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功夫抻筋拔骨 脊柱兩種練法,你知道嗎?
龍從雲,虎從風。
傳統拳決講:「龍虎二勁」。龍是脊柱,虎為胯勁。
今天講講人體最重要的關節-脊柱。
何為龍?
「拿得起,放得下,既能狠,又能讓,既有鋒利的爪牙,又有退隱的伸縮。爪牙一出,天地震懾,爪牙一縮,身形退隱,萬物寂靜。」——這就是龍。
形意功夫脊柱以龍為喻,被稱為人體的龍骨,可想而知它的重要性。
形意功夫脊柱上頂頭顱,下聯胯腿,中付兩肋,是人體的中心框架,脊柱由多個小關節連結而成,也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大關節。練武人都知道脊柱對武術提高的重要性。但多少人知道其實脊柱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練法,練法不同,效果不同。
一、形意功夫抻筋拔骨脊柱松活法—脊柱湧動
脊柱湧動是一種檢驗脊柱松活度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法,這種方法,被國內外許多武術、搏擊愛好者喜歡。甚至連搏擊界鼎鼎有名的「嘴炮」康納都在練習。
此方法主要目的是讓脊柱,能夠上下如同波浪湧動起來,一旦練成,整身似乎柔弱無骨,能大大提高身體的靈活性、柔韌性,解開身體僵硬的肌肉,卸下負擔,同時提高身體健康指數的同時,也能夠更好的閃避躲閃,以及反擊攻擊。
前期準備:
1、初期練習可找一面牆,距離牆一段距離站立。
2、距離可根據自身脊柱靈活度,靈活變換,距離越遠,難度越高。
3、雙腳自然開立,立身中正,全身肌肉放鬆。
動作練習:
1、下巴前抬,輕觸碰到牆面。
2、下巴—胸口—肋骨下沿—腹部—胯。
3、按照以上順序,將對應部位依次觸碰到牆壁,反覆循環。
注意事項:
1、由於脊柱僵硬,初期很容易導致重心不穩要摔,以及頸椎、胸椎、腰椎,疼痛。出現以上問題,可以縮短距離,進行難度的降低。
2、練習時,肌肉一定要學會放鬆。
3、五個部位依次觸碰,每次觸碰時,只有一個部位與牆面接觸
練成後,脊柱松活度大大提高,如若有腰椎病、胸椎病、頸椎病,等三椎問題的朋友都會得到改善。
二、形意功夫抻筋拔骨脊柱崩彈法-脊柱成弓
形意功夫抻筋拔脊柱崩彈法,其目的是讓脊柱如同有彈性的竹子,拉伸成弓,蓄滿彈性,為勁力的釋放做準備。此方法練成,可如動作捕物,瞬間而出,難以覺察,勁力的崩彈又快又疾!
抻筋拔骨脊柱成弓,與脊柱湧動,帶來的效果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兩者的側重點不同。脊柱湧動更加側重於脊柱的松活,脊柱成弓更加側重於的勁力的釋放。
前期準備:
1、兩腳自然打開,放鬆站立
2、坐胯,微曲膝,兩手自然下垂
動作練習:
1、肩膀下沉,做好壓肩
2、胯部上翻,與壓肩對抗
3、身形保持穩定,上下兩頭對抗,如同一根筆直充滿彈性的竹子,被上下兩頭擠壓,自然就成弓形,蓄滿彈性,蓄勢待發。
注意事項:
1、身形中正,不可低頭仰頭,彎腰駝背
2、壓肩與翻胯,兩個力得在一條線上,力線一致,即可讓脊柱成弓
3、感受脊柱的拉伸感,如若感到不適,即動作錯誤
形意功夫抻筋拔脊柱練成後,脊柱如同龍行搜骨,骨節一節節上推下移輕鬆自如,崩彈輕鬆愜意,每次練完感覺對自己的每一節脊柱做了一次細緻的按摩搜骨。
PS(補充):發力練習相對劇烈,不比脊柱松活湧動法簡單不易受傷,發力練習必須要在有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不可輕易模仿,傷筋動骨一百天,如若受傷,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