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走了,黑洞裡沒有漸凍症……

2021-02-18 徐德文科學頻道

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得到了這個噩耗,腦子瞬間一遍空白。

霍金是我最敬重的物理學家之一,一生同病魔做鬥爭,到晚年甚至無法發聲,只能藉助臉部肌肉的運動,在計算機的幫助下與人交流。即使如此,霍金依然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情和好奇,用他睿智的頭腦,為我們揭示宇宙無窮的奧秘;霍金雖然被困輪椅無法動彈,卻對人類文明的未來殫精竭慮,數次提出警告,希望我們善待自己的家園;甚至坐在輪椅上,也要東奔西走,為人類去外星系尋找理想家園啟動了突破攝星計劃。

不可否認,霍金的主要理論都是在上世界七八十年代發展建立起來的,他與彭羅斯合作,證明了宇宙時空必有一個起點的奇點定律;證明了黑洞面積定理和霍金輻射;提出了無邊界宇宙假設,讓我們的思維觸及到宇宙更深的角落。雖然在後期,霍金受困於漸凍症逐漸失去了身體的活動能力,但他寫出了一部偉大的科普讀物《時間簡史》,讓全世界更多普通人開始思考我們的宇宙,我們的未來。

我知道霍金就是從《時間簡史》開始的,大抵算得上是我認識和思考宇宙物理的開始;霍金的影響力也是從這一本書開始的,它讓複雜的宇宙學理論變得輕鬆簡單,成為國內外很多人步入科學殿堂的開始。

霍金一生研究黑洞,為豐富和完善黑洞理論做出了主要貢獻。雖然到現在我們依然未曾親眼見到黑洞的真容,但黑洞理論的發展,已經清楚地表明這個時空破裂的地方在宇宙中無處不在。霍金曾經說過,如果霍金輻射在宇宙中被觀察到,他將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令人痛心的是,他沒能等到這個時候,他匆匆地走了,帶著遺憾,帶著對人類未來的憂慮,帶著對宇宙的熱忱和疑問。

一個人也是一個宇宙,人生始於奇點,在璀璨絢爛之後,復又歸於奇點;霍金走了,回到了他的黑洞奇點。我們並不知道奇點內部的事情,所以我們尚懷一絲幻想,願他在那個地方安好,黑洞裡沒有漸凍症……

歡迎關注科學科普公眾號:徐德文。新浪博客認證知名科學科普博主,今日頭條問答籤約作者、科普作者,騰訊企鵝科普達人。每天一篇科學探索文章,找回你童年時天天看十萬個為什麼的感覺。

相關焦點

  • 霍金:與漸凍人症相隨一生的傳奇故事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霍金的另一個身份,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人症)患者。           在科學世界之內,霍金刊登在《自然》上的論文《黑洞爆炸》被視為裡程碑,他的文章被稱為「物理學史上最美的文章」。
  • 漸凍人霍金的中國「忘年交」
    儘管如此,他靠眼控儀,花一年時間寫完20萬字的自傳《人生沒有假如:一個漸凍人的悟與行》,激勵病友對抗病魔。 那時,王甲最大的願望是設立中國「漸凍人症」病人專項基金,使國內20多萬「漸凍人」的醫治條件和生活環境得到改善。於是,王甲把第一本自傳的10萬元稿費,捐給了宋慶齡基金會漸凍人基金,並成立「王甲漸凍人關愛基金」。
  • 沒有霍金的輪椅,漸凍的人生也有希望
    米奇·艾爾邦相伴莫裡·施瓦茨/圖自網絡不知道你有沒有想起一本書和一出話劇?美國知名作家米奇·艾爾邦創作的自傳式長篇紀實小說《相約星期二》,故事講述的是作者年逾七旬的恩師莫裡·施瓦茨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即漸凍人症ALS),生死交關之際,學生米奇·阿爾博姆每周二都上門與教授相伴,聆聽老人最後的教誨。
  • 霍金在21歲之前身體很健康,為什麼會突然得了漸凍症?
    眾所周知,霍金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為「漸凍症」。但鮮為人知的是,霍金21歲之前身體很健康,就在21歲生日剛過完後幾天的一個晚上,他突感不適合,第二天起來他感覺身體開始迅速喪失運動能力(其實是神經無法控制肌肉了),也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
  • 核心思維:漸凍症對霍金是福?還是禍?屌絲究竟靠什麼逆襲人生?
    提到霍金,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他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享有非常高的國際地位。除了這些,你可能還知道,霍金還是一個深受漸凍症折磨的人,幾十年來坐在輪椅,但是他滿腦子想的是那些無邊無際的宇宙問題。年輕的霍金是一個極端聰明,但又非常頹廢的人。他每天平均學習時間不超過1小時,大部分時間都跟朋友喝酒聊天。
  • 【科普】「漸凍人」的精神榜樣霍金去世,ALS究竟是種什麼病?
    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嫁給漸凍症連生三娃,霍金和妻子到底誰更勇敢
    明天是霍金離世兩周年。一大早郝姐姐的兩個朋友又槓上了。起因是一個男生說:霍金確診漸凍症後還敢要三個孩子,真勇敢!
  • 霍金作為一名漸凍人患者,是如何生活了50多年的?
    在漸凍人患者裡面,史蒂芬·霍金算是名氣最大的一位了。作為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在英國劍橋大學擔任30年的數學教授。最終於2018年3月14日去世,同時也是一名肌萎縮側索硬化(以下稱:漸凍人)患者,確認「漸凍人」後,他足足又活了50餘年,為什麼他能如此長久的生存呢?我們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篇譯文,從中我們可能學習到一些這疾病方面的知識。
  • 你想過同為「漸凍人」的霍金存活那麼久的原因嗎?
    眾所周知,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也是一名漸凍人患者,那麼,為什麼霍金能活這麼久?我想有很多ALS患者及其家屬都有同樣的疑問,通過今天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助到各位。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1963年,也就是他在剛剛過完21歲生日的時候檢測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當時宣判他只有」兩年「的生存時間,然而,命運並非如此。
  • 霍金21歲癱瘓,婚後卻育有3個子女,那孩子怎麼來的?他這樣解釋
    在牛津大學攻讀自然科學期間,霍金的漸凍症逐漸顯露出來,他發現自己的動作越來越笨拙,後來在牛津大學研究宇宙學時,霍金的講話開始有些含糊不清,這時父母才注意到了霍金的健康問題。1963年,21歲的霍金被確診為漸凍症,醫生甚至對霍金的父母說只有兩年可活了,但兩年間後霍金取得了博士學位,並且留在了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雖然他的病狀越來越嚴重,但他並沒有醫生說的那樣,短暫的度過一生。
  • ALS(漸凍人症):清醒的植物人
    7月以來熱播的韓劇《沒關係,是愛情啊》裡,趙寅成飾演的男主人公張載烈有一個幻想出來的分裂人格。第八集裡這個人格出現了咳嗽、呼吸不暢和手指痙攣等等症狀,而女主人公又提到了ALS,種種跡象表明這個人格很可能患有AL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也就是中文俗稱的漸凍人症。(其實男主人公本體也出現了手部痙攣,他身上會不會其實真的有這種病?
  • 霍金:輪椅上的科學家
    令霍金一家意想不到的是,命運的惡魔正悄然向這個年輕的小夥子走來。1963年,21歲的霍金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在這種惡疾的折磨下,他的身體將會逐漸萎縮,直到因心肺功能喪失導致呼吸不暢而死。醫生的診斷是悲觀的,預言霍金活不過2年。但是兩年後,霍金不僅奇蹟般地活了下來,還順利取得了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並留校工作。
  • 30歲漸凍症小夥的硬核人生:孤苦無依,卻創生命奇蹟
    肌萎縮側索硬化,是一種運動神經元損傷導致其所支配的肌肉無法根據人的意志而活動的疾病,而患此症的病人智力和感知,類似於全身的肌肉慢慢「被凍住了」一樣,喪失其應有的功能,故也稱其為「漸凍症」。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就是一名漸凍人。
  • 漸凍症女孩苦練畫畫30年,仕女圖是她唯一驕傲,專家卻說缺少靈魂
    正如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教授,他的人生格外精彩,但是命運之神對他卻是不太友好。他有著超出常人的智慧和眼界,但是他身體,卻從未正常過。從出生降臨人世,到最後離開世界,霍金教授的身體從沒有享受過一絲的公平,但是霍金教授同樣創造出奇蹟,書寫出自己的篇章。
  • 霍金的大神之路
    《時間簡史》的副題是從大爆炸到黑洞。史蒂芬·威廉·霍金認為他一生的貢獻是在經典物理的框架裡,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變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裡,他指出,黑洞因輻射而越變越小,大爆炸的奇點不斷被量子效應所抹平,而且整個宇宙空間正是起始於此。理論物理學的細節在未來的20年中還會有變化,但就觀念而言,已經相當完備了。
  • 再見,霍金,他的這個病你也可能患上...
    他曾說:「如果宇宙不是你所愛的人的家,那宇宙就沒有什麼意義了。」我們會永遠想念他。霍金的去世,應該不少人會直接想到他的病——漸凍人症。「漸凍人症」是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絕症之一,與癌症和愛滋病齊名。由於「漸凍人症」比較罕見,患病的機率較小,很多市民便誤以為離我們遙遠,但其實.並不是。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神經科主任李中主任醫師提醒,「漸凍人症」及這一類的運動神經元疾病雖說是罕見症,但在臨床上依然可見。前段時間29歲的北大女博士婁滔患上「漸凍症」後,留下「遺囑」要求捐獻自己的器官,用於醫學研究也引發關注。
  • 五大絕症之一的:漸凍症,可以吃維生素B12緩解嗎?一文解惑
    最近後臺有位網友私信問我:我家裡爸爸得了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就是漸凍症,剛確診的時候拄著拐棍還能走路,現在肌肉萎縮連路都不能走了,家裡人都越來越絕望。前幾天在網上查說維生素B12可以治療肌肉萎縮,這是真的嗎?維生素B12真的有用嗎?
  • 全世界都在懷念霍金,安媽卻更關心他的孩子們
    肌萎縮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SL)肌萎縮側索硬化即是俗稱的「漸凍症」,症狀為肌肉逐漸無法動彈,猶如被冰凍住,隨之出現肢體無力、肌肉震顫等症,慢慢會進展為肌肉萎縮與吞咽困難,甚至呼吸衰竭。
  • 霍金的體育人生:算出三獅奪冠的賽艇舵手
    體壇+記者閆羽報導2018年3月14日,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離我們而去——史蒂芬·霍金,《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的作者,在他位於英國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由於患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也被稱作是「漸凍症」),霍金只能長年與輪椅為伴,晚年的他甚至全身癱瘓不能發聲,與人通話也需要通過語音合成器。作為這世上最聰明的大腦之一,霍金卻只有一副虛弱的身體。不過這位科學巨匠生前依然與體育運動頗有淵源。他不僅曾經鍾情英格蘭國家足球隊,甚至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也部分源於他對運動的積極參與。
  •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史蒂芬·威廉·霍金認為他一生的貢獻是在經典物理的框架裡,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變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裡,他指出,黑洞因輻射而越變越小,大爆炸的奇點不斷被量子效應所抹平,而且整個宇宙空間正是起始於此。理論物理學的細節在未來的20年中還會有變化,但就觀念而言,已經相當完備了。1985年,第一次來中國,在科大水上講演廳作天體物理的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