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屎咖啡,是由印尼的椰子貓(一種麝香貓)的糞便作為原料所生產,故叫「貓屎咖啡」。該種動物進食咖啡豆之後,在胃裡完成發酵後,破壞蛋白質,產生短肽和更多的自由胺基酸,咖啡的苦澀味會降低,再排出來的糞便便是主要原料,由於咖啡豆不能被消化,會被排洩出來,經過清洗、烘培後就成了麝香貓咖啡。
中文名:椰子貓
英文名:Asian palm civet
學名: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
界:動物界 Animalia椰子貓,又名椰子狸,平均重3.2公斤,體長53釐米,尾巴長48釐米。
它們的毛粗糙,一般呈灰色,腳、耳朵及吻都是黑色的。它們的身體上有三間黑色斑紋,面部的斑紋則像浣熊,尾巴沒有斑紋。它們的爪鋒利,可以用來攀爬。椰子貓尾巴下有嗅腺,形狀有睪丸,可以分泌有害的物質。
椰子貓是夜間活動及雜食性的。它們在亞洲的生態位與在北美洲的浣熊相近。它們主要吃果實,如芒果及韶子,也會吃細小的哺乳動物及昆蟲。它們也喜歡赫蕉屬的花汁,這些花汁發酵後是一種甜酒。它們棲息在森林、有樹木的公園及花園之內。
貓屎咖啡正是椰子貓所吃下的咖啡豆,經半消化及排出後收集回來的。部分地區椰子貓主要以咖啡豆為食,在胃裡完成發酵後,破壞蛋白質,產生短肽和更多的自由胺基酸,咖啡的苦澀味會降低,再排出來的糞便便是主要原料,由於咖啡豆不能被消化,會被排洩出來,經過清洗、烘培後就成了麝香貓咖啡。
印尼語中,Kopi意為咖啡,Luwak意為麝香貓。貓屎咖啡的天然產地和人工養殖場,主要集中在印尼的蘇門達臘、爪哇、峇裡島、蘇拉威西島等島嶼,以及菲律賓和一些地方,乃全球最昂貴的咖啡之一,1公斤原物料生豆達400美元,銷售商品每公斤達1000美元,根據美國新聞BBC採訪報導,撿拾野生麝香貓糞便製作的咖啡在印度尼西亞的年產量僅500公斤。
椰子貓屬於雜食性動物,除了食用種子為生,也吃昆蟲及蛇類、鳥類、兩棲爬行類,因此真正野生的椰子貓排放出來的糞便,會混雜著各種物質。印尼當地有農民等捕捉椰子貓來飼養,餵食咖啡豆來造。但人工培育以及天然的畢竟還是有一定區別。
不同的評價
在咖啡工業界,貓屎咖啡被廣泛認為是一種以新奇為賣點的產品。
咖啡評論家克裡斯魯賓說,「酒香是如此的豐富與強烈,咖啡又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濃鬱,幾乎像是糖漿一樣。它的厚度和巧克力的口感,並長時間地在舌頭上徘徊,純淨的回味。」
美國特種咖啡協會(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SCAA)表示「業界的共識是它嘗起來很差」。SCAA引用一位咖啡專家的評論說:「顯然,貓屎咖啡的賣點在於它的故事而不是它的質量。採用SCAA的標準,貓屎咖啡的評分比其他三種咖啡的最低分還要低兩分。可以推測貓屎咖啡的處理過程淡化了優質的酸度和口味而使口感更加平淡。當然很多人似乎也將這種平淡口味看作是這種咖啡的優點。」
華盛頓郵報的食品專欄作者Tim Carman曾評論了在美國銷售的貓屎咖啡,並作出結論說「它嘗起來就跟Folgers Coffee一樣。像是爛掉的、沒有生命的味道。像是在洗澡水裡泡了石化的恐龍屎。我沒法喝完它」。
利益驅使下的貓屎咖啡
現在,逐利的商人已經不滿足於叢林中尋獲的零星產量,於是為了提高產量,就將麝香貓關押起來只投咖啡果實。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21日報導,在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一些地區,人們為了獲得高價麝香貓咖啡豆,殘忍地將麝香貓關進窄小、骯髒的籠子內,導致椰子貓瀕臨崩潰。因缺乏維生素和其它營養而面臨嚴重的健康問題。
其實,只是一杯咖啡而已,但卻是它們一生的命運。
西方最早發現並推廣貓屎咖啡,而他們現在正在設法抵制。
回複數字查看相應的動物
「3」搜索動物討論動物知識,請加入動物世界QQ群
群號:211689174
訪問動物世界主站(www.iltaw.com)
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