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馴養雞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也是世上最早馴養雞的國家,雞雖作為一種家禽,但已然貫穿我們的生活日常,不少地方甚至演化了獨特的相關習俗,這足以看出,雞對於我們而言,有多重要。
雞營養豐富,做法多樣,常被我們做出各種美食端上飯桌,不過,雞的種類繁多,並不是所有的雞都能吃,就比如我們今天說到的原雞。
雞雖是一種家禽,但不同的是,家雞可以隨便吃,不過要是吃了這種原雞,一口或坐牢10年,這是為什麼呢?同樣都是雞,為何它的祖先待遇就這麼高呢?
原雞別名為紅原雞、茶花雞、燭夜,是一種熱帶森林鳥類,除繁殖期外,常幾隻一起生活,主要棲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各類生態環境中,有時也會出現在村落附近。
雄雌體型外貌相差很大,雄鳥頭頂肉冠,毛色呈金黃、橙黃或暗桔紅色等,顏色亮麗,具有金屬般的光澤感,而雌鳥體形較小,毛色較暗,多數呈灰色系。
野生原雞是家雞的祖先,樣貌其實也和我們尋常見到的雞十分相似,尤其和公雞十分酷似。
原雞的個頭略大,尾巴也會更長一點,以植物的果實、種子、嫩葉、花瓣為食,但也會吃白蟻、蠕蟲等一些小型蟲物,和普通的家雞相差無幾。
和家雞不同的是,原雞的飛行能力很好,除了會飛,也能跑能跳,堪稱「全能」,即使稱它們是「雞中霸王」,也毫不誇張,不過,畢竟是祖先,存在的時間也會更久,有點特別之處反倒也不足為奇。
除了在地面上散步覓食外,為了更好地躲避敵害,原雞一般都會棲於高枝上,數量分布相對集中,主要在印度,中國南部以及東南亞等地。
原雞不僅長得漂亮,背後還有著眾多「靠山」,整個一關係戶。原雞中的黑尾原雞被斯裡蘭卡視為「國鳥」,正所謂「一雞得道全雞升天」,在黑尾原雞封為「國鳥」之時,所有的原雞都受到了庇護,全部成了保護動物,所有人不可隨意獵殺。
原雞在斯裡蘭卡的地位很高,吃一口或要坐牢10年,畢竟它們背後代表的是國家和法律,並不是想吃就能吃的。
除斯裡蘭卡的黑尾原雞外,中國、印度等國家也各有不同的原雞品種。
原雞主要分布於在我國的雲南和兩廣地區,當地人也常稱其為「茶花雞」,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若隨意捕殺,或將面臨牢獄之災,但偏偏,它們長得又和家雞十分相似,因此不少人也會將兩者弄混。
曾就有人在山林中,把原雞誤認為是家雞,最後費了好大的勁,將其捕獲帶回家吃了,因而引來牢獄之災,而這樣的事例並非只有一起,所以大家在野外看到這種雞的時候,一定要辨別清楚。
隨著人們的過度捕殺,加上棲息地的減少,原雞的數量下降明顯,尤其是黑尾原雞。
後來,由於政策的保護,原雞種族得到了較為漫長的恢復期,以自身優秀的繁殖能力和適應能力,基本成了無危物種。
不過,話雖如此,但也不能隨便亂吃。除了原雞,我國很多屬於國家保護的雉科雞形目動物,食用前千萬小心辨別,以免面臨不必要的麻煩。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