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語典故之都」的哪個成語最有名呢?至今沒有共識?

2020-12-09 南泊子

邯鄲是一座擁有30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悠久的古城孕育了勤勞的人民和不朽的文明,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被譽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據專家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

在邯鄲,你漫步街頭巷尾,隨處都能見到成語典故,每一個典故,都承載著一段歷史,或催人奮進,或引人深思。

在邯鄲,有「路不拾遺」的風尚,有「完璧歸趙」的慷慨,更有「一枕黃粱」的春秋大夢。

在邯鄲,你可憑「三寸之舌」而「一字千金」,也可憑「路不拾遺」而「完璧歸趙」,但不能因「邯鄲學步」沉醉美景而忘了歸程。

在邯鄲,你可以因「紙上談兵」而「努發衝冠」,也可以因「圍魏救趙」而「脫穎而出」。

在邯鄲,有趙武靈王的「頂天立地」的「胡服騎射」,也有「負荊請罪」的將相美談。

在邯鄲,你可以憑「七尺之軀」「毛遂自薦」而「脫穎而出」,也可以「負荊請罪」,但不能「煮豆燃萁」、「鷸蚌相爭」,更不能「固步自封」。

在邯鄲,說話要「一言九鼎」,結友要「刎頸之交」,理財要「開源節流」,幹事要「破釜沉舟」,每個人都要「不予餘力」的實現中國夢的「價值連城」。

在邯鄲,你不能因「奇貨可居」而「盛氣凌人」,更不能因「指鹿為馬」而「鑄成大錯」。

作為邯鄲人,你必須「曠日持久」的「奉公守法」,「一言九鼎」的「開源節流」。

相關焦點

  • 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名字用了3000多年,1584個成語跟這座城市有關
    一提到邯鄲,我們最先想到的都是"邯鄲學步"這個成語故事:戰國時期燕國的一位少年,因為羨慕邯鄲人的走路姿勢好看,就專門來到邯鄲學習邯鄲步。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非但沒有學會邯鄲步,連自己原來的走路姿勢都忘記了。
  • 河北有個「成語之都」,內有1500多條成語典故,你絕對知道
    「紙上談兵」「毛遂自薦」「背水一戰」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但你知道這些成語典故的來源嗎?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城市,它以成語出名,大街小巷中隨處可見到成語典故,這個城市就是河北邯鄲。出自邯鄲的成語典故,從邊塞到中原,從歷史文化到哲理內涵,多種多樣,應有盡有。
  • 下列哪個成語典故不是出於《史記》?畫蛇添足出自《戰國策》
    下列哪個成語典故不是出於《史記》?-13 00:00 來源:爆笑生活館 原標題:下列哪個成語典故不是出於
  • 關於成語「亂七八糟」的典故
    我們形容事物雜亂無章,經常使用「亂七八糟」這個漢語成語。它的本意,形容毫無秩序及條理,亂糟糟的樣子。 那這個成語對應的有兩個典故,分為「亂七」和「八糟」。 1、「亂七」。是指發生在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 西漢初年,劉邦不僅剷除異姓諸侯王,還分封了一大批的劉姓子弟為王。原本想著是靠劉氏宗族的力量,來幫助皇權統治的。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邯鄲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古典文化,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是當之無愧的「成語之都」。據統計,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共有1584條。如「胡服騎射」、「邯鄲學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黃粱美夢」等,它們以言簡意賅、精闢神妙、富於哲理、寓於情趣、耐人尋味而成為中國漢語言藝術中的一枝獨秀。
  • 以成語典故解讀中醫的新嘗試!《讀成語 學中醫 1》出版
    近日,由河南大學出版社策劃的趣讀成語系列叢書《讀成語 學中醫 1》正式出版。這是趣讀成語系列叢書的第一本,也是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嘗試。今年年初新冠疫情,來勢洶洶,中醫藥在此次疫情中發揮的作用得到了許多權威專家的認可和肯定。對普通人來講,中醫是充斥著藥味的,是與針灸理療分不開的。
  • 成語典故解析|一心一德
    成語在漢語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瑰寶之一,很大一部分是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從古代長期相承沿用的固定短語,代表了一個故事典故,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語。每天學習一個成語典故,既積累了豐富的語言「養料」,也讀懂了中國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
  • 河南出版《讀成語 學中醫1》,用成語典故解讀中醫文化
    在「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的5月,在中醫又一次以嶄新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的今天,由河南大學出版社策劃的「趣讀成語」系列叢書《讀成語 學中醫 1》正式出版。這是「趣讀成語」系列叢書的第一本,也是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嘗試。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為什麼說漢語是所有語言中最難學的?因為它的分類眾多,不僅有大眾語言,還有各種生僻字、白話文、文言文。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
  • 成語典故---羽扇綸巾
    成語典故---羽扇綸巾 20-06-08 09:08
  •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古人云:「以史為鑑,讀史使人明智」,中華上下五千年,有無數的文化典故流傳至今,也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內容。成語不僅是語文中的必考知識點,也是孩子寫作的絕佳素材,在古代,很多成語都源自於一些寓言故事,歷史傳奇,神話傳說。近期因為疫情的原因,學校延遲了開學,開展了網絡授課,孩子們都留守家中。
  • 一起來看,《史記》中的成語典故與常識考點
    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一下高頻考點《史記》中的成語典故及其考點。 典故 01 運籌帷幄 出自《史記·高祖本紀》 西漢剛建立時,漢高祖劉邦宴請群臣,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取得勝利?而項羽會失敗?」大家眾說紛紜。
  • 《論語》中的10個成語典故,我能說出三個,你呢?
    在《論語》中,不僅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的教育理念,而其中的成語也一直被我們所津津樂道。那麼大家知道《論語》中的成語有哪些典故呢?出自哪裡呢?不妨來了解下! 1、巧言令色解釋:說話說得很好聽,臉色也裝得是很和善,但是卻一點都不誠懇。現特指用花言巧語來迷惑取悅別人。出自:《論語 學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 不郎不秀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明 田藝蘅《留青日札 沈萬三秀》:「元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近義詞有:不上不下、不稂不莠,不郎不秀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形容人沒有發展前途。不郎不秀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不郎不秀(bù láng bù xiù)成語釋義:原指不高不下。後比喻不成材。
  • 100條成語典故,用在作文簡直「無敵」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不少的文化典故。當孩子學習這些典故,不僅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特點,還能學到很多知識,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成語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其獨特的結構和寓意也成為了中小學的必考重點。
  • 《讀成語 學中醫1》一書正式出版 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
    近日,河南大學出版社推出了解讀中醫藥文化和歷史典故的《讀成語 學中醫1》一書。這是趣讀成語系列叢書的第一本,也是以成語典故來解讀「中醫」的全新嘗試。據了解,本書作者培松根據多年的宣傳工作經驗,結合掌握的豐厚歷史文化知識,經過大量的採訪和學習,認真構思,精巧謀篇,用活潑通俗的語言,佐以風趣幽默的插畫,以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為切入點,從成語典故與中醫的淵源關係上,遴選了一批故事性強又有啟發意義的成語,以成語講中醫,以中醫講故事,以故事講文化……為讀者精心奉獻了這冊講讀中醫哲學和文化的讀本。
  • 大名成語典故——心心相印
    大名成語典故——心心相印 2020-02-21 13: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語典故:尸位素餐
    圖為清代《彩繪帝鑑圖說》插圖之「遊畋失位」局部。尸位素餐是一句常見的成語,有時也會用做謙語。凡是佔著職位不做事,憑著人事和特別的關係每月領取薪水俸祿,稱其為「尸位素餐」。有時也用於自謙,意思是自己本來沒有什麼本領,幸蒙東主的照顧,生計問題得以解決,良心上有點內疚,在某些場合也是很得體的謙虛的說法。看似簡單的成語,背後蘊含的典故,可是歷經了數千年的醞釀。
  • 薈萃千年成語典故,名家名繪再現風採 | 詩意空間
    歷史  ×  神話  ×  名著薈萃千年典故再現成語風採▽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孩子在一起七嘴八舌聊起三顧茅廬、草木皆兵、八仙過海時頭頭是道,大人在一旁都聽得目瞪口呆,這可比上課記住的名著典故多得多。當年的原版連環畫,如今都已是文物級珍品,市面上再難見到。
  • 邯鄲的成語典故,都在這處大型公園裡,是4A景區免費開放
    (文:旅行日記官,歡迎轉載與分享,創作不易,請註明出處)可能很多人聽說邯鄲這座城市,都是從一個成語典故開始的,其實這裡不僅只有「邯鄲學步」,還有很多成語都是發生在這裡,比如我們熟知的「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等,在邯鄲,你隨處遇到一個小巷,可能就是歷史上重大事件的發生處,漫步在這個有著3100多年歷史建城史的古城,各種成語典故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