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難:主動學習還是被動學習,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階層

2021-01-07 微思未來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論語》

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何為:色難?答:態度!

本文不是討論孝道,而是討論教育,單指教育孩子的學習能力方面,父母對孩子「色難」即與教育相悖。

色難是態度,認識是本質,學習環境和家庭氛圍的創造

有人說教育孩子學習不應該嚴厲麼?嚴師出高徒?嚴師出高徒正好是: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女該孝順父母也孝順了,孩子該學習也學習了,同樣是一天24小時,誰也不比誰多或少,但子女孝順父母卻色難,孩子學習卻色難。

對父母不夠熱愛,對學習不夠熱愛,孩子對父母色難,恐怕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愛不到位有關係,對孝順認識不足,而孩子對學習不夠熱愛,也因為他們對學習的認識不足。

所以找到讓孩子熱愛學習的理由,並且讓孩子也認可,那麼學習的種子就紮根了,主動學習,學習是持久戰,被動的和動力不足的,沒有信仰和主義的,都堅持不長。

學校的教育是用來給底層分階級的,考試是手段,學習能力考試能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學生未來的生存能力,贏在起跑線

抖音大叔說:學校及考試是用來劃分階層,網友評論:高考是給平民分層,精英根本不需要高考這個工具,他們有更好的途徑跨過分層。應試如此激烈競爭,實際是巨量平民階層內部爭奪有限的資源。

總之,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將來孩子是依靠廉價的體力,還是高價值的腦力勞動獲取收入,基本劃分在於考上什麼大學了,廉價的體力以為這擁有可憐的尊嚴和收入,而高價值的腦力勞動意味著體面的尊嚴和衣食無憂的收入,累死累活用來形容體力勞動,輕鬆賺錢意味著腦力勞動。

有人說腦力勞動賺錢不輕鬆,但腦力勞動單位時間創造的勞動價值遠比體力勞動大,消耗的卡路裡和精力也更少。

學習好就贏在了起跑線,起跑線幾乎決定了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道路和前途。

如今家長都很重視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輸起跑線,但教育理念實則千差萬別,有些細微的差別就已經謬之千裡,而不自知,關鍵:色難。

簡單說,父母期待孩子好好學習,首先自己也要愛學習,想讓孩子自律自省,自己要以身作則

榜樣的作用在教育中最有效果,與其管教不如身體力行,只有你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孩子才會相信學習的樂趣,否則孩子可能理解為被虐待。

有些父母的意思是,自己吃了學習不好的虧,但創造環境,希望孩子一定要在學習上有所突破,但這樣的孩子卻很難實現學習好。

有些父母自己是學霸,但卻不懂得帶動子女學習,或者本身與子女的關係就不夠緊密,自己的說法子女不相信,或是不聽從,沒有跟子女建立很好的連接,子女與之相悖。

所以綜合來看,懂得教育首先要做一名值得聽從和信服的父母,而後才是教育,這樣說來,很多人的教育都輸在了起跑線上,也就是跟子女關係不好,或是自身排斥學習,不懂得學習的樂趣,更不知道如何戰勝學習中遇到的坎坷。

於是表面上看起來是教育,實際已經分崩離析和瓦解在起跑線了。

鼓勵還是打壓,對剛剛起步的學生很重要,有興趣的主動和被動的學習對剛剛起步的學生很重要,家長都知道一二三年級養成好習慣很重要,但真正養成樂於學習的好習慣的沒幾個。

如果不能樂於學習,還能學習成績很好的,只是少數,學習需要的是熱情+努力,人們常說的堅毅的品質,這是一項系統,不是懂得一二三年級養成好習慣就可以的。

學習那些事,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孩子學習缺乏動力怎麼辦?李易峰: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結果不一樣
    當別人讓他練結他時,他覺得自已處在一個非常被動的狀態,他那時候覺得學結他好難。但在疫情期居家這段時間裡,他再次拿起吉他,出於個人意願真心想學習吉他時,才發現主動學習一件事,跟之前被動學習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了。他每天都主動的用一段時間進行吉他練習。
  • 如何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激發孩子內驅力是關鍵
    聽完這位媽媽的講述,很佩服,但也很擔心,隨著孩子的長大,很可能對這位媽媽的監督有反抗,到時候這位媽媽該怎麼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和這位媽媽一樣,可以說是犧牲一切,感天動地,但這些父母卻在教育上忽視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 從北京十一學校到iSchool未來學校,看彈性教學、主動學習的探索
    我們決定不再等了,希望通過自己的改變,給別人的進一步改變創造條件,總得有人先承擔責任和風險。北京市十一學校變革過程基本遵循這樣一個觀點,首先改變自己,看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怎樣做得更好。通過學校改變,方便老師改變;通過老師改變為孩子的改變創造條件;通過孩子的改變讓家長看到改變給孩子帶來的優勢,從而讓家長進一步改變。
  • 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不但能提升成績,而且將受益終身
    十多年前,我的高中母校裡,一位男同學學習很努力,上課很認真,作業也完成得很好,可是考試成績總不是很理想,但也不算差,大概中等成績,也就是每一門成績在60到80分之間的那種。那時,她的位置剛好在我前面,我時常能聽到她的嘆氣聲,看起來她學得很累。後來,高考時他正常發揮,考上了本市的一個二本院校。
  • 孩子教育中的「被動」與「主動」
    發生在孩子身邊的小故事,讓我感觸到孩子教育中「被動」與「主動」的區別。故事是這樣:今年我家姑娘入學一年級,習慣了幼兒園的寬鬆的環境,正式進入教育學習階段,原來沒有作業,現在每天老師都會布置學習任務,孩子多少有點不適應,進而會產生不良情緒,比如早上起床不催促幾次起不來,起床後偶有厭學情緒,吃飯慢還想邊看電視,雖沒有耽誤上課時間,但算是班級裡入校比較晚的。
  • 讓孩子主動學習是關鍵
    最重要的是,孩子在課堂上學的很多知識在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只要稍微引導一下,孩子很容易加深記憶。上次帶我家孩子去超市,看到香蕉他直接就用英語念出來了。激發孩子學習興趣是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怎麼樣能讓孩子主動學習?」
  • 心理學家&教育家:如何讓孩子主動學習,培養內驅力,自控自律?
    因為孩子感覺學習是家長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歸根到底,是源於孩子的自律性差,而「不自律」的背後,是孩子缺乏「自控力」和「自主感」。怎麼讓孩子主動地去學習?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
  • 事關選擇未來的權利: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
    他可以接受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觸及不到的頂尖高等教育;他可以受到這個社會中最優秀的那群大學教師與教授的指導,不管是學業上,精神修養上,還是人生經驗上;他可以和同樣優秀的同學一起學習與生活,可以討論許多有意義的話題,而不是整天一起玩遊戲,討論葷段子;
  • 章齡之育兒引起熱議:培養孩子學習習慣,家長該嚴管還是「放養」
    好的學習習慣帶給孩子的優勢1. 充分的自律意識孩子的主觀能動性高,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自己主動學要比父母逼迫下效率更高。並且在習慣養成的條件下,孩子會逐步誕生自我規範行為,進而演變為自律意識。——約·凱恩斯習慣造就性格本性,在孩子人生道路上,性格又決定了這條路道路的分支方向。章齡之的教育方式是大多數家長心中的痛,為孩子的學習習慣進行科學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而非排滿一天的時間。家長要注意,要用適當的管理方式。
  • 主動分手與被動分手
    為什麼被動分手更難恢復?你需要儀式和場景! 有人問:分手之後,男生比女生更快釋懷?首先單純從性別去看釋懷難易毫無更據。 只要投入感情了,不管是男還是女,都是很難很快就釋懷的,作為男,若干年前,我分手以後,一年多沒有釋懷,沒有停止思念。
  • 孩子學習老走神?學會用「斯特魯普」效應,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對於那些注意力很強的孩子,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不容易走神,能夠把老師講的內容全都記下來。在考試的時候,很容易就能取得一個出色的成績。 大家可以這樣理解,在學習與外界的幹擾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孩子們會優先反應外界的幹擾。正是這種原理導致孩子們很難集中注意力。所以我們只要找出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因素,加以屏蔽,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了。 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因素有哪些呢?
  • 一招讓孩子從『被動』變『主動
    最近朋友阿文特別操心孩子的學習問題,每當孩子要面臨考試的時候,居然還像往常一樣看著電視、玩著遊戲,一點都不知道抓緊複習功課,這時阿文只能親自上去催促孩子了,孩子嘴裡總說「知道了,我會去學習的」,行動上依舊不夠自覺。
  • 英語學習到底難不難?用對學習方法很重要
    從小學就開始學英語,到初中很多學生英語幾乎還是相當於零基礎;初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感覺英語非常困難;學了十幾年英語,高考超過一半的學生英語成績不會超過70分,還是在總分150分的情況下;到大學都畢業了,研究生都畢業了,博士生都畢業了,還是不會說英語。到底是英語本身就特別難學呢,還是我們學英語的方式錯誤了呢?
  • 家長必看,如何讓孩子端正學習態度
    現在存在學生中的一個很嚴重的現象就是許多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更談不上刻苦學習了,大家都知道,學生只有態度端正,學習才會有動力,才能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取得較好的成績。那麼如何孩子學習態度端正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一些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 學習要主動一點,擁有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真正的有所收穫!
    我相信大多數的人不會這麼做,那麼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學習的重要性!一個能夠主動自覺學習的人,往往能比被動學習的人掌握多得多的知識,也更能體驗到學習的充實和樂趣,自然也更有所成就。主動自覺的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指不聽命、不依賴於別人的獨立自主的學習。主動自覺的學習不是指一種學習模式,而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態度,一種綜合能力。
  • 家長的配合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你會發現一個人要想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場配合,雖然在這場配合裡,有的是無意識配合,有的是不經意的配合,有的是刻意配合,有的是全心全力的配合,不管是哪一種,一個人的配合度決定了未來發展的高度。一個人能不能走好路取決於腳、鞋、路面的配合度,36的腳穿40的鞋很難走好路。
  • 不同狀態學習的對比!老師:用這篇文章點醒「舒適區」學習孩子
    #教育# 我想每個人在孩童時代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學習。我經常這樣告訴孩子,學習知識其實就是學習認知這個世界,當你對這個世界越了解,你就可以成為更優秀的人,做出更好的選擇,規劃更好的人生,做夢想中有意義的工作快樂舒適的生活,而不是被迫謀生,每天壓力山大的活著。
  • 孩子學習「不開竅」?關鍵是要培養創造性思維
    到了高年級卻突然「開竅了」,學習起來很輕鬆!還有一部分卻一直「不開竅」。一般學生「不開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思維懶惰——習慣於被動接受知識許多孩子會形成這樣的習慣多是由於已經「過時」的「填鴨式教學」。
  • 提升孩子英語學習的有效方法,你知道嗎?
    現在的英語學習注重聽、說、讀、寫的全面發展。英語考試也增加了聽力、口語。想要提升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也是有技巧可言的。1·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的老師」。興趣是成功之母。有興趣才有求知慾,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學習。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自己感興趣的事就容易堅持下去,而不感興趣的事,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 「主動」與「被動」的一些現象
    買方是主動選擇的,賣方是被動的。 男方是主動選擇的,女方是被動的。 甲方是主動選擇的,乙方是被動的。 安排活的人是主動的,幹活的人是被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