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對人體有益,在進入人體腸道後有活性作用,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不是吃益生菌多多益善,吃的越多對人的身體越有好處,那關於益生菌有哪些誤區呢?我們又該如何吃益生菌對身體更好呢?
服用益生菌的誤區
誤區一:寶寶腹瀉好了就不用服用益生菌了
寶寶腹瀉恢復期,大便不可能立即恢復正常,此時應繼續服用益生菌。益生菌通過調理腸道菌群,不僅可以保護腸道黏膜、抑制腸道內的有害菌,還助於營養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建議寶寶腹瀉停止後繼續服用益生菌1-2周。
誤區二:酸奶可代替益生菌
臨床曾見過,母乳餵養的6個半月寶寶排便費力,大便乾結,媽媽給寶寶餵了酸奶,目的是補充益生菌。她認為酸奶為食品,至少比藥物安全。結果兩次餵養後,嬰兒開始哭鬧、腹瀉、大便帶血、溼疹加重—典型的牛奶蛋白過敏現象。寶寶1歲內不應接受鮮奶及其製品。酸奶也是鮮奶製品。
誤區三:益生菌含好菌,所以可以長期服用
最好不要長期吃。雖然益生菌對寶寶的腸胃起到調節腹瀉和便秘的雙向作用,但經常服用的益生菌也僅限於一至三種臨床治療效果較好的菌株,而腸道內的有益菌株是遠不止這幾種的,是需要通過正常飲食來自我調整的。
因此,如果寶寶並沒有出現消化道問題,那麼不需要長期服用益生菌了,只是在寶貝生病期間、消化欠佳期間、出現胃腸道問題期間才有必要服用。
同時,注意均衡飲食,這樣更有利於腸道自身正常菌群的培養。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的腸胃一貫較弱,那麼,在已經規律服用益生菌一段時間後,可以逐漸減量直至停止服用,以給腸道一個適應期。
誤區四:不管菌種
益生菌的功效是以「菌株」為準的,並非所有菌種益生菌都具有一樣的功效。目前公認的菌種是以乳酸菌和雙歧桿菌為主的「符合活性益生菌」。
生菌是對腸道有益的細菌,過期或保存不當的益生菌不僅會失去活性,還有可能滋生有害細菌。所以家長們在給孩子服用益生菌前要注意產品的保質期。
益生菌怎麼吃?
1、溫水衝調
水溫為35-40℃,千萬別用沸水衝泡,那樣會「燙死」益生菌!35-40℃的溫開水剛剛好。衝泡的時候,先調好水溫,再將粉劑的益生菌衝入溫水中,保證菌群的活性。衝調後也不適宜再加熱,同樣的原理,高溫環境中的益生菌,活性降至零點,只剩下一堆菌的「屍體」,喝下也對人體沒有什麼益處,不如不喝。
2、進食後20分鐘後服用
益生菌最好在飯後20分鐘後服用,因飯後胃酸濃度降低,更有利於讓活菌順利到達腸道發揮作用。進入胃的食物可消耗大部分胃酸,更有利於讓大部分益生菌活著進入小腸,否則即使是被選出的已確定能到達小腸的益生菌菌株也難免會遭受損失,令其功效打折。
3、衝好後半個小時內服用
益生菌是個傲嬌的菌,經不起等待,要麼及時喝,否則「他」會死悄悄。所以,益生菌衝泡後要及時服用,時間放久了,益生菌會死亡,這樣服用效果也就大大降低了。
4、聯合用藥遵醫囑
藥物之間相互作用較為複雜,故同服多種藥物時.建議諮詢醫師或藥師專業意見:
1)、與抗生素聯用:益生菌製劑為「活」的微生物,應避免與抗生素同時服用,以免影響療效。如需聯用,宜加大益生菌劑量或間隔2—3小時以上而個別菌種。如布託酵母菌對抗生素不敏感,可與抗生素聯用。
2)、與吸附劑聯用:常用吸附劑包括藥用炭和蒙脫石散,可作為止瀉藥使用,由於該類藥品具有豐富的空隙,具有較強的吸附力,與益生菌製劑聯用,可能會產生吸附益生菌的現象.削弱藥物療效。因此,如需聯用,最好間隔2~3小時以上二
3)、與非抗生素類殺菌劑聯用: 鉍劑(胃黏膜保護藥)能在胃黏膜潰瘍處形成保護膜,並能殺滅幽門螺桿菌,但同時也能殺滅雙歧桿菌、乳桿菌等益生菌。因此,同樣需間隔2-3小時以上服用。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您可以在公眾號菜單欄【育兒工具】的問答欄目裡問問題,我和我的團隊會盡力回復大家。
1、 微博:@鮑秀蘭
2、添加「讓寶寶更健康」微信號(id:baolanbeibei2005),更多專業醫生在線解答育兒問題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