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才,我家大寶因為一個人睡不著而掉眼淚。講道理似乎沒有用。她依然留著眼淚說:只有睡著才算,很想睡著,但就是睡不著。我跟她說:那媽媽現在寫一篇關於睡眠的文章送給你,我在旁邊陪著你,同時,你可以數呼吸,吸氣吐氣,算一次。她跟著做了,沒有到10個呼吸次數。此刻,她已經睡著啦。
並不是這一次睡不著,就要判定為睡眠障礙,只是想說:真正的睡眠障礙已經是一個公共健康問題。 不同年齡段都有某種形式的睡眠問題,包括開始和維持睡眠。
忽視睡眠問題會帶來醫學後果,但睡眠的問題經常得不到治療,尤其是那些有中度睡眠障礙的人。
一位持續練習正念冥想的人這樣說:在 2010 年發生意外且嚴重的健康事件後,我開始每天冥想兩次,每次 20 分鐘。這樣的冥想對我的睡眠困難有很大幫助(有時入睡,有時保持/重新入睡)。
以下翻譯節選自哈佛健康期刊,作者Julie Corliss,請注意:本文不能代替醫學指導意見。
如果您曾經為某個問題或一長串的待辦事項、埋頭苦幹,那麼您就會知道,這些急速的想法可能會讓您睡不好覺。睡眠障礙,例如難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狀態,影響著數百萬人。
隨之而來的白天睏倦會讓你感覺很糟糕,降低你的工作效率,甚至可能損害你的健康。現在,一項小型研究表明,正念冥想——一種專注於呼吸和當下意識的心靈平靜練習——可以提供幫助。
幾年前發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 上的 一項研究 包括 49 名睡眠困難的中老年人。一半完成了正念覺知計劃,教他們冥想和其他旨在幫助他們專注於「每時每刻的經歷、思想和情感」的練習。另一半完成了睡眠教育課程,教他們改善睡眠習慣的方法。
兩個小組會面六次,每周一次,每次兩個小時。與睡眠教育組的人相比,正念組的人在六節課結束時失眠、疲勞和抑鬱的情況較少。
哈佛附屬本森-亨利身心醫學研究所名譽主任Benson 博士對這些發現並不感到意外。「正念冥想只是喚起放鬆反應的大量方法之一,」Benson 博士說。
放鬆反應是他在 1970 年代創造的一個術語,是身體的一種深層生理轉變,與壓力反應相反:放鬆反應可以幫助緩解許多與壓力有關的疾病,包括抑鬱、疼痛和高血壓。Benson 博士說,對許多人來說,睡眠障礙與壓力密切相關。
正念冥想包括專注於你的呼吸,然後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在現在,而不是擔心過去或未來。它可以幫助您打破日常思維的束縛,使用適合您的任何技巧來喚起放鬆反應。
Benson 博士建議在白天練習正念,最好是 20 分鐘,與新研究中建議的數量相同。「這個想法是創造一種反射,更容易帶來放鬆的感覺,」他說。這樣,晚上睡不著時更容易喚起放鬆反應。事實上,放鬆反應是如此放鬆,因為您白天的練習應該是坐著或移動(如瑜伽或太極拳)以避免打瞌睡。
第一步:選擇一個平靜的焦點。很好的例子是你的呼吸、一個聲音(「Om」)、一個簡短的祈禱、一個積極的詞(如「放鬆」或「和平」)或一個短語(「平靜地呼吸,呼出緊張」;「我是輕鬆的」)。如果您選擇一種聲音,請在吸氣或呼氣時大聲或無聲地重複它。
第二步:放下,放鬆。不要擔心你的表現如何,當您發現自己的思緒走神時,只需深呼吸或對自己說「想法,想法」,然後輕輕地將注意力轉移到您選擇的焦點上。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fullarticle/2110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