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牛仔褲流行簡史(上)

2020-12-06 丹寧筆記

日本牛仔褲的特別之處在於,注重最細微的細節,品牌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面料,同時始終保持優雅的著裝風格,並且大多數設計都不會太過花哨。

日本牛仔褲或許沒能在世界上呼風喚雨,但牛仔褲是日本時尚輸出最成功的例子,這個國家確實確立了高端布料、高品質縫紉、創新生產技術,以及新穎處理方法的全球標準。

日本牛仔褲的歷史並不長,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在二戰後擔起重建日本的責任,日本時尚「美國化」的趨勢自然相當明顯。一段時間後,他們形成了自己的牛仔褲精神和時尚感,使日本牛仔褲與眾不同。

DenimNotes丹寧筆記跟大家一起快速回顧一下日本牛仔褲的發展史:

-

1950年在美軍佔領日本期間,美國士兵常以舊衣物作為付給妓女的報酬,妓女再把衣物拿到阿美橫町的商店轉賣。最常見的就是褪色的靛藍色牛仔褲,那是士兵不執勤時常常穿著的褲子,因此也稱為「美國大兵褲」,而其簡稱「ジーパン」(G-pan)。就這樣,舊的藍色牛仔褲流入了日本黑市市場。

(轉賣美國大兵褲的店商表示:「我們用一條300-500日元的價格買進,再以3200日元賣出。牛仔褲實在搶手,一到店,還沒貼上價格標籤就已先賣光了。」)

-

1955年,因為出現在東京的美國人,以及廣受歡迎的電影《無因的反叛》中,詹姆斯·迪恩

(James Dean)反抗的叛逆姿態,牛仔褲在日本年輕人中獲得了新的文化認同感。

-

1957年,日本政府開始放寬對進口服飾的限制法規,開放海外二手衣的正式貿易。東京二手商品零售商榮光商事馬上在西雅圖郊區的洗衣廠買下兩萬條二手牛仔褲。那一批牛仔服飾是首批大規模進口至日本的美國牛仔服裝。

不久,榮光商事又進口了八萬條全新的Lee牛仔褲,而競爭對手大石貿易也籤下訂單,每月進口三萬條Levi’s牛仔褲。這兩份合約讓真正的美國牛仔服飾湧進日本,二手服飾店也期望顧客能來店購買正統的美國牛仔褲。然而市場反應冷淡,顧客更喜歡被人穿過的、質地柔軟、褪色後呈現多層次靛藍色澤的二手牛仔褲。

-

1960年代,常春藤風格(Take Ivy)卷席銀座日本男士服飾風格的興起完全借鑑美式風格,但起初日本男士傳統西服是偏英式的。

日本在常春藤風格之後擁有了開創與傳播最新美式風格的基礎——不僅是整潔好看的新英格蘭青年服裝,甚至還有更狂野的反主流文化造型——牛仔褲開始進入更多日本人的視野。

由於早期牛仔褲的售價昂貴,只有年輕演員、狂熱的藝術學生,以及有錢人家出身的叛逆青少年才穿得起。

-

1964年年底,日本街頭出現廉價的牛仔仿製品(染上靛藍色的輕質混紡棉質長褲),二手店商希望有人能生產價格合理、跟美國原版一樣的日本本土牛仔褲。於是,位於兒島的丸尾服飾決定踏入牛仔褲生產領域,並買回了一條美國牛仔褲分析研究。

但丸尾服飾發現,日本傳統染色技法是讓藍色染料完全滲進棉纖維內,也就是說,當時日本沒有染色師傅能製作出美國牛仔布那種保持白色紗芯不被染色的靛藍紗線丸尾服飾要生產牛仔褲,必須進口美國牛仔布。

而曾進口Levi’s的大石貿易剛取得獨家進口美國牛仔布料的權利。同年,大石貿易在東京設立縫紉工廠,以CANTON為品牌名,生產牛仔褲供應日本市場

-

1965年2月丸尾與大石籤訂合約,大石將剩餘的3000碼14.5 oz 牛仔布供給丸尾,丸尾在日本西部生產與銷售CANTON牛仔褲。

-

1965年年中,丸尾服飾以CANTON為品牌名,生產了它的第一條牛仔褲。儘管日制的牛仔褲比進口的二手貨便宜了差不多一半,但二手牛仔褲的銷量還是全新牛仔褲的十倍。

於是,丸尾服飾買來一批洗衣機將牛仔褲預先洗一次,讓布料變軟、褪色。「一次水洗」牛仔褲銷售開始有了起色,但仍屬小眾市場。

丸尾服飾的員工認為,常春藤風格留下了一個重要的市場良機:「美國人在校園裡穿牛仔褲的機會多過卡其褲。」

丸尾服飾企圖說服百貨公司進貨,但下水洗過的牛仔褲卻遭受到傳統零售商的排斥,如此同時,也面臨東京牛仔褲品牌Edwin的競爭。

Edwin創始人原本是經營二手美國軍用品買賣的,也從美國進口二手牛仔褲,當丸尾研發CANTON牛仔褲時,他也開發了日制牛仔褲產品線,並以Edwin為品牌命名

-

1967年丸尾服飾為了迎合百貨公司,維持自己的領先地位,成立了一個原創牛仔褲品牌Big John,首度推出直筒、防縮水的Big John M1002牛仔褲牛仔布由Cone Denim供貨。

(Cone Denim是向Levi's提供牛仔面料的工廠。)

由於價格合理,日本年輕人開始搶購Big John牛仔褲,多家百貨公司也主動向丸尾進貨。

那時的東京,經歷了幾場反主流文化運動,深深影響了那個年代的日本街頭時尚。而牛仔褲是這些叛逆族群的共通點,也得到最多注意。新宿運動讓年輕人擺脫了整齊、直挺的卡其褲,改穿粗獷簡便的服裝。

牛仔褲銷量從1966年的200萬條增加到1969年的700萬條。

到了1960年代末,青少年認為牛仔褲是對抗常春藤風格最強大的利器。日本社會只提供年輕時尚的兩種極端——整齊斯文的常春藤和邋遢蓬亂的嬉皮士,而經典美國風格則被排除在兩者之外。

1971年,牛仔褲銷售數字高達1500萬條,1973年達到4500萬條,喇叭牛仔褲在當時最受歡迎

Big John銷量傲人,引發更多兒島廠商推出牛仔褲品牌。如今,日本近乎全數的牛仔褲都來自兒島這座曾以生產日本學生制服而聞名的城市。

就在兒島逐漸提高日制牛仔褲產量之際,美國因罷工運動提供給日本的牛仔布料開始減少。

雖然日制牛仔褲很成功,但日本人仍然渴望擁有由日本自己生產的紅邊布製成的牛仔褲。

那日本為何不自己生產牛仔布呢?

未完待續…

圖源:網際網路

- end -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

版權歸百家號丹寧筆記及作者克萊爾所有。

相關焦點

  • 日本牛仔褲流行簡史
    日本牛仔褲或許沒能在世界上呼風喚雨,但牛仔褲是日本時尚輸出最成功的例子,這個國家確實確立了高端布料、高品質縫紉、創新生產技術,以及新穎處理方法的全球標準。美國在二戰後擔起重建日本的責任,日本時尚「美國化」的趨勢自然相當明顯。一段時間後,他們形成了自己的牛仔褲精神和時尚感,使日本牛仔褲與眾不同。
  • 牛仔褲趣味簡史,關於牛仔褲你了解多少?
    硬朗的萬寶路牛仔、深沉的鮑勃·迪倫、滿身灰塵的金礦工人,以及梳著油頭並把香菸卷進衣袖的擦拭工人們......藍色牛仔褲是二戰前美國的代表形象。而隨著牛仔褲風靡世界,它身上的美國特色也逐漸褪去,成為世界流行元素中的經典符號,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關於牛仔褲的簡史。
  • 討厭的書籍腰封極簡史
    《危険な毒花》無腰封1980年代腰封開始在日本出版界流行這與當時日本圖書市場的飽和和惡性競爭有關韓國也流行 上世紀90年代腰封從日本傳播到了韓國並逐漸變得流行起來不過韓國最早的書籍腰封出現在1977年是民音社出版的韓水山作品
  • 日本再度流行破洞牛仔褲+網襪?日本直男狂吐槽!
    網襪也不是什麼新東西了。但是超大破洞的牛仔褲,再配上網襪,不得不說,真是時尚界的一項創新……也不知道是吹的什麼風,日本最近突然開始流行起了這種大破洞牛仔褲。連藝人們都不能免俗,紛紛穿著這種褲子。但藝人們穿的還是比較收斂的,褲子上的洞也比較小,也沒有配上網襪……就是這樣一股風潮,以至於有些聰明的店鋪老闆已經開始販賣這種組合了……
  • 腐女極簡史
    是日本女作家森茉莉她一生保持著對父親森鷗外的精神愛戀代表作《戀人們的森林》《枯葉的寢床》都講述英俊的中年男人與漂亮的少年之間殘酷而美麗的愛情她開了女性描寫男性戀情的先河也因此被視為日本第一腐女這部漫畫實際上從1978年就開始連載了據說是第一部將少年愛搬上熒幕的作品
  • 日本最好的牛仔褲,都在這座小島上
    目之所及,車站座椅、牆壁、樓梯、垃圾桶、自動販賣機和儲物柜上,都是經典的丹寧印花。車站頂棚上掛滿的牛仔褲,街頭計程車身上的靛藍色粗斜紋布,廣告牌上JAPAN BLUE的字樣,都在提醒你,這是一個被丹寧包圍的世界。1879年,美國產出第一條牛仔褲時,曾是瀨戶內海一個小島的兒島才建起第一家民營紡紗廠。
  • 年輕人牛仔褲不常穿了?日本綜藝節目調查6個退流行的事物
    隨著時代演進及科技進化,尤其近年來人們生活瞬息萬變,常聽說剛有了新的發明,卻又很快走入歷史、出現新的流行。相信各位讀者們也有過那種「唉,想當年我們還會…」的心情吧?今天要和大家談談的,正是日前於日本電視臺的綜藝節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中,所做的一個名為「若者の〇〇離れ」(年輕人的〇〇遠離)調查,來看看有哪些讓人驚訝的調查結果吧!「離れ」這個單字來自於日文單字的「離れる」(hanareru),是指單方面「離開」的意思,有別於「別れる」(wakareru)指的是兩個對象「分開」之意。
  • 《菊紋大和繪——日本近現代天皇簡史》後記 | 青年維也納
    《菊紋大和繪——日本近現代天皇簡史》後記
  • 洗白白極簡史
    來看看當時最大的兩個浴室Baths of Diocletian和Baths of Caracalla均佔地33英畝(33英畝=120,00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上千人洗刷刷Baths of Caracalla(這真的是澡堂子,不是皇宮)熱水冷水汗蒸室
  • 養原色牛仔褲八部曲,歡迎你走進牛仔的世界(上)
    但是原牛又粗又硬,還會掉色,一不小心就會蹭色到其他衣物或座椅上,我們為什麼要為了一條牛仔褲遭受這些麻煩呢?因為可洗褪正是牛仔褲最大的魅力,我們不必花錢買時尚品牌洗褪好的水洗牛仔褲,我們自己就可以讓它「改頭換面」。
  • 日本時尚簡史|呼嘯而過的潮流文化
    就像日本東京的街頭,呼嘯而過的電車,穿著全套LV奔跑而過的繁忙上班族,你很難細品流行前沿的時尚,它便馬上消失於轉瞬即逝的瞬間。從日本旅行回來後,一度想要梳理之前對於日本時尚的片面印象。1990 年代,被譽為日本東京流行文化發展最快速的黃金十年,除了殘留著的1980年代的華麗氣息,也隨之產生了流行於日本高中女生的厚底靴、堆襪、曬傷妝等一系列潮流元素。這群女孩多半喜歡聚集於澀谷109一帶,她們被稱為「AMU GAL」,即安室風的「GAL」。
  • 男寵極簡史
    在我國歷史上,有不少著名的男寵。他們大多屬於權貴或是帝王,甚至有些男寵不只專屬於某一位「金主」。而歷史上也有一些女子,曾經豢養男寵。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其恩愛至此。賢亦性柔和便闢,善為媚以自固。每賜洗沐,不肯出,常留中視醫藥。上以賢難歸,詔令賢妻得通引籍殿中,止賢廬,若吏妻子居官寺舍。又召賢女弟以為昭儀,位次皇后,更名其舍為椒風,以配椒房雲。昭儀及賢與妻旦夕上下,並侍左右。賞賜昭儀及賢妻亦各千萬數。
  • 盤點日本10大頂級牛仔褲品牌
    其實大家之所以這麼喜愛牛仔褲,主要是它真的太流行了,而且男女都適用的,面料又是不分冬夏一年四季都可以穿。在牛仔褲流行的日本,同樣有很多品質不錯的牛仔褲品牌,今天優醬要介紹10個日本傳統染色技術的高級牛仔褲品牌。有機會來日本爆買的話,一定不要錯過哦!
  • 日本銷量第一的牛仔褲,Edwin最經典系列褲型
    EDWIN創始人Tsunemi先生,生於日本。1947年就從美國進口牛仔褲,當時日本人還不能自己生產牛仔褲。
  • 為什麼,世界頂級的牛仔褲品牌是日本的?
    為什麼談到牛仔褲,第一想到的就是日本全世界都在生產丹寧牛仔布料,但是對於牛仔褲愛好者來說,日本的牛仔褲,稱得上是最好的。日本織機製作的牛仔布料,會因為顏色、重量、質地等因素而影響到它以後的變化,所以落色會很好看。至於更多的原因,在於牛仔布的編織方式,染色工藝獨具風味,並且更多生產重磅牛仔布為主,所以日本的牛仔褲整體的質量都好很多。
  • 牛仔褲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牛仔褲是怎麼流行起來的?就這樣,牛仔褲在美國中西部的體力勞動者中流行起來了。從1903年第一部西部片《火車大劫案》開始,西部牛仔一直被塑造成俠客英雄的形象,穿著「工作褲」的牛仔被帶上了光環和傳奇色彩,正是因為這種粗獷又浪漫的形象實在太深入人心,把「jeans」翻譯成「牛仔褲」看似任性,但也不是沒有根據的。
  • 日本潮流與牛仔褲的深愛之情
    ,創造除了現今許多有名的設計品牌與風格,為全球潮流添加了更多不一樣的色彩,而日本潮流能發展到今天不僅僅是設計思想,也與1950年西方潮流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其中牛仔褲成為了日本潮流走向世界的重要紐扣,讓我們回到1950年回顧整個日本潮流的誕生吧。
  • 尖叫的經典:冰島音樂簡史
    【基本信息】書名:尖叫的經典:冰島音樂簡史作者:張長曉 [冰]古尼裝幀:精裝創辦了首個世界小語種流行音樂研究中心,致力於研究冰島、日本、巴西等國的音樂,被譽為「當代音樂的馬可·波羅」。現旅居米蘭,任意中文化交流與發展中心(ICCX)中方主席,是米蘭中國文化周和歐洲杏仁音樂節創始人。
  • 「時尚大國」日本崛起的秘訣:用最傳統的方法生產牛仔褲
    定居日本十多年後,他寫下了英文著作《美式傳統:日本如何拯救美式風尚》,最近這本書以《原宿牛仔:日本街頭時尚50年》推出了簡體中文版。原宿是日本潮流聖地,牛仔是美國流行文化名片之一,借用兩個經典意象,作者梳理了日本街頭服飾發展的脈絡。這些故事裡藏著風靡一時的服飾浪潮,也可由此窺見日本的國民性格與文化精髓。
  • 復古牛仔褲為什麼又重新流行起來了呢?穿得越久越香
    回想起1873年,Levi Strauss & Co.和Jacob Davis獲得了一項美國專利,可以在工作褲上添加金屬鉚釘,防止褲袋被撕開。結果成就這一條偉大501®Original牛仔褲。也許正如品牌標誌兩匹馬都拉不斷的質量這麼耐磨耐穿,501牛仔褲的受眾擴大到牧場,農場和建築行業,最終還在朋克,㛸皮士和其它各種反叛分子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