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不松松垮垮生活一會兒 | 第2881期
無 題
作者:夏目漱石 [日本]
夏目漱石(1867—1916),本名夏目金之助,筆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晉書》),日本近代作家,寫小說時,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對個人心理的描寫精確細微,開啟了後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代表作《草枕》《我是貓》《心》等。
「今晚月色真美……」
很多人知道夏目漱石,也許是因為這句婉轉的告白。月光皎潔,清淨,給獨自漂泊之人陪伴,也給相隔兩地之人撫慰。
夏目漱石曾因病長居修善寺靜養,山居歲月,清閒無事,夜色漸深時,看月掛柳梢,別有一番意趣。
閒愁也是有的。相比於年輕時「誰道秋江淺,影長萬丈山」的遼遠意境,久病纏身後,以病體在榻前握筆寫作時,心境多少有些落寞,他後期所作的漢詩中,多了些清閒,也多了幾分疏淡。
比如「夜寒人靜臥,寂寞聽水聲」;又如「床頭花一片,閒落小眠中」。
「無言之玄境。放恣之安靜。無努力之想像。無抵抗之放任。無目的之靜臥。安於消極之倦怠。悠悠之精神。」晚年的這則日記,足以反映他此時的心境。
健康時不能看到、體會到一切,在病中歲月裡愈加能體會,一方面,自己會因病體而不用去做一個正常人所要做的工作,感到心安理得;另一方面,旁人也會因為他是病人對他寬容幾分。
疾病雖然帶來莫大的苦痛與惆悵,但他也能從中貪得少許閒情逸緻。如他說的,「不能奢望的悠閒的春天從中湧現出來。這種安適的心境就是我的俳句、就是我的漢詩。」
他喜歡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倒不是說他在鼓吹脫離塵世。只是,對於一個經歷了病痛、長遠跋涉的人來說,假如沒有這種閒適的心境,反而覺得這樣的境地十分不幸。
也因此,不必因為這首詩明明寫作於秋季,詩中卻處處春景而感到訝異。這是詩人為自己構建的一個自在世界,雖然短暫易逝,卻有一種自身的喜悅。痛苦的事很多,好在讓人歡喜的事也很多。
編輯 | 南方 校對 | 西格瑪
丁禹兮
演員。代表作:影視劇《八分鐘的溫暖》《韞色過濃》《傳聞中的陳芊芊》等。由他主演的《月光變奏曲》正在熱播中,主演的電影《十年一品溫如言》《天才遊戲》也即將登陸全國院線。
▎視頻號·聲音詩箋
▎明日預告
明晚(6月12日)10點,配音演員阿傑為你讀詩人谷川俊太郎的《去地球郊遊》。
· 小詩提示 ·
如果不想錯過「為你讀詩」,不妨給我們加上星標吧🌟 每晚十點,我們欣喜於與你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