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經濟規模數量大,吸納就業多,行業分布廣泛,服務和業態多元,集聚發展增添了市場活力,繁榮了商業文化,至2019年底,全國註冊個體工商戶8200多萬戶,帶動就業超過2億人,是數量最多的市場主體,也是群眾生活最直接的服務者。但個體經濟本小利薄,決定了其抗風險能力弱的先天劣勢,疫情的衝擊其必是首當其衝:收入來源驟減、生存成本高、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讓他們難以為繼。記者從日照市稅務局了解到,今年全市稅務系統從政策落實切入,通過優化辦事流程等一系列做法為市場主體減輕負擔,逐步消除疫情「後遺症」。
她說:「不打擾是我們最『溫柔』的服務。」
「上半年生意一直不好,好在國家把稅都給免了。打交道的方式也變了,該享受什麼政策人家稅務局直接發我手機上。申報、領發票點點滑鼠就辦了。」當記者問起今年的情況,日照恆溪五交化經銷中心小店老闆丁嘉對稅務部門的印象是這樣的。
不打擾的背後,一隻「藍色」隊伍為經濟復甦付出著努力。「我們多忙活忙活,他們就能騰出精力來掙錢,他們活了,城市就活了。」日照市經濟開發區大廳遠程辦稅服務區業務人員李欣一邊忙著受理遠程業務一邊說,「儘量不給他們添麻煩,盡力實現全程業務網上辦,政策輔導也通過手機推送,我們把工作做在前面,他們就多一些方便」。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在紮實落實延長虧損結轉年限、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等四批扶持政策的同時,也積極簡化發票申領流程、強化發票風險管控。2020年1-5月,全區455戶個體工商戶復工復業享受到了增值稅減免優惠。東港區稅務局著力推行的「幫辦代辦」辦稅繳費服務,也讓「不打擾」服務成為常態。
這天,日照市東港區博彭電子商店的時先生想要辦理稅務登記業務,卻不了解辦理流程,家住偏遠的他試著給辦稅服務廳打了個諮詢電話。在被稅務人員告知可以不用去大廳辦理時,他將信將疑在電子稅務局提交了申請。「沒想到上午提交好申請,過一會代辦員就跟我聯繫了,這樣的服務和效率,讓人省心放心!」時先生說道。
據了解,東港區稅務局組織業務骨幹成立網上業務辦理團隊,推行「網上幫辦」服務,通過微信在線「接單」,為納稅人提供服務,並及時推送最新優惠政策和辦稅提醒。在符合政策規定的前提下,幫辦代辦團隊實施「特事特辦、容缺受理」,保障小店經濟復工復產的涉稅需求。疫情以來,已暫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報送退稅紙質材料66戶,受理延期申報納稅申請25戶次、延期繳納稅款申請114戶次。此外,東港區稅務局還大力推廣「一次不用跑」辦稅服務,不斷拓寬「網上申領、郵寄配送」發票服務舉措,納稅人只需在電子稅務局申領發票,就可以享受到稅務局免費的發票郵寄上門服務,讓納稅人多走「網路」,儘可能減少納稅人到廳時間,讓小店店主們能夠安心經營。
「減法」「加法」同步做,享受什麼優惠納稅人肚裡「門清」
「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稅收優惠政策的作用,很大程度影響著小店經濟的恢復發展。我們不僅要做稅收的『減』法,還要做服務的『加』法,幫助納稅人將稅收優惠用足用實。」日照高新區稅務局稅政股負責人韓濤說道。
距離日照高新區稅務局不到3公裡的江豪建材市場是全市建材類企業的集聚地,超過5000家業主商鋪入駐,是日照市小店經濟的一支主力軍。疫情發生以來,建材市場的很多商戶都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市場復工之初,商戶復工營業不足三成,銷售額更是不足去年同期的10%。「我們市場的租戶普遍規模小,不抗壓,全靠現金流撐著,我們想了包括減免租金在內的很多辦法,但是集團面臨的壓力也很大,資金周轉一度很艱難。」江豪集團財務經理朱廣燕回憶起復工之初的處境依然心有餘悸。
針對江豪建材市場的困境,日照高新區稅務局在市場專門設立服務站,選派4名駐企服務員輪流到站值班,幫助業戶逐戶梳理疫情適用優惠政策,從設立之初的門可羅雀,到一周後的絡繹不絕,截至6月底,服務覆蓋率達到了92%,累計為建材城業戶減免各類稅收超過340萬元。「一萬兩萬的減免對大企業微不足道,對我們這種小店可是沉甸甸的真金白銀,上半年我算了下一共減了近3萬元,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經營壓力。」超群鋼材經銷店老闆吳啟明介紹。
著眼江豪集團其下租戶眾多的實際,駐企服務員又著重向集團解讀了疫情期間減免租戶租金相應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的政策內容,原本就有房租減免意向的集團負責人了解政策後,立即決定對市場商戶減免1個月租金,並在駐企服務員輔導下遞交了稅收減免申請,第一時間享受到了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減免23.3萬元。「我們給了租戶免了一個月租金,沒想到稅務部門又給了我們額外的優惠,這種看得見的支持讓我們心裡感覺非常暖。」朱廣燕說,「目前市場業戶已經達到了100%全面復工,通過剛出的財務報表來看,6月份的銷售額已經超出去年同期8個百分點,疫情的寒冬終於過去了。」
政策換「口糧」,看優惠含金量還得用真金白銀說話
除了房屋租金和用工成本,資金鍊也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口糧」。日照市冠通木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經營建築木方、實木集成、烘乾板材加工及銷售於一體的木材加工企業。在疫情期間因資金不足、員工到崗率低,導致產能停滯,其上遊的很多經營木材的個體經營戶也因此無生意可做。「我這一個店,一家老小好幾張口等著吃飯,實在是太難了」,一直給冠通木業供貨張老闆急得不行。
嵐山區稅務局了解情況後,召開了一次座談會,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想解決燃眉之急,還得從資金上做文章。「稅費已經免了不少了,稅務部門又通過與金融機構進行合作,對我們這些納稅信用良好的企業提供授信服務,僅嵐山農商行一家就已為我們提供了500萬元的授信額度,讓我們有充足的資金用於原材料的購進。」日照冠通木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荔煌講道。有了貸款後,2000萬元的原材料採購也讓購銷的血液流動起來,救活了下遊幾十家木材個體商戶。
日照冠通木業只是享受「銀稅互動」機制的一個縮影。嵐山區稅務局豐富銀稅合作線上線下服務產品,與當地金融機構籤訂《銀稅互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深入開展「銀稅合作共促中小企業發展」活動,因企施策,以誠信納稅為主要依據,以防範金融風險為保障,實施精準、精細服務,向企業提供授信支持和稅收政策支持,切實緩解小微企業資金難題。截至目前,通過銀稅互動為小微企業貸款187筆,貸款總金額22798萬元。(範津宇 湯鑫 楊淑寧 陳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