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都會經歷波折和困境,不僅自己感到失落和痛苦,也讓牽掛自己的親朋感到擔憂。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當人們得知一個確切的消息時,估計已過了很長時間,但詩人們依然因為各種複雜情感,而揮毫潑墨,即興賦詩。
詩人們雖然處於不同的時代,也遭遇不同的事件,但人類的情感都是相通的。他們抒發真摯的情感,表達深切的關懷,同時也安撫自己那顆激烈跳動的心。下面介紹四首懷念友人的名作,構思各有特色,最後一首更是別出心裁。
元稹和白居易是同榜進士,彼此交誼深厚,經常詩書酬答不輟。後來白居易因直言極諫,由左贊善大夫貶為江州司馬,當時任通州司馬的元稹,一聽到這消息,就扶病寫成這首絕句。
全詩描敘身邊景,描畫自身形,抒寫胸中情,融成一體。詩人病已「垂死」,猶如無焰「殘燈」。友人謫遷消息傳來,自己由僵臥忽而驚起,就似風雨入窗,殘燈跳一下就要熄了,自己也頹然倒下。
作者描寫意外的消息對自己打擊之大,也表現出詩人對友人感情之深。此詩通過特定條件下的正面描寫,將詩人的熾烈之情袒露無遺。
孟浩然這裡對張子容的感情,和上述元稹對白居易的截然不同。這是隱者的雅興,也是詩人的逸致。作者登高相望,通過視 點的逐步放遠,視野的逐步擴大,顯示相望的熱切。
詩人先看村口、再眺渡頭、更望天邊,只見村人歸、不見友人來,只見行人歌、不見友人渡,只見樹若薺、不見友人影,只見洲如月、不見友人舟,把詩人亟盼友人載酒,「共醉重陽節」的心情,宣洩殆盡。
這是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史時,懷念長安的親朋故舊的一首絕句。這首詩以奇思異想,表露他對親友的深情厚意。
作者首先將「尖山」虛化為「割愁腸」的劍鋩,比喻新奇,且妥貼深刻;然後又將一身虛化為千億,散上眾峰齊望鄉,想像奇特,且含義豐贍。這樣,把詩人想得苦、望得急,表現得淋漓盡致。
虛寫給人以實感,造成感情濃鬱的意境。正面虛寫從思念者正面落筆,但只表思念之情,並不坐實描繪,因其構想奇妙,同樣感人肺腑。
王昌齡被謫至偏遠的龍標去任龍標尉,李白聽到這個消息就寫了一首詩。這種情況與元稹聞樂天謫九江有些類似,只是李白不處於垂死病中,加之性格和元禛也不同,李白不是見楊花飄落而落淚,聞子規悲啼而悲泣。
詩仙雖也有濃愁深恨,卻以虛筆出之,要寄愁心與明月,隨友直到夜郎西,寄情明月光,心馳萬重山。柳宗元懷人,看山而生奇想;李白念友,對月而興遠思。這兩首詩情相近,而趣迥異。
讀完這四首名家名篇,讀者們也一定看出了其中的異同。相同的是懷念友人的主題,還有一顆真誠的心。不同的是作者構思各異,元稹是實寫自己的感懷和悲傷;孟浩然則是虛寫對友人的情感。柳宗元則善用比喻,寄託思念之苦;李白卻是運用比興手法,別出心裁,彰顯太白不凡的文學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