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部英美劇遠渡重洋俘獲中國觀眾的心。
最近的熱評劇輪到了CBS的美劇《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同一棟住宅,先後被三對年代不同的夫妻光顧。她們的婚姻看似幸福美滿,背後都隱藏著各自的危機。
《致命女人》劇照,劉玉玲扮演一位80年代的名媛,是一位富有的藝術畫廊老闆,擁有在周圍人看起來完美的人生
三個女主角的性格各異,其中薩蒙妮的角色最為出彩。她多金、虛榮、毒舌,是劇裡最雷厲風行的角色,而其扮演者兼導演劉玉玲則是如今美國影壇最成功的華裔面孔之一。
2019年,劉玉玲在好萊塢星光大道獲得星形獎章,成為史上第二位在該地留名的亞裔女性。從早年跟隨父母赴美的臺灣移民到如今的風頭無兩,51歲的劉玉玲所經歷的故事比她所飾演的角色更為精彩。她的真實生活才真正詮釋了「致命女人」。
《致命女人》並非如同它的英文劇名,似乎是一個恐怖陰森的謀殺故事,實際上它的看點在於以此為噱頭,層層剝落人物的性格。第五集裡有這樣一個情節,躺在床上的薩蒙妮準確地說出了床單的材質,讓情人湯米吃了一驚。
「你以為我生來就是富人嗎?」薩蒙妮開始回憶起以前的童年生活,她說父親以前開的就是洗衣店,因此小時候的夢想是能在這樣舒服的床單上睡覺,十二歲的時候她的確這樣幹了,偷偷將店裡的緞子拿回家,媽媽發現後十分生氣地責備了她。
這是此前戲中以揶揄別人為樂的薩蒙妮未曾表現的軟弱一面,很多熟悉她的觀眾從這裡看出了真正的劉玉玲,因為她的童年也在相近的經歷中長大。
劉玉玲與兄弟姐妹的童年照
洗衣房、中餐館、美甲店,這幾個關鍵詞幾乎能串聯起所有移民到美國的華裔家庭紮根當地的經歷。它們是一無所有的初來者謀生的重要手段。
劉玉玲就是典型的移民二代,她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身為工程師和生化學家的父母工作頗為坎坷,他們分別在上海和北京出生,移居臺灣後又再次移民到了美國。
初到美利堅,原有的專業知識沒有給予這個家庭多少恩惠,他們依然要從零做起。一家五口擠在紐約皇后區的一間狹窄公寓裡,生活曾經困窘到需要父親賣手錶度日,這樣的經歷和身份認同的迷惑讓劉玉玲感到掙扎,她一度抗拒中文。
五歲前家裡沒有人會教她說英語,直到姐姐開始上幼兒園,她才開始接觸英文。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劉玉玲很早就需要為生計打拼,同時做著幾份工作是她的常態:端盤子、舞蹈教練以及到工作條件惡劣的成衣工廠當童工。
但是生命中的高光時刻還是出現了。高中時,有星探看上了這副典型的東方面孔,邀請她去拍文具廣告,那次經歷讓她一下子愛上了鏡頭和表演,而往後在演藝圈拼搏的那股韌性早就顯現了,在對方給出的90美金片酬條件下,她鼓足勇氣拿到了100美金。
為什麼要多拿那10美金?「因為想要感受把百元大鈔攥在手裡的感覺。」
在尚未成名的日子裡,她睡在哥哥租來的像「火柴盒般擁擠」的公寓裡,一邊打著三份工,一邊瘋狂試鏡,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色。
在1991年的《Beverly Hills》,扮演一名女侍應
劉玉玲說自己只是單純地熱愛表演,「我以為美國主流社會也是這麼認為的」,事實上那道無形的阻隔早就在了,她漸漸發現亞裔能得到的角色很少,連得到試鏡的機會都非常難。
29歲的時候,不斷演小角色的劉玉玲終於獲得了一個出演配角的機會,她在美劇《甜心俏佳人》中出演了律師吳玲。
那本來是一個只有8集戲份的臨時安排,但是因為劉玉玲演得十分出彩,編劇應觀眾要求把她的角色改造成了常駐人物。憑藉這個角色,她還被提名艾美獎的最佳女配角。
那是劉玉玲在30歲到來時最好的生日禮物,但這遠非她職業的終點,這位演員的生命力才正要開始爆發。
「我從來不會覺得我能站在前邊,我總是站在背景裡。」
這句自白形象地概括出一位亞裔演員所面臨的困境,即使在現在,限定於東方面孔的角色仍然有限,更別說是20年前的好萊塢。
《霹靂嬌娃》海報,與劉玉玲搭檔的,是當時好萊塢炙手可熱的兩位女星卡梅隆·迪亞茲、德魯·巴裡摩爾
劉玉玲讓人們見識到了一股爆發的力量。真正讓她一炮而紅,被全世界記住的是2000年爆紅的動作片《霹靂嬌娃》,這是此後所有女特工片的鼻祖,劉玉玲和其他兩位巨星卡梅隆·迪亞茲、德魯·巴裡摩爾分別飾演三位身手敏捷的女打手,聰慧又有性格。
「搶」來這樣的角色並不容易,在原著漫畫裡的是三位白人女性,劉玉玲的片酬因此只有另外兩位的十分之一。她沒有掩飾自己的失落,甚至還和電影公司爭執過。
回想當年,她感慨「接受現實,掌握變化,只有成績才是最重要的。」最終,《霹靂嬌娃》的全球票房達到2.6億美元,風靡全球,續集開拍的時候,劉玉玲的片酬已經漲了一倍。
這樣的熱度並不是曇花一現,接下來她還塑造了《殺死比爾》裡冷冽的女殺手形象,至今仍然是熒幕上的經典,她飾演的黑幫老大氣質絕佳、彬彬有禮,但是手起刀落,殺人於瞬息之間。
《殺死比爾》裡,她是氣質冷冽的黑幫女大佬石井御蓮
圍繞在劉玉玲身上的爭議太多了,不僅是其膚色,還有她的長相,如今還會時常被人攻擊為「毫無吸引力」。因此,「挑戰不可能」成為了她職業生涯的slogan。不僅是嘗試那些只能由白人女性飾演的角色,她還挑戰了傳統印象裡只能由男性出演的角色。
美劇《基本演繹法》裡,她重新詮釋了福爾摩斯系列的「華生」,並且突破性地作為導演導了其中的6集戲份。
《基本演繹法》劇照
即使是最不留心的觀眾也能發現,每一次的劉玉玲都是新的,她在30歲以後仍然散發著飽滿的激情和生機,在高手如林的好萊塢總是躍躍欲試。
她其實鮮少道出過去受過的掙扎與痛苦,在接受媒體採訪勾勒過去那些日子的輪廓時,她習慣用的句式是「我從中學會了什麼」。一次又一次的感悟拼湊出了Lucy Liu(劉玉玲)的名氣。
沒有人可以低估她所背負的意義,她最終戰勝了主流社會的偏見:「如果我只是去做那些人們懷著刻板印象來想像我的事情,那我只有可能一直去表演功夫。」
今年5月,劉玉玲的名字刻在了星光大道上,這是一條沿著好萊塢大道與藤街伸展的人行道,上面2000多顆星形獎章紀念了為娛樂業做出不同貢獻的名人。
她成為了第二位在該地留名的亞裔女性。在她的星星旁邊,則是默片時代的巨星黃柳霜。她是第一位美籍華人好萊塢影星,其經典的齊劉海打扮,還曾經在英國掀起了一股模仿的潮流。
但是作為在好萊塢打拼的華人先驅,黃柳霜的多數日子都活在被框定的刻板印象裡,不得不忍受著種族歧視與被排擠的待遇。
在華人被歧視的年代裡,即使是她也必須隨時隨身攜帶身份證明。黃柳霜在接受雜誌採訪的時候,曾經道出她對美國熒幕臉譜化華人形象的極度不滿:「為什麼銀幕上的中國人形象總是小丑那個樣子?而且還是性格殘酷的小丑,兇殺、背叛、陰險!我們並不是那個樣子!我們的文明史比西方長很多倍,我們怎麼會那個樣子?」
黃柳霜是第一位美籍華人好萊塢影星
「生不逢時」的黃柳霜沒有遇到最好的年代,她在「戲子」和「華人」的兩種臉龐裡看不見光亮。所以在將近百年後,我們才會驀然發現Lucy Liu的名字能夠獲得認可,是用多少倔強才換回來的成就。「改變大眾的印象,從對黃柳霜的刻板認知,到如今亞裔演員在主流影壇上的成就,我很開心自己是這場變革中的一員」,劉玉玲在星光大道的致辭上說道。
在演藝界以外,她還有多重身份。比如藝術家,其畫作能賣到上萬美元一幅,早在1997年她的作品就曾在義大利威尼斯展出。劉玉玲在今年初的新加坡藝術周還展出了自己的作品——把過去六年撿來的廢棄品裝在200多本書內,擺放在一起,成為一個有趣的裝置藝術品供人們自由翻閱。
今年51歲的劉玉玲好像沒想過停下來,她通過人工代孕成為了一位男孩的母親,並且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非常享受做母親的感覺。
同時其演員生涯還在升級,《致命女人》在中國收穫了無數的粉絲,在裡面她是一個浮誇且愛炫耀的富有太太,這和實際生活中相當勤勉的真人出入極大。
因此我們仍然有理由相信,熒幕裡的下一個劉玉玲,還會給人驚喜。
作者 | 莫奈
排版 | GINNY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