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泉州「傳承+旅遊」留住閩南「古早味」

2020-12-23 湘湘愛旅行

在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遊客透過透明的櫥窗,可以觀看手工面線等美食的製作流程。 吳冠標 攝

從出生時的搖籃、到嫁娶時的花轎,從抓周時的草蓆,到祝壽時的香案……在位於僑鄉福建泉州的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這面別出心裁的「閩南人生五喜牆」總是能吸引遊客的注意。

在這裡,遊客不僅能夠體驗閩南婚喜慶民俗文化、品嘗閩南古早味美食,還可以與手藝人一起親手製作僑鄉手工面線等傳統美食。

傳統手工藝人在戶外製作、晾曬手工面線。 吳冠標 攝

在來旺良品堂創辦者洪一博看來,「古早味」是閩南民俗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更能喚醒海外遊子們的鄉情。洪一博是家族手工面線的第五代傳人,也是石獅市伴手禮協會會長。從小就跟隨著父母學習面線製作工藝的他,也在食品業商海摸爬滾打多年,並深知「古早味」手藝人的痛點所在。

「以閩南小吃為例,產品大多流傳於坊間,且收益微薄,難以形成產業化發展。」洪一博告訴記者,打造來旺良品堂的初衷就是集合優質的傳統美食手藝人,一起留住閩南「古早味」。

來到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研學的學生們聆聽「五喜牆」的講解。 吳冠標 攝

目前,來旺良品堂不僅提供乾淨合規的食品車間,吸引手工藝人入駐,並免租一年。同時,通過「傳承+旅遊」的方式,將這些美食與閩南傳統文化結合,更好地對外宣傳。

在這個過程中,洪一博走訪了海內外眾多城市,從中汲取傳承經驗。在一次交流中,他向一位同鄉老華僑分享了自己帶來的美食,老華僑由此回憶起了家鄉的味道。

「那種感動的神情,我一直忘不了。」洪一博說,「古早味」不只是留給家鄉人,還要讓海外歸來的遊子依舊能體驗到最傳統的家鄉味。為此,他不斷地思考、實踐、改進,一點一點地拼湊出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的雛形,並不斷填充,使之成為一個集旅遊、研學、體驗、娛樂為一體的觀光工廠。

剛建好的「閩南書屋」,書架由閩南古眠床的床腳拼成。 吳冠標 攝

「以我們的『閩南書屋』來說,也是突發奇想做成的。因為許多閩南精緻的木雕古眠床因蟲蛀而腐蝕,我非常的痛心。所以將這些木雕床的床腳收購、拼接起來,做成一排大書架。這樣既保留了古眠床的一些雕刻工藝,也讓它們有了新的用途。」洪一博笑道,接下來,這個書架將擺滿與閩南文化相關的書籍供人借閱。

隨著相關設施的逐步完善,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也吸引了越來越多遊客、孩子們慕名而來。晉江市華泰實驗小學教師李紅兒表示,孩子們來這裡研學,不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閩南傳統文化,更有助於培養動手能力和對閩南文化的興趣,助力「古早味」代代傳承。(完) (吳冠標)

原標題:僑鄉泉州「傳承+旅遊」留住閩南「古早味」

原文連結:http://www.chinanews.com/cul/2020/11-27/9348891.shtml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來源:經濟視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除了「古早味」,泉州還有這些……
    這裡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裡曾是「世界第一大港」,這裡也曾見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這就是著名的僑鄉——泉州。對於漂洋過海的泉州人而言,承載鄉愁的不僅僅是那一封封僑批,還有家鄉的古早味。「古早味」石花膏可以搭配各式各樣的食品,深受不同年齡層次的消費者喜愛。 陳龍山 攝「古早」這個地道的閩南詞,主要用來形容古舊的味道,也可以理解為「懷念的味道」。
  • 八閩千姿:閩南「古早味」小吃走起品牌文化路(圖)
    走在泉州紅磚綠瓦間,尋回「古早味」,很容易發現,這些「老字號」的味道一洗以往的攤位形象,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特色的門店,大多的門店裝飾都遵循復古原則,坐落在古城區東街的藍氏鐘樓肉粽的總經理藍雄輝告訴記者,肉粽是閩南人喜愛的傳統小吃,是閩南文化的一大特色,這樣古香古色的裝飾不是刻意去複製的,是將肉粽小吃與閩南特色文化元素相結合的產物。
  • 廈門80後「老廚師」烹出閩南菜「古早味」
    生於1988年的張水坡慕名前來走進沙坡尾,在一座由舊廠房改造而成的美食城頂樓餐廳任職廚師長,有著20年烹飪經驗的他,正努力融合創新,留住閩南傳統菜餚的「古早味」。  【解說】廚師或許不是最辛苦的職業,但他們少有節假日,常與油煙作伴。對此年少入行的張水坡並不介意,他從小就對廚師這個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他看來烹飪與其說是一門技術,不如說是一種藝術。
  • 福建石獅打造食品貿易港 僑鄉「古早味」拼單出口
    (經濟觀察)福建石獅打造食品貿易港 僑鄉「古早味」拼單出口中新社石獅4月19日電 (記者 孫虹)「從事食品行業二十幾年,在出口方面比較受困擾,尤其是海外華人華僑回來帶特產,如果量大就很麻煩。」伍氏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伍維民19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石獅國際食品城藉助全國首個預包裝食品出口試點的「東風」,可以輕鬆實現小批量食品快速出口,有助於石獅、泉州乃至全國的食品「走出去」。走進中國石獅國際食品城,一間間商鋪正在緊鑼密鼓地裝修。自今年3月底正式啟動招商以來,這裡已有100多個商戶、50家龍頭食品企業籤約入駐。
  • 泉州古早味閩南二十道菜(上)
    1、閩南蘿蔔飯在《舌尖上的中國》裡,一道泉州蘿蔔飯勾起所有在外福建人的胃口
  • 泉州古早味「普示菜」:記憶中的古城「味素」
    在如今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現代社會,談論古早味泉州菜,與其說是對清淡本真、甘醇鮮美這種簡單味道的懷念,不如說是為了追憶這座古城的民俗舊事。泉州文化研究者、閩南語作家洪泓目前正在用閩南方言寫一本關於泉州的書,他採用一半文史,一半文學,一半白讀,一半文讀的獨特寫作方式,其中就有不少關於古早味泉州菜的記憶。從他的視角出發,古早味泉州菜無論從味道、做法、習俗上,其實都別有另一番趣味。
  • 做手工面線品閩南古早味 小記者家庭感受濃濃閩南味
    「閩南古早味真好呷!」上周五,「我是晉江少年,我體驗」系列活動①在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舉行。在這裡,本報小記者和爸爸、媽媽參觀各種閩南特有的器具,從中體會濃鬱的閩南特色喜文化,並在專業師傅的示範和指導下親自製作閩南古早味手工面線,品嘗閩南人記憶中淳樸的古早味。
  • 在泉州的小吃中,菜粿佔有一席之地,閩南人日常解饞的小食
    三代人傳承的古早味在泉州的小吃中,菜粿一定佔有一席之地。原是安海當地人過年時的必備小吃,現在已變成閩南人日常解饞的小食,即使不是節慶之日,也能經常在街邊的小攤上看到。也正是因為這份堅持才有了現在的『東鯉張氏菜粿』,如今張姨的兒子也在店裡幫忙,希望能夠把這份古早味一直傳承下去。
  • 永佳年貨薈萃,打造閩南「年」味
    這不,2021年的頭一天,永佳食品商貿就操辦了一場富有閩南味的年貨品鑑會:達利食品、旺旺食品、義興甜粿、商記糖品、萬得香花生、昌榮海產品、山妹茶油、克麗娜橄欖油、綠帝乾貨、百草味果品、五財大米、閩南面線禮盒、德化淮山米粉等100多個年貨商品,傳遞著濃濃的中國年味道,讓人眼花繚亂、味蕾大開。
  • 閩南的暖冬,尋覓古早味,走進老街喝咖啡——泉州
    潮汕和閩南都在東部沿海,城市和食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方言也屬於同個語系。從潮汕動車出發,漳州、廈門、泉州,一路向上,終點可到達江浙和上海。 上個周末去了一趟說走就走的動車之旅,10月份才去過了廈門,就把目的地定在了泉州,回程在中途下車,漳州古城逛半天。2座閩南老城,去了6個咖啡館。
  • 來福建,泉港浮粿別錯過,搭配一碗大腸羹,這閩南古早味百吃不厭
    來福建,閩南小吃泉港浮粿別錯過,搭配一碗大腸羹,這味道實在好去年寫了一篇文章,關於來泉州要吃的幾種美食,比如牛肉羹、面線糊、土筍凍、海蠣煎、泉港浮粿等等。當時很多人評論說,整個閩南地區,大泉州飲食文化才是最貼近古早味閩南小吃,味道更地道更正宗。
  • 泉州20年前的古早味零食,吃過5樣以上就說明你老了
    說起古早味零食,蒜蓉枝是大部分泉州人共同記憶裡的兒時解饞零嘴。就算各種零食日新月異地更替,也取代不了它的美味。小火慢炸,金黃酥脆的麻花裹上蒜蓉汁,晾乾後會結成白色的結晶塊。鹹鹹甜甜的,一小包只要10元,就能買到最簡單的快樂。酷似蜂窩煤的造型,也有人叫它蜂窩餅。
  • 泉州古城:顏值氣質 活韻生香
    在泉州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上,提線木偶書法作品《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就是創新作品;上個月下旬,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餘杭賽區)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泉州南音《安平明月》參與角逐,深受評委和線上觀眾的好評,《安平明月》是南音創新作品,以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為創作素材,展示泉州作為著名僑鄉的發展歷程;「南少林十八銅人」近日在家門口首次亮相,氣勢如虹的少林棍法、虎虎生威的少林拳法
  • 閩南風味吃透透(圖)
    五店市老晉江美食街  大唐酒旗招風,美食飄香盛況在晉江五店市重現,古樸的閩南古厝,各種閩南古早味美食一字排開,你可以邊看閩南古戲,邊享最醇正的泉州味道。自從打造老晉江美食街的消息一出,眾多草根美食家頻頻來「踢館」搶灘。
  • 石獅人的一天——手工面線絕活甩拉魔術中傳承「古早味」
    據載,閩南手工面線的製作年代早於宋代。青蓮村是石獅及閩南一帶遠近聞名的手工面線村,該村延續著數百年的手工製作面線,堪稱閩南拉麵絕活。10月26日清晨6時,記者走進青蓮村三片區6號謝玉樹家的面線作坊,探訪傳統手工面線的純手工製作工序,並用鏡頭記錄了這一系列過程。  攪拌和面是製作面線第一道工序。說話間,謝玉樹將兩袋優質麵粉倒入容器內,加入一定的水、食鹽並反覆攪拌,將麵粉和成麵餅。
  • 廈門旅遊美食攻略,中山路上的古早味,來廈門千萬不要錯過「它」
    廈門沙茶麵 說到吃,古早味是閩南人記憶裡最深刻的味道!閩南人用「古早味」來形容古舊的味道,也可以理解為「懷念的味道」。是啊,美好的東西總是那麼讓人懷念,美食更是如此!
  • 夢想改造家新作|打造「古早味的家」用食物留住家的味道
    《夢想改造家》打造「古早味的家」用食物留住家的味道家的味道是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12月23日晚22:00,東方衛視將播出立邦《夢想改造家》第七季第十一期《古早味的家》。本期夢改將走進廈門,用舌尖上的味道解鎖關於家鄉的記憶。
  • 泉州鹹飯和牛肉羹,堪稱「絕配」,津津有味遊鯉城
    接著分享我的泉州行。大家是不是對泉州不太了解?泉州又稱鯉城、刺桐城、溫陵,是我國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雖為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從知名度和旅遊觀光來說,遠遜於近鄰廈門,顯得過於低調,我們慢慢來探尋古城的妙處吧。
  • 泉州這2家餐飲店的秘密被揭開!
    除了薑母鴨,清蒸大卷、三層肉炒芋丸、七彩乾貝湯等閩南菜,都大受歡迎。 泉州「口碑江湖封神榜」 古法製作只為留住傳統味道,連央視都專程赴泉拍攝。
  • 把古早味一網打盡,泉州老城逛吃指南,這兒的美食足以撐爆你的胃
    泉州,不僅僅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以及擁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這裡的古早味氛圍和美食也同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去打卡,比如我,一早就對泉州美食種了草。鹹飯也是閩南這邊的特色,有鹹有油,個人比較喜歡,每家做的味道都不同,他家還有點綴胡蘿蔔絲。不過據說他家現在遊客去的居多,很多本地人都不太推薦了,也有評論說現在老闆的態度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