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漢中方言「哪木家、拉毛帶草」是啥意思?

2020-12-26 葉晏慈足球觀

今天是2020年12月15日,陝西漢中的天氣已經比較寒冷了,很多山區開始下大雪,景色當然很美,比如龍頭山景區。這會兒,我帶大家繼續聊聊陝西漢中的方言:哪木家和拉毛帶草。(方言音同,漢中表述或有差異)

此人裝扮就是拉毛帶草

哪木家,也讀作啦木家。陝西漢中人有的對於聲母那n和l不能有效區分,所以哪和啦往往容易混用。哪,什麼,作為一個語氣詞;某,假設的樣子;家,那樣,樣子。所以,哪木家的意思就是是什麼樣子?是什麼狀態?怎麼樣了?到底要如何或者到到底要怎麼樣?哪木家類似於四川方言中的「啷個?」或者「爪子?」

哪木家就是「你想怎樣?」

舉一個例子:小明把小張踩了一腳,小張不依不饒似乎要搞大事情。小明說你到底要哪木家?這裡的哪木家,就是究竟要如何,要怎樣(才能善罷甘休)?

拉毛帶草,其實指的是一個人外在的一種狀態。比如一個人到深山裡或者破舊放屋裡走一遭,出來之後渾身佔滿灰塵、頭髮凌亂、身上有荊棘、破衣爛衫的狀態就是拉毛帶草。網紅養蜂人亮哥、乞丐詩人就是諸如此類。

養蜂哥阿亮就屬於「拉毛帶草」的人

而現在的意義更加寬泛,專指不注意個人形象,不修邊幅邋裡邋遢的樣子或者狀態。魯迅筆下的阿Q就屬於此類拉毛帶草的人。

(酉水之子)

相關焦點

  • 陝西漢中洋縣方言「多覺、目忪、布衫」在表述啥?
    今天是2020年11月30日,晏子和大家繼續來聊聊陝西漢中洋縣的方言詞彙:多覺(方言音:duo jue)、目忪(方言音:mu song)、布衫(方言音:bu san)。為了保證方言發音更加切貼,文字表述上或有差異。多覺,其實用端腳更為準確。
  • 陝西漢中洋縣方言詞彙「鍋渣、哈瓦、黃黃苗」都是啥意思?
    今天再和大家聊聊陝西漢中洋縣的方言,談三個方言詞彙:「鍋渣(發音:guo za)、哈瓦、黃黃苗」。為了保證方言發音趨同,文字表述或有差異,歡迎交流。 鍋渣,其實和鍋沒有多大關係,而是與吃食有關係。
  • 陝西漢中洋縣方言「面光光、燃娃娃」是什麼意思?
    我帶大家繼續來聊一聊陝西漢中洋縣的方言。今天我們所要談到的方言詞彙是面光光、燃娃娃。為了讓這兩個詞彙的發音更接近方言,所以在漢字表述上面可能存在一些問題,歡迎交流討論。首先我們來談談面光光。所以面光光的意思主要是指,兩個人面對面一對一的這種狀態。這種狀態裡有尷尬,有難堪,有面子上的不適應,內心裡可能有愧疚,有慚愧,有不好意思的情結在裡面。面面相覷極度尷尬就是面光光為了讓大家對這個詞會有更深的了解,我們在語言情境當中來感受一下。
  • 陝西漢中洋縣方言「肉得很、聒人、冒了、包毛葫蘆」都是啥意思?
    晏子在過去已經給大家講述過比較多的陝西漢中洋縣方言詞彙。今天我再給大家介紹四個,他們分別是:肉得很(方言音:rou dei hen)、聒人(方言音:guo ren)、冒了(方言音:mao lao)、包毛葫蘆(方言音:bao mao hu lou)。
  • 漢中洋縣方言解析:你在「相斷」啥,「老了」到底是咋了?
    我們繼續帶大家了解陝西漢中洋縣方言。今天給大家解析的詞彙是「相斷」和「老了」。陝西漢中洋縣的萬畝牡丹園發音解析首先來了解這兩個詞彙的方言發音。漢中洋縣人一般將「了」,發音為:liao或者lao。方言意義解析「相斷」,在漢中洋縣方言語境裡,「相」和相親的相有類似的意義,有物色、收集、尋找等意思;「斷」,選擇、決斷的意思。因此,它合起來的大意就是物色、選擇、尋找、收集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通過一定的手段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一定程度上這個詞有貶義。
  • 「獨活蟲」在漢中洋縣方言裡指的是啥?
    今天,晏子再給大家普及一個漢中洋縣的方言詞彙:「獨活蟲」。 這個詞在漢中洋縣方言當中的標準發音為:dou huo cong,和它漢字發音最接近的漢字應為「都或從」。 那麼,在漢中洋縣的方言中「獨活蟲」到底指的是什麼呢?晏子在這裡和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
  • 漢中方言解析:「二四上」指的是哪個地方?
    晏子帶大家繼續了解和拼讀陝西漢中方言。今天我們所要了解的漢中方言詞彙叫做「二四上」(音同,字或有差別)。「二四上」的漢中方言發音和標準的漢語拼音發音一樣,同為er si shang。漢中東關老街在漢中方言的語言環境當中來理解「二四上」漢中的一些方言詞彙,讓很多漢中當地人用語言來表達和解釋,他們或許都感覺到很困難
  • 漢中洋縣方言解析集群,你想了解的這裡都有
    今天,晏子在這裡集中,給大家講一些漢中洋縣的方言,讓大家更近距離,更深切地來感受,漢中洋縣的地域文化。一、歪漢中方言「歪」是啥意思?歪,發音為wai。意思一般有兩個:一是形容一人厲害,有氣勢。它在漢中特別是洋縣的方言語境下有兩層意思。1、向日葵瓜子。吃米米就是吃瓜子的意思。
  • 漢中洋縣方言解析:請你不要「逗惹」我,我也不得「談嫌」你
    晏子帶大家繼續了解陝西漢中洋縣方言。今天我們將要向大家介紹兩個方言詞彙:逗惹和談嫌。這兩個方言詞彙的方言發音符合漢語拼音方案標準,音分別為:dou re、tan xian。所以在漢中洋縣的方言語境當中,逗惹可以理解為主動挑逗或者主動挑釁的意思。當然,我們也把大人哄小孩子開心,有時候也叫逗惹。除這以外,還有一種解釋,就是打攪,影響他人的意思。為了讓大家更親深切地感受這個詞的含義,我們將這個詞彙置於方言句子當中來體會。
  • 各省方言中最常說的字是哪一個?陝西認真的嗎?
    雖說精通各地方言比較難,但語言類學習都有一個訣竅,那就是掌握各種方言中常用的語氣字或者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就能窺一斑而知全豹。就比如下面的幾個省份方言,了解他們常用的語氣詞,就能很輕鬆辨別方言歸屬地。東北——啥如何快速激怒熱情大方的東北人?只用三個字足矣!
  • 帶你了解漢中洋縣方言中的一些方位詞
    今天,晏子帶大家來感受漢中洋縣方言中的一些和方位有關的詞彙。之前,很多網友跟我討論說,我呈現的一些方言詞彙不光洋縣有,其他地方也有,這個其實不矛盾,沒有哪一種語言是一個地方獨有的,只不過我的目的是通過洋縣固有的方言語言文化來傳播洋縣文化罷了。
  • 「老漢」和「老子」在漢中洋縣方言裡的意義如何?
    「老漢」和「老子」在漢中洋縣方言裡的意義如何? 但是,在漢中洋縣,「老漢」它就只有一個意思,那就是對於那些年過五十歲以上的男性老人家的特指稱呼。漢中洋縣人一般會說「老漢家」。
  • 陝西的漢中很「四川」,不吼秦腔卻唱山歌,不吃涼皮卻離不開麻辣
    漢中,位於陝西省南部,北依秦嶺,南屏巴山,古稱南鄭、興元、梁州、天漢。漢中市因漢水而得名,是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的源頭,也是陝南地區最大城市,成都到西安的必經之地,這裡還是兩漢三國文化發祥地,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美譽。
  • 漢中洋縣方言:「瓷賊」到底是什麼賊?
    晏子帶大家繼續了解漢中洋縣方言詞彙,今天我們要談的這個詞叫做「瓷賊」(或作此賊、音同字或有差異,音ci zei)。那麼瓷賊到底是什麼賊呢?有關於這個問題,我詢問當地的漢中洋縣人,很多人說這個詞沒有辦法解釋,只能意會。然後會舉出很多例子,並且只能在這個例子當中使用這個詞。
  • 品味漢中洋縣方言詞彙:夾皮溝、出奇、曰耄或者曰栽
    為了進一步展示漢中洋縣的語言文化特色,晏子帶大家繼續來了解洋縣的方言詞彙。今天給大家講三個詞彙:夾皮(音:jia pi,又稱「夾皮溝」)、出奇(音:chu qi,漢中方言有時讀cu qi)、曰耄(音:ri mao,曰同日,避諱。),和「曰耄」類似的還有「曰栽」(音:ri zai)。
  • 漢中洋縣方言解析:「烏餿人」和「凜人」是一種什麼感受?
    晏子帶大家繼續學習和了解陝西漢中洋縣方言。今天聊到的詞彙是「烏餿人」和「凜人」。 在漢中洋縣方言裡,「烏餿人」的發音為:wu sou ren。當然,在漢中漢臺以及勉縣一帶,又讀作「wu su ren」或「wu shu ren」。「凜人」的方言發音為:lin ren,和漢語拼音方案一樣。
  • 拉毛草:狼也嚇不跑的鄉村女教師
    生於牧民家庭的拉毛草在這裡也難以解決吃飯、取暖等基本問題,一個月只能回一趟家,240元的民辦教師工資讓年輕的她第一次覺得生活太不容易。艱難的日子裡,德合茂村的學生和村民成了她最親的人。在偏遠落後的牧區,「讀書」是大家眼裡遙遠而神聖的事情。村小來了新教師,村民們三天兩頭地到拉毛草的屋子前敲門。
  • 老照片:記憶中的陝西漢中,這些地方你還認識嗎?
    這是一組陝西省漢中市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記錄了漢中昔日的樣子。通過這些老照片,帶大家一起去看看昔日的這裡,感受時代變遷,城市發展。圖為昔日漢中街景。漢中市,位於陝西省南部,這裡北依秦嶺,南屏巴山,中部為漢中平原。
  • 漯河方言連載十一:土坷垃、木仁啥、褲腰帶
    方言是一種文明。方言的使用比文字要早許多,它標誌著文明的開始,古人類使用方言進行思想活動、交流和記事,才產生了人類文明。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是由東漢時期一個叫許慎的人編撰的。字源本身來自方言,而許慎就出生成長在當時的汝南召陵(今河南漯河召陵區),所以《說文解字》字源大多來自於許慎熟悉的漯河附近方言。
  • 陝西方言中的古漢語遺存及民族融合痕跡
    而實際上這幾句方言並不是他們村落特有的,而是在關中東部渭南一帶蒲富兩縣廣泛存在。比如說大門外面稱為「漫哈」(發音),而實際上仔細推敲,這是門外面的連讀,讀快了就發音成了「漫哈」,就如古文把「之於」連讀成「諸」一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