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身酸痛不舒服是寒溼重的表現嗎?寒溼體質應該怎麼調理?

2022-01-28 腰芊束

有的人一天到晚也沒幹啥,但就是渾身不舒服,感覺肌肉酸痛、沉重,這是寒溼重的表現嗎?寒溼體質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應該怎麼調理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其實渾身酸疼不舒服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也是很常見的。如果一出現渾身酸痛,不舒服,就說自己寒溼重,那就不合適了。


因為我們知道當勞動一整天或上班坐了一整天也容易出現渾身酸痛的,有些即便是工作強度不大,也容易出現。這個是跟每個人的身體素質有關,還算不上是寒溼問題


那為什麼有人說寒溼重的人容易渾身酸痛,沉重呢?

的確這個是寒溼重的一個特點,但是它和勞累、久坐、久站等引起的渾身酸痛不一樣。一般後者引起的酸痛感在得到休息後能緩解,充足睡眠後第二天精力還是旺盛的。

而寒溼重引起的酸痛則與休息與否無關,即使睡足了也還是酸楚感,而且會有越睡越困,越沒精神的感覺。


它的酸痛或酸楚更多體現一個「重」字,就感覺身體特別沉重,頭沉重,手腳抬起來都覺得費勁

可能有人會說,有的時候自己也分不清是累引起的酸痛還是寒溼引起的酸痛,還有沒有其他的鑑別方法呢?

這個當然是有的,寒溼重除了全身酸痛或酸重感外,還容易表現為:

面色晦暗(感覺臉沒洗乾淨,暗沉的樣子),

口淡不渴,食欲不振

胸脘痞悶(感覺沒怎麼吃東西就覺得膩),

大便溏洩(可以想像一下池塘裡的塘泥,就是那種狀態,黏膩膩的),

容易拉肚子;

舌苔白膩或水滑苔,反正看到舌苔比較厚,水水的,膩膩的,不幹

以上都是寒溼的表現。


那對於體內寒溼重的人,應該怎麼調理比較好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溼熱的人調理時用的是寒涼藥,所以寒溼要用的藥是溫熱藥(溫陽藥+利尿或利溼藥),溫陽藥能散寒,利尿或利溼藥能將溼氣從小便排出。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以往祛寒溼用的都是什麼藥,是不是用反了。如果用反了,寒溼不僅不除,而且還會加重,比如大家最喜歡用的薏米、赤小豆,這兩個都是寒涼藥,肯定是不適合的。


可能有人又會說,溼氣少沒少怎麼看呢,我感覺我體內的溼氣一點都沒少呢?

其實看溼氣有沒有減少,是可以通過舌苔,這個是很明顯的。如果用了祛寒溼的藥,一般3-5天內能看到舌苔變薄;如果是寒溼很重的話,可能需要一個星期以上。

那為什麼會給很多人感覺沒用呢?主要是因為寒溼去除的同時,又在源源不斷的生成,但很多人卻不知道。


比如喜歡吃生冷瓜果,冰凍飲料,晚上太晚洗澡等等,這些都容易感受寒溼。因此,想要去除體內的寒溼。

一是要在源頭上儘可能地減少寒溼的生成;

二是多出出汗,有助於祛溼;

三是藉助一些祛溼的茶飲或中成藥,來去除體內的溼氣;

四是使用腰芊束「平衡調理套」排寒祛溼效果立竿見影。

如果感覺自己還不是不知道該怎麼祛寒溼的話,那就來腰芊束全國瘦身中心,我們幫你排寒祛溼,健康安全有效,操作簡單,效果立竿見影。




成分:

非洲野薑,當歸,黑胡椒,丁香,肉桂,丹參,藏紅花等

功效:

補充人體原陽,祛除體內寒氣主治一切寒症,活血化淤,通絡去寒,改善手腳冰涼,子宮虛寒等。主治一切溼邪之症,驅風燥溼,祛除體內溼氣,強化身體排溼,針對寒溼體質發胖的有特殊效果。



不要猶豫了,趕緊行動起來吧!

排寒祛溼,祛除體內溼氣,強化身體,活血化瘀,通絡去寒,改善手腳冰涼,改善子宮虛寒等。效果立竿見影,當場排出體內寒溼。




相關焦點

  • 寒溼體質如何調理?
    「寒」的體質是感覺「怕冷,怕吹空調,晚上睡覺感冷」等;當一個體虛的人,在平時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覺不注意蓋被子,經常吹空調,衝涼水澡,往往就容易讓我們體質受「寒」,特別現在女性平時穿衣少,更容易讓身體受「寒」。
  • 寒溼體質調理
    下篇推文:夏季養生核心原則(下周發)咱們可能都知道溼熱,寒溼提到的不多,在平時和大家的交流中,寒溼其實也很常見,既怕冷又溼氣大,甚至下寒上熱,往往被誤認為陽虛體質,寒溼其實是綜合了陽虛脾虛甚至腎虛,所以在調理的時候單純從某一方面入手還不夠,必須結合自身情況,多方面入手才有效。下面詳細說下。
  • 寒溼體質調理小食譜
    許多人出現三高、關節肌肉酸痛、女性宮寒及婦科疾病都與寒溼體質有關,隨著現代健康養生意識的提高,人們會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遵循
  • 寒溼體質是什麼?怎樣調理好?
    寒溼體質、溼熱體質等都是中醫的說法,這兩種體質說明體內都有溼氣,溼氣對身體是有影響的,只有平和體質才是正常健康的體質。
  • 女性寒溼重了身體會怎樣?
    身體腐爛了——各種炎症、潰瘍長期不愈。身體血管遇冷變細了——動脈硬化,各臟器缺血、功能低下。身體經絡遇冷收縮、不通暢了——長囊腫、長腫瘤了。「寒溼體質」是萬病之源,而體質虛弱的人,寒溼氣就更容易進入我們身體。
  • 寒溼體質如何調養
    寒溼出現在身體的話,大家本身的人體表層病症便會出現。
  • 寒溼重的表現及處理方法
    寒溼重的表現  身體有以下症狀或特徵,代表體內有寒溼:  * 面色發白、發青、發暗、發黑代表體內可能有寒。
  • 身體有溼氣了,是寒溼還是溼熱體質呢
    看中醫時,我們常能從醫師口中聽到諸如「體質溼熱」、「寒溼」之類的詞彙。生活中也經常會聽到有人埋怨「我溼氣太重了」。
  • 溼氣中的寒溼,溼熱區別和聯繫,引起原因及調理方法?
    外感寒溼指受外界因素影響,比如淋雨受涼,晝夜溫差大而受冷,整夜吹空調風扇,睡陰冷潮溼的地方,貪涼裸睡,運動後對空調風扇猛吹,洗冷水澡等因素使寒冷的水溼之氣通過被打開的毛孔進入表皮肌肉經絡層之中,而外感寒溼臨床表現有渾身肌肉酸痛無力,周身沉重如負重物,睡眠總感覺不夠總覺精力不足,這就是外感寒溼。
  • 「寒溼體質」就是萬病之源!
    「寒」的體質是感覺「怕冷,怕吹空調,晚上睡覺感冷」等;當一個體虛的人,在平時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覺不注意蓋被子,經常吹空調,衝涼水澡,往往就容易讓我們體質受「寒」,特別現在女性平時穿衣少,更容易讓身體受「寒」;3、"
  • 人體「五級寒溼」你屬於哪一種?病由「寒溼」起,人體達到「五級寒溼」命在旦夕!
    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溼呢?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溼.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後總會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體內有溼的一種表現,因為溼氣有黏膩的特點。如果有便秘,並且解出來的大便不成形,那說明體內的溼氣已經很重很重了。如果你實在不願意觀察大便,吐出舌頭觀察一下黃中帶膩,那是體內有溼的表現。黃得越厲害,或者膩得越厲害,說明溼邪越厲害。
  • 寒溼體質及解決方法
    顏色越是發暗,就代表寒溼越重。愛打噴嚏,特別是早上起來,遇風噴嚏不斷,代表體內有寒。四肢關節疼痛、頸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狀,代表體內有寒溼。疼痛部位越多,時間越長,代表體內寒溼越重。燻完後拿掉薑片,如果薑片下的皮膚上是溼的,而且生薑片也是溼的,就說明身體內的寒溼重。而身體內寒溼少的人,在用大量的艾條燻烤幾十分鐘後,生薑片應該是乾脆的,皮膚上也是乾爽的。04.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燻20~30分鐘。05.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燻10~20下。06.在雙手臂外側,外關穴的上下來回燻20~30下。
  • 「九大體質測試」手腳冰涼是寒溼嗎?一分鐘帶你了解真相
    《皇帝內經》中記載「寒溼之中人也,皮膚不收,肌肉堅緊,營血泣,衛氣去」,寒和溼是克制身體陽氣的兩大元兇,容易使陽氣運行受阻。寒溼體質的人一般手腳冰涼、舌苔薄白、大便稀薄等,自己是否是寒溼體質,對症自查就知分曉了。
  • 寒溼是怎麼進入人體的?
    那寒溼究竟從哪來的呢?  1.久居潮溼環境或陰雨或梅雨季。  2.久坐或久站,缺少運動。  3.常吃冰或過量食用生冷食物,例如生菜沙拉或寒性水果:西瓜、水梨、葡萄柚、橘子、奇異果(偏寒溼)。  6.經前荷爾蒙改變,溼氣重體質的人容易經前下肢水腫。  7.懷孕期間因為腹部血管、下腔靜脈受到子宮壓迫,容易造成血液回流狀況不佳,靜脈曲張,導致下肢容易腫脹;產後過補,吃太多種口味的食物,容易水分滯留體內。
  • 兩種按摩法,調理身體,改善寒溼體質……簡單又實用
    養生不必繁瑣,用對了就是好的一把梳子可以治好5種病通過梳子按摩法對身體進行調理和根治還能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哦低頭後,脖頸後最高隆起的骨骼下方,有個凹陷的地方就是大椎穴。用梳子背面在大椎穴輕輕按揉5-10分鐘,到頸後微微發熱即可。每天這樣梳一梳大椎穴,可以祛風溼、防感冒。
  • 「寒溼」體質如何改善?4個方法你或許都用過,卻不知道可去寒溼
    人體之所以會出現寒溼體質,就是因為溼氣和寒氣比較重,長時間不做調理也會影響身體機能,導致出現一些明顯症狀。有效排出身體內的溼氣才可以更好的改善寒溼體質,也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康,正確掌握改善的方式,還你一個健康的體魄。
  • 寒溼是萬病之源,人體達到「五級寒溼」命在旦夕!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溼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用燥溼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溼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裡除了燥溼,還有利溼、化溼、滲溼等對付溼邪的方法,溼是最容易滲透的。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溼,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溼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怎麼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溼呢?
  • 寒溼體質是萬病之源
    「虛」的體質是覺「累,疲勞,犯困,沒有精神」等;  體虛最大的二個原因就是我們生活習慣不好與工作壓力大而引起;比如一個人生活習慣經常晚上很晚睡覺,或者說睡眠不好,則第二天就容易疲勞;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壓力大,經常超負荷工作,經常很煩惱,情緒不好,就容易讓身體疲勞;而讓身體經常處於這種疲勞中,我們器官的機能就開始下降,我們體質就是這樣開始變"虛";
  • 產後腰背酸痛、畏寒怕冷?趕走「月子病」重在排除寒溼
    林女士生完孩子後總感覺腰背酸痛、畏寒怕冷,甚至出現體虛盜汗的症狀,媽媽說她是月子裡受風寒所致,是「月子病」。確實,產後女性的基本體質特點是多虛多淤,中醫來講,虛則生寒,寒易生溼,溼則生痛。尚荷國際產後修復中心商學院的王姍老師介紹:「對產後女性來說,自然界正常的六氣都會轉化成傷害身體的邪氣,尤其是寒溼對身體的影響最為直接、嚴重。」那麼,寒到底從何而來?王姍老師說,女性本屬陰柔之體,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極易導致寒溼入體,若再不注意調理,長此以往就會使得溼邪入內,影響整體健康了。
  • 溼熱重、寒溼重的原因有哪些?有什麼異常?早了解早祛溼
    溼熱重,也屬於體質的一種表現,這樣的體質,需要考慮遺傳,在遺傳過程中,如果父母都是溼熱體質,很容易把這樣的體質特徵遺傳給孩子,導致孩子也出現這個體質,並且,伴隨很長時間。如今,出現溼熱體質的人不斷增多,需要考慮壓力大,生活壓力、工作壓力會不斷壓迫在人們身上,影響到人們身體內分泌調節,促使較多的溼氣聚集在身上,溼熱就這樣發生。不科學不合理飲食,對身體的刺激也很大,飲食不當,會導致身體產生溼熱,這樣的情況,對健康也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