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對培養語文涵養的作用

2020-12-26 研學頭條
▲文/洪曉波

研學旅遊契合語文新課程的理念和目標,是培育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新課程背景下的研學旅行是行走的人文課堂,是基於真實情境的教學實踐活動,以整合資源為突破口,與語文課本無縫對接,是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呈現方式和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將學與行融為一體,通過知行合一的實踐與感悟,為語文學習提供更廣闊的教學情境,構建開發的語文教學環境與氛圍。

語文基本涵養的深度融合

▲古徽州位置示意圖

以古徽州為例,楹聯基本上覆蓋了所有的人文景點,他的存在構成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研學課程開發過程中,可以將楹聯的基本知識點融合其中,以此為橋梁與語文新課程進行嫁接,並將楹聯的知識點進行延伸,從楹聯到唐詩的無縫對接。

在課程開發上,著重掌握楹聯的平仄和音韻,並以此為突破口,過渡到詩詞格律中來,分別講解古體詩和近體詩在平仄上的區別,以及平水韻在近體詩上的運用,從而更好了解李白詩篇的飄逸和杜甫絕句的精湛。

研學與寫作的相互補充

草木石鳥皆可成文,好的文章不是流水帳,也不是百度百科,他是作者有感而發下寫就的。而我們現在寫作教學中最根本的錯區在於脫離學生實際生活的「作業式作文」,這是我們現行作文教學中最大的問題。而研學旅行恰恰反正了這一寫作教學的現狀,是提高學生作文興趣,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無論什麼主題的研學旅行,其主要成果都可以通過寫作這一途徑來完成。古代徐霞客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遊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遊記、散文、報告、說明……都是一種寫作,而研學成果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寫作質量的高低,研學旅遊與寫作的有機結合,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更能引起學生情感深處的共鳴,寫作才能將最大程度上得到釋放,也將有利於學生寫作才能的訓練。

課本篇目的深度開發

▲三峽大壩實景圖

研學旅遊與語文篇目的學習融合,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如果學生只是在一處平原之中學習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便很難理解何為「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學生只有真真正正地面對到三峽的時候,才能身臨其境地理解三峽「雄、奇、險」的蔚為壯觀,才能明白七百裡路程的一晃而過,這種狀物上的準確,是閱讀上的一種徹悟。以置身於境的學習方式來感受文章的魅力。

寫在最後

實踐證明,基於語文課程的研學旅行活動的開展,學生面臨的不僅僅局限於知識範疇,它擴展到了學生個體的精神情感和人格等各領域;同時,也是學生個體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在語文新課程背景下,把研學旅行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有助於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已經成為培育語文核心素養的新的重要途徑之一。

相關焦點

  • 關於鄉村研學旅行的幾點淺析
    日本從19世紀60年代以來已經把「研學旅行」納入到教育體系中,同時在家庭中也會對孩子進行培養,比如自己種植一棵樹,並且記錄一棵樹每一天的生長狀況。如果我們可以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中小學生成為大學生後將會更能適應社會的的工作需要。
  • 成都研學旅行中心淺析當前研學旅行所存在的弊端
    從主流觀點上來說,教育部是非常支持這一觀點的,因為研學旅行可以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有利於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從小培養學生文明旅遊意識,養成文明旅遊行為習慣。
  • 研學旅行對中小學生有什麼好處?
    研學旅行對孩子的成長成才有著很大的好處,有條件的家庭一定要讓孩子多參加研學教育。研學旅行使孩子以集體生活的形式,去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探討學習;集體生活培養出來的團隊觀念和整體意識,是孩子「長大成人」的重要標誌。
  • 讓研學旅行擦亮「紅色育人」底色,黃陂這所小學探索紅色研學旅行新...
    楚天都市報12月15日訊 (記者郭會橋 通訊員張茂和)紅色研學旅行前,老師先上好「行前一課」,讓學生了解本土紅色景點的內涵,由教師進行講解,避免學生「只學不遊」或「只遊不學」。12月14日,由武漢市黃陂區前川六小主持的省級教育規劃課題——《城郊小學「本土紅色研學旅行」的實踐研究》正式開題。該課題將探索紅色研學旅行的新模式,讓小學生在紅色研學旅行中遊有所得、研有所獲、行有所安、觀有所感。據了解,黃陂區前川六小地處城鄉結合部,現有學生達到2000餘人。
  • 吳若山:立於理論和實踐視角,再論「研學旅行」和「勞動教育」的不...
    這就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事實上,當前,勞動教育、研學旅行、綜合實踐活動已經形成了中國校外教育的三大體系。
  • 研學復盤|STEM課程在研學旅行中的實施與評價體系
    直播導讀2020年5月19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第37期線上研學旅行公益培訓宣講如期開播,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王春雷老師分享了「STEM課程在研學旅行中的實施與評價體系」的話題。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不僅滲透在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它們對現在以及未來社會中最緊迫的挑戰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王老師強調,青少年要想成為當今世界的參與者,必須儘早了解包含科學、工程、技術和數學的 STEM 學科。
  • 研學旅行,真棒!
    研學旅行,真棒! 原創 灃西新城 西鹹新區灃西新城12月13日以「探秘海綿城市·築夢百年名校」為主題的研學旅行體驗活動
  • 湖北省研學旅行社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暨研學旅行發展論壇召開
    湖北研學旅行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暨研學旅行發展論壇正是在這一個大背景下召開的,這次會議肩負起重振湖北研學旅行行業雄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之上開拓創新湖北研學旅行行業的發展。會上給予研學旅行行業支持與鼓勵,面對「黑天鵝」事件的影響,研學旅行行業受到了猛烈衝擊,對疫情後行業如何發展,未來研學旅行如何實施,給予了指導意見。
  • 江門旅遊資源豐富,如何結合研學旅行走進教育體系?
    「研學遊應強調育人功能,充分發揮研學旅行與學校課程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的育人作用,結合本地社會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優勢,有針對性地開發活動課程。如江門可整合詠春拳文化、梁啓超文化、碉樓僑鄉文化等資源,融合到學生綜合實踐活動中。」在不久前江門市研學旅行業務培訓上,中國研學旅遊推廣聯盟宣傳部部長、文化和旅遊部人才中心研學旅行指導書考評員張令偉教授如是說。
  • 2020浙江(蘭裡)首屆研學旅行高峰論壇暨浙江省中小學新勞動教育...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新時代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做出回答的命題,推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育活動,正是回答這一時代命題的重要載體。研學旅行是一種探究性學習與教育性旅行的融合,更是文化和旅遊融合的最好載體。2020浙江(蘭裡)首屆研學旅行高峰論壇,圍繞「共建研學生態,助力教育發展」的主題,進行9場主題演講,眾多一線教育工作者從理論和實踐的視角出發,演講內容囊括勞動教育、研學旅行、綜合實踐三大體系。高峰論壇上,蘭裡研學大本營與西湖區教育發展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杭州13所學校率先掛牌校企共建基地,共同打造蘭裡特色研學教材。
  • 江門這些研學線路,一趟旅行勝過一千節課!
    「江門是大灣區為數不多自然生態景觀和人文資源都很豐富的城市,乘借著研學旅行的東風,江門已經成為眾多中小學生的新課堂,也吸引著周邊城市的學校開展研學旅行。」市旅遊行業協會秘書長陳文飛如是說。記者了解到,目前研學旅行已被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根據教育教學計劃科學合理安排研學旅行時間,同時,要將學生參加研學旅行活動結果納入學分管理體系和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 研學旅行行程安排的基本邏輯與注意事項
    研學旅行行程安排既要保證學生能有研學收穫還要體驗旅行的快樂,所以行程安排就需要張弛有度,其中的細節把控非常考驗研學旅行設計者的能力,鑑於氣候、路況等突發因素,還需對行程進行不斷的調整,那麼行程安排就需要有預案,研學旅行行程設計中最好的方式就是拆分和模塊化設計,只有這樣的方案設計
  • 研學旅行創新與發展峰會在浙江蘭溪召開
    蘭溪新聞網訊(記者 陳志恆 朱彥軒)11月21日,人民研學網首屆研學旅行創新與發展峰會在蘭谿市諸葛鎮諸葛村召開。200餘名專家學者齊聚蘭溪,共探研學旅行未來路徑,共商實踐育人創新模式。蘭谿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新鋒在致辭中說,蘭溪有著1300多年建縣史,良好的自然稟賦、厚重的文化積澱,賦予了蘭溪發展研學旅行得天獨厚的優勢。
  • 研學旅行的課程性質與課程理念,你了解多少?
    (一)課程性質「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 「教育+旅遊」融合創新 成都郫都區全力打造研學旅行高地
    開放、接地氣的研學模式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成都郫都區,促進研學旅行市場的升溫。  研學旅行再出發 全面開啟「戰旗+」  近年來,成都郫都區以「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之一的戰旗村為基點,建設具有郫都特色和示範作用的研學旅行區域型基地,開發系列精品研學課程,確定以「河湖映照大美公園」「城鄉融合富美鄉村」「時尚智慧品質新城」「創新引領產業高地」「古蜀之源魅力郫都」為主的五大研學主題,全面開啟「戰旗+」系列課程研學模式
  • 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研學旅行推進模式
    煙臺中小學研學旅行工作從啟動至今已有6年時間。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開展研學旅行活動,部分試點地區取得顯著成效,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積累了有益經驗。但一些地區在推進研學旅行工作過程中,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協調機制不完善、責任機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規範等問題,制約了研學旅行有效開展。
  • 什麼是研學?研學的意義是什麼?於己研學又是什麼?
    研學旅行即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銜接的實踐性學習形式,通過「教學做合一」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和特點,設計實施不同學段的研學研學課程,培養孩子科學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研學的意義是什麼?
  • 用導學賽課點亮紅色研學旅行文化品牌
    6月16日,在紅巖村研學基地舉行的「壯美紅巖 心靈之旅——紅巖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研學課程導學比賽暨宣傳推薦活動」現場,來自紅巖研學基地的7名研學導參賽師,用精心設計的課程,展現了一段血雨腥風、風雨如磐的革命歲月,再現了英勇無畏、無私奉獻的革命英雄形象,引起了人們的由衷敬仰和緬懷。
  • 研學旅行如何發展?2020浙江首屆研學旅行高峰論壇在杭舉行
    > 2月15日,2020浙江(蘭裡)首屆研學旅行高峰論壇暨浙江省中小學新勞動教育實踐研討會在杭州蘭裡研學大本營正式舉行。浙江省內專家學者以及省內百餘位名師、名校長出席了本次會議,共話研學生態發展。研學旅行是一種探究性學習與教育性旅行的融合,更是文化和旅遊融合的最好載體。
  • 沂南創新研學旅行助力鄉村振興
    麻傑 興廣 清波日前,在山東省總工會等五部門聯合舉辦的2020山東省首屆研學旅行創新線路設計大賽中,沂南縣總工會牽頭組織有關單位設計報送的3條研學線路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其中紅色沂蒙薪火相傳「沂蒙精神紅色研學線路」之旅獲得一等獎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