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當下,玉門市活躍著這麼一些人,他們放棄了小家的團圓,不分晝夜地走訪排查,迅速摸清返玉人員底數,為社區樓棟站崗巡邏,為社區撐起疫情防控的「保護傘」。他們就是社區網格員!
本網通訊員 楊棋焜 王英
新市區街道辦充分發揮網格化管理的優勢,組織轄區84名網格員積極參與聯防聯控,深入排查,劃區分塊,實時採集網格內家家戶戶和所在單位的情況,挨家挨戶對格內人員開展防疫宣傳、做好排查登記、了解人員動向等工作,為新市區撐起了疫情防控「保護傘」。
用心守護防線
「您好,我是花匯小區的網格員,來做信息排查的。你們家有沒有從湖北回來的人?一定要如實上報!」 這樣的對話,王洪斌每天都在不厭其煩地重複再重複。他只怕自己說得還不夠清楚透徹,只怕有一絲遺漏,每天
還要在網格微信群裡一再推送相關防疫注意事項,確保每一位居民都能夠重視起來,行動起來。
王洪斌是玉關路社區第六網格的網格員,平時靠打零工和低保收入維持自己和患白血病兒子的生活。
在這次疫情防控期間,他所管轄的花匯樓院小區人員複雜,外來人口多。和他一起工作的兩名同志因為家中有外來人員被留觀,不能入戶正常開展工作,面對人員緊缺,入戶工作任務繁重的實際,王洪斌主動承擔起了其他兩名網格員的工作量。為了提高入戶效果,他幾乎每天從早上8點工作到晚上10點。
作為一位單親爸爸,每天只有晚上的時間照顧生病的兒子,中午匆忙給孩子做好飯就出門了。在連續十多天的工作中他因勞累牙疼臉腫只休息了半天,卻從來沒有抱怨過。
像王洪斌這樣奮戰在防控第一線的網格員比比皆是。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網格員每天都要用腳步去丈量所管轄的網格轄區,記錄居民出入、健康狀況、排查人員信息,做好格內疫情排查、信息上報、防控知識宣傳等工作,確保清晰明了轄區內一切情況。每個網格員始終奔赴在防控最前線,用心守護著社區這道最後的防線。
送物資築愛牆
王興龍是玉門市新市區一名普通的計程車司機,也是一名網格員,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主動請纓,放棄了春節期間計程車生意掙錢的黃金時間,大年初二就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工作中,和街道社區幹部一起入戶、發放宣傳資料,穩控外來人員。
「今天是你們居家隔離的第5天了,今天體溫怎麼樣?有什麼生活需要提出來,我們都會盡力解決的。」王興龍對隔離戶關切地詢問道。當他在網格群中看到留觀人員張某發的信息需要買菜時,他第一時間把菜送到住戶的家門口。
王興龍也是一位單親爸爸,年前父親剛剛去世,在工作期間,王興龍從來沒有因為個人原因向組織提出過難題,儘管他每天要早早起來為上高中的兒子做飯。他管轄的網格有461戶,但卻覆蓋著3個小區。為了做好這3個小區的工作,王興龍和黨員志願者、社區幹部每天工作都在12個小時以上,每天少收入500多元,卻無怨無悔。
每一位網格員每天不知道要走多少的路,爬多少的樓梯,敲多少戶門,迎接多少的沉默與不理解。但是無論如何地苦累,他們都用自己的耐心和不懈敲了一扇又一扇的門,記錄了一筆又一筆關鍵的信息,認真做到「一個也不能少」,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平凡中彰顯力量
北街社區的楊冬梅雖然不是社區幹部,但她是一名網格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她挺身而出,全力協助街道社區開展工作。楊冬梅說告訴筆者:「沒有物業的散居樓棟更需要我的幫助,每天除了負責排查外來人員之外,我還要對每家每戶的樓道內進行消毒,讓這裡環境乾淨整潔,病毒就沒有可趁之機。」 在大多數人都在家呆著躲避肆虐的病毒時,是網格員全面落實防控措施,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宣傳,提高群眾的防控疫情意識,傳遞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