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械字號第一股」能給備受質疑的「醫美面膜」帶來好消息嗎?|醫美...

2021-01-09 健康界

12月中旬,廣州創爾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創爾生物」)在科創板首發通過。創爾生物旗下的知名產品則是械字號「創福康」及生物護膚品牌「創爾美」。此次創爾生物的上市也意味著「械字號」醫用敷貼類產品終於迎來了第一股。

雖然成功上市,但圍繞創爾生物的質疑聲卻從未間斷。此前有媒體質疑作為一家具備科創屬性的科技公司,創爾生物研發費用過低。

據其招股書披露,公司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67%、5.13%、4.70%、5.16%,僅略高於科創板「研發費用不低於5%的」要求。此外,報告期內創爾生物的銷售費用分別佔營業收入比例的44.66%、32.22%、44.72%、37.65%。若按其實際花費估算,報告期內累計研發費用僅不到4千萬元,而銷售費用遠超4億,差值達10倍。

圖片來源:創爾生物招股書

健康界就此諮詢了招商證券投資銀行總部李奇崎博士,他表示,研發投入5%也不能說低,因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投入一般也只有3%的要求。其次,創爾生物持有敷料的國家三類醫療器械證,號稱全國唯二,也算科創屬性。可以理解為創爾生物還是產業裡相對有競爭力的公司,這種競爭力也是促使其最終過會的原因之一。

即便如此,以創爾生物為代表的械字號敷貼產業仍面臨政策風險、過度營銷、產品能力及有效性等諸多質疑。隨著創爾生物的上市,備受質疑的醫用面部敷貼產業有望重振旗鼓嗎?

面部醫用敷貼受追捧

據了解,醫用敷貼(或者說醫用敷料)本是包傷的用品,用以覆蓋瘡、傷口或其他損害的醫用材料。作為創面癒合材料,其在以皮膚、燒傷為代表的傳統臨床醫學領域應用廣泛。

醫用敷貼的產品原理是「溼潤傷口癒合」,指的是傷口局部的溼潤,不會形成結痂。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護理時創造接近生理狀態的溼性癒合環境,就有利於肉芽的生長,便於皮膚細胞的分裂,從而促使傷口的完整癒合。

近年來,隨著醫療美容的火爆,醫用面部敷貼成為了醫美後促使皮膚創面癒合的不二選擇。作為一種更安全、具備國家械字號認證的產品,消費者對此類產品的追逐和喜好程度也愈發強烈。

為了擴大受眾群,也方便消費者更好地理解這一專業醫療器械產品,在早期宣傳中,不少商家及品牌商都打出了「械字號面膜」或「醫美面膜」的概念,用來強調產品的安全性和科技含量。這樣做的好處是獲得三類證後既能進入醫院和美容院渠道,通過專業醫師背書銷售獲得消費者的信任,同時品牌商也大力通過自建網絡銷售和分銷等渠道,進入普通消費者視線。

醫用敷貼多年的消費者夏夏(化名)告訴健康界,自己最早從經常做輕醫美的朋友口中得知醫用敷貼品類,「當時還叫醫美面膜,朋友說是做完醫美項目後,醫美醫院推薦她使用的。她(朋友)告訴我產品是經過國家認證的醫療級面膜,比平時買的普通面膜安全得多。」此後,夏夏曾通過託朋友代買、品牌網絡官方旗艦店購買和從微商渠道購買等多種方式購買多家不同品牌的「醫美面膜」。「小紅書、微博各種網紅都在宣傳種草,作為一個愛美女生,很難不入手。」

根據《我國醫用皮膚修復敷料市場研究報告》數據,近三年我國貼片式醫用皮膚修復敷料市場處於快速成長中,複合增長率超過40%,2019 年消費量達到3.4億片,銷售額超過50 億元。僅在電商渠道,2019 年7月-2020年6月,淘寶天貓平臺上,修護類貼片面膜銷售額 top100的寶貝中,品牌銷售額超過1千萬元的品牌數量就達到了28個。醫用面部敷貼顯然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巨大產業。

上海率先開啟產業規範

2020年8月,有媒體爆料上海市陸續撤銷了多個械字號一類醫療器械廠商的生產資質,共涉及255家企業,這被視為上海市對械字號產品,尤其是械字號敷貼的一記重拳。這背後的原因主要是械字號敷貼,尤其是面部敷貼在營銷上存在虛假宣傳和誇大功效的問題,導致市場混亂,產品良莠不齊。

首先,械字號敷貼類產品並非美容護膚品,而是屬於醫療器械類產品。使用上產品主要是要看其功用,要在其「適用範圍」或「預期用途」允許的範圍內,由有資質的醫生指導並按照正確的用法用量使用,不能作為日常護膚產品長期使用。

其次,械字號敷貼本身功用有限。業內人士告訴健康界,械字號敷貼並不見得比妝字號面膜更加安全有效。因為其作用主要是恢復受損屏障,幫助創面癒合,所以基本不會添加過多的功能性原料。此外由於械字號敷貼幫助創面癒合的特性使得其對膚質正常的用戶而言,補水效果還不如普通面膜。

然而在實際的產品宣傳中,不少械字號敷貼都打著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的名號,大肆宣傳產品在補水、祛痘、抗敏、鎮靜等作用上的「奇效」。此外,由於械字號敷貼屬於醫療器械,所以成分配料表可以不寫全成分,更是無需按照妝字號依成分高低排序的規定書寫。消費者很難清楚地了解產品的實際成分,誇張的美白、補水等效果更無從談起。

圖片來源:電商平臺

2020年11月19日,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上海市第一類醫療器械備案工作指南》,開啟了對第一類醫療器械產品的嚴格監管,對產品備案及生產備案的監管內容劃出了重點,更明確明質酸鈉、膠原蛋白等成分成為重點審核對象。

相關焦點

  • 「械字號面膜」走紅網絡 網售的醫美面膜是真的有用?
    「械字號面膜」走紅網絡 網售的醫美面膜是真的有用? 北京青年報 | 2020-09-11 10:04:41 近兩年,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走紅網絡。這些網售的醫美面膜是真的有用?
  • 「醫美面膜」被叫停,「械字號」美妝的出路在哪?
    大家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女性最愛的"膠原蛋白",可以用於促進創面止血修復,皮膚過敏等輔助治療,也能用於日常舒緩皮膚過敏,淡化痘印等。目前,創爾生物旗下主打兩大品牌,分別是"創福康"和"創爾美"。創福康為"械字號",產品包括膠原貼敷料、膠原蛋白海綿等;而創爾美系列產品則主要為"妝字號",包括膠原多效修護面膜、膠原多效修護原液等。
  • 朋友圈刷屏醫美面膜,別再跟風買了,「械字號面膜」不存在
    大家好啊,歡迎來到今天小欣的醫美面膜頻道醫美面膜今年在各大平臺都是以席捲之勢風靡,而且都被吹得天花亂墜。但是單看醫美面膜的單價真的不算便宜!不少明星也是對醫美面膜寵愛有加~帶我沉迷小紅書的女性還是林允,而她最近又成功滴颳起了「醫美面膜」這股風。
  • 藥監局發文:沒有「械字號面膜」,警惕醫美面膜這個消費陷阱!
    最近幾年醫美面膜風特別大,什麼美白、抗皺、祛痘、抗過敏,仿佛所有的皮膚問題,只需一片醫美面膜就能搞定。所謂醫美面膜就是「械字號面膜」,或是打著「醫學護膚」旗號的妝字號面膜。這類面膜標榜自己標準更嚴、功效更強、安全性更高,聽起來仿佛很可靠。不少商家會在頁面的顯眼位置標記「械字號」字樣,並曬出自己的醫療器械註冊證。
  • 「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比普通面膜更適合消費者使用嗎?
    「能祛痘、消痘印、收毛孔、抗衰老、修復敏感肌……」一段時間以來,被一些商家稱為「拯救皮膚神器」的「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等頗受追捧,藉助電商平臺、社交媒介等營銷渠道,成為流行的護膚用品。 「醫美面膜」的叫法 是商家創造出來的 「90後」女孩小李告訴記者,自己第一次使用「醫美面膜」是在2014年,在北京某三甲醫院皮膚科做了雷射治療後,醫生給她開了一款膠原蛋白敷料,其用法和外觀與普通面膜類似,但價格高出好幾倍。「薄薄一層,用完感覺比較溫和。」 2018年前後,她發現這款敷料開始在網上爆紅,並被冠以「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的名號。
  • 「械」字號面膜不存在了,也沒有「醫美面膜」這種說法
    前幾年「醫美面膜」的風真的太大了~各種美白祛痘旗號滿天飛,沒用過幾盒醫美面膜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會護膚。但是!就在前幾個月,藥監局發文宣布「械」字號面膜不存在,也沒有「醫美面膜」這種說法!我們說的「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
  • 「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比普通面膜更適合消費者使用嗎?事實...
    8月24日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喬彩、王晶玥)「能祛痘、消痘印、收毛孔、抗衰老、修復敏感肌……」一段時間以來,被一些商家稱為「拯救皮膚神器」的「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等頗受追捧,藉助電商平臺、社交媒介等營銷渠道,成為流行的護膚用品。
  • 醫美級護膚品年銷量近10億!械字號面膜好在哪裡?
    醫美級護膚品年銷量近10億!械字號面膜好在哪裡?近年國貨護膚品崛起颳起了一股醫美風,越來越多美眉們也開始了「醫美面膜」的追捧之路。在去年的雙11,醫美品牌械字號銷量更是高達10億!然而,很多女孩子對醫美面膜的概念其實很模糊,在沒了解清楚的情況下就開始了盲目跟風,這也是導致近年來「醫美面膜」身價不斷上漲的原因,一片「醫美面膜」的價格甚至是「妝字號」面膜的數倍!在小紅書、微信、百度等平臺上就可清晰看到消費者對於醫美面膜的追捧。
  • 醫美級護膚品年銷量近10億!械字號面膜好在哪裡?
    近年國貨護膚品崛起颳起了一股醫美風,越來越多美眉們也開始了「醫美面膜」的追捧之路。在去年的雙11,醫美品牌械字號銷量更是高達10億!然而,很多女孩子對醫美面膜的概念其實很模糊,在沒了解清楚的情況下就開始了盲目跟風,這也是導致近年來「醫美面膜」身價不斷上漲的原因,一片「醫美面膜」的價格甚至是「妝字號」面膜的數倍!
  • 「醫美面膜」查無此人 美白抗皺「械字號」做不到
    央廣網北京9月2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近兩年,所謂的「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的風是越刮越大,相關的各種達人分享、推薦和測評也是不少。帶上「醫學」「醫療」這類的字眼後,暗示給人一種好像更值得信任、信賴的感覺。在一些商家那裡,這類「醫美面膜」被當做了「全能型」選手,從保溼修復到祛除痘印,再到美白抗皺,它都有效果。
  • 「醫美面膜」查無此人 美白抗皺「械字號」做不到
    央廣網北京9月2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近兩年,所謂的「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的風是越刮越大,相關的各種達人分享、推薦和測評也是不少。帶上「醫學」「醫療」這類的字眼後,暗示給人一種好像更值得信任、信賴的感覺。
  • 「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有神效?國家藥監局發聲:根本不存在!
    最近國家藥監局發布提示:不存在械字號面膜,消費者應警惕面膜消費陷阱。 在選購面膜時,消費者往往被推薦使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或者被冠以「醫學護膚品」的「妝字號面膜」等。這些面膜在網絡上銷售火爆,不少網紅直播間都在推薦,據稱比普通面膜標準高、功效強、更安全。
  • 範冰冰小紅書推薦面膜,十款醫美面膜大盤點,都是械字號!
    不過範冰冰的皮膚是真的不錯,難怪範冰冰人稱「面膜狂魔」。範冰冰在小紅書推薦的面膜有很多,除了最著名的酒粕面膜,她還推薦過一些醫美面膜,非常適合一些有醫美需求或者做過醫美手術在恢復期的姐妹。醫美面膜其實叫做醫美敷料,是醫美手術之後用於恢復的敷料。嚴格意義上的醫美面膜都是械字號,屬於醫療器械,妝字號的面膜其實只有日用品標準。論補水能力,械字號面膜沒有同價位妝字號面膜效果好。
  • 高價買「械字號」面膜做日常護膚產品?「醫美面膜」的這些坑,你掉...
    不知從何時起,越來越多愛美者開始追捧一類「械」字號的面膜,並把它統稱為「醫美面膜」。「工序嚴格、更安全、效果更佳」等等溢美之詞全部指向它,導致「醫美面膜」身價逐漸上漲,一片的價格甚至是「妝」字號面膜的數倍。
  • 「醫美面膜」拯救爛臉? 「械字號面膜」並不存在
    網購各類美妝護膚用品,如今在年輕人群體中已成為流行的消費方式,其中面膜的購買量巨大。各大電商平臺上所售的面膜種類繁多,卻魚龍混雜。有的電商宣稱,美白、抗皺、祛痘……只需一片「醫美面膜」或者「醫用面膜」就能搞定。特別是「械字號面膜」,被很多年輕女性奉為「爛臉救星」的明星產品。
  • 「醫美面膜」等械字號產品 按下暫停鍵
    2020年上半年以來,上海數家具有一類醫療器械生產資質的械字號生產企業被撤銷資質,《指南》的發布,無疑證實了一點——披著「醫用」外殼,打著「強效安全」口號的「械字號面膜」「醫用面膜」,被按下了發展的暫停鍵。上海將成為先行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上海市持有一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有255家,佔比達26.7%。
  • 「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充斥電商平臺 國家藥監局:禁用此類名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奇奇) 近日,隨著醫療美容市場的逐步擴大,「械字號面膜」在朋友圈颳起了一陣熱潮,各大品牌旗艦店用「醫美面膜」、「無菌」等字眼吸引著消費者,銷量非常可觀。1月2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化妝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費陷阱》,官方澄清不存在所謂的「械字號面膜」,不能用「醫用面膜」作為名稱。「妝字號面膜」不能宣稱「醫學護膚品」,不能稱為「藥妝」產品。
  • 「醫美面膜」真的那麼神奇嗎?當心「醫美面膜」陷阱
    #「能祛痘、消痘印、收毛孔、抗衰老、修復敏感肌……」「械字號面膜」「醫美面膜」一段時間以來,被一些商家稱為「拯救皮膚神器」藉助電商平臺「面膜」為名稱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傳詞語「械字號面膜」真不存在?
  • 醫美面膜真的醫用、安全?不法商家打著「械字號」幌子誇大宣傳
    &nbsp&nbsp&nbsp&nbsp面膜豈能「如此包裝」(新視角)&nbsp&nbsp&nbsp&nbsp在一些社交、電商平臺,一種叫做「醫美面膜」的護膚品廣告勢頭強勁。
  • 網紅醫美面膜真的是「良藥」?
    近兩年,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走紅網絡。這些網售的醫美面膜是真的有用?多位醫生就此表示,醫美面膜相當於皮膚科的「創口貼」,對於美容護膚方面的作用不如普通面膜。醫美面膜成網紅使用者感受各異「能夠加速創面癒合」「能夠治療皮炎」「能夠祛除紅血絲」……諸如此類的宣傳語近年頻繁地出現在網售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的宣傳上,讓人們覺得,醫美面膜無論從安全性還是護膚方面都超越了普通面膜的存在。在醫美面膜流行初期,為了能買到只有醫院才有的醫美面膜,許多人可謂煞費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