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研學旅行中心淺析當前研學旅行所存在的弊端

2021-01-08 國洲文化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教育部等11部委在2016年末的時候發布了《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之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從主流觀點上來說,教育部是非常支持這一觀點的,因為研學旅行可以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有利於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從小培養學生文明旅遊意識,養成文明旅遊行為習慣。

另一方面,我國的教學制度一直是應試教育,成都夏令營的老師認為,研學旅行是應試教育的改革開端,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便於操作、富有實效的具體行為體驗活動,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創造能力、勞動觀念和集體協作精神,讓學生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感悟,在豐富學生見聞的同時,提高綜合素質,讓參與研學旅行的學生研有所思,學有所獲,旅有所感,行有所成。

研學旅行的推崇確實讓眾人看到了教育制度改革的希望,但是在社會大背景還是以應試教育為前提的情況下,開展研學旅行依舊存在很多弊端,今天,成都研學旅行中心國洲文化就和大家一同來探討目前研學旅行所存在的弊端。

一、遊而不學

研學旅行是組織學生集體旅行,將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結合為一體。本質上是希望孩子們能在增加見識的過程中,學習到課本外知識,無論是有利於課本知識脈絡的梳理還是新鮮趣聞的吸收,「學」,是研學旅行的重點了。就目前的市場而言,大部分研學課程並不以「學」為目的,反而本末倒置,只注重「遊」。

比如在進行成都紅色拓展培訓的紅色主題研學的時候,大部分機構都只是讓學生們參觀紀念館,簡單的了解歷史史實,並非根據當地紅色文化進行紅色文化歷史教學,成都拓展公司國洲文化認為,在做這樣的研學教育時,要讓學生們主動參與,主動學習,才能有體驗式學習的效果,無論是專家座談還是紅色情景劇的參演,都能讓青少年更徹底的了解革命歷史,理清知識脈絡,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本來隨著教學方式的發展,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並不只是滿足於課堂,研學旅行改變了我國中小學生的傳統學習方式,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的自主學習,由個體的獨立學習轉變為互助的合作學習,由機械的記憶性學習轉變為探究式的研究性學習。只有在遊中有學,才能將研學的最大作用發揮出來,讓學生成為研學的主體,讓學成為研學的根本目的,這樣才能促進青少年的進步與發展。

二、形式單一併流於形式

研學旅行以旅行為載體,以研學為主旨。雖然這一活動納入了教學計劃,但由於專業師資匱乏等各方面現實條件的制約,容易出現課程目標不明確,主題選擇不清晰,運行形式不規範,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等問題,學生無法主動參與研學的課程,肯定效果不佳。

很多研學課程都是參觀紀念館、博物館、或者風景區等,並未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掌握所見所看所聞所學,雖然確實去了很多地方,開拓了眼界,但是所掌握的知識依舊只是皮毛,反而會因為要去的地方太多,增加研學成本,增加學生家庭負擔。

成都研學旅行的李老師認為,研學旅行就是要讓孩子們學有所長,學有所獲。成都拓展培訓公司國洲文化在多次的研學課程組織中,一直踐行這樣的觀點,會特意增加青少年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時間,激發他們的自主能動性,增強學習興趣。

比如,在參觀完了大邑航天一號館的時候,我們不是讓孩子們就結束了學習課程,而是讓孩子們有了動手實踐的機會,組裝月球車、模擬火箭發射,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會有老師的講解與指導;在參觀了蝴蝶園之後,以生動的話劇形式讓學生們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們也充分引導學生在旅行過程中,多方面搜集與當地風土人情、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等相關的信息和資料,開展調查、訪問、考察、實驗、設計、製作、探索、發現等方面的研究活動,將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結合起來,為培養個性化、創新型人才提供良好成長空間。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但需要反覆強調的是,教育不僅是教育系統一方之事,也需要社會各界共同支持,聯動構建「大教育」的格局,從而為開展研學旅行提供生根發芽的土壤。成都野外生存訓練的老師認為,只有各地教育、文化、旅遊、交通、安全等多部門共同參與,密切配合,做好課程資源體系、組織管理體系、安全責任體系建設,建立經費籌措機制,才能推動研學旅行工作積極健康發展。

成都研學旅行中心國洲文化認為,在多部門相互協作共同配合的前提下,我們一定能為青少年研學旅行創造一個完善的學習機制,讓更多的孩子可以走出學校門,在更大的世界中學習知識、增長見聞,親近自然、體驗社會,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相關焦點

  • 高校研學|成都航空旅遊職業學校開啟「稻聽途說」畢業研學旅行
    在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的研學導師培訓課上,我們的講師就曾把高校研學拿出來探討過,還分析了開展高校研學的優勢。成都航空旅遊職業學校就開展了一次主題為「稻聽途說」的畢業研學旅行,詮釋了最美的青春在路上。
  • 關於鄉村研學旅行的幾點淺析
    研學旅行一方面培養的是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及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對學生思想上的薰陶。研學旅行作為一種旅遊產品,實際上是以「研學」為目的而進行旅遊的一種學習活動。以把理論知識投入實際的實踐活動中進行有效的應用作為研學旅行的目的才是研學旅行最重要的方向。研學旅行的內核是對學生思想境界和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
  • 研學復盤|STEM課程在研學旅行中的實施與評價體系
    直播導讀2020年5月19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第37期線上研學旅行公益培訓宣講如期開播,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王春雷老師分享了「STEM課程在研學旅行中的實施與評價體系」的話題。一、當前中小學校 STEM 研學旅行的困境首先,研學導師缺乏對STEN教育的深入理解,不懂得如何設計融合STEM項目的研學旅行活動,其次學校對STEM研學旅行活動的認識也有待於進一步加強,也不懂得如何解決STEM研學旅行中出現的安全問題,所以出現了STEM目前還沒有和研學旅行課程充分融合的困境
  • 教育存在論視域下研學旅行的教育價值分析
    但是薛保紅在《研學旅行是等不起的素質教育》一文中揭露的現狀,卻表明當前研學旅行在實踐層面教育性極度缺失:簡單的「教育+旅遊」、粗放的「講解+參觀」、拼湊的「主題+活動」、隨意的「景點+課本」、誇大的「宣傳+包裝」,導致研學旅行的本意被扭曲和誤讀,有走向「旅遊化、形式化、生意化、功利化」的趨勢,必須加以糾正並引導其回歸發展中小學生綜合素質,實現育人目標的正確軌道上。
  • 「教育+旅遊」融合創新 成都郫都區全力打造研學旅行高地
    郫都研學旅行點位 供圖 成都郫都區融媒體中心  國際在線四川報導(甘豔文):2018年,成都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成功創建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開放、接地氣的研學模式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成都郫都區,促進研學旅行市場的升溫。
  • 研學旅行,真棒!
    研學旅行,真棒!在西鹹新區灃西新城舉辦45名中小學生走進海綿城市試驗中心、翱翔小鎮、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探秘海綿城市,領略科技魅力品味「研學大餐」▼視頻搶「鮮」看▼
  • 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研學旅行推進模式
    煙臺中小學研學旅行工作從啟動至今已有6年時間。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開展研學旅行活動,部分試點地區取得顯著成效,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積累了有益經驗。但一些地區在推進研學旅行工作過程中,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協調機制不完善、責任機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規範等問題,制約了研學旅行有效開展。
  • 研學旅行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一、國內研學旅遊市場現狀 數據顯示,全國範圍內,研學旅遊相關企業共1.3萬家,《中國親子遊與研學旅行年度發展報告2019》顯示,未來3-5年研學市場總體規模將突破千億。   二、研學旅遊發展趨勢 隨著研學旅行被納入教學計劃,研學旅行逐漸成為剛需。
  • 讓研學旅行擦亮「紅色育人」底色,黃陂這所小學探索紅色研學旅行新...
    楚天都市報12月15日訊 (記者郭會橋 通訊員張茂和)紅色研學旅行前,老師先上好「行前一課」,讓學生了解本土紅色景點的內涵,由教師進行講解,避免學生「只學不遊」或「只遊不學」。12月14日,由武漢市黃陂區前川六小主持的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城郊小學「本土紅色研學旅行」的實踐研究》正式開題。該課題將探索紅色研學旅行的新模式,讓小學生在紅色研學旅行中遊有所得、研有所獲、行有所安、觀有所感。據了解,黃陂區前川六小地處城鄉結合部,現有學生達到2000餘人。
  • 研學旅行創新與發展峰會在浙江蘭溪召開
    蘭溪新聞網訊(記者 陳志恆 朱彥軒)11月21日,人民研學網首屆研學旅行創新與發展峰會在蘭谿市諸葛鎮諸葛村召開。20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蘭溪,共探研學旅行未來路徑,共商實踐育人創新模式。蘭谿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新鋒在致辭中說,蘭溪有著1300多年建縣史,良好的自然稟賦、厚重的文化積澱,賦予了蘭溪發展研學旅行得天獨厚的優勢。
  • 研學旅行如何發展?2020浙江首屆研學旅行高峰論壇在杭舉行
    > 2月15日,2020浙江(蘭裡)首屆研學旅行高峰論壇暨浙江省中小學新勞動教育實踐研討會在杭州蘭裡研學大本營正式舉行。浙江省內專家學者以及省內百餘位名師、名校長出席了本次會議,共話研學生態發展。研學旅行是一種探究性學習與教育性旅行的融合,更是文化和旅遊融合的最好載體。
  • 研學復盤|基於濱海生態景區資源本底的研學旅行課程項目開發
    研學導讀2020年6月11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第42期線上研學旅行公益培訓宣講如期開播,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柳霖老師分享了「基於濱海生態景區資源本底的研學旅行課程項目開發」的系列話題。接著柳霖老師從研學目的地區位信息分析了景區區位交通情況:從區位條件來看,東海半邊山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東南部沿海,隸屬象山縣石浦昌國,是瀕臨東海、三面環海的半島,西與寧波石浦港相連,距石浦鎮中心5公裡,距象山縣城丹城25公裡,距寧波市區76公裡,地理位置優越,區位交通便捷,具有絕對的優勢承接象山、寧波、浙江乃至全國中小學生來此參加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 網際網路和研學旅行結合有哪些顯而易見的優勢?
    而基於移動網際網路聯網的研學旅行,正是因為注重線上與線下的有效結合,從而使得中小學生的研學旅行得以科學、高效、安全地開展,促使學生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做到「研中有學」「學中有研」。網際網路和研學旅行結合有哪些顯而易見的優勢呢?一、開展先導學習,激發研學旅行興趣。
  • 湖北省研學旅行社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暨研學旅行發展論壇召開
    湖北研學旅行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暨研學旅行發展論壇正是在這一個大背景下召開的,這次會議肩負起重振湖北研學旅行行業雄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之上開拓創新湖北研學旅行行業的發展。當前全國的研學旅行業態正在向跨界化、品牌化、標準化、專業化趨勢發展。「教育+旅遊」的融合使研學旅行在理念、業態、模式、組織、服務、融合等方面面臨著更多創新,本次大會加強協會組織領導,進行會長改選,聚焦研學旅行融入惠遊湖北,共同克難攻堅攜手互助等重點工作內容進行部署與研討。
  • 研學旅行對中小學生有什麼好處?
    研學旅行對孩子的成長成才有著很大的好處,有條件的家庭一定要讓孩子多參加研學教育。研學旅行使孩子以集體生活的形式,去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探討學習;集體生活培養出來的團隊觀念和整體意識,是孩子「長大成人」的重要標誌。
  • 研學復盤|什麼是項目式教學?研學旅行使用PBL對學生有何好處?
    研學直播復盤2020年4月23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第30期線上研學旅行公益培訓宣講如期開播,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特邀英國創新創業教育者學會(FEEUK)國際研究員張靜老師分享了「什麼是項目式教學
  • 研學旅行對培養語文涵養的作用
    新課程背景下的研學旅行是行走的人文課堂,是基於真實情境的教學實踐活動,以整合資源為突破口,與語文課本無縫對接,是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呈現方式和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將學與行融為一體,通過知行合一的實踐與感悟,為語文學習提供更廣闊的教學情境,構建開發的語文教學環境與氛圍。
  • 研學旅行行程安排的基本邏輯與注意事項
    研學旅行行程安排既要保證學生能有研學收穫還要體驗旅行的快樂,所以行程安排就需要張弛有度,其中的細節把控非常考驗研學旅行設計者的能力,鑑於氣候、路況等突發因素,還需對行程進行不斷的調整,那麼行程安排就需要有預案,研學旅行行程設計中最好的方式就是拆分和模塊化設計,只有這樣的方案設計
  • 吳若山:立於理論和實踐視角,再論「研學旅行」和「勞動教育」的不...
    事實上,當前,勞動教育、研學旅行、綜合實踐活動已經形成了中國校外教育的三大體系。  人民日報人民文旅智庫發布的《中國研學旅行發展白皮書2019》顯示,當前,研學旅行行業整體發展持續向好,公立學校組織力度明顯加大,越來越多的家長對於研學旅行的教育意義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企業參與熱情有了較大提高。
  • 全國首條垃圾分類研學旅行精品線路在寧波誕生
    11月19日,市教育局公布了2020年寧波市首批8條研學旅行精品線路。其中的垃圾分類文明風尚之旅研學精品線路,是迄今為止全國首條由教育部門正式認定的垃圾分類研學旅行精品線路。「垃圾分類研學旅行精品線路源自『垃圾去哪兒了』公益環保考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