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溼體質為萬病之源,快來看看中醫教你如何調理

2021-02-22 長春生修堂中醫院

有沒有感覺身體總是沒有力氣,經常犯困沒有精神?不管天氣是否寒冷,總是在睡覺時感到寒冷?身體就像穿了一件溼答答的衣服一樣又重又難受呢?這些就是寒溼體質的特徵,也是萬病之源!




身體變得沉重了——人發困、發沉、沒精神。

身體陰冷了——四肢發涼、臉色灰暗、發青。

身體發黴了——各種皮膚病多發。

身體長菌了——各種細菌、病毒極易感染。

身體腐爛了——各種炎症、潰瘍長期不愈。

身體經絡遇寒堵塞了——長囊腫、腫瘤了。


氣溫開始下降,真希望你沒中招,如果不幸中招,請別擔心,接著往下看

寒溼體質為萬病之源


1、「虛」的感覺是怎麼樣? 


「虛」的體質是「覺得累,疲勞,犯困,沒有精神」等;體虛最大的兩個原因就是我們生活習慣不好與工作壓力大而引起;比如一個人生活習慣經常晚上很晚睡覺,或者說睡眠不好,則第二天就容易疲勞;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壓力大,經常超負荷工作,經常很煩惱,情緒不好,就容易讓身體疲勞;而讓身體經常處於這種疲勞中,我們器官的機能就開始下降,我們體質就是這樣開始變「虛」。


2、「寒」的感覺是怎麼樣? 


「寒」的體質是感覺「怕冷,怕吹空調,晚上睡覺感覺冷」等;當一個體虛的人,在平時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覺不注意蓋被子,經常吹空調,衝涼水澡,往往就容易讓我們體質受「寒」,特別現在女性平時穿衣少,更容易讓身體受「寒」。

3、「溼」氣的感覺怎麼樣? 


當身體「寒」氣越來越重時,身體慢慢更容易進入「溼」氣,一個身體「溼」氣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過雨的衣服,感覺身體重且不舒服。


虛則寒,寒則溼,溼則凝,凝則瘀,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


寒溼從哪裡來?


露腳踝、露膝蓋、露臍、露肩、露背,這五露是當下年輕人十分推崇的穿衣方法。


當然,氣溫較高的夏季露一露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入冬之後仍不注重保暖,則容易給寒溼以可乘之機。



不注意保暖會導致氣血凝滯,引起關節炎, 誘發骨關節病。此外,體溫如果下降,體內的能量不能潤澤皮膚, 皮膚就會缺乏生氣,容易長斑、發暗。時間一長,反而變醜了,還誤了健康,得不償失啊。



目前,北方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供暖, 比較燥熱,人們喜歡用加溼器來調節房間的溼度。


由於自來水中的一些礦物質會對空氣造成二次汙染,所以加溼器需要使用純淨水,並需要每天換水、定時清洗。

如果加溼器清洗不夠及時,則會滋生細菌, 這些細菌隨著溼氣進入人體,容易生成寒溼。



抗生素的濫用使人的體質發生著改變。


經眾多臨床中醫師觀察發現:長時間或大量應用抗生素後,患者會出現白膩苔,並有一些寒溼內阻的症狀。


而中醫的學者根據臨床觀察到的這種現象,總結出大部分抗生素是屬於寒性的藥物,如果濫用或是應用不當,有損傷人體陽氣的危害。


所以,如果有感染性疾病,請務必在醫師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在夏天的時候,人們喜歡不加節制地吃冷飲、喝涼啤酒,吃水果……甚至在冬天來臨之後,還有很多人喜歡待在暖氣房中吃冷飲、或喝冷水。


這些水飲濁膩之品從口而入,十分容易損傷陽氣。陽氣不足,水飲濁膩之品從口而入,寒溼之邪也隨之進入五臟六腑,影響脾胃對於水液的運化,進而產生內溼。



因此,在冬天時,當少食生冷之品。水果攝入量每日保持200~350g即可,切不可再以水果代替主食作為減肥手段。

祛寒溼從這入手

很顯然,如何祛寒溼成了冬季頭等大事。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特別簡單的祛溼小方子,別看方子簡單,祛溼的效果卻十分犀利。

配方:茯苓、荷葉、藿香、陳皮、佩蘭、白扁豆、當歸、大棗。

 

為什麼這個方子效果這麼好呢?

因為很多人溼氣重,首先會想到去吃一些利溼滲水的東西,但是溼氣重,首要問題是出在脾胃上,可惜很多人在健康方面都是小白,外行,祛溼的時候常常單純的吃下了類似紅豆薏米之類利溼滲水的東西。脾虛不解決,溼氣不可能根除。

有人吃了健脾健胃之藥,也服用了利溼滲水之藥,但是表症並不會在短時間內消除,於是常常中途放棄。那些購買各種祛溼產品的,有半數吃到中途都放棄了。

      而這款祛溼養血」代茶飲遵循古方,採自天然,沒有任何激素添加,長期服用可起到健脾祛溼、和中化痰、補血活血、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效果。雙管齊下,內外兼治,祛溼效果十分顯著。

    

     溼氣還會引起頭臉油膩,皮膚松馳、色斑、痘痘、溼疹等諸多皮膚問題,體內的溼氣除掉後能一起修復這些因溼氣而引起的皮膚問題。起到美白膚色,消除眼袋、抹平皺紋的作用。長期吃甚至可以讓自己的身體「凍齡」,皮膚嬌嫩白皙。

 網友反饋:拿到老中醫給的方子後,我每天都將這個方子泡水喝,早晚一次,一個月後我發現整個人都好轉了很多,大便都變成了金黃色的圓柱體,香蕉型的,很通暢,而且臉上油光也消失了,皮膚變得紅嫩,整個人都變的有精神了,而且意外的發現自己的大肚腩小了很多。

長二審批(中)醫廣【2020】第03-03-01號

相關焦點

  • 「寒溼體質」就是萬病之源!
    人體病因病變的過程:虛則寒一寒則溼一溼則凝一凝則瘀一瘀則堵一堵則瘤一瘤則癌;(萬病之源就是寒溼體質>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症狀」;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溼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其實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
  • 寒溼體質是萬病之源
  • 寒溼是萬病之源,人體達到「五級寒溼」命在旦夕!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溼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溼的方法,十有八九會傷了津液,溼邪還是除不去,所以中醫裡除了燥溼,還有利溼、化溼、滲溼等對付溼邪的方法,溼是最容易滲透的。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
  • 寒溼體質調理
    下篇推文:夏季養生核心原則(下周發)咱們可能都知道溼熱,寒溼提到的不多,在平時和大家的交流中,寒溼其實也很常見,既怕冷又溼氣大,甚至下寒上熱,往往被誤認為陽虛體質,寒溼其實是綜合了陽虛脾虛甚至腎虛,所以在調理的時候單純從某一方面入手還不夠,必須結合自身情況,多方面入手才有效。下面詳細說下。
  • 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夏天愛出汗的,快對照看看吧!
    出汗有主動和被動之說,因運動產生的排汗是主動出汗,因為天氣、環境、情緒和心理變化造成的出汗為被動出汗。被動出汗時,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千萬要小心,快來對照看看,你一定想不到!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
  • 寒溼過重為萬病之源!中醫教你一招,輕鬆去除溼氣!
    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溼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溼氣比較重,寒溼襲人。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又熱又溼,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
  • 身體肥胖、大便黏膩,說明寒溼嚴重!三種材料貼肚臍,很快調理好
    中醫說:溼氣是百病之源、萬惡之邪!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 中,中醫最怕溼邪。現在人,飲食口味重、空氣汙染重,運動量少,身體大多呈陰盛陽虛,溼邪內鬱,為什麼會這樣呢?作用:祛寒溼,調理胃病,治宮寒痛經。其中艾草具有最佳的溫陽效果,花椒用作中藥,有溫中行氣、驅寒止痛的功效,桂圓是補益心脾的良藥,不僅通帶脈還能調理腸胃、驅寒排溼、溫中強腎。
  • 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愛出汗的,快對照看看吧!
    出汗有主動和被動之說,因運動產生的排汗是主動出汗,因為天氣、環境、情緒和心理變化造成的出汗為被動出汗。被動出汗時,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千萬要小心,快來對照看看,你一定想不到!其中,重點是多次敲打,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你身體上肺經分布的部位,通過這樣適當的刺激達到調理肺經的目的。頸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醫師建議】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說是你的體內脾胃失和。
  • 萬病之源是寒溼,一個驅寒祛溼的小茶方,材料就在廚房裡
    殊不知,這樣特別容易寒溼入體。我們通常感覺不到寒溼,因為它都是「潤物細無聲」。不要以為只有長時間吹空調、風扇,長期喝冰啤、冷飲,甚至用冷水洗頭洗澡,寒溼才會入體。寒溼被稱為「萬病之源」!寒溼是溼濁在腸胃被困住,致使脾陽受損。它不分季節,不分體質,不分男女,隨時趁虛而入,十人九溼,就是這個原因。溼邪不去,吃再多補品和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 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愛出汗的,快對照看看吧
    出汗是人的正常生理反應也是維持體溫恆定的重要環節出汗有主動和被動之說因運動產生的排汗是主動出汗因為天氣、環境、情緒和心理變化造成的出汗為被動出汗被動出汗時汗從哪裡出,病從哪裡來!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建議你去醫院檢查一下甲狀腺激素分泌是否正常,因為這很可能是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剩造成的。
  • 「寒溼」體質如何改善?4個方法你或許都用過,卻不知道可去寒溼
    人體之所以會出現寒溼體質,就是因為溼氣和寒氣比較重,長時間不做調理也會影響身體機能,導致出現一些明顯症狀。有效排出身體內的溼氣才可以更好的改善寒溼體質,也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康,正確掌握改善的方式,還你一個健康的體魄。
  • 中醫祛痘第1步——調理體質
    欣喜若狂之餘,你恨不得昭告天下。可是,一頓燒烤或火鍋類的美食,甚至是某次熬夜,又將那滿臉的痘痘變回原形……問遍度娘,得到最多的答案是臉上冒痘痘就是上火了。對症下藥,來點降火藥,但結果經常是出現腹瀉,精神萎靡,而痘痘卻依然立在臉上。
  • 女人的萬病之源竟是它!不是寒邪,不是淤血,而是……每位女性都該知道
    那麼關於女性健康的那些事,你了解多少呢?你可知道,生活中你沒注意的這些細節,正在傷害著你的身體……寒邪,傷害女性身體健康的第一道「外邪」現在的女人十有八九是寒溼體質,南方尤其如此。當女性知道自己是寒溼體質後,迫切尋找一個方子來驅除身體的寒邪。然而,光是用驅寒的藥是不足以根治寒邪的。
  • 中醫認為:舌頭可辨體質,快看你屬於哪一種?常做1事,溫陽散寒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去醫院,醫生都先觀察一下面部 ,然後讓你把舌頭伸出來看一看,那麼中醫是根據舌頭的什麼變化來判斷身體狀況的呢?看病時,中醫常通過辯證的方法施以治療,因很多人的體質不盡相同,因此自己適合的養生方法也是不盡相同的。中醫理論中有9大體質之分。
  • 人體「五級寒溼」你屬於哪一種?病由「寒溼」起,人體達到「五級寒溼」命在旦夕!
    症狀:皮膚騷癢,長溼疹 →(扶正養元灸7次以上效果明顯)多在表皮,以皮膚瘙癢、溼疹溼瘡為主要表現,感受寒邪或溼氣後瘙癢多加重,一旦撓破,脂水淋漓,猶如水泡挑破了一般。這是因為,外感寒溼邪氣會使氣血運行受阻,肌膚不能榮養,故會出現皮膚瘙癢等問題,溼氣留於肌膚則脂水淋漓。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萬應調理膏搓背和扶正養元灸結合服用中成藥二妙丸或外用爐甘石洗劑等。一級寒溼相對比較好調理,注意日常飲食起居即可。
  • 「溼」為萬病之源,若身體有這些異常,說明你溼氣太重,要除溼了
    可是一到雨天,有許多人就會覺得自己頭暈腦脹、渾身無力,這時稍微懂點中醫或注意養生的人就會說,這是溼氣太重的現象。那麼,溼氣到底是什麼東西?它會對人體產生哪些影響?又有什麼方法可以除溼呢?什麼是溼氣中醫認為,成人由70%的水構成,這些水在人體中以津、液的形式存在,統稱為溼。
  • 9種中醫體質辨識,看看你屬於哪種?
    其實,中醫講究辯證論證,每個人的體質各不相同,需不同的方法來調養。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張榮春副主任醫師教您如何辨別9種中醫體質,分類調養各有道。所謂「億萬蒼生,人有9種,1種平和,8種偏頗。」在中醫上,人的體質往往被分為9種,分別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溼質、溼熱質、血瘀質、氣鬱質和特稟質。
  • 兩種按摩法,調理身體,改善寒溼體質……簡單又實用
    養生不必繁瑣,用對了就是好的一把梳子可以治好5種病通過梳子按摩法對身體進行調理和根治還能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哦低頭後,脖頸後最高隆起的骨骼下方,有個凹陷的地方就是大椎穴。用梳子背面在大椎穴輕輕按揉5-10分鐘,到頸後微微發熱即可。每天這樣梳一梳大椎穴,可以祛風溼、防感冒。
  • 女人的萬病之源到底是什麼?
    這就是為什麼中醫裡面婦科的方子很多都是使用乾薑、艾葉等溫熱藥的緣故,現在的女人受寒的機率非常多,很多女人壓根都不知道寒邪是怎樣悄無聲息進入自己身體的。吃出來的寒邪:從陰陽角度來說女人屬陰,體質天生帶三分寒邪,照理說女人應該吃一些補陽氣的食物,至少不要吃損害陽氣的食物,可女人偏偏喜歡反著來,女人最愛吃什麼呢?女人最愛吃水果,最愛喝牛奶。
  • 寒溼過重為萬病之源,體內溼氣過重的表現及排除方法!
    中醫裡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食,現在以肉食為主了,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有溼氣。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最怕溼邪。溼是最容易滲透的。溼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