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來到世間都是一種緣分,從生到死,雖然只有短短幾十個寒暑,但每個人的精神品質,以及為世界創造的價值都不同。活在世上就要學會感恩,感謝天地賜予生活的必需品,感謝父母撫養我們長大,也要感謝那些無私幫助過自己的人們。
當我們學會飲水思源、安貧樂道,並不計較名利得失,才能吃得了常人無法承受之苦!下面介紹朱熹的一首絕句,樸實無華,情真意切,最後7字深蘊哲理。
家題
宋代:朱熹
蔥湯麥飯兩相宜,蔥暖丹田麥療飢。
莫道儒家風味薄,隔鄰猶有未炊時。
這首絕句先讚揚蔥湯麥飯的藥用價值,然後勉勵大家要體恤時艱。整首詩樸實易懂,情真意切,體現了作者安貧樂道、憂世恤民的民本思想。
詩的大意是:蔥花湯與麥屑飯搭配起來,味道適宜,滋補身體,麥飯還可以充飢。不要說飯菜滋味不好,要知道前村人家有時還揭不開鍋。
朱熹是宋代著名學者,黃榦是他的學生,又是他的二女婿,關係十分親密。他追隨朱熹多年,是朱熹在學術研究和書院教學中的得力助手。
有一天,朱熹突然發現有個問題要找黃榦商量,那個時代沒有發達的通訊工具,他也不願勞煩別人,估計則這事情還可能比較重要。他只得自己親自跑一趟,因此就急衝衝地趕到女兒家去。
正值盛夏時節,戶外驕陽似火。朱熹出門那會時近中午,一路上烈日當頭,暑氣逼人,到女兒家時早已汗流浹背。總算到了,卻不巧女婿正好外出。二女兒朱兌感到十分為難,只得先招待老父親吃了飯再說。
可是二女婿是一位讀書人,平時就吃穿用度都很捉襟見肘,還經常資助貧困學生。如今雖然老父親不期而至,卻實在端不出什麼像樣的菜餚。女兒只好勉強地燒了一鍋麥屑飯,簡單地泡了一碗蔥花湯。
蔥湯麥飯招待親人,女兒神情尷尬,父親卻很理解女兒的處境,絲毫沒有計較和責怪,反而安慰女兒,「這樣的飯菜很好啊!噴香可口,不但可以充飢,還能滋補身體。」朱熹也許是剛才在路上消耗太大了,竟然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女兒一邊看著父親吃飯,一邊眼淚在眼眶裡打轉。父親把自己培養大,還為自己找了一位如意郎君,可是自己卻無以回報,她心中實在愧疚和悲痛,於是不自在地說,「父親不要開玩笑了。」
可是女兒一句議論,卻讓父親不禁回憶起往事。朱熹從小貧困,也算是一簞食、一瓢飲,歷盡坎坷。即使如今也不富裕,有時學生自遠方來,常常只能燒些豆飯藜羹,與他們一起吃。女兒也一定記得她的童年時光,朱熹因為工作忙,經常無暇陪伴孩子成長,女兒卻從未過多埋怨父親。
一句「隔鄰猶有未炊時」,讓讀者看見了朱熹開闊的胸襟,以及同情百姓的仁愛之心。仔細體味這一句,還可以拓展開來理解。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恬淡知足,則門前是非少;退一步思量,也會海闊天空。有時候人們覺得痛苦,其實都是自己與自己太過於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