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啟6號衛星成功發射 我國物聯網星座已八星在軌
天啟6號組網後,天啟星座在軌業務衛星將達到八顆,共同服務於全球物聯網數據業務。天啟星座由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國電高科」)研製及運營。天啟6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是落實青島西海岸新區與國電高科關於天啟衛星物聯網產業基地的重要舉措。
-
搭載長徵八號,廈大海絲一號衛星發射,在太空助力海洋研究!
海絲一號衛星可用於為全球變化背景下海洋動力環境參數的遙感反演、海洋災害監測、洪水監測和地表形變分析等提供有力支持。近年來,隨著微電子技術、快速低成本發射和衛星模塊化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全球微小衛星產業正處於蓬勃發展期,發射數量逐年大幅增長。
-
「你好,海洋!」廈大海絲一號發射任務成功
」也是「透視眼」,在太空助力海洋研究東南網12月2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梁靜 通訊員 歐陽桂蓮)昨天中午12時37分,海絲一號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在太空助力海洋研究也能監測陸地要知道海絲一號是怎樣工作的,首先要知道什麼是SAR。廈大介紹,SAR的全稱叫合成孔徑雷達。雷達在太空中不斷地向地球發射信號,並從接收到的信號中獲取信息。那麼合成孔徑雷達是什麼呢?
-
濟南將布局商業產業集群,未來3-5年形成衛星全產業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修從濤 通訊員 田珊11月7日,「濟南國科中心號」(天啟11號)物聯網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山東省首個以科研機構命名的衛星。衛星物聯網產業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根據麥肯錫報告,預計到2025年,全球衛星物聯網產業將創造5600-8500億美元的價值,從而有力帶動物聯網、深海科技產業和航天科技產業等「陸海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2019年12月22日,山東中科院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科中心」)啟用,而低軌衛星是國科中心全力推動中科院先進技術成果在山東落地轉化的重點領域之一。
-
金融界首顆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萬眾期待的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國電高科研發的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天啟星座08星)。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後,將應用於電力物聯網、礦山水文監測、海洋牧場、智能貨櫃、生態環境監測、森林防火、綠色礦山和智慧農業等應用場景,助力平安銀行提升銀行、物聯網、供應鏈等方面的技術水平,為企業客戶提供更豐富的金融服務,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
海洋一號D星發射 打造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6月11日2時31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中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鄭逃逃攝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將大幅提升中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將開啟中國自然資源衛星陸海統籌發展新時代,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
中國衛星物聯網產業聯盟於全球物聯網大會無錫峰會上正式發起成立
據麥肯錫報告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衛星物聯網的產值可達5600-8500億美元。美國最權威的衛星行業諮詢公司NSR則預測,未來10年,亞洲將成為唯一一個衛星物聯網收入複合增長率超過10%的區域,2022年將有1-2億臺物聯網設備接入衛星的需求。
-
第22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拉開帷幕:5G海洋攜能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趙毓斌表示,發展5G海洋攜能通信技術,可以實現海洋能量傳輸的最後一米以及數據傳輸的最初一米,助力海洋強國建設。海洋蘊藏豐富的物質和能量資源,5G技術作為智慧海洋的信息紐帶,適用於交通、預報、漁業、探測等多種應用場景。同時,水下設備的供電與傳輸面臨防水、防砂、防腐蝕、電源更換難度大等諸多挑戰,水下攜能通信技術應運而生。
-
海洋一號D星成功發射!將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記者從國家航天局、自然資源部獲悉,昨天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是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它將和服役中的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大幅提升我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
-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打造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據國家航天局官網消息,6月11日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該星將與海洋一號C星組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大幅提升我國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對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將開啟我國自然資源衛星陸海統籌發展新時代,助力海洋強國建設。據悉,海洋一號D星是我國第四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首批海洋業務衛星之一。
-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的「施工圖」來了!有A股公司已深度...
根據方案,「十四五」期間,深圳將夯實「四梁八柱」,重點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技、海洋生態與文化、海洋綜合管理、全球海洋治理五大領域,大力推進63個重點項目的示範性建設。 第五,聚焦全球海洋治理領域,以舉辦國際海洋高端交流活動、謀劃國際海洋事務組織落戶深圳、構建「全球資源+中國消費」的遠洋漁業格局等舉措為重點,助力「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爭取為在國際海洋法律、規制、行業標準制定方面發出「中國聲音」貢獻深圳力量。
-
從海洋一號A星到海洋一號D星 揭秘我國海洋水色觀測衛星家族
這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的第四顆海洋水色衛星。從2002年實現我國海洋衛星「零」的突破,到如今開啟我國海洋水色業務衛星組網觀測,中國航天人用了18年的時間,在海洋衛星領域成功打造出以「海洋一號」系列衛星命名的中國海洋水色觀測衛星家族。
-
從海洋一號A星到海洋一號D星 揭秘中國海洋水色觀測衛星家族
從2002年實現我國海洋衛星「零」的突破,到如今開啟我國海洋水色業務衛星組網觀測,中國航天人用了18年的時間,在海洋衛星領域成功打造出以「海洋一號」系列衛星命名的中國海洋水色觀測衛星家族。 實現我國海洋衛星「零」的突破 2002年5月15日,隨著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轟鳴聲響徹雲天,海洋一號A衛星搭乘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
前瞻物聯網產業全球周報第46期:深圳大手筆扶持物聯網,全球物聯網...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表示,北鬥系列最後一顆衛星,也就是第55顆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已經完成了覆蓋全球的衛星系統。成都與百度Apollo籤署戰略合作 蓉城市民有望打上無人車雙方將聯合推動四川省第一個智能駕駛標杆項目的建設,並向市民推出包括Robotaxi在內的自動駕駛服務,加速中國西部智能駕駛產業生態的形成。
-
金融領域首顆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趙學毅 見習記者 林娉瑩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國電高科研發的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天啟星座
-
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首顆金融界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成功發射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魏倩)記者今日從平安銀行獲悉,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首飛成功,本次運載的衛星當中包含由平安銀行定製
-
海量海洋衛星數據,在線實時發布,海洋衛星數據分發系統投入運行
摘要: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研製開發的海洋衛星數據分發系統正式投入運行,海量海洋衛星數據,在線實時發布,通過該系統,廣大用戶可以查詢和下載需要的海洋衛星數據,為用戶獲取海洋衛星數據提供了有效的參考。
-
中國首個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 「天啟星座」擬明年底前部署完成...
IT之家 9 月 26 日消息 據中新社報導,由民營高科技企業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 (國電高科)正在建設運營的中國首個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 「天啟星座」,計劃於 2021 年年底前部署完成。
-
國網信通股份繼遠軟體:助力西藏阿里聯網工程正式投運
12月10日,由國網信通股份繼遠軟體參與建設的西藏阿里聯網工程吉隆500千伏、查務500千伏等6座新建變電站已順利投入運營144小時。繼遠軟體參與了本次聯網工程全部6座新建變電站的通信設備供貨和調試,並圓滿完成所有安裝、調試任務。
-
前瞻物聯網產業全球周報第63期:窄帶物聯網技術納入5G標準,美國...
預計將於2021年完成「行雲工程」β階段組網建設,2023年前後建設完成由百餘顆衛星組成的「物聯網星座」,2025年實現固體動力技術比肩世界一流。建立新一代天基物聯網系統是適應「網際網路++」時代萬物互聯的需求,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是萬億級規模的新產業。根據麥肯錫預測,預計2025年前,天基物聯網產值可達5600億美元至85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