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霾尚未消散去
口罩遮掩了笑容
讓人想念平日裡的惠安美食
雖不知道疫情還要持續多久
但真的好想念
隨和親切的鄉音 | 車水馬龍的街道
充滿香味的空氣 | 熙熙攘攘的夜市
隨性肆意的市井 | 治癒人心的美食
圖|莊德平
堂食已經恢復
那些心心念念的美食
它們終於回來了
讓身處非常時期的我們
積攢著期待與希望
再吃一次那些治癒人心的美食
餘甘的口感先酸後甜,咀嚼過後口齒間留有餘甜,可謂是「苦盡甘來」。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惠安.餘甘-
苦盡甘來
陰霾散去之後,陽光終會普照。我們定會像這果子一樣,「苦盡甘來」。
餘甘不止於味道,味道不止於味蕾,味蕾不止於舌尖上的享受。正如,餘甘承載了惠安人「苦盡甘來」的美好回憶。
圖|鄧文祥
面線糊,是閩南地區獨特的經典小吃。琳琅滿目的配料,想加啥就加啥,魷魚、豬肝、蝦仁、海蠣、滷蛋,不同食材混合在一起,更有別樣的美味。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惠安.面線糊-
想加啥就加啥
一碗料足味美的面線糊下肚,喚醒的不僅是人們的胃,還有這個沉睡了的惠安。
這段時間,一碗麵線糊顯得彌足珍貴,反倒讓我們明白,這個城市的味覺之本,就是這道平凡小吃。
黃塘土雞湯
讓惠安人最津津樂道的湯水,首推「黃塘土雞湯」。
盛上一碗,湯水清澈,幾乎沒有油花,香氣襲人。輕輕抿一口,肉質鮮嫩,毫不油膩,沒有一點兒肉腥味,湯水鮮美無敵,令人慾罷不能。
幹了這碗雞湯,復工更有力量!別小看這碗熱氣騰騰的老火湯,它可以驅散疫情之下的陰霾,溫暖惠安人的胃。
「因戰亂時軍糧短缺,便將魚肉處理成魚卷,加長食物的保存時間,以此緩解軍糧不足的問題。」所以,這道美食蘊含著人們對團圓的嚮往和祝願。
崇武魚卷
如今,崇武魚捲成為了惠安人難以忘懷的鄉愁。
待疫情過後,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和家人朋友相聚一堂,共同品嘗這道「團圓」佳餚。
圖|鄭燕東
炸粿皮薄而酥脆,內餡勁彈而不黏,令人食慾爆棚。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惠安.炸粿-
久違的「舌尖味」
剛咬下的第一口是帶著酥脆的焦香,而第二口則是可以感受到誘人的海蠣與汁水飽滿的瘦肉在慢慢充盈著舌尖。
雖然平常在中新花園、中山北街、塗寨街尾、小岞街頭賣炸粿的小攤沒了蹤影,但是我們相信很快能再聞到那久違的飄香。
到時候必須趁熱吃一口,體會那種滿口香脆的幸福感。
圖|莊劍鋒
口酥,是忘不了的兒時味道,一聽到口酥二字便令人流下了口水。
香脆可口的口酥呈月牙狀,剛起鍋時金黃誘人,咬下後酥脆的表皮混著香甜的花生餡,令人回味無窮。而在我們的記憶裡,沒有比口酥更酥的食物了。
圖|陳海平
地瓜粉團以地瓜粉為主,配上炒熟的花生米,小白菜米粉和小魚丁,淋上大骨或雞肉熬至而成的高湯,又香又甜。
圖|下廚房
咬下一口,驚喜在舌尖中瞬間綻放,多層食材的鮮香在口中蕩漾開來。
地瓜,承載的不僅是過去的生活回憶,還有對惠安這片土地的情愫。它是時間的味道,也是故土的味道。
圖|小岞萬事通
在小岞的海鮮特產中,小岞魷魚乾在福建最負盛名,漁民將捕撈上來的魷魚劈開,穿成一串掛起,曬乾後製成魷魚乾。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惠安.魷魚乾-
海味乾貨的C位
魷魚乾不但味鮮肉美,更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可存放達一、二年之久,為小岞一大特色風味。
待疫情過後,不如投身小岞的「夜宵江湖」中,吃些魷魚乾,配些小酒,決戰到天亮!
圖|康麗瓊
在惠安人的美食記憶中,大多不是山珍海味的饕餮盛宴,而是一道道飄溢著「家的味道」的家常小菜。
圖|蘇暉
雖然疫情把人們關在了家裡,卻也給了我們一個契機,開始重新審視生活,審視我們自己和家人的關係。
美食,不僅僅滿足我們的舌尖味蕾,更能喚醒美食背後的美好記憶。
圖|陳志宏
家的味道,不僅關乎美食,更關乎心靈。
End
圖|劉傑輝
雖然已恢復開放
但個人防護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請再等一等
待疫情真正結束那天
我們痛痛快快地扎進
惠安最美味、最溫暖的美食中
到時我們說一句
「哩厚,呷未?」。
END
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編輯:黃健
二審:蔡麗蓉
三審:曾世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