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耗子尾汁」,「不講武德」,等網絡熱詞可以說是紅遍各大社交網絡,且經過網友的加工炒作,熱度更是不斷上升,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網絡熱梗竟出自一位相貌平平,且近古稀之的老頭之口。 以「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 自詡的馬保國,如今知名度躥升。他今年5月在觀眾面前30秒內被擊倒3次,他「武術」的「造詣」按說也都擺在眼前了,但最近他失敗後的雷人雷語卻被熱轉,儼然要成為頂流「網紅」。
由於近年來網絡媒體的曝光度只增不減,以及社會模式中的功利和商業性,近年來,各種大師層出不窮,其中的真真假假,良莠不齊,耐人尋味。
沈巍,上海人,曾是一名公務員,年輕時因為愛撿垃圾而不被家人和同事認可,被勸退工作後,便流落街頭,如今已經流浪二十一年。蓬頭垢面的形象,但面對陌生人的鏡頭,卻能用標準的普通話講《左傳》《尚書》,談企業治理,談各地掌故,一個拾荒老人,但卻是最早踐行垃圾分類理念的。成為網紅後,許多人慕名前來拜訪,想要贊助,支持他擺脫艱苦的環境,但他說他個人表示喜歡這樣的生活,不想紅,喜歡寧靜的生活。
在眾人圍觀的水洩不通路邊攤上,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把白紙平攤在地上,雙腳盤坐,拿起身邊的毛筆,沾一些墨水,大筆一揮,洋洋灑灑,一氣呵成,眾人都圍觀叫好。有人買他的畫,得來的財物,他一一都散給身邊的流浪漢。老人說,曾經有人畫重金請他出一本字帖,到他卻認為自己的書法藝術造詣不夠,怕誤人子弟。
邵巖,搜索百度百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頭銜,「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新文藝家群體工作部委員,文化部中國社會藝術協會中西方美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景德鎮陶瓷中外藝術家協會藝術總監,文化部青聯書法篆刻委員會副秘書長」……。 這些榮耀的確讓邵巖風光無限,但最讓他聲名鵲起的無疑是一場「針管」畫展,讓邵大師迅速躥紅,成為網絡大師的一員。
「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多少身懷絕技,有真才實學的大師卻不被人理解,遭受社會的不公,但他們卻有著「以中有足樂者,不覺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的高尚品質,他們是真正的「大師」。但反觀社會,許許多多的小丑,衣著華麗,待遇優厚,但卻敗絮其中,毫無真才實學,卻侃侃而談,使大批的青年人受其影響,價值觀扭曲,而在真理面前,時間的檢驗下,他們將原型畢露,醜態百出,向世人證明他們是真正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