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君公主(之一)歷史上最偉大的長徵者

2021-02-13 郭世忠

作者思緒:細君公主,其他人可以忘掉,我不應該忘卻,尤其是歷代千裡迢迢的支邊者。

當我驕傲的說著:為邊疆「獻了青春獻忠心,獻了忠心獻子孫」,陶醉於成績,享受著清冽,炫耀著事業輝煌的時候……我這位女流的先輩2000多年前帶著忠誠和豪邁、大氣與無畏率先來到了我貢獻力量的地方。用青春與生命譜寫了在歷史上閃耀著萬丈光芒,至今使人仰望,千古不朽的讚歌。

捫心自問:我比她如何?我——能忘記嗎?

「長徵」這個字眼,人們並不陌生。

一提到長徵,自然而然就會聯想到紅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

還有嗎?有。

再遠一點,會聯想到歐洲的「十字軍遠徵」。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在人為的血雨腥風裡,被迫從井岡山實行了大規模的戰略轉移,到達延安,挽救了中國革命。

公元1096年至1291年間,「十字軍」共進行了9次東徵,最遠的一次是羅馬天主教為了收復失地,十字軍從法國邊界出發一直打到耶路撒冷。

這些都在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紅軍的萬裡長徵,是根據三路軍馬(紅一、二、四方面軍)行程的總和得出來的;十字軍最遠的東徵距離也就是大約3000公裡左右。

你知道細君公主的長徵嗎?

2000多年前,我們這位少姑奶奶,完成了歷史上最早最遠的長徵。

如果說把細君公主當時下嫁烏孫行走過的路程計算一下,愚以為,是歷史上就是當之無愧最早的長徵,最遠距離的長徵,最偉大的長徵。

按現在最近的裡程計算,從揚州到西安1450公裡,西安到烏魯木齊2520公裡,烏魯木齊到霍爾果斯640公裡,霍爾果斯到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市378公裡。阿拉木圖到吉爾吉斯坦的伊塞克湖(烏孫的首都赤谷城)大約180公裡,從伊塞克湖到新疆的昭蘇縣夏特草原大約500公裡,它的總裡程是應該是5668公裡(11336裡)。算一算,看一看,這超過萬裡的距離,應該是名符其實的萬裡長徵。同時,細君公主也是這一次偉大萬裡長徵的領頭人,因為沒有細君公主下嫁烏孫的西行,就沒有這一次歷史上偉大的長徵。縱觀歷史,屈指數來,直到200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沒有人超過這樣地長徵距離。

劉細君,一個生活在皇家貴族十五六歲的弱女子,被漢武帝冊封為「公主」以後,就動身從風景秀麗海濱城市的揚州入宮到了西安。經過宮中素質的養成,禮節學習後,又一路從長安浩浩蕩蕩地西行,在這一條漫漫長徵的路上。肩負著漢朝「斬匈奴之右臂,穩西部之邊境」的重任,帶領著朝廷派出的官員、軍士、樂師和樂隊、各類技術人員,醫生、侍女及雜工370多人,過隴西高原,坐著羊皮筏子橫渡滾滾的黃河、雹雨交加翻越烏稍嶺,穿行於河西走廊,經武威與張掖,過酒泉,出陽關,步千裡戈壁忍飢挨餓,踏萬裡黃沙缺水乾渴,百裡風區的風暴,火焰山的高溫,天山的冰大阪……一路上,不但要受著狼蟲虎豹吞噬,兵丁土匪的搶掠,還要受到匈奴人的追堵圍殺。這些客觀地人為和自然條件艱苦,一個十六七歲弱女承受的本不應該承受的艱難困苦,比哪一次長徵都要壯觀輝煌得多。

再看一看細君公主2000多年前的「長徵」行軍工具,由於她出發西行時攜帶了大量的金銀珠寶,絹綢、玉件、銀兩和妝奩等,多數拉馱的雜工和匠人都是步行,只有皇帝委派送親的特使與軍士才能騎馬行走,細君公主和部分宮女乘坐的是木輪棚車,每天行軍的速度大約三四十裡。如果每天按30裡速度不停頓往前走,到達最終目的地要走378天。即便到達烏孫的首都赤谷城,也要走350天左右,難怪史書說,時間年餘,行程萬裡之多。何況行軍期間還有疾病困擾,風雨天氣,車輛損壞,人員死亡等意想不到的困難。

細君公主的這次長徵,史料記載,出發時侯的人數大約370多人,經過漢朝轄區河西走廊的「四郡兩關」(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玉門關、陽關)人、馬、車輛、駱駝等損失後,可以得到部分補充。出了陽關以後損失的人馬就很難得到補充了。有史料記載,過老風口因為狂風大作,一次就死亡60多人,還死亡了馬匹和駱駝。在炎熱的沙漠中,許多人因為乾渴倒在路上而他人無力救助。更何況他們天天還要提心弔膽的應對匪兵掠奪,匈奴兵的阻撓追殺……

        草原上民間傳說,細君公主的婚嫁長徵隊伍到達赤谷城後只剩下六七十人。這話可信與否?都不重要,對於細君公主在遙遠的路途中所經受的艱難險阻,生死對生命的威脅到底有多大,可見一斑。

當然,現在交通條件好了,如果生活在揚州等地人到新疆伊犁河流域來旅遊,還是感到路途的遙遠,條件艱苦。更不要說大膽一次,坐著木輪車從揚州出發,沿著這位最早援疆者——細君公主的車轍,體驗一下歷史上記載瀟灑風韻的細君公主沿路的艱辛和自然界的風雨,鬥膽徒步攜著乾渴通過茫茫戈壁,懷揣沙塵暴走一次起伏連綿的大漠,親吻一下火焰山的紅石,擁抱一次天山的冰雪,必然會感覺到細君公主這次長徵是多麼的不易,這次長徵給後人留下的厚重思想與偉大意義。難道說我們,尤其是援疆的江蘇人和新疆的支邊人,能忘掉2000多年前為了和諧平安,穩定發展,受歷史受到讚頌偉大的巾幗女流,偉大的長徵者嗎?

作者介紹:

郭世忠,漢族,筆名仲夏,新中國同齡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作家協會會員。

一九六九年三月入伍,在新疆昭蘇縣騎兵營與36919部隊服役。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陸軍學院。

一九九五年轉業到伊犁地委宣傳部,後調至伊犁州委宣傳部,從事新聞宣傳工作。曾任《新疆日報》、《亞洲中心時報》駐伊犁記者站站長;《中國特產報》、《中國食品報》聯絡站站長。多次被新華社、《新疆日報》、《新疆經濟報》評為優秀站長、特約記者和通訊員。在全國各大新聞新媒體發表作品2000多篇並多次獲獎。

目前,出版了長篇小說《風雲騎兵》(上、下部)、《細君公主——夢斷草原》、《解憂公主——風流草原》;出版了散文集《草原飛歌》;主編了《伊犁交警》、《伊犁檔案故事》。

籍貫:河南商丘市寧陵縣人,多年生活在新疆伊犁。

相關焦點

  • 人物(之三)夢斷草原的細君公主
    細君公主在朝廷委派特使的護送下,隨從官員、將士、樂工、雜役以及侍女等三百多人,帶著大量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等陪嫁妝奩,護擁著細君公主把長安城拋在身後,一路上浩浩蕩蕩向西進發,細君公主回望長安,城郭的輪廓已經漸漸模糊了,這模糊的輪廓永遠的留存在了細君公主的記憶之中。試問?從西歐到北美,從歷史到今天,有這樣的出嫁隊伍嗎?
  • 細君公主(之五)創始了優美的琵琶曲
    西晉詩人石崇所作《王昭君辭一首並序》中云:「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而也。」石崇序文中還說明,漢魏時期的歌舞大曲中的清商大曲就是在細君公主演奏的琵琶樂調的基礎上新制的,其基調也是哀怨的。名人當名,把琵琶與琵琶曲的創始者冠於細君公主頭上,也不為過。若不信,誰又是中國歷史上直徑琵琶的創始人?歷史上記載王昭君善彈琵琶。
  • 名人掌故 | 江都公主 · 劉細君
    提到歷史上的和親公主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出塞的王昭君但你知道西漢其實還有一位著名的和親公主劉細君嗎?劉細君(公元前141—前87年),漢武帝侄孫女,江都王劉建之女。元封六年(前105年),為聯合西域民族烏孫抗擊北方強敵匈奴,漢武帝加封劉細君為公主,並將其嫁與烏孫昆莫(烏孫稱國王為昆莫)獵驕靡為妻,此舉比王昭君出塞尚早72年。
  • 絲路風——「烏孫公主」劉細君
  • 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劉細君的一生,到底有多麼悲哀
    ,這種和親方法一直沿用到清朝,而封建歷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便是劉細君。從罪臣之女到和親公主同劉解憂一樣,劉細君也是罪臣之女,而且二人的罪名都是一樣的——逆犯親眷,劉細君擁有漢室最正統的血脈,她的祖父是漢武帝的兄長,算起來,她和漢武帝的關係也很近,這樣的出身劉細君本該過著千嬌萬寵的生活,但是奈何碰上了一個禽獸不如的父親
  • 伊寧漢家公主劉細君
    《第一位和親公主——儀徵劉細君》,全文如下:悲愁歌作者:劉細君(西漢)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武帝聽了來使的陳述,同意聯姻,並決定由堪此重任的江都公主劉細君出塞。漢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送嫁那一天,朝廷派了隨從官員、樂隊、雜工以及侍女等數百人,帶著大量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等陪嫁妝奩,簇擁著細君向西進發。一路上浩浩蕩蕩,旌旗蔽日,鼓樂喧天,十分壯觀。
  • 細君公主西漢第一個和親公主,她寫下《悲秋歌》,生下女兒後去世
    這首悲傷的詩詞是西漢時期遠嫁烏孫的細君公主所作的《悲秋歌》。在這首詩中,細君公主哭訴了自己在異國的孤獨與無助。細君公主原想這首詩可以傳到漢武帝的耳中,更加希望漢武帝能夠念骨肉親情,準允自己離開烏孫,歸回長安。
  • 絲路名臣系列:劉細君
    關於和親中國歷史上從先秦時代就有政治聯姻,但大多在各諸侯國之間,我們所說的和親,主要指中原王朝單向把公主嫁給周邊民族的情況。和親主要發生在漢、唐兩朝。宋朝的華夷之防很重,因此拒絕和親,寧願多花錢進貢。明朝則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貢、不和親,明人頗為自豪的說:「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
  • 直播回顧丨漢代和親公主:魯元、細君、解憂、王昭君......
    歷史就是一個一個偶然事件串起來的,亞馬遜小小蝴蝶翅膀的煽動, 就能引起北美的一場風暴。和親公主以自己小小的身軀化為蝴蝶,每個人身體的煽動都或重或輕地影響著歷史、改變著歷史。當我們行走在今天的絲綢之路的時候,或許某一天某一段,就能和美麗的和親公主邂逅、相遇,感知他們的故事。作為寫作者能將這些故事呈現出來,是很幸福的事情。——張豔茜每個公主寫出自己特色,自己的個性特點。小小宗室女,暖暖大情懷。在歷史的長河中,讓我們聚焦點滴浪花,傾聽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齊安瑾穿越時空,呈現歷史,感受生命繁衍不息的律動。
  • 我國第一位和親公主劉細君,居然嫁給了老頭,公主痛苦從漢朝開始
    公主和親傳到後代竟然成為一種約定成俗的風氣,是皇帝們處理外交關係最擅長走的捷徑,這又是漢武帝沒有想到的結局了。一、出身沉重戴罪身劉建是漢室裡一個不詳的名字,第一個擁有此名的是劉邦的生母位卑的第八子,被惡毒的呂后趕盡殺絕,並無子嗣活下來。隔了幾代人後,江都王劉非的兒子也取了此名。
  • 劉細君:揚州美女的「奠基人」
    細君應當是蜜罐裡長大的,她是皇室宗親,父親劉建是漢武帝的侄兒,江都封國的國王。然而,細君的童年卻很不幸,因為她那禽獸不如的爹給她挖了大大的一個坑。劉建在歷史上很出名,竟然是因為淫樂!我們來看看他的德行。父親屍骨未寒,喪事還在進行之時,劉建就急不可耐地將父親的寵妾淖姬等十餘人拉上了床。
  • 古詩鑑賞 ~ 劉細君:悲愁歌
    悲愁歌劉細君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悲愁歌劉細君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悲愁歌》是漢代遠嫁烏孫的公主劉細君創作的一首詩。此詩以第一人稱的自訴,表現了公主遠嫁異國、思念故土的孤獨和憂傷。詩中突出了中原與西域在食宿、文化方面的巨大差異,以化為黃鵠歸家的想像與事實上的不可能構成強烈的矛盾衝突,加重了詩歌的悲劇氣氛,意蘊深廣,耐人尋味。烏孫,中國古族之一,以遊牧為生,漢時生活在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帶,與漢距離遙遠。
  • 一曲大漠謠,留下一首《黃鵠歌》,劉細君在大漠深處獨留青冢
    翻閱中華幾千年歷史,為國家安寧而犧牲的女子不在少數,她們無法選擇去抗拒命運,只能選擇向現實低頭。所以,古代平常百姓的安穩生活,除了英雄徵戰沙場,更有那些美麗女子獨留青冢。其實如若真要追尋公主和親的最早歷史,唯一能有記載的,便是劉細君,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名字的和親公主,為漢朝邊界安寧起著重要作用。
  • 史上最悲慘的和親公主,遠嫁西域,一習俗讓人聽後全身發麻!
    在古代,貴族公主的生活有多美美妙,榮華富貴,錦衣玉食,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其中有一類公主卻十分悲慘,那就是和親的公主!由於國家需要,你就得上,沒得商量。而對於和親公主來說,生活環境巨大的改變,會讓她們痛苦萬分。但最重要的是道德倫理上的顛覆,更讓她們陷入絕望!
  • 趣談歷史上最美的公主是誰?歷代美麗公主的命運
    細品中國歷史上多位生平有著傳奇色彩的公主,光鮮亮麗的表麵粉飾不了悲涼悽慘的內情。
  • 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羽毛球運動員,沒有「之一」
    在體育界,有一個詞語來形容在這項體育項目上獨領風騷的運動員。「GOAT」,綽號「山羊」,是英文「Greatest of All Time」的首字母縮寫,中文翻譯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無論是哪個競技領域,「GOAT」都是每一位職業運動員終其一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 百年嫁六位公主,西漢和親:打不贏的仗,化作和親公主的眼淚?
    中國公主的和親歷史,從西漢開始。這和當時的國力現實情況是分不開的。西漢王朝建立時,窮得很。開國皇帝劉邦的儀仗隊,要找幾匹毛色相近的白馬拉馬車,都沒有辦法湊齊。民間百姓的窮苦就更不要想了。第五次是公元前105年,漢武帝在位,選擇細君公主聯盟烏孫。這一次和親對象留下了姓名。細君公主也是宗室女,是因為和親才冊封為公主。第六次是公元前101年,在細君公主去世後,漢武帝又選中解憂公主聯姻烏孫。解憂公主為宗室女,父輩叛亂後未受牽連,最後以和親的方式為國家做出貢獻。
  • 古代的和親公主中,誰對中國的貢獻最大?這兩個女人絕對不容忽視
    如果說起和親公主,相信大家一定都會想到王昭君和文成公主。歷史上,各個朝代的文人都對她們做出的傑出貢獻和歷史功績都大加讚賞。但是,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出塞和親的故事,卻更值得人們傳頌。都知道,劉細君是開通絲綢之路以來,第一個遠嫁到西域的公主,她先後兩次嫁給了爺孫兩輩烏孫王。
  • 倫勃朗油畫中的蕾絲細節,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
    倫勃朗油畫中的蕾絲細節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年7月15日-1669年10月4日)是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
  • 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排名。川普:我的「偉大政績」不配提名?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其實,在美國歷史上也有非常偉大的總統,只可惜現在還沒有出現。那麼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排名是怎樣的呢?令人惋惜的是,林肯總統後來被同情南方聯盟的約翰·威爾克斯·布斯刺殺,也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刺殺的總統。不過林肯總統所做的貢獻以及維護國家統一,被公認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三位總統之一,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名。就連後來擔任總統的歐巴馬,也得益於林肯總統籤署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