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酒文化一直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世俗的酒遇上高雅的詩歌,它們就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內涵,比如,文人借酒以消愁苦,酒也在此時成就了他們,他們在世俗社會中所遇到的所有情感都在這一時刻宣洩出來:難得一覓的知己情、曲終人散的孤獨感、懷才不遇的憤懣、睹物思人的憂愁、求賢若渴的決心……
詩人的細膩心思也都通過酒的展現一覽無遺。比如李太白的灑脫、杜工部的憂國憂民、範仲淹的心懷天下、蘇東坡的離愁別緒……這些也不難看出,唐宋是包容的時代,是詩人百花齊放的時代。
著名作家蔣勳曾說過「唐代是文學史上的一個花季」。在這樣美麗的花季時代,酒與詩歌的結合也有了些許浪漫色彩,山山水水的刻畫讓人不免對生活也有了不少憧憬。喝墨水小酒館今天邀請各位酒客墨客一起來品品佛系詩人王維畫中詩酒。
生在大唐盛世,享受過繁華,見識過邊塞,王維的詩歌被稱讚為「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在他的詩裡,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所描繪的景色都表達了彼時彼刻的心情。他是唐朝最有煙火氣的佛系詩人,但活得豁達通透如王維,也愛飲酒,隨著酒的作用也難免將自己一些充滿愁緒的感悟和態度盡情地宣洩在詩歌裡了。當年齡和境遇開始變得不同時,詩裡流露的感情也大不一樣了。喝墨水小酒館裡一起喝墨水、賞詩:
《少年行》其一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這首描寫少年遊俠的作品,組詩以浪漫的筆調謳歌了他一身浩氣,志在捨身報國,有著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遊俠精神,表現出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這些都與王維的少年時期分不開。
全詩描寫了俠少歡聚痛飲的場景。新豐盛產的美酒,價值萬貫,出沒都城長安的遊俠多是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大家相逢時意氣相投,痛快豪飲,駿馬就拴在酒樓下垂柳邊。鬥酒鬥詩喝墨水酒數杯。
細細品讀他筆下的少年遊俠形象,和盛唐其他詩人創造的形象一樣,實際上是時代理想的人格化寫照。這四首絕句獨自成篇,各有側重,但又蟬聯而下,互相補充和照應。用筆或實或虛,或顯或隱,舒捲自如,不拘一格,成功地譜寫了一支朝氣蓬勃、富有青春旋律的進行曲。
意氣風發的少年,想必懷揣滿腔熱血,與半路結識的朋友相談甚歡,一定會馬上開懷暢飲「鬥十千」。這是俠義之士的「酒逢知己千杯少」!
王維能描寫出「相逢意氣為君飲」這樣一種恣意灑脫和坦誠相待的態度,也難怪後來不管經歷多少人生的起起落落,他都能坦然面對。
少年的王維也曾與當時長安城裡無數激昂豪邁的年輕人一樣,渴望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一展宏圖。19歲的王維得償所願地被京兆府點為頭名,21歲就中了進士。他生在了最好的時代,開元盛世攜初唐以來的數代積累,正在世間徐徐展開其空前繁華的一面。那是最好的國度,也是最好的京都,更是詩人最好的年華。
歷經繁華的他,卻在繁華之中學會了享受孤獨,身處煙火氣最為旺盛的凡世,心卻在學著嚮往幽幽山水,因為命運的跌宕起伏在教他更為緊要的人生態度。
年少得意的王維曾「一日看盡長安花」,但很快卻因為署中伶人舞黃獅子犯禁而受牽連被貶。開元九年秋,王維離開長安,前往濟州任司倉參軍,淪為一介看管糧倉的小官。
在偏僻荒涼的濟州,曾煊赫一時的少年進士王維也曾被人遺忘,「此去欲何言,窮邊徇微祿」,但佛系豁達如他,早已學會將世事看得通透,於是多年兢兢業業,不憂不懼,不怨不恨,默默做好分內工作。
終於,張九齡上臺之後,發現了王維這匹千裡馬,於是他重新出仕,先後在洛陽和長安任右拾遺。然而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接連出現的重大變故打破了他對未來的希望。
張九齡的因讒失勢,使得王維等一干人在政治的逐角中敗下陣來;安史之亂的爆發,不僅僅衝擊了唐王朝的勢力,也改變了王維的命運。
王維沒能及時追隨出走的唐玄宗,為推脫為相對勢力做官,他吃啞藥、吃瀉藥,不斷折磨自己,拒絕了慕其才華的安祿山遞出的橄欖枝。
詩人的豁達大概也是在現有的時勢中練就而出的,也難怪能寫出「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樣的千古名句了。喝墨水小酒館裡一起喝墨水、賞詩:
送 別
下馬飲君酒, 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 白雲無盡時。
少年「為君飲」,老時「飲君酒」,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平復了心態,王維變外化為內修。
這首詩寫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請你下馬來喝一杯美酒,想問問朋友你要去往哪裡?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要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只管去吧我不會再追問,那裡正有綿延不盡的白雲,在天空中飄蕩。
這僅僅是描寫朋友的狀態嗎?不然,詩人更多的還是在描繪自己的心境,經歷半生仕途,這詩中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憧憬;既有自己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留有一絲無奈的情緒。「不得意」三個字可以說是全詩所有思緒的起因了,隱含對朋友的同情之心,蘊含自己對現實的憤激之情,這也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這些所有的答案都蘊含在了一杯酒裡。
王維這首《送別》用了禪法入詩,富於禪家的意味。禪宗師弟子問鬥機鋒,常常不說話,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傳達禪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將深邃意蘊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讓弟子自己去參悟。王維在這首詩歌創作中吸取了這種通過直覺、暗示、比喻、象徵來寄寓深層意蘊的方法。他在這首詩中,就將自己複雜的內心世界感受凝縮在「白雲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從而達到「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尋味無窮的藝術效果。酒本身無喜無悲,常常是被詩人賦予了綻放的生命。意氣風發時,和友人一起推杯換盞喝墨水;傾訴孤獨時,喝墨水酒是最好的陪伴。
王維在見識過官場的風雲變幻,嘗遍了生活的甘甜困苦之後,逐漸豁達通透起來,他找回了自己的初心,在山水中收穫感悟,成就了詩中有畫,畫裡藏詩,為文化歷史中貢獻了超然灑脫的印記,所以星座大家尊他為「詩佛」。
少年相遇,中年送別,老年隱居,這些都在他的詩中、畫中和酒中娓娓道來,小酌一杯,且行且珍惜。
歲月的沉澱,全在酒裡面了,杯中有王維的酸甜苦辣,更有他的百味人生。
他的一生歷武后、中宗、睿宗、玄宗、肅宗諸朝。宦海沉浮,終於40歲後,看淡一切。寄情山水、淡泊度曰、亦官亦隱。踏過生命之河,告別了虛無的繁華,屏蔽了煩擾的周圍,用一杯小酒慰藉心靈,追回內心最初的自己。「喝墨水」文化典故源於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有著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和廣泛的群眾文化基礎,千百年來詮釋著中華民族虛心好學、勤奮進取的民族精神。喝墨水喝出健康的態度、優雅的風度、文人的氣度!人生得意須盡歡,不忘每天進步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