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張藝) 1月17日,在水利部新聞發布會上,水利部水文司司長蔡建元表示,下一步水文工作將圍繞「水力工作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發展總基調展開,讓水文成為水利行業監管的「尖兵」和「耳目」。
發布會現場 張藝/攝
蔡建元介紹說,目前我國水文測站已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353處發展到12.1萬處,其中國家基本水文站3154處,地表水水質站14286處,地下水監測站26550處,水文站網總體密度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但他認為,當前水文工作仍存在短板,一是水文站網體系尚未健全,過去的布局在滿足防汛抗旱的同時,對於水資源監控管理特別是生態環境的監控管理還不完善;此外,在水文的現代化建設方面,仍需加快發展技術手段,使測站和信息系統提檔升級。
為給「水利行業強監管」提供有力支撐,蔡建元提出,水文工作要服務於水資源監管,做好省界水資源量和質的監管,開展重點水域水生態的監測調查和標準分析,建立考核指標分析體系。
同時,加強河湖監測與調查,特別關注河道斷面、河道沿岸狀況,開展水量水質監測分析和評價,預測預警發展變化趨勢。
水旱災害方面,水文工作雖然已有相當基礎,但是中小河流,特別小的區域、單元的水文測報部署仍然欠缺。「現在極端天氣往往在小的流域造成比較嚴重的災害損失,水文要調整中小流域的水文站的建設,包括小型水庫的監測和信息運用,及時提供信息的預報、預警。」 蔡建元說。
蔡建元還提到,要加強涉水工程的水文監測,特別是上下遊的信息採集和分析對比,開展水庫渠聯合調度的分析評價,做好區域水資源配置。(經濟部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