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佳餐廳評選年年有,今年有15家中國餐廳入選。不僅要知道吃什麼,還要懂吃~美食博主韋學奕親臨現場,為我們帶來最真實的餐廳測評~~跟著KLOOK一起搖擺吧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曼谷參加「亞洲 50 佳餐廳」,去年是出差,今年就是作為 Food Writer 來的,全亞洲最會做飯跟最會吃飯的人基本都在這了。
這次的榜單中,包括有:中國 15 家(其中香港7家,臺灣3家,澳門3家,上海2家)日本9家,新加坡9家,泰國8家,韓國3家,印度2家,斯裡蘭卡2家,菲律賓1家,印度尼西亞1家。
下面這些就是今年的亞洲 50 佳餐廳
2017 ASIA'S BEST 50 | 亞洲 50 佳餐廳
No.50
Takazawa
日本東京,法日融合料理
主廚高澤良弘從東京 Park Hyatt 單飛後,自己開了這間只有 10 個位子的小餐廳,主打混合法餐與日本元素的融合料理,代表作是 Ratatouille ,沒錯就是《料理鼠王》裡的那道普羅旺斯燉菜。
No.49
Nihonbashi
斯裡蘭卡,日本料理
No.48
福和慧
中國上海,中式素菜
福和慧依然是中國內地唯二的入圍餐廳。
今年排名延至 48 位,另一家在下面。
No.47
大班樓
中國香港,粵菜
No.46
Wasabi By Morimoto
印度孟買,印度日本融合料理
No.45
Ronin
中國香港,海鮮居酒屋
香港中環的私密居酒屋,主廚之前在世界最貴的日料 Masa 工作過。在香港以傳統日料為靈感,研發許多原創海鮮菜式,招牌是海膽螃蟹和鹿兒島牛肉薄切,酒單也很厲害,主打日本威士忌、燒酒、清酒和精釀。
No.44
Shinji by Kanesaka
新加坡,壽司
No.43
MUME
中國臺灣,現代亞洲料理
就是這家!還記得不?就是前幾天在造洋飯書上推薦過的啊!年輕主廚+本土料理+極簡設計,總之是我很想開的那種小館子。
MUME 也成為繼 RAW 之後,第二家登入 50 佳榜單的臺北餐廳。
No.42
Jaan
新加坡,現代法餐
新加坡當紅一線餐廳,也紅了很多年,菜品在法式經典的基礎上做的更加精緻有趣,擺盤都超級美,主廚本人也是。
No.41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中國香港,傳統法餐
No.40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泰國曼谷,傳統法餐
(以上兩家分店只想翻白眼)
No.39
The Tasting Room by Galliot
中國澳門,現代歐洲料理
No.38
La Yeon
韓國首爾,古法韓餐
去年得到了米其林三星加持,首爾的羅宴也從第50位躍升至38位,這家餐廳的傳統韓餐已經成為韓國的驕傲,上次去時就沒訂到。
No.37
LE DU
泰國曼谷,現代泰國料理
LE DU 在泰語中是「季節」的意思,年輕的主廚 Thitid Tassanakajohn 從國外回到曼谷,使用本地食材製作的新派泰式料理。這次來本來預定了晚餐,結果和另一家時間衝突,被我取消掉了,捶地。
No.36
The House on Sathorn
泰國曼谷,新派亞洲料理
No.35
Gallery Vask
菲律賓馬尼拉,現代西班牙料理
No.34
Hajime
日本大阪,現代料理
開業 1 年零5個月便摘得米其林三星,是世界上晉升最快的餐廳。主廚 Hajime 本身是個畫家,他的料理也充滿藝術性,14道菜的 Tasting Menu 名為「與地球の對話」,擁有一條完整的故事線,325美金一位。
No.33
Ta Vie
中國香港,法日融合料理
No.32
譽瓏軒
中國澳門,粵菜
No.31
EAT ME
泰國曼谷,全球風味
後來被我安利給過很多人的小餐廳!
答應我來曼谷玩一定要去嘗嘗好嗎?
No.30
Indian Accent
印度新德裡,現代印度料理
No.29
Ministry of Crab
斯裡蘭卡,斯裡蘭卡海鮮菜
No.28
Le Moût 樂沐
中國臺灣,現代法餐
陳嵐舒是50佳中唯一的一位女性主廚,她的餐廳「樂沐」開在臺中,主打細緻優雅的法式料理。陳嵐舒在世界多家頂級法餐工作過,回到臺灣後開設自己夢想中的餐廳,感覺《三星營養午餐》裡的天海祐希就是以她作為人設。
No.27
Tippling Club
新加坡,分子料理
(分子料理怎麼還沒過氣?)
No.26
Sushi Saito
日本東京,壽司
新 · 壽司之神!!!
日本食べログ網站壽司冠軍,連續6年的米其林三星,這個只有8個位子的小店,被譽為小野二郎後日本壽司的最高殿堂,不過主廚齋藤也非常吊昨晚根本沒有來領獎。
No.25
Jungsik
韓國首爾,韓法融合料理
進入造洋飯書公眾號主頁,點擊【餐廳指南】-【亞洲】,可以看到我去年11月去首爾時寫的試吃測評。
是一間讓我對韓國菜黑轉粉的餐廳。
No.24
RAW
中國臺灣,創意臺式料理
RAW 一詞,代表臺灣本土的原生食材與完全原創的臺式料理,這是臺灣名廚江振誠旗下的餐廳,去年首次入圍,今年躍升至24位。
同樣在造洋飯書公眾號主頁,【餐廳指南】-【亞洲】,有 RAW 的餐廳點評可以看看。
No.23
Corner House
新加坡,現代法餐
No.22
Locavore
峇里島,新派印尼料理
No.21
Issaya Siamese Club
泰國曼谷,泰國料理
No.20
Waku Ghin
新加坡,日本料理
No.19
Bo.Lan
泰國曼谷,現代泰國料理
Bo.Lan 是上次來曼谷種下的草,我預定了今天的晚餐,吃過之後再發上來吧。
No.18
Quintessence
日本東京,現代法餐
主廚岸田周三是廚神 Pascal Barbot 的弟子,在巴黎 L'Astrance 修行多年,回到日本後一炮而紅,Quintessence 更被票選為全日本最佳餐廳。
港真第18有點黑,完全是前十的水平。
No.17
龍景軒
中國香港,粵菜
No.16
Les Amis
新加坡,現代法餐
No.15
Mingles
韓國首爾,現代韓式料理
前面的 Jungsik 是融入了法餐的韓國料理,那麼 Mingles 則是完全脫胎於傳統的韓國飲食,菜單遵循季節,分為蔬菜、魚、肉、米飯幾類,同時在這幾年很流行的自然發酵技術上也走的很前。
Mingles 是連續兩年的韓國最佳餐廳。
No.14
Florilège
日本東京,法日融合料理
Kawate 曾任東京 Quintessence 餐廳的副主廚,於 2009 年自立門戶,在南青山創立了 Florilège 餐廳。採用開放式廚房設計,22個座位如同劇場,可以無死角觀看烹飪過程,Florilège 全部選用日本本土出產的食材,看搭配和擺盤完全是全新一輩主廚的作品,今年一定要去的!
No.13
Sühring
泰國曼谷,現代德國菜
No.12
L'Effervescence
日本東京,現代法餐
No.11
神保町 傳
日本東京,懷石料理
No.10
Burnt Ends
新加坡,燒烤
美食界玩膩了分子料理和低溫慢煮,這兩年不少名廚又回歸到了明火烹飪上來,Burnt Ends 就是在這股世界餐飲潮流在亞洲區的代言人。
餐廳裡沒有多餘的廚房設備,也不需要什麼擺盤設計,只用煙和火料理食物的原始風味。
No.9
Odette
新加坡,現代料理
Julien Royer 離開 Jaan 之後,以自己祖母的名字開了這間新餐廳,開業第一年,首次入闈50佳,就直接登上 Top 10!
也是我覺得本年度(確切的說是最近幾年來)在餐廳裝潢、菜品設計上最無懈可擊的完美餐廳。
No.8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
中國上海,實驗餐廳
今年,上海 Mr & Mrs Bund 從50佳名單中消失,Ultraviolet 的排名再次下降兩位,Paul Pairet 可能要重新考慮下,坐在四面都是投影機的 PPT 會議室裡吃飯,大概不再是一件酷的事情了。
No.7
龍吟
日本東京,新派懷石
山本徵志的龍吟,太紅了就不多介紹了。
大家可以看看前段時間寫的臺北祥雲龍吟,相比東京本店3000-5000人民幣的人均,至少屬於還吃得起的館子。
No.6
Narisawa
日本東京,日本"裡山"料理
日語中「裡山」一詞,大概指取之自然,用之自然,Narisawa 貫徹這種東方哲學,開創出全新的森系料理,菜品隨季節變換,用食物在盤中呈現「森林」這個主題,最有名的「森の麵包」,真的像有生命的植物一般,在你面前發酵生長。
Narisawa 是去年的第二名,也是我一直很喜歡的餐廳。
No.5
nahm
泰國曼谷,泰國古法料理
世界最好的泰國餐廳,之前有推薦過。
nahm 好吃是好吃,不過我覺得泰國菜的好吃度非常平均,比如他們家的一份招牌和牛紅咖喱與曼谷路邊攤的泰式熱炒,真的很難拉開差距。
No.4
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
中國香港,義大利菜
白松露之王的香港本店,他在上海澳門各有一間同名分店,以及北京的 Opera Bombana,大家路過芳草地可以買他家麵包當早餐。
老爺爺今年也得到終身成就廚師獎,鼓掌。
No.3
Amber
中國香港,經典法式+新派港式料理
中環置地文華東方酒店裡的餐廳,一直處於香港 fine dining 的不敗地位,排名基本保持在亞洲前五,同時連續6年入圍世界50佳餐廳。
招牌是「日本海膽+魚子醬+龍蝦湯凍」,聽名字就好吃是吧。
No.2
Restaurant André
新加坡,新派南法料理
臺灣之光 Andre 江振誠的同名餐廳,去年第三,今年第二,算上第 24 名的 RAW,他也成為在榜單中擁有兩家入圍餐廳的主廚。
江振誠的菜單名為「Octophilosophy 八角哲學」,8道菜分別代表—— Pure(純淨)、Salt(鹽)、Artisan(技藝)、South(南法)、Memory(回憶)、Unique(獨特)、Terrior(風土)、Texture(質感) 8 種元素。
頒獎前我猜 André 會是今年冠軍,結果沒猜中,沒關係,時間問題而已。
No.1
Gaggan
泰國曼谷,革新印度料理
再一次,Gaggan!
2015、2016、2017 連續三年的亞洲最佳餐廳!
Netflix 美食紀錄片《Chef's Table》,第二季最後一集的主角就是他,講述一個出生印度貧民窟的窮小子如何在曼谷開出亞洲第一餐廳的故事。
圖片來自作者 | 版權歸作者所有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造洋飯書
KLOOK客路旅行出品 | 編輯 sMrZhao
「跟著我們玩點不一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