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才子的一首絕句,構思獨特,不落窠臼,最後7字更值得細讀

2020-12-26 品詩賞詞

初春時節、桃紅李白,到處都呈現出盎然的春意。藍天上雲朵簇擁著,悠閒地徜徉;田野中蝴蝶嬉戲著,自由地飛翔。還有那遠道而來的燕子,也在人家的屋簷裡,婉轉地歌唱。

北宋的晏殊就喜歡描寫燕子,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既有一份眷戀,也好像在表達深婉的人生感觸。南宋的辛棄疾卻說,燕子幾曾歸去,只在翠巖深處,也抒寫了一種人生的曠達感受。

元代也有一位才子描寫燕子,就更是特別。下面介紹元代才子的一首絕句,構思獨特,不落窠臼,最後7字更值得細讀。

絕句

春寒惻惻掩重門, 金鴨香殘火尚溫。

燕子不來花又落, 一庭風雨自黃昏。

這首詩的作者是趙孟 ,詩人在南宋滅亡後,便歸鄉閒居。元世祖讚賞其才貌,提拔他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後來又官居一品,名滿天下。詩人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也給後世留下諸多爭議。

他博學多才,能詩善文,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他的文章也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有唐人之細緻,也有宋人之雄渾。

這首七絕分寫室內與室外兩個片斷,作者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寫,表現了一種孤寂愁苦的心情。詩人緊扣「春寒」二字,左旋右繞,即事抒情,令人感慨不已。

詩的大意是:春寒料峭、內心悽涼,重門都已關閉,室內只有那餘溫尚存的香火,還能給人些許暖意。燕子未曾歸來,花兒卻已紛紛飄落;庭院裡風雨不斷,又是黃昏時候!李清照有名句,「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趙孟詩中的意境與此類似。

春天裡萬物復甦,很多詩人都盡情謳歌春暖花開、欣欣向榮,但趙孟卻緊緊抓住春寒進行構思,表現出一種與春天的奮發格格不入的情感。

一個寒冷的春天,冷氣刺骨,詩人把所有的門戶都嚴嚴實實地關閉起來。燻爐裡的香已經燒完了,但還留下一些暖氣。惻惻,指春寒在心中造成的悽清感覺;金鴨,是指鴨形的香爐,南宋的陸遊曾有「金鴨餘香尚暖,綠窗斜日偏明」,作者在這裡化用其意。

首句描寫春寒的程度,次句補充第一句。「火尚溫」是反寫,正因為寒冷,才覺得殘香餘燼還帶有熱度。作者以爐中香料將盡而不添加,反襯詩人無聊心境和愁悶心緒。

冷氣從外面飄來,所以後兩句轉寫室外。燕子因為春寒,也沒能像往年一樣,飛來壘巢呢喃;剛開的花兒受到寒冷的摧殘,匆匆褪下紅妝,到處一派悽清。「一庭風雨」,將春寒更加深一層,也暗喻著仕途中的風雨不斷,令人舉步維艱。

農諺道,春寒多雨水。冷風伴隨著寒雨,到黃昏還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一個「自」字,非常關鍵,門外無人、冷冷清清,門內孤身、無以排遣。整個世界仿佛就只有詩人自己,默默地忍受著孤寂與愁苦。

縱覽這首絕句,構思非常特別,作者並沒有落入俗套地表現一幅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迷人景象,卻展現出一種春寒惻惻、燕子不來的悽清之境,正是為了傳達詩人彷徨無助的心情。

春寒並非難遇之事,趙在創作這首詩時,南宋正在作最後的掙扎。也許詩人感覺眼前局勢,就如這苦雨悽風的寒春一般寂寥蕭瑟。他觸景生情,表達了自己對時局深深的憂慮。

詩人善於寓情於景,並表現自己對國事的悲愁。他還有一首絕句這樣寫道,「溪頭月色白如沙,近水樓臺一萬家。誰向夜深吹玉笛,傷心莫聽後庭花。」作者在文中也是借景抒情,表達亡國遺民的悽愴。

相關焦點

  • 元代才子的一首詩,技法高超,只是寥寥數語,卻令人思緒飛揚
    後世有一位詩人就深刻領會了前輩的觀點,寫了一首傳世之作,下面介紹元代才子的一首詩,技法高超,只是寥寥數語,卻令人思緒飛揚。胭脂井元代:陳孚淚痕滴透綠苔香,回首宮中已夕陽。萬裡山河天不管,只留一井屬君王。
  • 朱熹的一首絕句,樸實無華,情真意切,最後7字深蘊哲理
    下面介紹朱熹的一首絕句,樸實無華,情真意切,最後7字深蘊哲理。家題宋代:朱熹蔥湯麥飯兩相宜,蔥暖丹田麥療飢。莫道儒家風味薄,隔鄰猶有未炊時。這首絕句先讚揚蔥湯麥飯的藥用價值,然後勉勵大家要體恤時艱。
  • 呂本中的一首絕句,以故為新,奪胎換骨,卻更有新意
    古代私塾中剛入學的孩子還不懂事,根本不懂詩文裡的深意,但是先生卻要求他們將詩文背得滾瓜爛熟,最後他們成年後卻感到受益多多。所以古代很多詩人因為熟讀詩書,自己創作時也就可以信手拈來。下面介紹呂本中的一首絕句,以故為新,奪胎換骨,卻更有新意。
  • 四首懷念友人的名作,構思各有特色,最後一首更是別出心裁
    下面介紹四首懷念友人的名作,構思各有特色,最後一首更是別出心裁。元稹和白居易是同榜進士,彼此交誼深厚,經常詩書酬答不輟。後來白居易因直言極諫,由左贊善大夫貶為江州司馬,當時任通州司馬的元稹,一聽到這消息,就扶病寫成這首絕句。全詩描敘身邊景,描畫自身形,抒寫胸中情,融成一體。詩人病已「垂死」,猶如無焰「殘燈」。
  • 皮日休的一首絕句,通俗易懂,構思精妙,後兩句更是寓意深遠
    下面介紹皮日休的一首絕句,通俗易懂,構思精妙,後兩句更是寓意深遠。金錢花唐代:皮日休陰陽為炭地為爐,鑄出金錢不用模。莫向人間逞顏色,不知還解濟貧無。作者在詩中借用其「金錢」二字,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前兩句抒寫金錢花的生長環境,天地仿佛是一個巨大的熔爐,陰陽二氣就像是炭火,而造化也就變成了爐工。金錢花採天地間的靈氣,集自然中的精華,在夏秋之際璀璨奪目。作者更風趣地說,老天爺製造這樣的「金錢」,根本就無須模子。
  • 杜牧的一首古詩,自遣排憂,其中兩句卻值得細讀
    下面介紹的是杜牧的一首古詩,自遣排憂,其中兩句卻值得細讀。自遣唐代:杜牧四十已雲老,況逢憂窘餘。且抽持板手,卻展小年書。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蘧,即指蘧璦,字伯玉,春秋時衛國人。《準南子》中記載,「故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詩人覺得既然老天爺讓自己才不盡用,不如瀟灑地過自在生活,過去的路也許是自己走錯了,但也絕不會學那些腐儒,笑對人生、恬淡悠閒,也許就是此時詩人最大的願望。想到這裡,杜牧又慷慨陳詞,「聞流寧嘆吒,待俗不親疏。
  • 秦觀,這個精緻的男人,寫詩卻唯美悲涼,經典絕句,你讀過幾首?
    」這樣一個才子的詩作,不可不讀。特別是他詩的手法之精煉,寫情之細膩,感慨之深沉,讓人驚嘆,也讓人感動。今天,這四首詩,一首比一首絕妙,值得有心人細細品讀。這首詩句句寫「望望」,層次分明,點染如畫,故而讀來美景如在目前,讓人不得不佩服秦觀構思的巧妙和用筆的精緻老練。
  • 黃庭堅的一首六言詩,構思精妙,最後兩句更是寓意深刻
    有人正張網以待,有人卻毫無警戒,北宋一位才子目睹了這一切之後,就深有感觸。下面分享黃庭堅的一首六言詩,構思精妙,最後兩句更是寓意深刻。蟻蝶圖北宋:黃庭堅蝴蝶雙飛得意,偶然畢命網羅。群蟻爭收墜翼,策勳歸去南柯。
  • 他是大曆才子錢起的曾孫,這首詩短短28字,卻妙筆生花
    比如杜甫的絕句,「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就將柳絮和桃花賦予人的性格。再如,賀鑄的「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更是精彩不斷。芭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葉面鮮綠、花色嬌妍,很受詩人們的垂青。李煜曾借其抒情,「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黃庭堅也愛憐不已,「古屋清寒雪未消,小窗晴日展芭蕉。」
  • 陸遊不多見的一首絕句,聯想豐富,值得反覆品味
    下面介紹陸遊不多見的一首絕句,聯想豐富,值得反覆品味。秋風亭拜寇萊公遺像宋代:陸遊豪傑何心後世名,材高遇事即崢嶸。巴東詩句澶州策,信手拈來盡可驚。乾道六年閏5月,陸遊從家鄉浙江山陰啟程,歷時7個多月,於12月到達夔州任所。在這些天中,他每天都寫有日記,總稱為八蜀記。有一天他記載道,「晚泊巴東縣,謁寇萊公祠堂,登秋風亭,下臨江山。是日重陽微雪,天氣陰沉,復觀亭名,使人悵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嘆。」
  • 這十首唐詩,代表了唐朝絕句的最高水平!
    由於唐詩風格多變,律詩、絕句、古風、歌行等各領風騷,難以一概而論,今天只選擇其中一個分類,那就是:七言絕句。著名文學評論家金聖歎就曾對歷代文學作品做過評點,他將《莊子》、《離騷》、《史記》、 《杜工部集》、《水滸傳》和《西廂記》並稱為六才子書,可見對杜詩的推崇。杜甫也是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的詩人,從晚唐開始,就有無數大詩人自發學習杜甫的詩詞風格。杜甫最擅長的是七言律詩,這個小仙下回再講。但是說起絕句,杜甫也不可忽視。
  • 庾信的一首五言詩,音節諧美,與唐人的絕句已無差別
    晚唐絕句冠冕人物當推李商隱,前人評論義山的七律最佳,其實他的絕句更加含蓄雋永。比如他的《夜雨寄北》,可謂一唱三嘆、餘音嫋嫋。而另一位晚唐才子杜牧也擅長絕句,他的懷古詩也多有佳作,比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就道出了振聾發聵的警示。
  • 呂洞賓一首充滿哲理的詩,寫得很是深刻,最後七個字更是出神入化
    這首詩只是描寫了一個小小的牧童,但是每一句都很唯美,還充滿了詩情畫意,整首詩其實並沒有什麼高超的技巧,但是寫得又是活靈活現,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呂洞賓的才華,還有才情也是無人能及,最後由於看淡的世事,選擇了去到終南山修行,後來我們都知道,他修行成功,還與另外七人成仙。
  • 王安石的一首詩,採用多種修辭手法,最後一句更是卒章顯志
    王安石22歲就中了進士,在擔任寧波知縣時,就胸懷大志,更經常以詩歌抒寫自己的一腔豪情。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詩人發現很多儒生非常有才,但是因為朝廷每年選拔人才都是有限的,以至於無數青年才俊,即使經過多年寒窗苦讀,也無法金榜題名。即使他們僥倖入仕,也禁不住宦海的巨大風浪衝擊。詩人有感於此,經常夜不能寐。
  • 林逋不多見的絕句,仿佛一幅精美的圖畫,更令人忘記煩憂
    詩歌雖然是一種文字藝術,但也和其他藝術形式有很多相同點,比如都需要精巧的構思,才能吸引讀者的興趣。絕句短小精悍,謀篇布局也非常講究,不僅重視起承轉合,而且還很注意鍊字造句、以及動靜結合、虛實相映等創作手法。
  • 白居易爽約被朋友責怪,回贈了一首詩,最後7個字寓意深刻
    有一次韓愈新提拔了一位後生,這位晚輩叫張籍,就是寫出名句「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的那位才子。韓愈覺得這個小夥子才學人品都很不錯,便想把他引薦給白居易,於是就挑了一個風和日麗的吉日,邀請白居易與張籍一起到曲江踏青,白居易也答應得很乾脆,張籍更是憧憬著美好的未來。這一天張籍特意收拾得乾淨利落,希望能博得兩位大文豪的賞識。
  • 絕句和律詩如何營造意境(不談格律)?
    因為他們除了那些常用的「白馬」、「西風」、「紅塵」、「珠簾」之類詞語之外,對古詩意象的知識了解太過薄弱,反覆使用相同的詞語(即使不在同一首作品之類),就會給人堆砌的感覺,當然更重要的是堆砌的意象之中沒有建立起合適的聯結。 也就是說,畫的是一條死龍,沒有點睛。
  • 李大釗的一首絕句,信手拈來,卻滿懷壯志豪情
    下面介紹李大釗的一首絕句,信手拈來,卻滿懷壯志豪情。口佔一絕作者:李大釗壯別天涯未許愁,盡將離恨付東流。何當痛飲黃龍府,高築神州風雨樓。這首詩原有一段序,「丙辰春,再到江戶,幼蘅將返國,同人招到神田酒家小飲,風雨一樓,互有酬答,辭間均見風雨樓三字,相約再造神州後,築高樓以作紀念,應名為神州風雨樓。遂本此意,口佔一絕,並送幼蘅雲。」
  • 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下面介紹秦韜玉的一首詩,僅是最後7字就寓意深遠,令人深思。貧女唐代: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這首詩寫女子的「貧」,抓住一個特定的「嫁」字構思。她自傷的是難託良媒,雖無綺羅之衣,但有巧制之裳;雖無高髻雲鬟,但梳妝清秀。她從並不塗脂畫眉,女紅手巧、長相秀美,為人勤儉、卻無法嫁出,只能為人作嫁衣,令人非常愛憐。秦韜玉的這首七律非常激人遐想,完全可以作出他解。一種解釋就是同情貧女的遭遇,另一種解釋是作者的自喻。
  • 蘇軾很經典的一首詞,開篇3句就美到心醉,最後10字如今家喻戶曉
    這首詞的題目裡有一個「送」字,也確實是一首送別詩,可是我們完整的讀下來,絲毫感覺不到有關於送別的憂傷或者愁緒,反而是溫暖的,是舒暢的,是曠達的。不落窠臼的偉大,就在於此。正如康震解讀毛主席的「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樣的梅花詩是寫出了新意的,突破了千年以來的詩的傳統,到了另一種情緒裡,另一種境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