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人唯孤獨,方能出眾

2020-12-26 騰訊網

小隱隱於世,大隱隱於野。

莊子說:「獨來獨往,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人生在世,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因為生而不同,所以難免會感到孤獨。

於是我們看到獅子一般的強者都在獨自行走,只有牛羊那樣的弱者,才成群。

孤獨會讓一個人變得出眾,而不是合群。

1

孤獨,讓我們更加強大

楚王派人來請莊子出任相國,而彼時的莊子還在釣魚。

莊子給楚王的使臣講了一個故事:

我聽聞,楚國有一隻活了三千歲的神龜,死後屍體被供奉在廟堂之上,受到朝拜。

你認為,對於這隻烏龜而言,是死後供人朝拜更開心,還是活著在泥漿裡搖尾巴更快樂?

使者回答:「自然是在泥水裡搖尾巴比較自在。」

莊子笑著說:「那麼諸位請回吧!我也想在泥水裡搖尾巴。」

享受孤獨,就是不去犧牲自己的感受迎合他人。

有時候,心靈的自由,可以勝過他人口中的功名利祿。

學會高質量的獨處,也是享受自己的人生。

高質量的獨處,是一種心靈深處的滿足和歡愉,他與物質無關,與利益無關,而是一種修行。

有一句古訓是這樣說的:「小隱隱於世,大隱隱於野」。

最好的修行不是在深山古剎中,讓自己獨處的時間精緻到極致,也不失是一種隱逸之風。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孤獨可以使人能幹,也可以使人笨拙。」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政治理想和才華不被君王所接受,甚至在當時的政壇上受到了排擠。

孤獨和質疑充斥著他的一生,也造就了他的一生。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屈原詩作中浪漫的故事和瑰麗的色彩,才會愈發感動人心。

經歷可以磨鍊一個人的意志,孤獨也可以成就一個人的才華

懂得享受孤獨的人,才懂得如何讓自己的靈魂變得強大。

2

孤獨,讓人靈魂高貴

《惠子相梁》中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惠施在梁國做相國的時候,莊子準備去拜訪惠施。

有個好事的小人挑撥惠施:「莊子這一來,是想取代您,當相國呀。」

惠施當然是不不願意的,立刻派人在全城搜捕了三天三夜。

莊子非但沒有害怕,反而主動找到了惠施,他說:

「你知道南方有一種叫做鵷鶵的鳥麼?

它從南海飛往北海,沒有梧桐樹就不棲息,沒有竹子的果實就不進食,沒有甘美的泉水就不飲水。

這個時候,貓頭鷹抓住了一隻腐鼠,它仰頭看著鵷鶵正好飛過,從喉嚨裡發出『喝』的響聲來保護自己的食物。

你今天這個樣子,不正是在用梁國來嚇我麼?」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不是每一顆星星都喜歡閃耀在夜空裡,也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相同的志向。

有這樣一個女孩,她不愛打遊戲,也不喜歡追星,最喜歡的東西竟然是詩詞和古典名著。

就在這個娛樂至上的年代,這個女孩卻將2000首古詩爛熟於心,經典名句信手拈來。

這樣的女孩或許不會成為閨蜜圈子裡的那個人氣王,卻在高二的時候收到了北大拋出的橄欖枝,高三的時候考上了清華。

這個女孩,就是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奪冠的武亦姝。

不要總委屈自己的才華去迎合大眾,你有自己的世界,自然也會有自己的未來。

孤獨可以讓人更加了解自己,更加明白自己這輩子擅長的是什麼,想要的是什麼。

目標明確的人,自然不會因為一隻小老鼠,就放棄自己心中的醴泉。

人格本無貴賤高低,但是心靈卻有不同層次。

別人眼中的踽踽獨行,也可以是一場屬於智者的精神狂歡。

孤獨,使人的靈魂格外美麗。

3

孤獨,讓我們認清自己

莊子講過一個關於空船的小故事:

從前有一位船家正在擺渡,突然被迎面而來的另一艘船撞上了。

船家自然很惱火,他對著撞過來的船大聲謾罵,後來卻發現這是一艘空船。

船家的火氣頓時消散,反而大笑起來。

莊子說:「唯至人能遊於世而不避,順人而不失己。」

所謂孤獨,並不是要我們消極避世,而是要求我們磨鍊出空船孤舟一般的心態。

心中無我的人,就像是水上的孤舟。自己享受著孤獨,也不會觸犯別人。

放平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不需要待人太過苛刻,更不需要對待自己太過放縱。

我們獨自一人來到這世界上,最終也會獨自一人離去。人生,不過是個不斷與自己和解的過程。

蘇軾在剛剛被貶謫到黃州的時候,心中自然也是苦悶的。

除卻在政壇上飽受歧視的孤獨,更有貧、病、懼三座大山壓著這個還來不及老去的中年男人。

可是他沒有被眼前的窘境擊倒,而是率領全家大小在坎坷堅硬的山石和荒草間耕種,苦中得樂為此地命名東坡,開始自稱東坡居士。

此外,他還在山坡上蓋起了一座小草棚。每年冬天就獨自去畫雪景,還給草棚起了雪堂這個浪漫的名字。

獨處,讓人自省,讓人知道要與命運和解,正是需要一份波瀾不驚的心態。

漸漸地,蘇軾學會了豁達隨性,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瀟灑的一位文學家。

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

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卻能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高質量的孤獨,永遠勝過低質量的隨波逐流。

我們永遠無法改變世俗,但世俗也別想輕易改變我。

5

孤獨,讓我們出眾

莊子在《逍遙遊》裡寫了關於鯤鵬的故事。

北冥的鯤可以化作翱翔天際的大鵬飛往南冥,此鳥一日就可以飛行幾千裡,雙翼就像天際的雲彩一般寬大有力。

蜩與學鳩卻要嘲笑鯤鵬:「我們飛翔數仞之高,在蓬草和樹枝之間翱翔,這就足夠了,何苦要飛往南冥呢?」

每個人的格局不用,想法和做法自然也會不同,蜩與學鳩不懂鯤鵬身上的責任,鯤鵬自然也看不上翱翔蓬蒿之間的「自在」。

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從北冥飛往南冥的旅程。你的世界,他們不懂。

這世界上,很多路只能一個人走,很多事也只能獨自完成。

與其在虛妄的熱鬧中迷失自己,不如堅守本心做好自己。

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苦苦獨行,很少有人懂得感同身受。

耐得住孤獨的靈魂,總會更加強大。

越是有才能,有夢想的人,就越能享受孤獨,利用孤獨。

而那些沒有勇氣面對孤獨的人,只能折斷自己的羽翼,在粗俗的談資中泯然眾人。

蘇軾曾經這樣描述自己的謫居生活: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孤獨或許冷清,但是並不可怕,每隻孤鴻的翅膀之上,都會灑滿純潔的月光。

沒有什麼比不被打擾的孤獨更加鍛鍊人,更加成就人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時間將磨平我們的稜角,經歷也能教會我們在獨自一人的時候笑對人生。

等你遍歷人生,你就明白,人唯孤獨,方出眾。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聯繫我們,會24小時內刪除並表示歉意。

此時此刻,請在右下角點個「在看」吧!右上點「···」可分享朋友圈。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相關焦點

  • 孤獨,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昨天在後臺收到讀者留言:我覺得特別孤獨,每天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走過擁擠的街頭。 除此之外,他還喜歡做手工,給妻子縫包包,給女兒做糖人,將生活活成詩意。 對此,馮小剛笑話他總是一個人宅在家裡。
  • 你要耐得住寂寞,在孤獨中積蓄力量,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
    1.你要耐得住寂寞,在風雨狂疾時保持平靜,才能定得住腳跟,所有最強有力的力量都來源於安靜,你的平緩,你的內心堅定的力量,越能帶給你美好You have to endure loneliness, keep calm when the wind and rain raging disease, in
  • 莊子: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莊子大意:人生當作短暫虛幻的夢境,可是如果夢不是夢呢?那麼人生怎麼辦呢?就把它當做是夢。感悟: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是一種比較超脫的境界,將人生比作一場夢,我們是做夢的人,也是別人夢中的人。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 莊子:一個人真正的強大,是從獨來獨往開始的
    石說:「我確實能削掉人鼻上的汙點,但是,我那位施技的搭檔已死去很久了。」故事講完,莊子喟嘆道:「自從惠施死去,我便沒有了施技的搭檔,無法再論辯了!」他轉身朝惠施的墓碑一拱手:「我雖居於茫茫人海之中,卻比你躺在這裡還孤獨!」
  • 莊子|至樂
    人也孰能得無 為哉!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 ,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 :「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 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 ,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 行也。
  • 閒話漢字——莊子箕踞鼓盆歌
    箕宿(網絡圖片)箕踞,又作箕倨、箕坐,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腿向前伸開,像個簸箕的形狀,這是一種不拘禮節的坐法,也是對人不恭的坐法。因上古無椅凳,人們席地而坐,坐則如跪,行則膝前,足皆向後,以是為敬。《莊子·至樂》:「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莊子老婆去世,好友惠施前往弔喪,卻發現莊子如簸箕般坐著,敲著瓦盆唱著歌。
  • 莊子·外篇·至樂
    故曰天地無為也而無不為也,人也孰能得無為哉!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
  • 其實,享受孤獨和自由,就是在享受人生
    孤獨是一種狀態,一種圓融的狀態,孤獨者都是思想者,並非是受到情慾誘惑或責任束縛的那種個別人眼中的人,那種將自己展現給外界的人。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具有一種可以寬納一切的精神狀態。莊子說:「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 莊子的10個段子:小故事,大智慧!
    但是,莊周突然醒來之後,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蝴蝶變成了自己。到底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生死之間,是否只是一場大夢?莊子借夢蝶,模糊了真實和夢幻的界限。夢裡是真的,還是現在是真的?如果我們活在一場夢裡,那麼夢醒時分才是我們回歸真實的時刻吧。
  • 孤獨,是一個人最高貴的自由
    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熱鬧是別人的狂歡,孤獨是自己的自由。  一個人左右逢源,未必能和自己好好相處;  和別人打成一片,未必能忍受一人時的孤獨。  有智慧的人,都喜歡獨處,內心清靜,便是自由。  《莊子·天運》中講:「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不是在乾涸的池塘裡相濡以沫,而是在各自的江河裡盡情暢遊。  人情世故,有太多逼不得已;世事喧囂,要留些空間給自己。  孤獨是人生常態,做自己的知音,不必向他人尋求。
  • 莊子:心齋與坐忘,兩種重要的修養方法
    所謂「虛而待物」,即是說空明之心乃能涵容萬物,有如蘇東坡所說:「空故納萬境」。而「唯道集虛」,正是說「道」會集於空明靈覺的心境。莊子有關「心齋」的學說,一共只有46個字,而其中蘊含著的意趣和哲理卻一直為後人所引申,而莊子的突出心神作用及其氣論,對後代文藝理論有著深遠的影響。在當代學人中,徐復觀先生對以「心齋」為核心的莊子心學所作出的評價,最引人關注。
  • 《莊子》:懂得避其鋒芒,方能保全自己,無用即為大用
    有很多人總是追求著有用,希望自己作為的東西有用,有價值,能給自己帶來名利,能給自己帶來直接的回報。 有一些人或者一些事情,能夠以無用的狀態存在的時候,他也能免遭鋒芒畢露,避免被人推上風口浪尖,這樣的狀態,以柔弱自居,才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
  • 莊子的人生哲學二
    ——三石中國古代就有一種隱士傳統,從先秦一直到晉代,我們都知道有很多隱居於山林的隱士,我們認為他們有超脫的智慧,但這並不是莊子所讚賞的,莊子所讚賞的方外一定不是逃到四方之外某個無人知曉的山林之中生活,莊子的方內和方外實際上是一個世界。
  • 莊子:諸子百家很熱鬧,而我只想一聲冷笑!
    戰國時期是一個熱鬧的時代,而身處戰國時代的莊子,卻是一個很冷的人。因此,讀懂莊子的第二個關鍵詞,就是冷。戰國是一個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代。而莊子就是那個熱浪滔天的時代中,孤獨的、冷眼旁觀的思想家,他習慣於冷笑一聲,然後躲在世界清冷的角落,進行著自己的冷思考,做一個冷靜觀察冷到骨子裡的思想者。孔子的仁愛,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愛,荀子的禮法兼治和韓非子的法術勢統一,都是為了救世,為了救己,雖然性格不同,但他們都熱情似火。
  • 秦時明月:什麼是孤獨?誰是最孤獨?唯獨劍客不能說
    孤獨?何為孤獨?--話無處可說,心無處可交我剛看秦時的時候覺得大叔最孤獨,一個人在一群人中獨自行走,拿著劍,獨自行走,仿佛超脫世外,沒有一個朋友。"劍,本來就是孤獨的"而作為劍聖,一個對劍有著極高領悟的人,更是孤獨的他沒有朋友,唯一一個他自己承認的朋友,據說死在了他的劍下……劍要遠離感情。。好不容易有官配了,蓉姐姐又為她躺屍到第五季最後一集。越厲害,就越孤獨。但是後來,去了墨家,墨家也把他當朋友了,也有蓉姐姐喜歡他才不那麼孤獨。所以大叔不是最孤獨的。
  • 在喧囂中刻意尋覓孤獨,品味寂寞,提升或自救之路
    唯於偉人之中,寂寞一生者之精神作用,遠較及身聞達之流,更能使人崇敬與嚮往,卻是一個事實。湖南衛視的汪涵,算是寂寞高手。他把長沙繁華地帶的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別出心裁地設計成了私人影廳,時常深夜錄完節目後獨自到這裡,選一部開心的片子,鬆弛緊繃的神經。
  • 莊子的10個段子:小故事,大智慧
    但是,莊周突然醒來之後,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蝴蝶變成了自己。到底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李煜曾有詩: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生死之間,是否只是一場大夢?莊子借夢蝶,模糊了真實和夢幻的界限。夢裡是真的,還是現在是真的?如果我們活在一場夢裡,那麼夢醒時分才是我們回歸真實的時刻吧。
  • 莊子的10個故事:小故事,大智慧
    但是,莊周突然醒來之後,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蝴蝶變成了自己。到底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李煜曾有詩: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生死之間,是否只是一場大夢?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壽。」    聽了此話,莊子說:「樹不成材,方可免禍;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弟子恍然大悟,點頭不已。
  • 莊子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莊子與弟子,走到一座山腳下,見一株大樹,枝繁葉茂,聳立在大溪旁,特別顯眼。但見這樹:其粗百尺,其高數千丈,直指雲霄;其樹冠寬如巨傘,能遮蔽十幾畝地。莊子忍不住問伐木者:「請問師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無人砍伐?以至獨獨長了幾千年?」伐木者似對此樹不屑一顧,道:「這何足為奇?此樹是一種不中用的木材。
  • 王爾德:「如果你們真正了解莊子,一定會吃驚得發抖!」
    莊子的幽默感深深地吸引著王爾德:莊子可以用有趣的寓言表述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是表面上的一層幽默,更讓人著迷的深層次幽默感,就是莊子對於能用這種幽默感來批評世俗的價值觀念,他順其自然的讓生死、貴賤、貧富、壽夭、窮達、禍福、智愚乃至是非也失去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