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婦人》:豆瓣8.2分,19世紀的女性故事依舊讓人觸動

2020-12-16 影視控

在4G還沒侵入我們生活的時候,那個沒有公眾號、音頻、抖音的年代,一本本紙質版的經典小說,就像是一個個神秘的新世界。

那時候,看書就像是現在看電影一樣,讀者或是觀眾同故事裡的主人公一起哀嘆,一起歡笑,在他們身上窺見自己的影子。

如果說對女性成長影響最大的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有一本書,影響了那個時代,也影響了幾代女性的成長。

它被改編成各種版本的電影,其中的經典臺詞,到今天都在刷屏網絡。

《小婦人》的原著小說十分有名,它是19世紀美國著名女作家奧爾科特的代表作,自問世以來,被翻譯成了一百多種文字,敲擊著女性讀者的心弦。

母親們讀著這些姐妹們的童年,延續著自己當年未出嫁時的歡樂;孩子們睜著好奇的眼睛,看著這個關於成長的故事;女孩們翻動著書頁,體味著青春的躁動。

這次,全新改編的《小婦人》圍繞著生機盎然的馬其家族,通過馬其家四姐妹的成長經歷來展開。故事背景是南北戰爭時期,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

馬其家是鎮上一個普通家庭,雖然父親從戎,但堅強又具智慧的妻子將四個女兒教育、照顧得很好。

影片以喬的視角講述,使用非線性穿插敘事的手法進行推進,不完美的現實與充滿美好的往昔對比,每當昔日的回憶重現,影片色調就會溫暖起來,而切入現實就總是被冷色調遮罩。

在處理方式上的別具一格,打破了傳統的流水帳式敘述,不是單線的平鋪順序,而是以此時和彼時形成對比,現狀和回憶的記錄正好突出成長這一主題。

更令人欣喜的是,四姐妹各自擁有屬於自己的成長故事和精彩事件,在女兒、伴侶、妻子的家庭身份外,又有分別代表她們獨立意識和價值完整的愛好,作家、畫師、鋼琴演奏者、表演發燒友。

雖然以喬的視角推進敘事,但更為均勻地描繪了梅格、貝絲和艾米的內心情況,由強調個體發散至女性群像:

你可以虛榮,也可以安守清貧,嫁給無財卻深情的家庭教師;

你可以安靜地待在家,享受著小鎮的安詳和鋼琴聲的輕快;

你也可以努力躋身上流,也可以尊重真實自我,嫁給真正愛你的勞裡;

或單身或成婚,或成為圍繞俗世煙火的家庭主婦,或成為揮灑筆墨、崇尚自由的文藝青年,都只關乎自己的心意。

馬其家的四個女孩子,不僅主動選擇了命運,這種選擇還具有多元性。

影片消除了二元對立的觀念偏見,包容地呈現了多樣的理念,鼓舞女性在成長過程中,順從自己的內心意願,成為最想做的自己。

女導演格蕾塔·葛韋格讀懂了奧爾科特超越時代的思想,她將原作者那份對於女性發自內心的尊重,借用光影、配樂表達出來。

流暢又帶著跳躍的鮮活,女性的善良和溫情始終貫穿其中,在馬奇太太的教導下,四姐妹始終洋溢著樂觀和熱忱。

那些電影裡展現出來的善良和溫情在冷漠、浮躁的時代是多麼彌足珍貴,沒有任何說教之意,卻潛移默化地讓人從細微末節處體悟到故事真諦,活出美善。

坦白講,這是一次成功的經典重現,導演格蕾塔·葛韋格為這個經典故事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而且沒有丟失原本的故事內核,在翻拍層面非常合格。

影片中有好幾幕使人淚目,她們天使般的存在讓人不禁感嘆人世間的美好與善良。電影裡的四姐妹終將成長,被風帶走,散落天涯,但她們都有最美的春秋與冬夏。

當然,影片有全新的活力,很大層面上也源於選角的成功。四姐妹間默契的配合,嫻熟且親切的臺詞,讓人完全沉浸其中。

每一位演員都將自己的角色詮釋到最佳,羅南的喬、艾瑪的梅格、甜茶的勞裡,甚至蘿拉·鄧恩飾演的馬其太太,還有拽拽的姑媽,都非常的出色。

原著小說裡遭批的鬱憤、剪掉頭髮籌路費,故作輕鬆後的不舍、手稿被燒失落和狂怒交織的難過、拒絕勞裡求婚的堅定與不忍心、貝絲離世的痛楚,被孤獨打敗而對幸福的渴望,好幾場考驗情緒感染的戲,羅南皆完成得準確又飽滿。

西爾莎·羅南本身怪萌、頑趣,俏皮和英氣兼蓄的魅力與喬超脫世俗的直爽非常契合,古典韻味也更奔放激越。只有這樣的女孩,你才會相信,勞裡會對她一見傾心。

弗洛倫斯·皮尤飾演的小妹艾米,和梅麗爾·斯特裡普客串的姑媽都驚豔搶鏡,蘿拉·鄧恩的媽媽也一展當家主母的風範。

甜茶仍然很甜,勞裡的淘氣、體貼,不羈、高貴,都在他小鹿般盡顯柔情和瀟灑的眼神中。還有叫人著迷的,教授路易·加瑞爾,奔跑在羅浮宮的巴黎男孩雷奧,性感又增添了幾分沉厚的穩重,默默關懷喬,最終成為她的歸宿。

服裝設計一舉奪下奧斯卡最佳設計,時代感強又不乏時尚性,多處戶外場景像是一幅幅印象派畫作,配樂是給《布達佩斯大飯店》和《犬之島》配樂的Alexandre Desplat,這種配置,簡直完美。

電影主題鮮明,「當一個女性不需要通過抗拒婚姻來表達獨立獲取自由,這個社會才算具備基本的公平吧。」真正的獨立,不是不依靠任何人,而是先成為一個人,再成為一個女人。

擁有女人的獨立,有自己熱愛的事業:寫作,繪畫,音樂,表演。

雖然選的不是同一條路,但互相尊重的樣子真的很美。梅格對喬說,我的夢想與你不同,但那不代表它不重要。選擇自由,揮灑筆墨和選擇家庭,相夫教子,最重要的是彼此相互尊重,並無高下之分。

馬其太太的堅強給了四個女兒力量,她們時常接濟貧窮的居民,聖誕節也不例外。這群善良的小婦人們,向善的精神,感染了勞倫斯和他的孫子勞裡。

四姐妹各自離家,逐漸在追求自己理想的過程中都遭遇了挫折,開始學會接受現實,並為自己做出的選擇而負責。

或許人生就是這樣,有無限的可能。也許一段感情的結束,正是為了下一段的開始。觀眾抱憾於勞裡和喬沒能走到最後,但結束也意味著開始。

勞裡的家庭教師約翰愛上了梅格,最終喜結連理。表白失敗的勞裡輾轉歐洲,偶遇在歐洲旅遊的艾米,艾米對勞裡的關切打動了勞裡,於是二人決定結婚。

《小婦人》用馬奇太太這一角色教誨女人怎樣做妻子和母親,不要有不知疲倦的奉獻精神和初為人母的焦慮,不要把爸爸關在育兒室外面,而要教會他如何幫忙。

正是因為母親愛和自由的教導,才使得四姐妹,遭遇困境而不餒,獨立而自信。

影片把時間序打散,與四姐妹成年生活對照童年時期,讓觀眾更能理解她們在成長過程中面對的妥協和選擇。

以較為冷調的色彩來處理,突顯成長後所面對現實的痛苦。而描述童年的片段則用了溫暖飽和的顏色,來象徵對於過往美好的追憶。

這種處理讓觀眾理解了喬和勞裡最後為什麼沒有走到一起,追求自由的喬一直把勞裡當成最好的朋友,堅信和勞裡不適合在一起,最終她遇到了那個懂她鼓勵她寫出《小婦人》的靈魂伴侶老教授。

但新版不同於往常各版,在結局處玩了個小花活兒,與小說、現實的刻意穿插和混淆,做了個開放式的收尾:

喬究竟是否嫁給教授了?這是最終的圓滿句號,還是只是迎合閱讀市場的改動?導演給了喬更多的選擇,也闡明了何以曾經的時代需要這樣一個俗套的、美好的happy ending。

但喬在最後挽上教授的手說你的手永遠不再空,那時,這個長久以來,孤獨的女人終於找到了歸宿。

再來說說新版的艾米,她很有野心也很誠懇,但人們希望女孩子是溫柔的、恬靜的、聽話的,而艾米的些許叛逆、自信與坦誠反而很難讓世俗接受。

小時候的艾米特別可愛,雖然調皮但不任性,長大後的艾米在姑母的培養下變成了端莊美麗的貴族小姐,站在那裡仿佛一幅畫。

與此同時,她有著清醒的目標和理想,對自己本身的境遇也看得很透徹,不僅對自己坦誠,也對周圍的人很坦誠。

所以當她遇到勞裡時,毫不猶豫地指出了他當時花花公子的放蕩行徑。並且讓勞裡明白了對喬的感情只是少年時期的一時悸動,並未真的愛上喬,當頹廢的勞裡遇到了艾米,並答應她做更好的自己開始,勞裡已經愛上了艾米。

當勞裡收到喬的來信告知貝絲去世,勞裡第一時間去找了艾米,陪在她身邊。

梅格端莊古典,眉眼之間的溫柔仿佛可以包容一切,對愛情的選擇也是順從自己的心,嫁給了貧窮但是真誠善良的家庭教師,生了一對龍鳳胎,過上了童話裡的幸福美滿的生活。

喬用自己的才華和實力去賺錢,得到別人的尊重,雖然過程坎坷,被眾人不解,但堅持到了最後。

貝絲是最讓人心疼的小天使,幫助照顧鄰居生病的小嬰兒不幸染上紅猩病,最後因為身體虛弱早早離開了人間。

她在聖誕節看到大家送她的鋼琴後的笑容,生命最後的時光,躺在床上和喬說的話都讓人無比心疼。

整部影片最溫暖的地方在於家庭氛圍,雖然爸爸不常在身邊,但媽媽把四個女兒教育得很好,尊重她們的選擇,鼓勵她們追求自己的幸福,也把她們教育得很好,四姐妹之間的感情濃厚,雖親密,但有間。

也許女孩的故事不重要正因為沒人寫她們,而你如果寫了她們的故事,這本身就很有意義,也會讓她們的故事變得重要。

它是一部現代化的古典電影,一部了不起的女性成長史。

雖然收到了電影不能按原計劃放映的消息,但好電影值得等,上映時,放下繁忙而躁動的生活,走進影院看看那個古典年代的女性成長史,跟著電影成長,也跟著電影細數成長的步子。

相關焦點

  • 豆瓣8.2分的影片《小婦人》,19世紀的女性故事依舊讓人觸動
    讀者或觀眾與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感嘆、大笑、窺視自己的影子。如果這本對女性成長影響最大的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有一本書影響了那個時代和幾代女性的成長。它已經被改編成電影的不同版本,經典的臺詞至今仍在銀幕上。原著小說《小婦人》很有名。它是19世紀美國著名女作家阿爾科特的代表作。它自誕生以來,已被翻譯成100多種文字,觸動了女性讀者的心弦。
  • 豆瓣8.2《小婦人》:傳統社會倫理下的女性反叛與妥協下的相悖
    艾米喜歡畫畫,希望能夠像喬一樣無所顧忌地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在關於愛情與婚姻問題上,她同樣也嚮往大姐梅格那般,擁有一個溫馨而美好的家庭,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她的所有希望和嚮往,在現實面前都迫使她不得不做出選擇,於是在現實與理想的談判和妥協中,她選擇了折中:比之波伏娃關於女性價值的思考,早在19世紀,路易莎就已經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
  • 從新版電影《小婦人》看19世紀女性故事的當代重述
    在這個狡猾的結局裡,經典向當下重新敞開了  ——從新版電影《小婦人》看19世紀女性故事的當代重述  劉起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於1868年出版的小說《小婦人》,在150年之後依然是一部深受喜愛的經典之作,其持久不衰的吸引力,不僅僅來自於某種「甜蜜與光明」的迷人特質(海明威語),也來自這部作品中超越時代的、更複雜與更微妙的女性主題
  • 19世紀的《小婦人》獨立女性意識和現代獨立女性定義有不同嗎?
    這麼多年多個影視版本對《小婦人》的展現中可以看出,在主人公經歷人生成長,事業追求後,最終還是回歸家庭,很符合大眾對女性歸宿的美好期待。作者奧爾科特曾寫道:「我的生活中有太多麻煩,所以寫一些歡樂的故事」我想這是為什麼作者會給《小婦人》一個圓滿大結局的原因。
  • 《小婦人》背後,一代代女性的永恆問題
    因此,我們今天看來的「古裝劇」,在《小婦人》的時代確是一本當代小說,集中體現的就是19世紀中葉的美國時代精神,可以被看作是第一波女性主義運動的產物。《小婦人》的故事帶有很強的自傳性質,女主角喬的原型就是奧爾科特自己。她描寫了美國新英格蘭地區馬奇一家四姐妹的生活和感情故事。而這四個女孩子的命運也可以被看做是當時美國女性的幾種不同的人生選擇。
  • 電影《小婦人》:女性的困惑與抉擇,捨棄與爭取
    露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小說《小婦人》裡,來到紐約的喬前往報社投稿,面對達什伍德先生的追問,她撒謊自己不是稿件的作者,也拒絕署名。當達什伍德先生劃掉稿件裡反映道德的部分時,兩人之間產生這樣一段對話——「可是,先生,我認為每一個故事裡都應該有某種道德成分,所以我設法讓我故事裡一些有罪的人悔過。」
  • 《小婦人》:通過4個女孩,看美國女性意識的崛起及其現實意義
    電影中對梅格是典型的「適合娶為妻子」的小婦人,但她又和那類把自己一切都奉獻給家庭的小婦人不同,她安於圍著家庭轉,但依舊忘不了自己的追求——那就是對美的追求。即使生活貧困,她依舊保留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渴望與熱情。梅格身上那股對美的熱望,恰恰是她獨有的魅力,也是19世紀的美國女性最缺乏的特性。
  • 《小婦人》(2019):經典永不過時,冬日暖陽下的女性成長故事
    我曾經歷磨難,所以我要寫有趣的故事。——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2019)(又名:她們)改編自經典文學系列作品《小婦人》,作者路易莎·梅·奧爾柯特分別於1868年和1869年出版,第一本以半自傳的方式描述了自己與姐妹的童年回憶,第二本(《好妻子》)則以小說的形式虛構了四姐妹成家後的故事。
  • 《小婦人》:豆瓣8.1,從女孩到女人的轉變,看完感悟良多
    該片根據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同名小說改編,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四個姐妹的親情、愛情、和成長的故事。女主角Jo是要成為作家的獨立女性,為了實現夢想Jo與姐妹在人生的道路上分道揚鑣,與家裡催婚的長輩據理力爭。還拒絕了戀人Laurie真摯誠懇的求婚,但她依舊勇敢堅定努力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事實上,《小婦人》這部電影本身就是講述的成長,從女孩到女人的轉變。所以觀眾如果在不同的年紀,觀看也會有不同的解讀。
  • 遲來了六個月的《小婦人》,依舊令人感動!
    首先,可以負責地說一句,影片綜合來看的確沒有讓人失望,影片裡的每位女性都個性飛揚~聚齊兩代神仙陣容「世紀大同框」即便在美國,從上世紀開始,這也已經是《小婦人》第四次被拍成電影了。除此之外,還有英國、日本、中國(大陸和香港)也都改編拍攝過《小婦人》。
  • 多部好萊塢大片定檔,看到《小婦人》,我坐不住了
    這部電影是由格蕾塔·葛韋格執導的,由西爾莎·羅南、艾瑪·沃特森、佛羅倫斯·珀、伊萊扎·斯坎倫、蘿拉·鄧恩、提莫西·查拉梅聯袂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關於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中,四位姐妹之間的生活故事。
  • 《小婦人》背後的永恆問題:一代代女性,如何在婚姻之外尋找自由?
    在其誕生至今的一百多年時間裡,無數女性以這本小說作為自己的啟蒙閱讀,又有無數電影作品演繹這個關於親情和成長的女性故事。是什麼讓《小婦人》有如此長久的生命力?如今的女性,又能從這部經典作品中獲得怎樣的啟發?
  • 《小婦人》:女性價值探討的當代性
    誕生於19世紀40年代,美國第一次婦女運動時期的小說《小婦人》曾六度被改編為電影。影片講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一個普通家庭的四姐妹,在尋找真愛和理想時,由女孩逐漸成長為女人的故事。四姐妹自我意識的不斷覺醒,展現出迥異於當時社會主流觀念的價值觀,迄今仍能引發共鳴。8月25日,2019版《小婦人》在國內上映。本片除了豪華的明星陣容和2020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項的看點,關於女性價值探討的當代性也值得一看。
  • 當代書評|《小婦人》,一部恆久閃光的女性必讀啟蒙書籍
    封面新聞記者 施詩晨因受疫情影響,電影市場近日依舊沉寂。2月11日電影《小婦人》發布撤檔聲明,宣布正式撤出原定的情人節上映檔期,具體上映時間擇日公布,並強調不會優先在視頻網站上映。在之前頒出的奧斯卡上,獲得六項提名的《小婦人》拿下最佳服裝設計大獎。影片《小婦人》改編自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所創作的同名長篇小說,講述一家四個獨立女性堅守自我、努力追求夢想的故事。自1868年首次出版以來,它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明燈。2016年,bbc集結了世界各地的權威書評人,曾評選百年來最偉大的11本兒童讀物,其中《小婦人》位居第四。
  • 格蕾塔執導的奧斯卡獲獎影片《小婦人》的總票房為何只有4400萬?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節都非常的好,聯繫也很緊密。演員的陣容豪華,演技精湛。一切一切都備受好評。豆瓣評分也高達8.8分。然而一部如此優秀的電影卻被兩部讓人詬病的爛片所打敗。《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和《蕎麥瘋長》豆瓣評分均是極低。
  • 新版《小婦人》,女性形象的代際傳承,隱喻著歷史的本質是重複
    原版小說和電影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一個普通家庭中四個姐妹之間的生活,這是一個典型的女性故事,他直接抨擊了所有女性的人生困惑。這部電影在、和經歷了多次翻拍,然而最新版本的敘事技巧細膩,編輯也頗具創新性,將明朗動感的現代風格注入這部百年前的經典文學巨著中。
  • 《小婦人》無疑是近年來最深刻、最感人的女性電影之一
    2018年,導演格蕾塔·葛韋格的首部執導作品《伯德小姐》,講述了一個即將離開家鄉去上大學的高中女生的故事。它對角色的家庭關係和青春期叛逆的細膩描述,使它成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五部電影之一。.兩年後,作為導演的第二部故事片,改編自經典小說的《小婦人》,把故事搬上19世紀60年代美國南北戰爭的舞臺,雖然離我們似乎很遙遠。
  • 《小婦人》:1868到2019,女性的天路歷程
    《小婦人》扉頁引用了十七世紀英國清教牧師約翰·班揚(John Bunyan)的《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那麼去吧,我的小書,向一切願意接受和歡迎你的人展示那些你深深藏在心底的東西;
  • 《小婦人》熱映首波口碑出爐 甜茶神顏帥哭網友
    點擊獲取影片更多資訊《小婦人》改編自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經典同名長篇小說,講述馬奇家四姐妹的親情、愛情和成長故事。在此次曝光的最新口碑特輯中,《小婦人》獲贊「現代、新鮮、新穎」,而這要歸功於奧斯卡金牌導演格蕾塔·葛韋格的巧妙改編。
  • 最新《小婦人》電影,演員陣容豪華,艾瑪·沃特森主演大姐梅格
    這次的《小婦人》,她依舊與《伯德小姐》中的女主演西爾莎·羅南再度合作,西爾莎·羅南將在《小婦人》中扮演主角喬·馬奇。除了有西爾莎·羅南這位多次被奧斯卡提名的女演員外,電影中還有我們非常熟悉的艾瑪·沃特森和梅麗爾·斯特裡普。所以我說,裡頭的演員可謂是相當的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