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抻筋拔骨,內家拳如何練抻筋拔骨-典傳筋骨開發

2020-12-13 國術大講堂

內家拳的抻筋拔骨,需要做到「松、活、彈、抖」。所謂「松」就是肌肉能夠松,「活」關節能夠活,「彈」就是大筋崩彈、運動,「抖」就是內家拳撐筋拔骨的訓練效果。

內家拳抻筋拔骨-骨架和大筋

我們在開始練拳的時候,就知道要通過撐筋拔骨來訓練骨架和大筋。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整個身體變得慢慢的松活。同時能夠用大筋的崩彈來帶動整個身體骨架的運動,無論是速度還是勁力,都得到質的提升。

筋骨訓練可以使人體的身體反應速度變快,因為長期的訓練使得身體筋骨敏感,有絲毫的風吹草動都能夠瞬間的發動迅雷不及掩耳。這對我們在實戰運用過程當中所需要的速度、反應呢,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練習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數量累積來達到筋骨松活彈抖的效果,在練習的過程當中能夠呈現出筋骨齊鳴的效果,再繼續訓練的話,慢慢的,我們會發現皮肉與骨架之間會產生分離度,也就是拳譜上所說的骨肉分離的狀態。

一旦達到這樣的效果,打擊的勁力以及穿透力都大大地增強,整個攻擊力會有質的提升。

通過撐筋拔骨的訓練以後,骨節撐拔開了,大筋也松活了,然後整個身體如柔軟無骨一般。可以能夠用骨架帶動身體快速的運動,非常的松活。

內家拳抻筋拔骨之勁力

我們知道貓的身體是非常柔軟的,把貓抱在手裡蜷成一坨。然後,我們用手去撫摸它的背部,會感受到它的皮肉與骨架之間是完全的分離開的。可以拉起很大的長度,這一切都說明了貓的身體開發程度是非常高的。

當我們撐筋拔骨時,通過梢節頂勁,使身體的骨節拔起,與大筋之間形成倍增的勁力,能夠達到身顫如簧的效果,把身體的勁力瞬間釋放出來,同時又打得非常的輕鬆。

將身體的筋骨開發出來,無論是橫向的勁力,還是縱向的勁力,都可以輕易的表達出來,只要我們做到撐拔大筋就能夠崩彈,而且整個動作就好像是自動化的。

內家拳之抻筋拔骨-身顫如簧

什麼叫身顫如簧?就是整個身體從上到下都能夠把骨節撐拔,使大筋拉起。一旦有一個點產生阻力,那麼整個身體就能夠瞬間的釋放勁力,如同一個彈簧被拍動以後產生的連續的動作。

所謂的教拳不教步,這個「步」並非單純的指腳步的移動,而是指「用身法帶動腿法,帶動步法的移動」的這樣一個方式,用這種方式進行移動,可以做到整體整身如球。

當我們與對方交手的一瞬間,如果能夠用身法帶動步法,整個身體整身闖勁,用身體的重量去撞擊對方,破壞對方的重心,同時施以攻擊,這樣的攻擊效率要高得多。

內家拳如何練抻筋拔骨-五弓合一

撐筋拔骨的練習要達到這樣的狀態並不容易,首先要具備五弓合一,同時要將內臟的勁力開發出來,說到內臟,大家比較好奇內臟怎麼會有勁力呢,就是人體內的有腔內筋膜,在膈膜的拉動下,內臟能夠上下的運動,甚至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運動狀態,可以以內驅外帶動整個身體運動。

內家拳法用這種方式出手、出腳不但變得快捷,而且能夠使整個身體的重量瞬間闖勁。具備了強大的衝擊力,同時又能夠快速的施以打擊。

要將身體的勁力傳遞到腿部,聽起來容易,但實際上並不簡單。需要將身弓與腿弓合二為一,形成一張大的弓進行崩彈、發射,而並非簡單的蹲伸。我們可以看一下上面的視頻。

當我們通過蓄勢使得脊柱節節撐拔,同時使腿部的大筋拉起。然後兩弓齊發,將勁力傳遞到腳跟。

其實通過背部的觀察,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脊柱的運動。在腿蹬伸蓄勢勁力一瞬間,那麼脊柱開始撐拔,肩壓住,使肩與胯之間形成一個對掙,那麼脊柱的弓就形成了。同時腳趾勾起,使胯與腳之間又形成一個勁力的銜接。那麼從肩到腳底,就形成了強而有力的發力狀態。

說到挑擔大家知道,擔子是壓在肩上的,需要依靠腿部的支撐,然後把擔子的支撐起來。但實際上在挑起擔子的過程當中,胯、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胯與脊柱形成了縱向勁力的支撐。

會挑擔的朋友往往不會通過膝蓋的蹬伸來將擔子挑起,或者是擔子過重以後,用膝蓋蹬伸的是起不來的。那麼此時呢,我們保持好膝蓋的固定,同時用胯翻,然後脊柱挑起,這樣的擔子才可以輕鬆的離開地面。

內家拳的抻筋拔骨功-按肩以練步

當我們能夠做到通過翻胯來帶動胯與腿之間的弓的勁力,以及胯與肩之間形成一個倍增。那麼兩把弓聚集到一起,勁力在肩與腳之間來回的運轉。那麼我們就做到了按肩以練步的狀態。

這使得我們在內家拳法練習當中,就能很好的感受到腳底到肩之間勁力的變化,在運用的過程當中就更加能夠如魚得水。

要說以上的彈簧勁力是怎麼形成的,四個字「撐筋拔骨」。在練拳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去撐拔骨節,拉起大筋,通過量的累積使大筋的拉伸、崩彈的勁力越來越強,配合骨架一起運動,逐漸的我們就能夠產生強而有力的整體筋骨勁!

相關焦點

  • 抻筋拔骨,拳學的起點!
    古之練拳者有言: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這裡的功,一方面指身體柔韌度,另一方面也指運行氣血之默功。 柔韌度是最基礎的訓練起點,俗稱抻筋拔骨。先人把「踢腿、「活腰」、「抻筋」作為練武之人必備的三個要素。武術的訓練往往也離不開這三個方面。有人問,太極拳也需要這三方面嗎?回答是肯定的。太極拳的塌胯、松腰、沉肩、墜肘,在內在意念與外在形體上都有嚴格的要求,需要更鬆柔的韌性。俗語曰「筋長一寸,壽延十年」,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抻筋的重要性。
  • 傳統武術的基礎-抻筋拔骨,究竟講的是什麼
    提到傳統武術,特別是內家拳,我們都會想到一個詞,叫做抻筋拔骨,很多教拳師父把抻筋拔骨作為了練拳的第一階段,筋骨抻開的程度也成為了是否入門的標誌。抻筋拔骨究竟講的是什麼東西,它究竟又有多少神奇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科學的解讀一下,被神化了的抻筋拔骨。
  • 傳統武術為什麼筋要抻,骨要拔?而抻筋拔骨又同時說?
    諺云: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抻筋拔骨」就是修煉筋骨皮的方法。  《拳經》云:「肌膚骨節,處處開張」。這是從拳術較技角度立論「抻筋拔骨」的效果。必能使自身筋骨處處開張,才是外形最大之動變「蓄勢」狀態。蓄勢充足,才能有發放之威力。
  • 傳統武術的「抻筋拔骨」練功方法可分為外練法和內練法,其中內練的抻筋拔骨為秘傳,這是很多習武人夢寐以求的上乘武功
    傳統武術的「抻筋拔骨」練功方法可分為外練法和內練法,其中內練的抻筋拔骨為秘傳,這是很多習武人夢寐以求的上乘武功,但又沒人能真正完全理解抻筋拔骨的內涵
  • 形意功夫高境界必經之路-抻筋拔骨 脊柱2種不同練法
    形意功夫抻筋拔骨 脊柱兩種練法,你知道嗎?龍從雲,虎從風。傳統拳決講:「龍虎二勁」。龍是脊柱,虎為胯勁。今天講講人體最重要的關節-脊柱。但多少人知道其實脊柱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練法,練法不同,效果不同。一、形意功夫抻筋拔骨脊柱松活法—脊柱湧動 脊柱湧動是一種檢驗脊柱松活度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法,這種方法,被國內外許多武術、搏擊愛好者喜歡。甚至連搏擊界鼎鼎有名的「嘴炮」康納都在練習。
  • 內家拳之換勁
    所謂「復從而翻之」,是說把外家的筋骨之力轉為內勁也。然內家拳修煉的不同階段,仍需換勁。一、整勁轉化為混元力整勁是相對於外家拳拳腳的局部之力而言的,即整體之力也。心意拳的整勁是在對掙拔長中產生的,首先在行功走架時,要用意念把身體放得極大、極遠。慢慢就有了抻筋拔骨的功效。當年,我隨閭山徐先生習宋派八卦掌時,看他把身子縮成一團在旋轉,也照貓畫虎地想學。
  • 習武人夢寐以求的上乘武功-形意拳的骨力練習法
    形意拳入門的關鍵是,如何從樁功中找到六面力,找到六面力就找到了拳勁(樁勁),就明白了練拳和做操的區別。找拳勁的不傳之密是——體內抻筋拔骨。 一、形意拳體內抻筋拔骨的內涵 1、體內、體外抻筋拔骨的區別 形意拳體內抻筋拔骨區別於壓腿、劈叉、下橋等通過肢體大幅度、快節奏、機械性彎曲變形的拔筋,他是在相對靜止(蠕動)的樁功狀態下,通過內視和假借,氣血鼓蕩,使筋膨脹骨撐起。
  • 阿鄧老師---抻筋拔骨易筋經
    我練氣出偏,再加上因用腦過度而造成近半年的失眠,以及持續不停的感冒,在此狀況下,發覺我能夠連續動腦讀書的時間越來越短了.到後來,終於幾乎喪失了這種讀書的能力,我的元氣用光了.我不能學英文了,也不能下圍棋了,一用腦,頭就疼.我那時也不能打太極拳,因為模仿鄧傑老師的深長呼吸,我打太極拳也出偏了.
  • 大成拳發勁技巧,科學解析-典傳筋骨開發
    大成拳發勁大成拳發勁大成拳的發勁修煉是「形、神、意、氣、力」並重的系統訓練,練的是筋、骨、氣、血、肉、精、神諸類人體要素,周遍百骸。筋骨鍛鍊充分集中的體現在「形」的鍛鍊之中。王薌齋先生在《拳論》中曾有論述。
  • 體內撐筋拔骨的修煉秘法
    如何從樁功中找到六面力,找到六面力就找到了拳勁(樁勁),就明白了練拳和做操的區別。找拳勁的不傳之秘是——體內撐筋拔骨。一、體內撐筋拔骨的內涵1、體內、體外撐筋拔骨的區別體內撐筋拔骨區別於壓腿、劈叉、下橋等通過肢體大幅度、快節奏、機械性彎曲變形的拔筋,它是在相對靜止(蠕動)的樁功狀態下,通過內視和假借,氣血鼓蕩,使筋膨脹骨撐起。
  • 開筋拔骨才是太極拳的入門課,但很多人給忽略了
    意思是說人體是以骨骼作為支撐,以脈作為營藏氣血的通道,以筋的剛勁來強健骨骼,以肌肉作為保護內在的臟腑和筋骨血脈的牆壁,等到皮膚堅韌之後毛髮就會長出來,五穀精華入胃而營養全身,就會使得經脈暢通,氣血才運行不息。所以,筋骨對內外兼修的內家拳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太極拳的修煉也首先是從開筋拔骨開始,別無他門。
  • 內家拳方圓說
    在內家拳的行功過程中一枝動、百枝搖,猶如風擺荷葉,上虛而下實,陰陽交融。提到內家拳,不少人都知道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是內家拳傳世的三大代表,在世間廣為流傳,影響較大,研習者不乏其人,卓有建樹者遍布大江南北、各有所長。內家拳法,講究五行之生克,八卦之變易,由太極學說演化而來。不論武當南派也好、北派也罷,其立論基礎都離不開道家陰陽對立統一的哲學體系。
  • 內家拳大筋訓練
    練柔韌很少用到或沒有用到過的內家拳之拉大筋練法(中國原傳武學謂之:"揉筋大法",我們現在稱之為功架大形起伏),實踐證明效果非常好,對腰髖的靈活性
  • 內家拳渾圓力訓練次第
    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兩隻胳膊能練得像兩根鐵鏈鞭,整個小臂沉甸甸的,這種力量打出來,人的血肉之軀根本無法承受。此勁出自筋骨,一旦練出,終身不退。發力時以丹田(骶骨)為中心(力量的源泉),脊椎為傳動軸,左右兩背(肩胛骨)上下相錯(其功力來源於「周身整體拉抻量〈即周身關節的伸縮量〉」帶動雙臂自由揮舞勢如浪翻,即太極拳經雲"牽動往來氣貼背",此時在格鬥中才能真正不受任何拘泥,任我揮灑!第四步:身法力(軀幹力):只有真正具備了身法力,內家拳才能稱得上登堂入室。那麼身法力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六藝」上身後,所具備的功力!
  • 三合——《史文灼現代內家拳》附視頻
    外三合是內家拳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要求多數人只要聽到基本要求這四個字,便立即覺得層次太低,便不再重視。而實際上,這些基本要求貫穿了整個拳學的修證過程,完完全全的就是核心呀!這不是核心又是什麼?缺少了這個基本要求,任你做任何動作,都達不到內家的要求。
  • 少摩拳的筋骨法
    筋骨法,是伸筋拔骨之法,是身體筋骨內在運動的方法。
  • 內家拳基礎——建立氣生大於耗的生命系統
    這裡的武,是指內家拳,又或者說是內家拳的基礎,內家拳的基本功。 內家拳是以修煉內氣為主要驅動力的格鬥術的統稱,人們熟知的太極、八卦、形意、通背拳、意拳、大成拳、綿拳等都屬於內家拳的範疇。
  • 內家拳入門的基礎功——開胯
    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它在以前也是保家衛國,強身健體的一項技藝,就武術而言,開胯是內家拳入門非常重要的一項練習,只有胯部打開了,你練習拳法時才能感受到武術(內家拳)古書籍中所言的種種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