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清朝,我們免不得想到清宮戲裡面一群一群花枝招展的妃子,許多觀眾甚至都在想:這樣做皇帝,哪怕是一年也好啊。電視劇裡面的清朝妃子使得大家對於清朝妃子的容貌產生了極大的幻想,不過電視劇畢竟是一種文藝作品,其距離現實差距還是很大的。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法國人拍攝百年前真實的晚清,妃子妝容太辣眼,和螢屏上完全不同。
我們都知道,清朝的整個審美體系是跟其他朝代的審美是不一樣的,因為清朝舉行了「剃髮易服」,把當時人的服裝和審美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變。最典型的就是清朝妃子的頭飾,與其他朝代的頭飾相比差別太大了。我們看電視劇裡面的清朝妃子當中的頭飾可能沒什麼感覺,但是看黑白老照片當中的妃子頭飾就會覺得——實在是太大了,非常不協調。
至於衣服,清朝的衣服除了形制上已經沒有了漢服的那種「長袖飄飄」的感覺之外,最大的問題是太「花哨」了。我們可以注意到的是,大多數在審美高度上很高的東西,它的顏色配比都是比較純淨的,像楚國的漆器,宋朝的瓷器,它們都是顏色比較純淨的。但是清朝可能是覺得顏色花哨一點兒好看些,不論是他們的琺瑯彩還是妃子的衣服,都是花花綠綠的。
這就給人造成一種「暴發戶」的感覺,因為顏色多了給人帶來的就不算美感了,而是一種雜亂無序和焦躁不安的感覺。當然,其實不論是頭飾還是衣服,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人才是最關鍵的。再醜的衣服,穿在美人身上,也會有天生麗質的感覺;再好的衣服,穿在醜人身上,也難以讓人覺得美麗。
出生於1870年的珍妃顯然就是那種人長得比較漂亮的。珍妃是光緒的妃子,為鑲紅旗人,她是當時清朝皇宮當中比較早接受西方思想的人之一,尤其喜歡照相,因此我們才得以看到她的真容。照片當中的珍妃倒確實比清宮劇裡的妃子都絲毫不遜色。她也因為容貌出眾、才華橫溢,備受光緒喜愛。不過她在24歲就死了,據說是因為慈禧的原因。
不過,像珍妃這種顏值,在清朝皇宮裡那就是天花板一般的存在,因為從現在流傳下來的清朝妃子的照片來看,清朝妃子的普遍顏值實在是有些抱歉。加上她們的那種「琺瑯彩」一般的化妝手段,照進照片裡的清朝妃子大部分人看了之後都只有四個字來形容——慘不忍睹。我們空說無憑,還是看照片說話吧。
比如說這位,不知道是因為相機反光的原因還是因為她在臉上抹了什麼粉的原因,反正整張臉都像是石膏板做成的一樣,寬大,而且絲毫沒有感情。而最能體現女人之神韻美的眼睛,在她這裡也比較尷尬。她像是近視眼一般,整個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同時還十分的嚴肅,不僅如此,她還把嘴翹了起來。
似乎是對於這次拍照十分的反感。同時她的衣服也顯得比較嚴實、侷促,沒有漢服的那種飄逸的感覺,反而是緊緊的裹在了身上。同時她身上的這種衣服的紋飾是左右對稱而且花紋特別多。但是她那種嚴肅、侷促的表情,使得她這些花紋增加了更多的緊張感和壓抑感,絲毫沒有女人輕快、柔美、靈秀的味道。
這一張照片比上面的那一張要照的全面一些,把妃子整個全身都拍了進去。她們的身邊似乎還站著2個太監——也許是兩個小丫環,但是她們長得真的很「李宇春」,完全看不出到底是「她們」還是「他們」。而從右邊數第二位妃子似乎還是抹了那種奇怪的粉作為自己的裝飾品——這慘白的顏色實在是太難看了,也不知道清朝皇帝們是怎麼受得了的。
同時我們還可以看看她們下身的裙子,質地好像很不錯,即使是在黑白照相機之下仍然有種閃閃發光的感覺。但是形制卻顯得特別的呆板,仿佛是一個會發光的木桶罩在身上一般,一點兒都不能體現出女性那種長裙飄飄的輕柔感。她們的表情也非常的呆板,似乎是木頭人定在了那裡一般。
看了這些清朝皇妃的老照片,我們其實真的應該對清朝皇帝表示佩服——他們居然能夠適應這樣的審美,這實在是一件難於登天的事情了。不過,話又說回來,要是看看清朝皇帝的「小辮子」,估計大家就會覺得:這些妃子和皇帝真的是絕配。老照片既是一種歷史記憶,也是一種歷史證據。
無論是怎樣去編改歷史,怎樣去編改歷史小說,都無法將這些真正見證歷史的老照片給改掉。從這些來照片當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貧窮的清朝,一個苦苦掙扎的民間和一個繁華奢侈的皇宮。這些東西,是無法篡改的。對這些老照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的連結購買《你一定要知道的老照片》,記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