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入門的基礎功——開胯

2021-01-09 小劉筆記

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它在以前也是保家衛國,強身健體的一項技藝,就武術而言,開胯是內家拳入門非常重要的一項練習,只有胯部打開了,你練習拳法時才能感受到武術(內家拳)古書籍中所言的種種妙處。

開胯

武學中胯的地位不言而喻,它是位於腰部與腿部之間。胯謂腿之根,也是腿之門,是運用腰力直達於腿的主要機關。胯不開氣無法下至於足,故上承於腰,下達於腿,腰靈腿活全繫於此。「練拳先練胯,無胯一身空」,武術大多是觀察動物運動而引發的靈感,動物是四肢著地,以「胯脊」帶動身體運動,而我們人類是由雙足著地,用的是大腿走路,胯脊部很少能夠得到充足的鍛鍊,所以,有時我們會受到背部疼痛的困擾,動物卻沒有。其實練拳就是將自己返還「先天」 的一個過程。初生的嬰兒是最接近先天的狀態,受到後天的影響最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後天的東西會越來越多,而武術其本質是將我們的身體返還於先天。

萬獸之王 -老虎

胯是人體一身的核心,它既可以橫向崩彈,又可以縱向翻轉,更可以坐胯發勁,同時胯部又與脊柱相連連接,貫穿於人的各種運動。「練拳先練胯,無胯一身空」,武術很多的招式都是觀察動物運動而來,心意拳就是最典型的一種。以「胯脊」帶動身體運動,將「胯勁」直接作用於打擊的梢支末節。打拳手腳要相隨。胯關節是調整腰動作的關鍵,因此要求圓襠以堅胯,空胯、松胯。如果胯松不開,腰腿也就很難做到相順相隨。同時胯與橫隔肌環向相抱,構成一個球體空間,使其中內臟上下提墜形成衝擊的勁力,直接作用於胯部,傳遞於肩部,使之整體如球體,混入一體。令筋骨勁力的極度擴大化,如同「皮筋」牽引「鐵球」般,既有崩彈之力,又有縱向滲透,使打擊效果劇增。盤拳練藝,貴在有胯,「腰馬合一」其實重心並不在於「腰」,而是在於「胯」,胯動而身至,借住地面「反彈」之功,瞬間發於丈外,卻無須腿蹬地之力,如「彈簧」崩彈,又如猛虎撲物,全在身形「縮漲」一瞬間,最關鍵的就是胯動。

走轉掌

開胯是武術入門最基礎的要求,而每個拳種都有自己的開胯技巧,如八卦掌中的走轉掌、心意拳中某些單把等等。習拳只有將胯部打開才能更進一步。只要腰胯徹底的鬆開,腰力自然而然的就出來了。最後,希望以上內容能夠使你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內家拳基礎——建立氣生大於耗的生命系統
    這裡的武,是指內家拳,又或者說是內家拳的基礎,內家拳的基本功。 內家拳是以修煉內氣為主要驅動力的格鬥術的統稱,人們熟知的太極、八卦、形意、通背拳、意拳、大成拳、綿拳等都屬於內家拳的範疇。
  • 內家拳方圓說
    在內家拳的行功過程中一枝動、百枝搖,猶如風擺荷葉,上虛而下實,陰陽交融。提到內家拳,不少人都知道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是內家拳傳世的三大代表,在世間廣為流傳,影響較大,研習者不乏其人,卓有建樹者遍布大江南北、各有所長。內家拳法,講究五行之生克,八卦之變易,由太極學說演化而來。不論武當南派也好、北派也罷,其立論基礎都離不開道家陰陽對立統一的哲學體系。
  • 練習太極拳 要松腰開胯 襠部撐圓 具體如何理解呢?
    學練太極拳的朋友,都聽說過要「松腰開胯」「襠部撐圓」,具體如何理解?想要練好太極拳,松腰松胯對初學者是必學的。胯的技擊作用很大,甚至身子與腿靈活性的關鍵也在於練好胯關節,即開胯。胯是產生爆發力的源泉,也是人體體重的承擔者,好比人體的地基,也是技擊進攻的武器。
  • 三合——《史文灼現代內家拳》附視頻
    外三合是內家拳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要求多數人只要聽到基本要求這四個字,便立即覺得層次太低,便不再重視。而實際上,這些基本要求貫穿了整個拳學的修證過程,完完全全的就是核心呀!這不是核心又是什麼?缺少了這個基本要求,任你做任何動作,都達不到內家的要求。
  • 練太極拳開胯拉筋,開胯為什麼這麼重要?
    學藝校的和舞蹈的都知道,裡面有個開胯的環節是相當痛苦的,有些剛健身的人,也想要拉筋開胯,可是沒兩下就哭著不做了,為何呢?那是只是因為,你還不懂裡面的原理,和一些小竅門。 所以開胯就是開髖了嗎?這麼說還是不合理的,因為髖部那個關節是骨頭。除非讓骨頭脫位,不然骨頭的活動度是改變不了的。而且實際上,髖關節的活動度本身就很高。
  • 內家拳渾圓力訓練次第
    脊柱力是整體力傳遞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鍛鍊脊柱時意念應始終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內在能量達到協調貫通,練武功最忌意念與體能不能合一, 陷入空想(頑空),務必要做到「形神合一」,只有達到形體和能量的合一才是中國武功的入門,才能為以後的功力進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 開胯劈叉和開胯練拳的異同
    有些太極拳初學者提問:如能開胯劈叉就能開胯練拳,是這樣嗎?且看以下分解。瑜伽和舞蹈基本功都有劈叉訓練,劈叉分為兩種:橫劈叉和豎劈叉。練拳的開胯有指廣義的「開胯」,比方說鬆開了才能松沉的落胯、塌胯等,再比方說鬆開了才夠松活的轉胯、旋胯等。開胯了,胸中濁氣下降,清氣上升,上下氣機暢通。開胯了,意氣從胯根松沉到腳底與地面相合生根勁。練拳的開胯有指狹義的「開胯」,比方說開胯碾腳、開胯圓襠、以開胯成弓步、先開胯後松腰蹲下練下勢的「開胯」。
  • 孫氏內家拳高手 廖白 先生語錄
    3、孫氏內家三拳是輕靈不見形的打法。簡單先說孫門形意拳基礎拳法,縮提中輕靈打人,勁是暗勁,輕中帶縮意,中和中極力縮回兩胯兩肩(此極力一辭中無強為仍是三害莫犯九要要遵)。端在懷中打,要兜著勁打,以猴形為拳中主意。前人說:形意拳一出手,身上是活的,不可為強執六合而僵了身形。所以廖白常言:"如"。如即活意。整中有如,沉中有如,變中有如,韌中有如。根是活的,啥都活。故曰如。
  • 內家拳抻筋拔骨,內家拳如何練抻筋拔骨-典傳筋骨開發
    內家拳的抻筋拔骨,需要做到「松、活、彈、抖」。所謂「松」就是肌肉能夠松,「活」關節能夠活,「彈」就是大筋崩彈、運動,「抖」就是內家拳撐筋拔骨的訓練效果。內家拳抻筋拔骨-骨架和大筋我們在開始練拳的時候,就知道要通過撐筋拔骨來訓練骨架和大筋。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整個身體變得慢慢的松活。同時能夠用大筋的崩彈來帶動整個身體骨架的運動,無論是速度還是勁力,都得到質的提升。
  • 從董海川與楊露禪的比武探討內家拳高手的功夫應該是個什麼樣子
    於是對更多人難說,內家拳高手的技擊功夫成了一種夢境,而離現實越來越遠。之所以,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質疑傳武高手的真實存在;一方面的確「假大空」的大師太多,二來也缺乏榜樣的力量,楊露禪和董海川的那種功夫似乎就是一個傳說。
  • 內家拳忌——正門大開,探頭探腦
    拳諺說:「手是兩扇門,全靠腿打人。」其中說的是兩臂的防守作用,上護頭面,中護胸、心窩、胃脘、肋腋與腰側,下護小腹、襠部。如果撒開兩臂,無疑將胸腹要害暴露於敵,任其上下其手。這是十分危險的,輕則受傷,重則致命。所以內家拳學從健身、技擊的要求出發,提出了「沉肩垂肘」、「肘不貼肋」、「肘不離肋」、「兩膊相系,不離中線」。「三尖相對守中央」的技術規範。
  • 內家拳之穿透力
    勁長的感覺就是勁留在對方的時間長,拳重沉但不長,挨上一拳是挺痛,但隨即身體脫開,雖痛但已不覺得有勁在身上起作用了,可挨上勁長一拳,身體在倒退中好象勁還作用在身上。師為我講解穿透力,讓我在他身上試勁,總不得法。
  • 習武為什麼要開胯? 怎樣開胯?
    一、胯的位置要討論開胯,首先要搞清楚骨盆、胯、襠的概念和關係,因為有些拳友的困惑就源於對這三者的混淆。
  • 李桂昌傳內家拳譜
    註解1、李桂昌傳內家拳譜:此章名稱由編者所撰。李桂昌1914——2000年人,祖籍山西省榆次市郝村人氏。董秀升的入室弟子,後又從學於邢少軒、劉殿琛、劉東漢等。解放後任太原體委專職幹部,國家一級裁判,山西省形意拳研究會副會長,太原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太原市太極拳推手協會會長,山東濟南形意拳研究會顧問,北美唐手道協會特邀教練、顧問。被山西武術界譽為內家拳代表人物。
  • 妙語連珠:劉老師內勁語錄,三言兩語讓人醍醐灌頂,明白內家拳真意
    內家拳的「發動機」經歷過幾百年上千年的積澱和發展,從蒸氣發動機已經更新為航天發動機了,而洋術還是停留在蒸氣發動機的應運水平上。 傳統武術內勁的秘密:中國的先輩們,在幾千年的戰亂環境下,除了研究技巧之外還琢磨了力量問題。肌肉力量讓人感覺到力量爆棚,但是缺點在於不能持久還不靈活,容易失重。
  • 內家形意拳大師,穿越異界,熱血鑄就王座,暴力打造基石,牛魔王
    我是內家形意拳大師,我是穿越者葉寒,我是戰鬥中的人肉攪拌機,我是鐵蹄部落牛頭人凱特爾...... 熱血鑄就王座,暴力打造基石! 我是牛魔王——葉·凱特爾。精彩片段:臨近午夜。前世的葉寒是一名外科大夫,救治一個老人,只用了幾個響頭,就換回了幾百年前決不傳外人的內家拳譜。可惜生在現代化的末法時代,是所有習武者的悲哀,人體練得再厲害,也不可能擋得住子彈槍械。但葉寒還是沉迷於此,甚至為此改了行,成為了形意拳館的教練。
  • 醫盲先生關於內家拳的論述
    今天要說的是內家拳術的一個共通點(這似乎成了醫盲學習某門學問的特點了^_^),那就是松與旋。內家拳有一個非常特出的特點,那就是放鬆的鍛鍊。這是有別於世界上任何一種技擊鍛鍊的鍛鍊方法。而且,因為這個鍛鍊方法,他才有"幾近於道"的功能。因為松,造就了內家拳鍛鍊人體本能的功能,因為松,造就了內家拳開發人體潛能的功能,因為松,早就了內家拳獨特的技擊特點。
  • 內家拳之換勁
    濰坊形意拳之家:(您最忠實的朋友) 由外家轉內家需換勁,即黃百家所云:「張三丰既精於少林,復從而翻之,是名內家。
  • 內家拳大筋訓練
    練柔韌很少用到或沒有用到過的內家拳之拉大筋練法(中國原傳武學謂之:"揉筋大法",我們現在稱之為功架大形起伏),實踐證明效果非常好,對腰髖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