務,堅持易地扶貧搬遷與基礎設施同步建設、與就業創業同步實施,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住進了設施齊全的新家,開啟了幸福新生活。2019年,得益於貴州省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何婭一家從偏遠的鄉村搬到了碧江,住進了正光社區,離開了那一方「養不起人」的水土。不用花一分錢,就住上了100平米的嶄新樓房,政府還統一購置了沙發、電視機、熱水器等生活必需品。讓何婭感到驚喜的是,易地扶貧搬遷不過是第一步。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能安居是對我最大的褒獎丨劍河縣南明鎮平珍...
    我了解到萬老政常年生病,歐大榮需要照顧妻子無法外出務工,兒子歐陽章發外出務工得到的工資,除了供給妹妹讀書生活費外,已經沒有多餘的錢用來補貼父母開支和改善家裡的現狀。歐大榮家舊房為了幫助歐大榮戶脫貧致富,實現長期穩定脫貧,我經過不斷地思考和對比,發現動員該戶進行易地扶貧搬遷是最好的幫扶措施。
  • 搬窮窩,奔富路——湖南永州市易地扶貧搬遷紀實
    為充分展現新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現推出「媒體看易地扶貧搬遷」系列報導。「媒體看易地扶貧搬遷」系列報導之二十七搬窮窩,奔富路——湖南永州市易地扶貧搬遷紀實5月8日,天光初亮,湖南永州雙牌縣瀧泊鎮大路口易地搬遷貧困戶蔣吉軍便帶領員工前往種植基地下秧谷。
  • 平頂山市委書記周斌到魯山縣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3月9日下午,市委書記周斌到魯山縣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在張良鎮思源居安置點,周斌走進蔬菜大棚、扶貧車間,實地察看搬遷點產業發展情況,與在這裡務工的搬遷群眾親切交談,詳細詢問他們的生產、生活、收入等情況,並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認真聽取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和汝州市、寶豐縣、魯山縣群眾搬遷後的就業、產業、管理情況匯報,與部分鄉(鎮)幹部座談交流。
  • 金寨縣天堂寨鎮漁潭村的易地扶貧搬遷之路
    憶往事:滿懷惆悵釋真情汪慶德是村委會退居二線的老主任,講到前些年的住房,深有體會:「那幾年,我們村幹部就擔心下雨下雪,一遇到下大雨下大雪,就要轉移群眾,山上住得房子太破了,經不得大風大雨。」新屋組組長徐修身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從大山深處走出的易地扶貧搬遷戶,他說:「過去小孩上學早上4點鐘就要起床,遲了就趕不上去縣城的班車了。」
  • 為了搬遷移民幸福安康——零陵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先後出臺了《零陵區「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實施意見》和《零陵區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發展規劃》,從實際出發,對因資源、交通等硬體條件限制無法就地脫貧的群眾進行扶貧移民搬遷,解決易地搬遷貧困戶生計和致富問題。
  • 涼山7個掛牌縣易地扶貧搬遷戶全部入住
    10月15日,四川省掛牌督戰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省扶貧開發局副局長駱西寧宣布了一個好消息:今年還未摘帽的涼山州7個貧困縣,在掛牌督戰中,易地扶貧搬遷住房建設已全部完成,貧困戶也已經全部搬遷入住。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