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發文章了,對不住大家的關注。具體原因在上篇推文說明了呢:) 。以後恢復每周一篇。
第2公號 cjzhongzhiyuan ,每天早晨必發1分鐘語音,風雨無阻,大家可以看下,而且同步電臺喜馬拉雅/考拉/荔枝,搜 超級種植園 即可。
下篇推文:夏季養生核心原則(下周發)
咱們可能都知道溼熱,寒溼提到的不多,在平時和大家的交流中,寒溼其實也很常見,既怕冷又溼氣大,甚至下寒上熱,往往被誤認為陽虛體質,寒溼其實是綜合了陽虛脾虛甚至腎虛,所以在調理的時候單純從某一方面入手還不夠,必須結合自身情況,多方面入手才有效。下面詳細說下。
寒溼體質以及症狀
溼不獨存,一般和熱,寒結合。
寒+溼是兩個概念,溼氣本身是液體,但是遇到寒就結冰了,相當於人體內有冰塊,這個時候單純的祛溼作用不大,還要溫陽。寒溼的複雜性要高於單純的溼氣大。寒意味著凝滯不通,淤,經絡堵塞,所以會到處痛。
圖1:寒溼像冰塊
從中醫角度,溼屬陰邪,寒也屬於陰,所以寒溼本質上還是陰盛陽虛,說的再深點就是脾腎陽虛,脾陽腎陽不足,自然無法給脾胃提供足夠的能量來運化食物水分,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打個比喻,海綿吸水,如果脾虛運化不了,溼氣困脾,無法運化,多出來的水就通過經絡蔓延到各個地方,上到頭部就是疲倦,沉,如果到四肢,就是肌肉疼痛,胃痛,大便糖稀小便清長等等。
那到底是先有溼再有寒呢,還是先有寒再有溼,都有可能,後面調理方案部分細說。
常見症狀:
1/舌苔白膩;有齒痕。
2/面色無華,肢冷,怕冷怕風。
3/脾胃隱隱疼痛,按按就舒服。
4/四肢無力,睏倦無力。
5/溼洩下注,大便溏洩,吃點寒涼的 就容易腹瀉。
6/疼痛部位涼,受熱緩解,受涼疼痛加重。
7/嚴重的甚至肌肉疼痛,心絞痛等。
特別說明:上熱下寒。如果還有四肢沉重,疲倦無力等症,則屬於寒溼;如果僅僅是上熱下寒,則屬於單純陽虛體質。
寒溼體質危害
寒溼阻絡。
單純的溼是比較沉重,寒則是凝滯,所以寒溼就意味著堵,跑到哪裡哪裡堵。如果跑到心臟,就會阻滯心陽,發生心絞痛等危險症狀。堵的久了,身體循環不暢,就容易形成瘀血和痰濁、氣滯,最後演變為腫瘤什麼的。
寒溼體質原因
為什麼每篇文章都要說原因,從某種意義上,這部分是最重要的,只有弄清楚了原因,咱們才能預防被寒溼體質纏上;已經被寒溼糾纏的,才能徹底切斷寒溼之源。
寒一年四季都是存在著的,並非只有天冷的時候有,比如夏天白天熱,夜裡就涼;中午熱,早晚就涼;晴天熱,下雨天涼;所以寒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一不小心,就進入人體,保暖是時時刻刻要注意的事,尤其是姑娘們。
據我觀察,大部分寒溼體質都是在夏天得的。
1、吹空調。
體質弱,年紀大的就別直接吹,容易脾虛怕風,肚子受寒拉稀。天再熱也有寒邪,不要以為天熱就沒有寒了。
->空調請調到25度以上。睡覺時,可以在客廳裡開上空調,讓整個房間溫度降下來,臥室裡就別開了呀。
2、寒涼之食。
比如冰啤酒,喝的太急,太涼,胃受不了,會出現痙攣疼痛,甚至心肌梗塞,血管急劇收縮,其他還有冰鎮西瓜、海鮮一類,反正是冰冷冰冷的。爽一時,落下一身病。從中醫角度看,就是傷害脾陽,脾陽就像火一樣,沒有火,食物不能煮熟的,而脾最怕冷的,脾陽失運,內溼自生。
->建議:少吃偶爾吃吃沒事,就怕長期吃。吃溫的,記得是溫的。
特別提醒,每天早晨喝一杯涼開水,建議換成溫的。
圖2:冰啤酒傷脾陽
3、外受寒溼。
如在語音公號(cjzhongzhiyuan)所說,夏天 ,皮膚毛孔大開,最易受寒。不穿襪子,遇到下雨天,腳就容易受寒;被雨淋了,頭部受寒,還有肚臍暴露在外面,寒氣也容易乘虛而入。
->再熱,關鍵部位還是要保暖。如果真的受寒了,喝點姜水驅驅寒,還是管用。
4、排汗受阻。
夏天,照理說該讓身體排汗,身體排汗調節體內陰陽平衡,再正常不過了。遺憾的是,不是空調,就是冷飲,再不就是冷水澡,汗液根本排不出來,積壓在體內,要麼變成溼熱,要麼變成寒溼。
->該出汗的時候,還是要出點,不要強壓。
5、不運動。
缺乏運動,氣血流通就出問題,關鍵是陽氣無法生發,沒有陽氣,溼寒自然無法被溫煦祛除。
->不要求每天運動,至少每周運動2-3次。
6、吃水果蔬菜太多,葷菜太少。
大部分蔬菜水果都是涼性的,尤其是水果,水分多糖分多,吃起來停不下來,困脾。尤其是一些減肥的朋友,葷菜甚至主食根本不碰,要知道大部分葷食都是熱性的,你不吃身體就寒熱失衡,長期如此,寒溼體質也是跑不了。
圖3:素食過度容易體寒
->不要偏食。主食+葷菜+水果+蔬菜,儘可能都吃些,雖然量不一定多。
->至於為啥會肥胖,這個因素很多,比如消耗少,先天體質,不一定是吃的多,控制飲食是自損八百還不傷敵的辦法,不支持,還不如加大消耗。
->甜食是美味的,但會損傷牙齒,困脾傷脾,是溼的一個主要來源。
7、腎陽虛。
這個在之前腎虛文章說過很多次了,腎陽是一身陽氣之源,這個陽氣不足,最後必然傷及脾陽,不僅怕冷的問題,脾陽不足,水溼停留,演變為寒溼。
->勿縱慾。
寒溼體質調理思路
總的原則:散寒祛溼,益氣溫陽,活血化瘀。
具體執行:要先去寒呢,還是要先祛溼?寒氣太重的話,汗就少。寒主收引,如此溼氣就出不來。所以,
第1階段以祛寒為主+除溼為輔;
第2階段以除溼為主+祛寒為輔。
1、生活方式請調整,這是基礎,關鍵是堅持。
具體做法上面已經說了,不重複,再加多一條,不熬夜。秋冬10點請上床;春夏可以適度推後,但也不要超過11點,超過12點睡的,調理也白調。沒條件的創造條件睡。
2、祛寒。
[1]起居保暖。
《養老壽親書》裡指出:「夏日天暑地熱,若簷下過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涼,以防賊風中人。」《攝生消息論》亦指出:「不得於星月下露臥,兼使睡著,使人扇風取涼。」
->不在室外露宿,以免風寒溼氣蓄積於體內。忌用冷水洗頭、衝冷水澡,以免傷陽氣。老年人、體弱者不要長時間呆在冷氣環境裡,防止受寒過度。
->姑娘們經期更要注意保暖,避免淋雨涉水和久居陰溼之地,忌寒涼生冷刺激以免引發痛經等。
->如在語音公號cjzhongzhiyuan 所講,夏天請記得穿襪子。
[2]泡腳。
->加生薑+花椒,溫經散寒。
->加艾葉。理氣血,逐寒溼。
->加紅花+桂枝+艾葉,寒溼體質/陽虛專用泡腳藥包,即將TB店鋪上架,詳情諮詢微信或者搜店鋪 花兒小雨。
[3]針對脾胃虛寒:中成藥。
有個問題,中成藥由於針對性不強,往往治標緩解不能治本,不建議久服。
->可嘗試溫胃舒或附子理中丸;少食多餐很重要,本來就虛,吃太飽更是運化不開加重虛寒。
->艾灸:神闕穴(肚臍) ,關元穴
->做一個熱鹽袋,放在肚臍上,有幫助。(可以把鹽包起來,用的時候用微波爐什麼的加熱下即可)
圖4:關元穴
[4]經驗方。
這個就不多說了,因為要辯證施治,而且靈活性太大,實在沒法確定配方。
可以稍微說下基本成分,桂枝+防風+防己,散寒,祛風利溼。要吃藥找醫生。
3、祛溼。
這個說了很多了,溼氣的特點是重濁膩粘,打個比喻,手上黏上了那個膠水,那想弄下來還真不容易,溼氣也如此,指望快速擺脫不現實。不管怎樣,今天再分享幾個新的小秘訣。
[1] 薏米茯苓赤豆粉。
這是在賣的一款粉粉,很多朋友在嘗試,口感不好,我們在研究改善口感。功效,有的朋友吃了幾天,齒痕淡了,感覺不疲倦了(參考TB店評論);也有的吃了一瓶沒啥感覺。關鍵是吃對症,才有效果。(TB店 搜店鋪 花兒小雨)
[2] 益氣健脾。
黨參+黃芪+白朮+茯苓,直接煮水喝,藥渣就不用吃了。
泡水溫度火候不夠,泡不出藥效。
[3] 化溼飲。一個經驗方。
陳皮4克+茯苓12克+薤白頭5克,健脾利水。
最好是煮水喝,先大火再小火,實在沒條件,代茶飲也行(用開水蓋上蓋燜一會喝)。
[4]苦蕎茯苓茶。一個經驗方。
炒苦蕎15克+陳皮10克+炙甘草5克+茯苓10克。
煮水或者代茶飲都行。
針對脾虛脾胃虛寒(吃點寒涼就容易腹瀉),寒溼體質,健脾利溼。
新品,即將TB店上架。
[5]薏米扁豆水。
白扁豆+薏米煮水喝祛溼健脾。先泡一下變軟再煮,不然煮起來很費時間。豆子可以吃。
[6]土茯苓煮水。
20克左右,直接煮水,清熱利溼。
最後提醒,凡是陰虛火旺,大便燥結的勿用,本來就缺水,津液不足,萬萬不能再吃上面利水的東西。
4、食療。
[1]適度吃辛辣刺激性。
這個是溼熱體質忌諱的,但正是寒溼體質需要的,比如做飯時加點花椒,白豆蔻,砂仁。蔥蒜姜都可吃些,我知道很多姑娘們這些壓根不碰,其實多少吃些吧,我覺得,可以振奮陽氣,對身體好。《壽世保元》中亦說:「夏日伏陰在內,暖食尤宜」。夏天可以喝點薑湯也有好處,關鍵是只要不多吃,對祛溼也有用。
[2]祛寒健脾除溼有幫助食物。
冬瓜(加點姜)、鯉魚(加姜)、牛肉、羊肉、山藥、蓮子、高麗菜、地瓜、玉米、豌豆、幹木耳、紅棗。
當歸羊肉湯,可以定期吃一次,對驅寒有幫助的。
[3]冷熱雜食。
寒溼體質者如果想吃寒涼之食,建議加些姜,酸,蔥這樣的,可以去除寒性,減少傷害。《本草綱目》中說:「以蔥、蒜、韭、蒿、芥等辛辣之菜雜和而食。」
圖5:冷熱雜食可減少寒性
[4]這些應該少吃。
西瓜、甜瓜、橘子、柿子、柚子、甘蔗、番茄、奇異果、椰子、苦瓜、竹筍、酸菜、白菜、蘆薈、茄子、蘆筍、生菜沙拉、生魚片、冰棒、冰淇淋、冰過的飲料、甜品,會使體質變更寒,如果真要吃,一定不要加冰塊或等不冰後再吃,而且不要天天吃。
5、治標緩解之法。
->艾灸:關元、足三裡、神闕穴、氣海穴。
隔姜灸更好:將生薑切成片,放到有關穴位,上置艾絨點燃,可起到溫經散寒祛邪的功效。
->刮痧,不多說。
->拔罐,不多說。
重點提醒,這些都只能緩解,不能治本,因為問題在裡面,在外圍活動不能起到根本治療作用。
6、針對寒溼導致便秘。
如我在朋友圈(xuzhen2018)所說,便秘有寒熱之分,熱能導致便秘,寒也能,寒是主收引,凝滯不通。所以,大家有了便秘一定要先分清寒熱,如果是寒秘,那麼吃瀉火的藥只會加重。此時應該補或者引火下行的方式。
->補氣:針對凝滯不通,用氣來推動。(補氣方法回復69)
->引火下行:用火化寒。寒化自通。肉桂,乾薑之類。
至於怎麼區分,如果怕冷,手腳冰涼之類就是寒秘;反之上火溼熱嚴重,就是熱的。
寫在最後,調理身體、改善體質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想想這些毛病花了多長時間才形成氣候表現出來,怎麼能指望瞬間改善呢?關鍵在於明確思路,堅定執行,每天的生活方式要嚴格要求自己,碰到好吃的,不能再受不住誘惑繼續沉迷在享受中了。如我們之前所說,有心的朋友建議列印一張表格出來,每天睡前總結下,哪些該做的沒做,不該做的反而做了,這才是保證執行力的關鍵,沒有執行力就沒有效果,堅持一個月,相信你會大吃一驚的!
覺得有用,請點擊右上角,同家人親朋好友,緊急共享下,自己藏起來沒啥意思呀~
已開通評論功能,大家有啥想說的,請留言,會認真看~
廣告
*朋友圈 xuzhen2018 每天分享至少一條。
*T寶:搜店鋪 超級種植園
即將上架新品,可以先來收藏,到時就....
-滋陰茶
-祛溼健脾茶
-姜棗茶升級版(增加紅茶)
-泡腳藥包
-清肝明目茶
-組合粥類
*第2公號cjzhongzhiyuan,每天一條語音,戳"閱讀原文" 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