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佛法,講的是為人行善,可是很多人,都因為各自的問題,遇到了人生的難題。
其實,我們遇到事情,不要那麼在意,不要覺得別人傷害自己,就挾私報復。每個人都不是完人,水至清則無魚,佛家慈悲為懷,下面是一個讀者的傾訴:
瑩子:
你好,我是一個信了佛教
的男人,我來說說說我的事情。
我以前是一名司機,給單位的領導開車,我很講哥們義氣,我朋友很多,別人都說我是個好人,但是我有一個缺點,就是特別容易惱怒,這也是我命運多舛的來源。
我被單位處分過過兩次,第一次是和人打架,第二次也是和人打架。每一次都是別人侵犯了我小小的利益,年輕的時候,我追求我們單位的一個女人,一個電工也追求她,我覺得氣憤,和那個電工打了一架,最後我終於抱得美人歸,可是單位也因為的打架鬥毆,給了我處分。
第二次我大家是因為家裡的孩子,我女兒在學校被欺負,其實都是小孩子之間的打鬧,可是我咽不下這口氣,我非常疼愛我的女兒,於是我去了學校,恐嚇了那個小孩,可是小孩回家告訴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正好和我也認識,我們在電話裡進行了辱罵,最後我一氣之下,在路上攔截了那個小孩子的父親,狠狠揍了他一頓,這件事情也讓我蹲了兩年監牢,單位也對我進行了開除的處分。
在監獄裡,我開始思考我這是為什麼?我覺得我是一個好人,不是惡人,為什麼我會這樣!現在我已經從監所出來了,但是我的家庭也毀了,孩子跟著媽媽走了,離開了我,我在一個私營企業開車,每次回到空蕩蕩的家,我都會想,我都覺得痛苦萬分!
看了這個司機的來信,瑩子的心裡也很難受,我告訴他,佛家是不錯怪每個人的,也許是你的一點點錯誤,導致了你的悲慘人生。
我拿出了《善生經》,裡面有一句說得挺好:惡知識復有四輩。一者小侵之便大怒。二者有急倩使之不肯行。三者見人有急時避人走。四者見人死亡棄不視。
這句話說的是,作惡的行為還有四種,第一是別人有一點點侵犯自己,惹惱了自己,就大怒,就報復,第二別人有急事求你,你不肯幫忙出行,第三是看別人有難處,趕緊躲開,第四是看到人即將去世,而不管,不去安慰和探視。
可以說,這個司機就是犯了這四惡中的第一種,一者小侵之便大怒,別人已有對不起你的地方,便大怒,生氣,氣憤,其實這種情緒是要不得的,睚眥必報不是我們佛教宣揚的,遇到事情,要相信自有處理的辦法,不必理會就是了,一切都有定法,一切都會解決的。衝動地去報復,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能招來怨恨,招來業障。
其實,我們細看這個人的所作所為,他的做法是很不對,可是他認為是別人對不起他,別人的錯誤,導致他去犯錯,他去報復了,這樣就是沒有度量,沒有心胸的結果。再者,一點小事,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就這麼大動幹戈,是自己的性格使然,唯有修生養性,才能度過人生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