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難解近渴 廣生堂募投加碼仿製藥

2020-12-26 環球健康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伍月明廣州報導

創新藥未至收穫期,仿製藥利潤承壓,福建廣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300436.SZ,以下簡稱「廣生堂」)面臨上市以來連續四年淨利潤下降。

4月2日,廣生堂公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集資金5.5億元,投入到原料藥製劑一體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江蘇中興製劑車間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廣生堂自2015年就強調要從仿製藥向創新藥轉型,但在此次募資項目中資金佔比最多的項目仍為仿製藥相關產品。

為何公司在堅定向創新藥轉型的過程中,反而對仿製藥項目加大了投入力度?4月16日,廣生堂證券部人士回應《中國經營報》記者,本次再融資募投項目包括原料藥製劑一體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江蘇中興製劑車間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主要用於創新藥投入),正是公司仿創結合的體現,與公司向創新藥企業轉型的戰略不衝突。

此外,廣生堂在2019年報中直言,隨著多個一類創新藥陸續進入臨床試驗和臨床註冊申報階段,預計2020年度對資金的需求較大。

加碼仿製藥

廣生堂的定增預案顯示,原料藥製劑一體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約為3億元,主要產品包括抗B肝病毒一線藥品丙酚替諾福韋、C肝治癒核心藥物索磷布韋、男性功能障礙主流藥品西地那非等。承載仿製藥業務的原材料項目所佔金額最大,總投資達到3.13億元。而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則為1.6億元,佔本次項目募集資金的29.09%。

事實上,仿製藥已陷入紅海市場。以枸櫞酸西地那非為例。據米內網數據預測,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實體藥店藥品的市場規模約佔中國整個零售市場藥品的60%,照此推算,ED市場的總體規模接近50億。目前,ED市場規模最大的產品是枸櫞酸西地那非,市場份額超過70%,且銷售佔比逐年攀升。在ED市場中,不乏廣藥白雲山、常山藥業、樂普醫療、海王生物、齊魯製藥等知名藥企。

為何公司在堅定向創新藥轉型的過程中,反而對仿製藥項目加大了投入力度? 是否與公司戰略有所矛盾? 如何應對紅海仿製藥市場以及行業價格趨低的走勢?

對此,廣生堂方面表示,國內外仿製藥企業向創新藥企成功轉型所採取的一般策略是:由仿製藥到創仿結合再到創新。公司借鑑成熟的創新藥轉型策略,在持續進行創新研發的同時,也繼續重視發展仿製藥業務,以仿哺創,仿創結合,保障公司創新藥研發的持續推進和戰略落地。

對於未來的競爭態勢以及銷售情況,廣生堂方面直言,三類產品的推出,有助於豐富公司產品種類,增強綜合競爭力,提升持續盈利能力。公司將積極參與國家帶量採購,加速進口替代,全面提升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同時進一步拓展包括醫院、藥店、網際網路醫院、第三終端等不同的銷售渠道。

據2019年年報顯示,廣生堂在研重仿製藥共三款。目前已完成枸櫞酸西地那非、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TAF)和C肝藥物索磷布韋的原研藥品的體外質量與體內療效的一致性評價,且生產註冊申請獲得國家藥監局受理,進入生產審評審批階段。

創新藥未到「收穫期」

隨著國內醫藥行業的變化,創新藥領域逐步享受從加速審批到醫保承接力度加強的政策紅利。多家仿製藥企就此轉型,廣生堂也並不例外。

早在2015年,廣生堂就明確了向創新藥轉型戰略。不過,在廣生堂看來,創新藥的轉型並非一蹴而就,需要綜合考慮公司的可持續經營發展。

事實上,新藥從研發到上市需經歷漫長的過程。一般而言,藥物可生產上市前要經過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註冊審批等環節。

據2019年年報所示,廣生堂布局5個全球創新藥,涉及B肝臨床治癒、抗肝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纖維化可逆轉等前沿重磅全球創新藥。

據廣生堂方面提及,具體進展如下:GST-HG161正處於臨床I期劑量組爬坡階段,GST-HG151已獲批臨床且其專項課題已被列入2019年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GST-HG141已獲批臨床、召開臨床啟動會並確定I期臨床負責人,GST-HG131臨床試驗申請已獲受理,GST-HG121已申請Pre-IND(臨床註冊前)會議。同時,公司加強創新藥智慧財產權保護,五個創新藥核心化合物均已取得中國專利授權,並陸續取得其他國家或地區專利授權。

對於外界所質疑的創新藥進展緩慢,廣生堂方面並不認為,「創新藥臨床試驗研究具有周期長、投入大的特點,上述藥品未來人體臨床試驗的時間、進度、結果存在不確定性,截至目前總體進度按計劃有序開展。」

不過,目前來看,廣生堂創新藥方面進展最快的要屬新型肝癌靶向藥物GST-HG161現在進入臨床I期試驗。

據清科研究中心報告提到,臨床I期是指藥理學研究。臨床II期要進行小範圍的臨床療效觀察,參與者通常為100~500名病人,通過給藥初步評估藥品的療效和恰當的用藥量。臨床III期是大範圍的臨床研究,參與者通常為1000-5000名病人,在多個研究地進行,進一步評估藥物療效和可能的副作用,是臨床研究中最為關鍵的階段,難度大、要求高、成功率低。

儘管創新藥暗含藥企未來的機會,然而在仿製藥利潤不斷壓縮的背景下,創新藥的高成本投入對於業績有所拖累。

2016~2019年,廣生堂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0.68億元、0.75億元、1.13億元、0.70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高至21.8%、25.44%、28.32%、16.88%。廣生堂曾直指,在研發周期,每年持續投入大額研發費用,短期內將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影響,同時還需承擔新藥研發失敗的風險。

淨利潤連續四年下降

儘管廣生堂在創新藥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但由於現有的仿製藥價格下降,利潤下壓,公司整體業績近幾年處於下滑的態勢。

事實上,目前通過梳理,2016~2019年,廣生堂實現營收分別為3.13億元、2.96億元、4.02億元、4.15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6641.30萬元、3356.53萬元、1648.44萬元、1074.19萬元,這也是廣生堂上市以來連續四年淨利潤下降。

2020年廣生堂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實現營收8000萬~9000萬元,同比下降17.73%~26.87%;實現淨利潤100萬~250萬元,同比下滑66.93%~88.77%。

具體來看,廣生堂的核心產品分別為核苷類抗B肝病毒藥物,主要包括阿德福韋酯(阿甘定)、拉米夫定(賀甘定)、恩替卡韋(恩甘定)、替諾福韋(福甘定)四大抗B肝病毒臨床用藥。

2019年報顯示,廣生堂抗B肝病毒藥物營業收入金額為2.58億元,佔營業收入的62.23%,營收較上年同期下降22.04%。

針對核苷類抗B肝病毒藥物的收益,廣生堂方面回應記者,一方面,公司將積極參與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將藉此大幅提高產品市場佔有率和品牌影響力。目前公司的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均參與帶量採購並最高價中標,2019年一季度,恩甘定銷售數量預計同比增長480%。同時,公司將充分發揮福甘定作為全國獨家膠囊劑型和唯一通過隨機、雙盲、多中心臨床的替諾福韋品種的優勢,未選擇參與帶量採購,通過強化學術推廣,維持較高的毛利率水平。

廣生堂也將水飛薊賓葡甲胺、益肝靈片、複方益肝靈片等保肝護肝系列產品(由控股子公司中興藥業生產銷售)納入主要在售產品的範疇,並提及,該類產品市場未被充分開發和滿足,將會進一步提升中興藥業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運營效益。

此外,記者注意到,廣生堂醫藥產品的綜合毛利率曾一度處於較高水平,2015-2018年,公司醫藥行業的綜合毛利率分別是87.82%、86.95%、86.97%、83.61%,隨著帶量採購的推行,廣生堂兩大主要產品中標,2019年廣生堂毛利率下降至77.49%。

相關焦點

  • 廣生堂剝離醫院業務背後:集採時代仿製藥企的轉型焦慮
    醫院對於廣生堂來說只是一次小「試水」,廣生堂真正規劃的轉型方向是創新藥企。廣生堂在公告中稱,自2015年IPO後,公司就明確向創新藥企轉型戰略,全面啟動肝病領域的創新藥研發。恆瑞珠玉在前,創新藥也成了眾多仿製藥企轉型的首選方向。
  • 耗時兩年的高端醫院項目遭"剝離" 廣生堂轉型創新藥何時走出困局
    對此,廣生堂相關人士對《投資者網》表示,自 2015 年 IPO 上市,公司便確立了向創新藥企業轉型的發展戰略,布局 5個創新藥項目,涉及B肝臨床治癒、抗肝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肝纖維化可逆轉等前沿重磅全球創新藥。  截至目前,公司 5 個創新藥均已獲批臨床,正有序開展臨床研究,逐步形成創新藥研發先發優勢。
  • 聚焦製藥 廣生堂終止與和睦家共同建設的醫院項目
    作為一家主要從事核苷類抗B肝病毒藥物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廣生堂的阿甘定、賀甘定和恩甘定三大核苷酸類抗B肝病毒產品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佔公司營收99%以上。受醫保控費和醫院藥佔比考核,核苷酸類抗B肝病毒產品市場增長放緩以及競爭產品增多,廣生堂產品在多個區域中標價格下降影響,公司業績承壓。
  • 從仿製藥到研發國際一流創新藥 江蘇醫藥創新釋放強勁動能
    5月10日,中國首個原創三代EGFR-TKI創新藥阿美樂^上市發布會在上海舉行,該創新藥由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歷經6年自主研發而成。近年來,從仿製藥到研發國際一流的創新藥,江蘇醫藥集群持續釋放強勁動能,江蘇創新藥進入「收穫期」。
  • 華邦健康:創新藥及高端仿製藥是未來國內醫藥企業發展主旋律
    原標題:[路演]華邦健康:創新藥及高端仿製藥是未來國內醫藥企業發展主旋律   華邦健康
  • B肝原研藥仿製藥之分,活性成分總體相當,客觀認識仿製藥
    新藥研發的投入資金也是數額巨大的,例如,在美國一種新藥從開發到上市平均需要投入8億美元,因此,原研藥(稱之為正版藥)價格遠要比仿製藥貴。原研藥是受專利保護的,比如在美國,原研藥的定價期只取決於藥企本身,所以大多數原研藥價格高昂。但是,一旦過了專利保護窗口期,仿製藥也會相應而生,但原研藥依然能夠維持高定價。
  • 廣生堂也有抗疫新藥了?股東提前終止減持計劃,此前套現上億元
    來源:市界作者丨市界 蘭曉 編輯丨朗明 2月10日,福建廣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2 月 6 日,公司向疫情核心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遞交了研究者發起的 G2、G3 兩個仿製藥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研究的全套倫理審批資料
  • 廣生堂:目前公司正用自籌資金按進度推進仿製藥索磷布韋片和枸櫞酸...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4月9日訊,有投資者向廣生堂提問, 董事長你好:公司的重磅仿製藥索磷布韋片和枸櫞酸西地那非片預計在未來的兩個月到三個月獲批。但是5.5億定增才剛剛開始,廠房才剛剛建設。請問時間來得及嗎?或者原來的廠房也可以生產上述兩個重磅仿製藥?
  • 中國生物製藥又一款首仿藥獲批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李豪悅12月14日,中國生物製藥(01177,HK)董事會發布公告,集團開發的新型降壓藥奧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片(商品名:天舒平)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藥品註冊證書
  • 曾經「神藥」一片賣1分5 仿製藥進入微利時代藥企出路幾何?
    根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4年中國仿製藥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在中國醫藥工業市場上,仿製藥佔據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佔比遠超原研藥;90%以上的製藥企業為仿製藥生產企業,大部分醫藥企業依舊以生產仿製藥為主要業務。
  • 廣生堂一季度營收淨利雙降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虧損57萬元
    廣生堂解釋稱,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減少2603.09萬元,主要原因為系公司抗B肝病毒藥物恩甘定於2019年9月成功中標國家聯盟地區藥品集中採購,已於2019年12月份開始執行。報告期內恩甘定銷售數量雖同比大幅增長485%,但受醫藥行業醫保控費、集中採購等政策影響,各類抗B肝病毒藥物銷售價格有所下降,致使抗B肝病毒藥物銷售收入同比下降。
  • 廣生堂:2020年創業板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運用可行性分析報告
    目前,丙酚替諾福韋國內僅原研藥品在售,尚無仿製藥上市,原研藥銷售價格昂貴;索磷布韋仿製藥國內獲批生產的僅有一家,無法滿足絕大多數普通患者的治療需求。《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提出,要定期發布專利權到期、終止、無效且尚無仿製申請的藥品清單,引導仿製藥研發生產,降低用藥負擔並重,提高公眾用藥可及性。
  • 廣生堂5款新藥研發全速推進 B肝新藥I期臨床即將展開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4月23日,廣生堂發布公告,公司B肝治療全球創新藥GST-HG141的臨床試驗與研究獲批,標誌著I期臨床試驗方案已經通過審核確定,試驗獲準進入實質性開展期。目前,該藥I期臨床試驗已確定承接公司及負責人,並於今年1月召開I期臨床試驗啟動會,臨床試驗開展在即。
  • 淨利四連跌 廣生堂創新戰略何時奏效
    廣生堂相關負責人說。尚未能通過進入集中採購以價換量實現收支平衡,廣生堂將希望寄托在創新藥研發轉型。近日,廣生堂發布的《關於調整公司組織架構的公告》《關於聘任首席科學家兼首席開發官的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新增首席科學家等高管職位,並同意聘任毛偉忠為公司首席科學家兼首席開發官,全面負責公司全球創新藥的臨床開發與商業化運營。
  • 美國公民冒死揭露:仿製藥不是神藥,而是製藥公司瘋狂斂財的工具
    用這句話來形容仿製藥行業再恰當不過。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製藥行業活躍的基本都是全球巨頭製藥公司,昂貴的品牌藥是患者唯一的選擇。但在80年代後,這個情況有所改變,一個名叫哈達德的記者聯合當時的加州的一名議員開闢了一條道路,讓藥監局對於仿製藥的審批制度進行修改,當品牌藥專利到期後,仿製藥生產公司不必再對這種藥物進行複雜的臨床試驗,只需要開展有限的檢測,證明他們生產的仿製藥能與品牌藥一樣,產生同樣的藥效即可。
  • [中報]廣生堂:2020年半年度報告
    未來,公司將堅持內生式增長和外延式拓展齊頭並進,持續投入創新藥研發,不斷加強外延併購,形成更豐富的產品梯隊。1、仿製藥領域 1.1已上市銷售產品 (1)抗B肝病毒藥物 目前,公司是國內唯一同時擁有替諾福韋、恩替卡韋、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四大核苷(酸)類抗B肝病毒臨床用藥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 廣生堂(300436.SZ):三款在研創新藥獲得專利授權通知書
    格隆匯 9 月 22日丨廣生堂(300436,股吧)(300436.SZ)公布,公司自開展創新藥物研發以來,積極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專利申請工作,為公司創新藥研發提供智慧財產權保護。近日,公司獲得了三款在研創新藥的專利授權通知書,現公告如下:一、新型肝癌靶向藥物GST-HG161獲得巴西專利授權通知書公司新型肝癌靶向藥物GST-HG161的系列化合物已通過PCT途徑申請國際專利,且已獲得中國、美國、歐洲、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化合物發明專利授權。
  • 原研藥和仿製藥有什麼區別?看完你就懂了
    您知道什麼是專利藥、原研藥和仿製藥嗎?它們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今日,洛陽網記者走訪洛陽市醫療保障局,就此問題進行諮詢,為網友們「漲知識」。  什麼是專利藥、原研藥和仿製藥?  原研藥主要指首家研發上市的藥品,原研藥已過了專利保護期的,其它企業可以進行仿製。  仿製藥是與原研藥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劑型、給藥途徑和治療作用的藥品。通過了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是與原研藥藥學等效、生物等效(即質量和療效一致),但成本比原研藥低的等效藥品,在臨床上可以實現與原研藥的相互替代。
  • 印度仿製藥和天價進口藥,兩者有什麼區別?你願意選擇哪個?
    然而患胃癌的大姑卻說,這藥是仿製藥,效果跟美國正版差不多,但卻比國內便宜好幾倍,她吃了2年,感覺也沒什麼副作用,讓小A放心代購。買賣是互相成就的,在電影《我不是藥神》中,徐崢飾演的主角就開闢了去印度買藥做「代購」的新事業,雖然困難重重,但他在這條買藥之路上發現了商機,一發不可收拾地做起了治療慢粒白血病的印度仿製藥獨家代理商。很多人看完不禁想問,這仿製藥安全嗎?
  • 醫藥行業專題報告:集採重塑仿製藥競爭格局 重視創新及醫保免疫方向
    原標題:醫藥行業專題報告:集採重塑仿製藥競爭格局,重視創新及醫保免疫方向   機構:西南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