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唐朝科舉登科與落榜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2020-12-13 萌貨說文史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這句話的大意是十年的寒窗苦讀無人問津,科舉考試中舉名揚天下。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因此,唐代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諺語。唐詩中就有不少描寫當時科舉考試的詩,這裡擷取幾首賞析,讓我們體會參加進士考試人的心情。

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是年屆46歲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終於登上了進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勝,當即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登科後》。

及第後作:

金榜高懸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侶,江海回思耕釣人。

九萬摶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風塵。

昇平時節逢公道,不覺龍門是險津。

這是詩人詩人袁皓在唐懿宗鹹通年間中進士,當時他寫了這首七律《及第後作》,描寫了自己從看見榜上有名而驚喜交集,然後感慨多年辛苦,如今跳過這一關的輕鬆愉快。詩的意思是:高掛的進士榜上真有了我的名字,多麼的幸運啊!分得了這樣一枝美好的春色。在這象蓬萊一樣的長安會見了神仙般的同榜進士,不禁回想起在江上田間耕釣的友人。現在我象大鵬展翅飛上了九萬裡的高空,可這是在風塵中辛苦了十年的結果啊!在這太平的時節又遇著主考官員公允,我不感到龍門是難於通過的險要關口了。

考進士錄取的畢竟是極少數,絕大多數落第的人們心情怎樣呢?我們可以看看下面的詩篇:

落第長安:

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

恐逢故裡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

這首詩是常建記載進士及第前的一次考試所作,這首詩的意思是:家園是那樣美好可我還留在長安,在這聖明的時代考不上進士真感到羞恥。回去恐怕故鄉的花木鳥兒都會嘲笑我,還是在長安再暫住一年吧。

落第歸鄉留別長安主人

客裡愁多不記春,聞鶯始嘆柳條新。

年年下第東歸去,羞見長安舊主人。

這是詩人豆盧夏所作,他曾多次落榜。這首詩的意思是:我這個在長安的旅客憂愁太多竟忘記了春天,偶然聽見黃鶯啼叫才知道柳條又發綠了。一連幾年都沒考上,又要回東邊的故鄉去,真不好意思向長安旅店主人這個老熟人告辭啊!

長安落第

花繁柳暗九門深,對飲悲歌淚滿襟。

數日鶯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傷心。

這是唐朝詩人錢起的詩,此詩的意思是:重門深閉的宮殿中鮮花盛開柳絲低垂,對酒唱著悲歌淚水落滿衣襟。不久後春光過去花謝了鶯兒也換了羽毛,每一回春天來到,不幸的落第使人免不了又一次傷心。

描寫唐朝科舉登科與落第的詩句,你還知道哪些呢?

相關焦點

  • 讀孟郊《登科後》詩,帶你了解唐代科舉制度,及考進士究竟有多難
    ——唐代:孟郊《登科後》年已46歲的孟郊第三次赴京參加科考,終於進士及第。放榜之日,欣喜若狂,當即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登科後》。孔子曾說:「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孟郊46歲才進士登第,未免有些晚。但是考慮到唐代考進士的困難程度,老成的孟郊登科後的歡喜失態,也是可以理解。
  • 寫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羅隱真悲催,參加十幾次科舉,全部落榜
    羅隱這個人很有意思,他的稱號很多,因為參加了十幾次科舉考試,一次沒中,全部落榜,他被稱之為「十上不第」。他因為愛寫諷刺詩,又被後世人說是「晚唐毒舌」。總之,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人。才華橫溢卻「十上不第」羅隱很有才,他與李商隱、溫庭筠一起並稱「三才子」。所以,自持才華橫溢的羅隱,立志參加科舉,實現報國濟世的人生理想。
  • 人生失意莫過於落第,十次落榜,與科舉死磕半生,年老成他國功臣
    每次高考都失利,每次失利都選擇重頭再來一遍,越考離進士越遠,雖然不能說科舉讓他變成一名憤青,但多次落第確實對他的性格趨向有一定的影響。越是落榜,還越狂妄,最終導致了他遠離京城,選擇隱退,誰知以退為進,卻遇見了柳暗花明,經歷這戲謔人生的人便是晚唐詩人羅隱。
  • 《知否》裡的小公爺為何會落榜?看看宋代科舉制度就明白
    但這樣高端的配置,也無法迴避小公爺在第一次科舉時落榜的尷尬。在劇中有這樣一幕:小公爺、顧二叔、盛家的兩位少爺,都去參加了科考,但到了放榜那一天,小公爺和顧二叔都落榜了。顧二叔是因為替人打抱不平,而小公爺為什麼也會落榜?
  • 五本古言科舉甜寵文:狀元郎美嬌娘,大小登科,最愛《妻憑夫貴》
    大家好啊,這期給大家準備科舉大禮包,喜歡的話趕緊打開吧。五本古言科舉甜寵文,狀元郎,美嬌娘,大小登科,最愛《妻憑夫貴》。第一本:《妻憑夫貴》作者:清越流歌第二本:《科舉寵妻日常》作者:茶蔻第三本:《穿到明朝考科舉》作者:五色龍章第四本:《科舉之步步入青雲》作者:陳佳杏第五本:《寒門夫妻》作者:老衲不懂愛
  • 唐朝詩人王維,靠顏值和才氣博得公主芳心,被保舉為科舉狀考試元
    但是杜甫在唐朝的科舉考試中,卻屢次考不中,當然王維是科舉考試的狀元,但是王維得狀元的原因,說出來卻有點讓人不好意思。 但是古代的科舉考試大家也知道,難度是非常大。 甚至比今天的高考還要競爭激烈,科舉開始難度的大小,主要是看錄取比例,全國有那麼多的才子。 而狀元卻只有一個,這種萬裡挑一的選拔,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今難度都是非常巨大的,這也就意味著,光憑才能有時候很難脫穎而出。
  • 關於小暑節氣的詩句大全 描寫小暑的詩句古詩詞
    關於小暑的'詩句大家了解過多少呢?下面小編分享的關於小暑的詩句大全,一起來看看描寫小暑的詩句古詩詞。  描寫關於小暑節氣的詩句大全  苦熱  南宋·陸遊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
  • 唐代大詩詞家,婉約詞派創始人,竟然還是位科舉槍替高手
    三根蠟燭燃燒完了很多考生都寫不出來,但是溫庭筠,只要兩手一叉就能寫成一韻詩句,叉八下手就能寫成一篇八韻詩了,因此,被人稱為「溫八叉」。如此全才的溫庭筠?為何會成為科舉槍替高手呢?不知道溫庭筠是如何在主考官眼皮子底下把答案傳給周圍同學的,有一個重要的信息不能忽視,唐朝科舉考試是開卷的,考生可以翻看參考資料,這或許給溫庭筠提供了方便。這不是溫庭筠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但卻是最後一次。他的能力,不會因為一次科舉及第或落第改變,但他倒是利用科舉,創造了舞弊第一人的名號。
  • 關於描寫清明節的經典詩句有哪些?適合發微信的清明節古詩句
    關於描寫清明節的經典詩句有哪些?2020年的清明節比較特殊,因為疫情防控,很多人都不能返鄉祭祖,也不能去陵園掃墓。但是清明節這一天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清明詩句寄託哀思。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 唐朝文人愛「狎妓」,甚至還以有「蝨」為榮,這種風氣是怎麼形成
    直截了當地說,唐朝文人愛「狎妓」,和當時的科舉制度有很大的關係。唐朝入仕的途徑一般有三種:流外入流、門資入仕、科舉考試。前兩個的限制非常的高,因此作為中下層文人,想進入仕途只有參加科舉一途。唐朝時期,科舉考試十分的寬泛,開放了錄取的規模,還打破了傳統,不敢是官宦子弟、將校子弟,甚至連寒門、商人子弟,都有入仕的機會。
  • 唐朝科舉制的變化有哪些?興於太宗,盛於武周,流傳1300年
    你想想,中國的封建王朝從秦朝開始,至今不過2000餘年,而科舉制度盛行了半數以上的封建王朝,這制度得有多厲害? 始於隋 所以隋朝是中國科舉的祖先,但隋朝不過幾十年,很快唐朝上位,唐朝不僅繼承了科舉制度,同時還成功把這種制度給發揚光大了。 考試難度
  • 唐朝王維描寫春天的唯美詩句有哪些?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王維的母親篤信佛教。維摩詰,是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薩。到底是王維的母親給起的名字,還是王維後來自己改的名字,說法不一,無從考證。王維,詩、畫、音樂兼工,是唐代山水詩派的代表人物,與孟浩然並稱「王孟」,詩中充滿禪意和處世哲學,世稱「詩佛」。蘇東坡在《書詰藍田煙雨圖》中評價:「味(品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走進唐朝人的生活:那個時代的男人都有哪些娛樂活動?
    這句詩是出自於《登科後》的名句,曾經一度被很多現代才子引以為人生標準。好像在我們的心目中,一日看盡長安花,是一種無上的榮譽,是一個時代的精彩。雖然現在已經不是唐代,而且我們比唐代已經好的太多,但是就心理上我們還是嚮往那個年代。因為在那個年代裡,有詩有酒,有文化,有大國情懷,而且還有歷史底蘊。
  • 『夏至詩句古詩大全』形容夏至的詩句描寫夏至的句子關於夏至的諺語
    關於『夏至詩句古詩大全』形容夏至的詩句描寫夏至的句子關於夏至的諺語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夏至詩句古詩大全』形容夏至的詩句描寫夏至的句子關於夏至的諺語,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夏至詩句古詩大全,夏至詩句相關的信息
  • 蒲松齡:從19歲到63歲,10次國考皆落榜,轉身卻遇見最美狐仙
    你看那邊,一個春風得意的白面書生,騎著高頭大馬,胸前佩著大紅花,正在人群的簇擁下徐徐而來,初應童生試,就得了個三連冠,冠冕童科,自然贏下了一片讚譽。這一年是順治十五年(1658年),那白馬上春風得意的書生名叫蒲松齡,今年19歲,去年剛剛娶了嬌妻劉氏,今年就贏得一個滿堂彩,眼看著就是這方圓百裡即將冉冉升起的一個新星了。
  • 飛花令,含有相思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那麼,含有相思的詩句,你知道多少?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唐·王維《相思》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元·徐再思《折桂令》相思相見知何日? 此時此夜難為情!——清·梁啓超《臺灣竹枝詞》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唐·張仲素《燕子樓》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