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購買「貼牌」護膚品的時候,我們是在為什麼買單?
本人在一家OEM代工廠(專門幫品牌做代工的工廠)上班,任職產品開發。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工廠」之一,無論是電子產品iPhone,服裝類阿迪達斯,還是蘭蔻化妝品,都在國內有代工廠。
我可以告訴你一張10-20元/片的面膜或許成本一片也就2元不到嗎?如果規模化生產,成本可能更低。
據說(我也不知道真假),在韓國買回來的一片奇異果面膜貌似只要3元韓幣,那就是人民幣2分錢都不到。
是不是所有的化妝品品牌都是貼牌的?
大部分是的。即使他們自己有工廠,一部分的東西都會出去代工。
每個化妝品品牌都有很多的系列,不同的系列可能是由不同的代工廠生產的。以下品牌均和代工廠有合作。
護膚品:
1、蘭蔻、植村秀、韓束、卡姿蘭、百雀羚由科絲美詩代工。
2、韓束、佰草集、高姿由科瑪代工。
3、La Prairie、芭比波朗、雅詩蘭黛由瑩特麗旗下專屬護膚的CRB公司代工。
4、屈臣氏橄欖系列(護膚)、SKIN Advanced、SKIN Simple等自有品牌都是由代工廠研發生產的。
化妝品:
1、自然堂、珀萊雅、美膚寶、丸美、毛戈平、瑪麗黛佳等國內品牌,迪奧、蘭蔻、香奈兒、阿瑪尼等國際品牌由瑩特麗代工生產彩妝。
2、菲詩小鋪、悅詩風吟等知名品牌的氣墊類產品也是由蔻詩曼嘉代工。
3、卡姿蘭、韓粉世家、雅麗潔等品牌的氣墊霜是科絲美詩代工生產的。
面膜:
屈臣氏天絲系列面膜、森田藥妝
有沒有不依賴代工,全部自己工廠生產的品牌呢?有!舉兩個慄子
國際
SK-II
不管是日本的、國內的、韓國免稅店的還是香港專櫃的,SK-II都是同一條生產線下來的,同樣的原料同樣的過程。
國內
一葉子
一葉子屬於上美公司的品牌,由公司自己的工廠研發生產。
這就說明「貼牌」的品牌實力弱、不可靠嗎?
不一定,單純從代工不能推導出任何結論,畢竟這是被化妝品行業普遍採用的生產組織形式,也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
站在經營的角度,生產能力的擴張永遠滯後於銷售的增長。無論多麼大的品牌,總有一些品類是自己不擅長、別人能做得更好,或者利潤薄、又是大家都能做的。
只要品牌把研發控制在手裡,做好監督和品控,部分生產外包是完全合理的。
但是作為消費者來說,知道自己的化妝品原來是這樣生產出來的,突然就沒了神秘感,原來大品牌和那些小品牌都是一個工廠裡出來的,難免覺得花了冤枉錢!更何況還有一些不咋地的代工廠……
電商品牌某些代工廠貨源太「山寨」
那些專門致力於電商渠道的化妝品品牌,基本上都沒有自己的工廠,走的都是代工路線。
這些工廠主要集中在浙江和廣東地區,尤其是浙江的上虞和廣州的白雲區和中山區。這些工廠基本都是本土的,也有少部分是臺港澳獨資或合資的。
據調查,護膚品中最搶手的兩家代工廠是分別位於廣州花都區的「棟方·艾聖」和廣州白雲區的「雅純」。
「棟方·艾聖」規模較大,所代工的電商品牌有芳草集、PBA、阿芙精油、靜佳JPLUS、27度3面膜等。
「雅純」僅有一間工廠,代工的電商品牌有瓷肌、PBA、樂峰網自有品牌、聚美優品自有品牌等。
除了這些大廠家之外,全廣州還有2000多家化妝品工廠,其中有很多深巷裡不掛牌的手工灌裝廠,向更小規模的電商品牌供應產品。
曾一手打造小護士起家的明星產品防曬霜、中國最資深化妝品配方師之一的殷傳江透露:「化妝品電商品牌裡,擁有自己配方師的可以掰著指頭數得過來。
某些品類如潔面乳、精油、BB霜,市場上有流通的成熟配方,略微變更便成了不同品牌產品。一些剛流行起來的產品如蝸牛霜,找一瓶來研究一下成分標籤,憑味道、色澤、觸感便可配比防止,水平高的能仿到九成相似。」
還有很多人都很喜歡的美麗日記,大陸銷售的3片美麗日記其中兩片是假的。(特別是某寶一些小店鋪)
廣州那邊有的批發市場或者小工廠專門做仿冒的那種,10塊錢一斤,你要多少呢?
有的某寶上賣的洗面奶、膏霜、乳液,很多是自己買的某品牌的瓶子,然後讓一些小作坊按照品牌的成分去仿的。 最後賣給你的就是某某品牌生產的。
總的來說,線下有實體店的比純電商品牌要靠譜一點。另外,護膚品生產的產地真的很重要,對於廣州那邊的護膚品,市場相對會亂一些,部分產品本身可能沒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