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蘇本善
近日,國家工信部公布2020年度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名單,東平縣小微企業創業園名列其中。這是繼山大科技園泰山分園獲評國家級「眾創空間」後,東平縣在推進企業創業創新方面取得的又一突破。
東平縣堅持以才興產、產才融合,與山東大學合作,加快推進山東大學泰山科技園建設,致力於打造集人才引進、成果轉化、項目孵化等功能於一體的創業創新平臺。同時,不斷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了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加速了新舊動能轉化,為全縣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科技孵化 培植新興產業
在山大科技園泰山分園產業孵化區,幾名工作人員正緊盯一塊數字大屏,上面不時閃現系統抓取的信息數據,這裡是山東碩為思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辦公區。該公司通過精準數據分析,為汽車生產廠家提供商業宣傳和輿情監測服務。
「我們公司去年入駐科技園,經過一年多的產業孵化,由最初的3人發展到現在的50多人,並成功入選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公司業務副總寇天聰說,科技園免費提供場所,幫助招聘,還牽線促成了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合作,開發出新的汽車大數據洞察系統。
為了能孵化出更多像碩為思一樣的新興企業,東平縣推進科技園人才引進和項目孵化「擴容升級」,深化拓展校企合作,與中國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20餘家高等院校達成合作關係。探索推進異地科創中心建設,搭建離岸孵化創新創業平臺,開創了異地聯動孵化新格局。組建創業導師團,從高校院所選聘專家擔任創業導師,提供人才支撐。今年以來,引進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7名,新建產業技術研究院2家,新入駐孵化「四新」企業17家。
產業加速 加快成果轉化
項目從實驗室走進車間,意味著科技到成果的轉化。今年5月,東平縣小微企業創業園應運而生,定位為山大科技園的「產業加速器」。
山東蝰蛇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是最早入園的一家企業,也是山大科技園泰山分園眾多孵化項目中的典範。該企業負責人邰樹強是返鄉創業的科技能人。當初因資金、場所難題,入駐山大科技園進行項目孵化。在科技園支持幫助下,技術逐漸成熟,產品日臻完善。得知小微企業創業園開園後,他第一個申請入園。
創業園在手續辦理、政策諮詢、創業指導、技術對接、資源交互等方面,為邰樹強提供了一系列服務。「在園區幫助下,我們與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達成合作協議,科技研發能力得到強化。」邰樹強介紹,他們生產的擦杯機、數控噴塗機、自動化電爐等設備,在行業內深受好評。
為了讓入園企業享受到最優服務,創業園配備了服務專班,實行「一企一人」跟蹤服務,及時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截至目前,創業園已入駐企業21家,其中開工投產18家,即將投產的有3家。
政府扶持 呵護企業成長
東平縣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出臺《關於做好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推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鼓勵科技創新和人才引進。
特別是在政府財力困難的情況下,該縣毅然撥付230餘萬元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平臺組建企業進行獎勵,出臺了人才「金十條」,設立了300萬元的人才專項資金,專門用於高端人才引進。
東平縣以山大科技園、藍鷹職業培訓學校、興東科技有限公司為核心,構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全力幫助企業對上爭取,開展企業孵化,組織企業培訓,有效化解了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難題。
在全方位的支持幫助下,東平縣祥瑞藥業、潤銀生物、九鑫生物、新東嶽集團等7家企業入選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1家企業入選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2家企業被納入高新技術後備企業。
「我們將聚焦產業發展抓好科技創新,充分激發企業技術創新主體活力,健全成果轉化『全鏈條』服務體系,讓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泰安市委副書記、東平縣委書記曲鋒說,該縣將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加快「兩化融合」、技術升級、裝備提檔,重塑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推動工業邁向中高端,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