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一把柴,燒旺招商引資之火

2020-12-15 荊楚網

1967個億元以上項目籤約,總金額11175億元;538個億元以上項目開工,總金額1778億元……

這是今年上半年湖北省招商引資工作交出的答卷。

7月30日召開的全省商務經濟運行(穩外貿穩外資)暨招商引資工作現場會傳出堅定聲音:多管齊下抓招商,多點發力謀項目,為招商引資「添把柴」,為湖北疫後重振提供硬支撐。

招商引資出「新」招

沒有手握手寒暄、面對面交談,取而代之的是屏對屏溝通、線連線交流——3月12日,襄陽市在全省率先舉辦招商引資網絡推介會。通過策劃、運作,120多家媒體同步直播,4000多家企業在線參與,各平臺總點擊量突破500萬。

疫情期間,沒有客商到場的「雲上對接會」已成為各地招商的日常。

襄陽市招商局長陳棟介紹,疫情期間襄陽市組織網上簽約25場,籤約項目103個,投資總額598.5億元。

在荊門,同樣雲上借力,推動招商項目上雲、對接上雲、籤約上雲,採取網上洽談、視頻會議、在線籤約等方式「屏對屏」線上對接300餘次。

隨著疫情好轉,招商中的新點子、新創意不斷出現,為招商引資提供動能。

拜訪省內知名高校,商議聯合舉行「最美逆行湖北·資智回荊楚」項目洽談會系列活動,是省發改委落實創新招商之舉,目前已向11個市州推介校友擬在鄂投資項目17個。

將共同抗疫的深厚友誼轉為深度合作。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正緊抓疫情防控對口支援省際合作契機、定向招商,助力各市州借鑑這一招商引資新途徑。今年7月,在山東舉行的第二屆儒商大會上,黃岡市現場籤約9個項目,總投資額104.9億元。

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不斷提高體育招商引資的核心競爭力,對全省適合開展體育活動的江河、湖泊、山地等自然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繪製體育資源「電子地圖」,吸引投資。同時,將集成政策資源,將體育產業引導資金、新全民健身示範工程項目向招商傾斜、投資商傾斜。

補「鏈」強「柱」破困局

面對國內國際疫情「兩次衝擊」、供給端和需求端「雙重擠壓」的狀況,如何搶要素,搶機遇,補鏈強鏈延鏈?

「持續推動和深化產業鏈招商,將以商招商作為破解當前困局」。荊門市招商局負責人稱,該市開展「以商招商和存量招商」攻堅月活動,籤約法麥克斯農業裝備製造、揚州巨邦化工、瑞萊斯工程機械產業園等5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220.97億元。該市還圍繞行業龍頭和隱形冠軍企業上下遊需求,有針對性招商——依託荊門中石化,引進投資10億元的淄博旺林不飽和聚酯樹脂項目;依託福匯達,引進主板上市企業凱瑞德控股總部項目;依託萬華板業,引進投資30億元的司空新家裝智能製造產業園。

在襄陽,圍繞產業鏈垂直整合、水平分工、要素融合三個類型,樊西八大市場引來了傳化物流港、中通快遞鄂西北分揀結算中心;湖北金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引進綠色生物基纖維素纖維項目,總投資45多億元,擬打造國內第一大、全球第二大綠色生物基纖維素纖維生產基地。

據介紹,上半年襄陽共引進汽車產業(新能源汽車)項目26個、高端裝備和智能製造產業項目35個、電子信息產業項目44個。年內,圍繞襄陽汽車產業的紅岸房車、歐陽聚德改裝車、朗弘盛世全智能柔性殼體智能生產線將陸續投產。

如何進一步招商,做大支柱產業?據了解,省發改委研究制定了三大重點產業(汽車、生物、航空航天)和兩大基地(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基地)招商指南;省經信廳出臺了《湖北省電子信息產業鏈招商工作細則》,配套編制完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工業設計服務」等 7個產業招商指南;在對湖北文旅資源稟賦、產業發展現狀進行認真分析的基礎上,省文化和旅遊廳制定《全省文化旅遊和康養產業招商指南》,下半年,湖北支柱產業和產業鏈招商將會收穫新成果。(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艾紅霞 姜遠海 通訊員黃金輝)

相關焦點

  • 善添柴 火更旺
    不要急,面對疫情的大考,有序復工復產,長沙從來沒有忘記,正在運用智慧添柴加火增溫暖。據本報近日報導,在天心區,一家專注於企事業單位、團體及兒童營養配餐的製作和配送的餐館,原定正月初八開門迎客,因防控疫情之需,只能將開業時間一延再延。近來,疫情防控局勢趨穩向好,開業的時機成熟了。
  • 相約陶與火,感受欽州柴燒坭興陶的藝術魅力
    柴燒,坭興陶古法燒制,火與土的藝術呈現。相約陶與火,感受欽州柴燒坭興陶的藝術魅力火舌的流竄,只為尋找相知的伴侶,落灰的烙印,只為尋覓停留的足跡,燼了,最古樸的容顏,原色,才是內心深處最真的感動這就是柴燒坭興陶的特色。
  • 柴燒的時代已經落寞,為什麼大師們還在堅持?揭開柴燒的神秘面紗
    柴燒是火與土相伴共舞的藝術,建盞的胎、釉在窯爐內柴、火形成的氛圍中相互作用,讓建盞擁有了其獨特的藝術氣息。柴燒建盞窯爐,作為瓷器燒成的重要核心工具,窯爐技術的發展總是伴隨著瓷器製作技術的革新。中國陶瓷燒制技藝經歷了不斷演化,尤其是現代電窯技術的發展更是大幅提高了現代陶瓷的燒制效率與技術水平。
  • 水燒到九十九攝氏度時,只需再添一把柴,就能沸騰
    水燒到九十九攝氏度時,只需再添一把柴,就能沸騰。和燒水一樣,我們離成功往往僅一步之遙,這就是再添一把柴才能取得成功。有這樣一幅漫畫:一個挖井人,一連挖了好幾口井都沒有水,臨走時還甩下一句:「這兒根本沒有水!」
  • 柴燒,不只是情懷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 古今柴燒 /柴燒燒制,木材是最主要的燃料,燒制陶器時罩住瓷胎,將木灰與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使產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
  • 這三招,教你識別真假柴燒
    柴燒最古老的煉製方法人與窯的對話火與土的共舞什麼是柴燒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煉製方法,千百年來在沒有電和煤的年代,木材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隨著工業化煤窯、氣窯、電窯的普及,柴燒紫砂被慢慢的退出視線,更面臨失傳。
  • 火與土共舞之柴燒手繪藝術家陳雍(2018亞洲當代藝術展畫家推薦)
    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 柴燒窯現場柴燒它首先是個體力活,每次燒窯都需要持續至少三天,這期間要保持窯內持續的高溫,就需要在極高溫環境下持續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總類、天候的狀況、空氣的進流量等細微因素,會不斷地影響窯內作品的色澤變化。
  • 柴燒,天然的禪意!
    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器物,都可稱之為柴燒。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一種未完成、不依循常規的隨興之美柴燒的美就在於你永遠不知道燒出來的模樣柴燒陶藝家們追求的是一種難以名狀之美柴燒,不僅是燃燒薪柴更是人與窯的對話、火與土的共舞
  • 柴燒建盞喝茶更香嗎?為何很多人都喜歡柴燒建盞?柴燒有什麼意義
    柴燒的過程,由於柴燒的作用而遠離人與物的直接關係,使人在燒制的過程中失去絕對的控制,柴燒成就了瓷器美,也在物化藝術家的心。現代柴燒由於有了陶藝人的直接操作。而變得有意義,這在一定程度上與行為藝術有某種相同點。然而柴窯建盞確實有比其他建盞不同的地方。
  • 揭秘柴燒之美--自然落灰釉的奇幻世界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木材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燒制陶器時罩住瓷胎,將木灰與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使產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體上走了火的痕跡,這在中國古代社會正統的制瓷標準中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都是不被欣賞的,認之為「瑕」。
  • 現代柴燒
    ,寫下這些就是希望可以幫助喜歡柴燒的朋友多了解一些關於柴燒的知識,找到自己欣賞和把玩柴燒器物的興趣點,通過自己對器物的理解為生活增添一處風景。*一:且把柴燒分為古法柴燒和現代柴燒。古法柴燒  器皿在製作好泥坯後施釉放入匣缽中再入窯燒制,木柴僅作為燃料,以提供熱量和製造還原氣氛,匣缽在燒制過程中阻隔木柴的落灰從而不影響器皿表面的乾淨和光澤。
  • 品柴燒之美,探索臺灣最古老的水裡蛇窯
    水裡蛇窯是由制陶師傅林江松於1927年建立的,坐落在臺灣南投縣水裡鄉頂崁村、鄰近日月潭,臺灣現有最古老、最傳統的柴燒窯,目前已傳承四代。除窯本身之外,現有陶藝工作室、陶藝文物室、921地震紀念室等設施,目前是臺灣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 好物推薦——手工柴燒品茗杯
    燒是最能體現出火的魅力的器物柴燒的作品,無法預測燒出來的成果,但每一件作品都是經過四天四夜不間斷的人工投柴,
  • 為什麼茶人圈和玩瓷圈都在追捧景德鎮上10000元的柴燒杯子?
    青花柴窯纏枝蓮紋杯什麼是柴燒杯?它的特徵是什麼?首先跟大家講解一下,什麼是柴燒杯。景德鎮柴窯始建於南朝陳代(公元557~589年),又稱「鎮窯」。所謂柴燒,顧名思義,就是用柴火燒制。而柴燒的瓷器經兩天一夜的焙燒,松柴的油脂煙燻後,釉面被沁染,油亮瑩潤,不刺眼。就像歷經百年以上的老瓷,被空前氧化後呈現一層包漿,釉色沉穩,行話叫「褒光」。恰如不惑之年的人生,歷經滄桑,洗盡鉛華,且內含真章。二看發色 柴燒的色釉瓷或青花瓷,色澤純正,亮而不豔俗,有的青花品種還會有永宣青花暈散的效果。因為經30多小時焙燒,其色已沁入瓷骨,而不是浮在釉層上。
  • 子月陶藝:落灰之美柴燒壺系列1
    (圖為景德鎮雙板橋柴窯)它集陶瓷古老工藝之大成,用金屬銀和土混合作胎,胎內布滿精巧的進排氣系統,而釉層像件衣服套在胎體外,中間是空的留有間隙。由於柴窯瓷器是在不同的氧化環境中燒成,最大程度的保持了青金石礦物微粒的天然活性。柴窯是把瓷器放到匣缽裡燒,追求一種燒制出的油光顏色暈染的寫意效果。
  • 幽靜、侘寂和雅拙的柴燒之美
    丹波燒,亦稱「立杭燒」,起源於平安時代(794-1192)末期。桃山時代(1585—1603年)末期開始使用釉藥,並以「登窯」取代「穴窯」燒制陶器,至江戶時代(1603-1867)主要製作茶具。桃山時代以前通常採用「穴窯」,穴窯時期的「丹波燒」又稱為「小野原燒」,江戶初期進入階梯窯時代。公元16世紀下半葉,出兵朝鮮半島的豐臣秀吉將一批陶工帶回日本,腳踢式轆轤等製作陶瓷技術一直由此傳承至今。1978年被正式命名為「丹波立杭燒」,被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
  • 匠人匠心 | 顏晉端:祖傳瓷藝與柴燒精神的堅守
    提起入閩的顏氏,就不得不翻一翻顏氏族譜:顏芳魯國公顏真卿之曾孫,18歲時隨父親經閩江、大樟溪到滻溪,從福州來到當時永泰縣所轄的歸德場(現德化縣三班鎮泗濱村)。顏化彩顏芳五子顏雅之子,編著了德化乃至世界第一部陶瓷專著——《陶業法》,還繪製了《梅嶺圖》,成為德化歷史上最早的陶瓷研究、規劃與論著專家。
  • 添柴燒火強武裝 晾曬問題抓整改
    今天地方同志來的目的不是『烤火聊天』,而是為武裝工作『添柴燒火』!」一句話兒,活躍了會場氣氛。人武部部長龔利軍也不客氣,拿起調研報告直奔主題:「在這次機構改革中,由於鄉(鎮)合併,有3個基層武裝部部長和4個行政村民兵連長沒有進『兩委』……」聯繫武裝工作的市政法委書記尹忠善立即表態:「這個問題我們下一步要重點糾正。按照有關要求辦,要進就一步到位,百分之百地進班子,絕不能講條件打折扣!」
  • 讓茶變好喝的柴燒茶器
    , 為什麼用裸燒柴燒的茶器要比紫砂、瓷器、玻璃器、上釉茶器好喝?今夜我們就聊聊能讓茶變好喝的柴燒茶器。「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遇茶十分,茶亦八分爾!」可見,水對茶的重要作用,但如何讓水更好?讓茶更香?這是我們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們不斷嘗試的動力。
  • 什麼是柴燒?天然灰落釉竟如此奇特!|吾雨課堂
    本文由吾雨茶業原創,首發於百家號陶瓷是人與窯、火與土的交融所產生的藝術,現在也越來越多茶友,喜歡使用陶瓷器具來泡茶、品鑑茶,尤其是柴燒製品。雖然用的人有很多,但是問到什麼是柴燒?這期吾雨課堂就來給大家介紹什麼是柴燒。什麼是柴燒?很多人認為柴燒和柴窯是一個意思,其實不然。從字面上理解,柴燒就是以薪柴為燃料,燒製成的陶瓷製品,是一種燒陶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