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帕金森藥物作用更穩定持久?醫生:帕金森藥物總結都在這裡了

2020-12-26 愛護120

抗帕之路漫長且充滿挑戰,左旋多巴的出現是帕金森病治療的第一個裡程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人類充分發揮了智慧的力量,控制了帕金森在人體的肆虐。藥物治療目前仍然是帕金森病的首選治療方案,並貫穿整個治療過程。我們一起來聊聊抗帕金森藥物的策略吧。

為什麼會得帕金森呢?

知其然必須要知其所以然。

人的腦袋裡與運動相關的部位有很多個,其中一個部位是中腦,在中腦有一個外觀上看起來顏色比較深的區域,我們稱之為黑質,黑質區域富有一種能夠分泌多巴胺的多巴胺能細胞。

帕金森病就是因為各種病因引起中腦黑質部位的多巴胺能細胞數量減少,這樣分泌的多巴胺數量也減少了。正常腦內的多巴胺和腦內的另外一種遞質--乙醯膽鹼,在數量上處於一種的平衡狀態。帕金森病人體內的多巴胺分泌數量變少,導致多巴胺與乙醯膽鹼之間的數量平衡被破壞,從而誘發帕金森的發生,這是人體也會出現靜止性震顫、肢體僵硬、行動遲緩等症狀。

這時候醫生就會告訴您,如果您得了帕金森病。

一定要記住,藥不能停!

抗帕金森藥物都有哪些呢?

(1)開源——①左旋多巴複合製劑(美多巴、息寧)

俗話說得好,缺什麼補什麼。既然腦內的多巴胺減少了,那就只能補充外源性的多巴胺類藥物。這類藥物進入人體內可以補充多巴胺,達到維持體內多巴胺和乙醯膽鹼平衡的目的。

(2)節流——②MAO-B(司來吉蘭,雷殺吉蘭)、③COMT(珂丹)

然而,體內分泌或外源補充的多巴胺會被體內的這兩酶分解掉。為了減少多巴胺的代謝,我們可以用這2種酶的抑制劑來減少體內多巴胺的分解。而MAO-B和COMT兩類酶的抑制劑通過減少多巴胺的分解來延長多巴胺的作用時間,我們稱之為「節流策略」。

(3)另闢蹊徑——④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吡貝地爾、普拉克索,羅皮尼羅,羅替戈汀)

體內的多巴胺是怎麼起作用的呢?原來多巴胺是通過刺激突觸後膜的多巴胺受體而發揮作用的。

那如果當體內多巴胺數量不夠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找到一種直接刺激多巴胺受體的藥物來代替多巴胺起作用呢?正所謂天無絕人之路,多巴胺通過刺激受體產生作用,沒有多巴胺我們也一樣可以通過多巴胺受體刺激突觸後膜,也可以達到控制症狀的目的。

(4)再平衡——⑤抗膽鹼能(鹽酸苯海索)

既然多巴胺減少了,乙醯膽鹼就相對多了,那麼我們就壓一壓乙醯膽鹼的作用,利用抗膽鹼能藥物使得乙醯膽鹼減少以獲得新的弱的平衡。雖是下策,卻也能再次達到二者的平衡。

(5)鞭打瘦馬——⑥金剛烷胺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種藥物可以讓已經分泌出去的多巴胺被再次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維持遞質的平衡。

與帕共舞,享受精彩的人生,是醫生和患者共同的目標,在明確了不同藥物的機制後,應用於臨床實踐時,醫生還要遵循指南,同時兼顧個體化原則,合理進行處方。漫漫徵途中,需要的是醫患攜手,互相信任,相互交流,才能贏得抗戰先機,抵禦帕金森的侵襲。

專家介紹

沈嶽飛(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退行性疾病分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性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腦保健專業委員會委員,廣西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疾病學組組長,中國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湘雅)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疾病協同創新團隊專家,中國神經調控聯盟理事,廣西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慢病專家組組長。

目前研究方向帕金森與運動障礙性疾病。獲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一項,主持省級科研項目三項,參加國家級科研項目多項,發表論文80餘篇。

註:著作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帕金森病常用藥物,你都了解嗎?
    帕金森的藥物治療對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症狀起到關鍵作用。由於很多患者起初並不了解帕金森病本身,所以對是否用藥、用什麼藥、何時用藥也都不了解,甚至有一些病友錯誤的認為:藥物一旦吃上就依賴了,而且越吃越多,以後就沒辦法再控制疾病了,因此故意不用藥。
  • 這10類藥物會引起帕金森病
    筆者綜合文獻報導,總結可能導致藥源性帕金森症候群的藥物如下: 一、多巴受體拮抗劑 ▎吩噻嗪類抗精神病藥物 代表藥物奮乃靜、氟奮乃靜,其結構含哌嗪基和含氟元素(三氟丙嗪、三氟拉嗪),容易引起帕金森症候群
  • 照顧帕金森病人 蘋果居然比醫生靠譜
    當然,Chris Paul 所使用的系統要更先進一些,這也讓醫生能夠更精確了解到那些電子信號,這也會產生更少的副作用,而且從理論上來說,它還能減少能量的消耗,減少電池的更換,同時也能像心臟起搏器那樣,植入病人的胸腔。而該植入物通過藍牙技術連接到iPad 或iPod 上,也消除了在編程過程中的一些缺陷和尷尬。
  • 世界帕金森病日:手抖就是帕金森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記者俠克)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常見的手抖是否就是帕金森病?治療和康復,應注意哪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帕金森病是以運動和非運動症狀為特徵的中老年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狀表現為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 交大二附院張巧俊教授:五步訓練法抗擊帕金森
    抗帕金森病物應用是有技巧的,不同於降壓藥降糖藥這類穩定後就可以不變長期服用了,抗帕金森病藥物應用要根據病人年齡、症狀、病程給予不同藥物治療方案,藥物劑量從小劑量開始,根據用藥後變化逐漸加量,採取細水長流、滴定療法的方法。抗帕金森病藥物多是從不同機制發生作用的,所以選擇哪類藥物也會隨時根據病情逐漸添加。
  • 骨科醫生不幸患上帕金森 手術治癒後瞬間又蹦又跳
    孟醫生是一名骨科醫生,5年前,當時39歲的他被確診為帕金森病。隨著病情的進展,孟醫生出現了身體僵直、運動遲緩等症狀,最差的時候甚至要靠輪椅出行。但當醫生為他施腦深部電刺激手術治療成功後,這位身體僵硬很久的「帕友」仿佛一下子「活」起來了,禁不住在醫生面前又蹦又跳,讓人瞬間就能感受到他的喜悅之情!作為一名骨科醫生,孟醫生對自己的工作及生活要求很高。
  • 控制帕金森病的特效藥安坦,這三個服藥誤區你都知道嗎
    由於有時醫生沒向帕金森患者及家屬交待合用安坦的作用與目的,致使許多患者家屬對安坦產生諸多認識方面的誤區,造成服藥過程中顧此失彼或無所適從的困惑。多數病人一開始服用精神藥物就合併用安坦,隨著精神藥物劑量加大,精神症狀減輕或消失,病人睡眠改善或增多,帕金森病人家屬有時誤認為這是安坦的功勞,況且它還有一個與其他安眠藥相同「安」字。其實,這種睡眠增多,主要是精神藥物劑量加大使病情好轉,病人對藥物的耐受性低所致,加上安坦預防了錐體外系反應,故使病情相對穩定。有些自作聰明的家屬為了減少病人多眠,擅自停服安坦,結果出現藥物反應,病人焦慮不安,難於入眠。
  • 手抖就是帕金森嗎?
    如果只有手抖,但行動並沒有變慢,活動還是很靈活,那可能就不是帕金森病。另外帕金森病的手抖一般在安靜的狀態下出現,就是我們說的靜止性震顫,可能在你看電視的時候,家裡人發現你的手出現震顫,做隨意動作時減輕,精神緊張時加重,睡眠時消失。
  • 24條 帕金森病患者的居家護理注意事項【推薦收藏】
    如上述方法無效,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治療失眠的藥物。擔心安眠藥有成癮作用,選擇服用褪黑素也是不錯的方法,而且褪黑素有抗氧化保護腦細胞作用,帕金森病患者可以獲益。4.帕金森病患者說話不清該怎麼辦?①患者和他們的配偶患者及家屬最好能夠需要共同參與解決,首先解決焦慮和抑鬱問題,思想要放鬆,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應用抗抑鬱焦慮藥物;戒酒;選擇好過性生活的最佳時機(通常在運動症狀幹擾最小和藥物發揮效力的高峰期);應用複方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受體激動藥,不但能緩解帕金森病的常見症狀,而且可以改善性功能;還要注意非治療帕金森病藥物的相互作用的不良反應問題。
  • 長期焦慮和抑鬱會引發帕金森?關鍵還是早發現早治療!
    老年人如果了帕金森,這個體驗宛如生活在「地獄」般,肢體僵直,行動緩慢,起身、轉身行走需要他人協助,有的脊柱前屈、側彎,常常有陣發性的劇烈腹痛,面部表情減少,如同面具臉,就連聲音,可能都被扭曲。 除了病情本身的困擾,許多帕金森患者還深受抑鬱和焦慮的折磨,甚至有自殺傾向,所以及時發現帕金森患者的情緒改變,進行抗抑鬱治療尤為重要。
  • 帕金森病患者的飲食到底有哪些講究?
    帕金森病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見神經變性疾病。目前,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約500萬,預計到2030年患者將達900萬。在中國,65歲以上人口中約1.7%患有帕金森病,目前全國患病總人數已接近250萬,佔全世界一半。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帕金森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的第三大殺手。
  • 正確認識帕金森知「帕」不怕
    目前帕金森病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確,主要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接觸除草劑、殺蟲劑等)、年齡因素等密切相關。帕金森病不是一種原因導致的,而是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發病。    嗅覺喪失當心帕金森病非運動症狀    說起帕金森病,很多人會說,不就是手抖嗎?
  • 帕金森病的飲食調理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本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對於此病,醫學界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現有藥物只能緩解本病症狀,且副作用也較大。因此,掌握本病的飲食調理要點,加強自我防護,對延緩疾病進程,提高生存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搭配蛋白質。
  • 常常眼乾、視力下降,竟是帕金森病的「鍋」
    1、眼球運動困難某些患者會在移動眼睛或試圖快速移動時,感覺困難,尤其在注視快速移動的物體時,症狀更明顯。有時眼球會出現緩慢跳躍的移動,而不能夠平滑移動。這些對於患者的日常生活都會造成影響,如駕駛。如果患者發現自己眼球轉動感覺非常艱難,就一定要諮詢專科醫生。2、視物模糊視物模糊的症狀可能是因為眼球難移動造成的,也可能是帕金森治療藥物的副作用,特別是服用抗膽鹼能藥物。
  • 帕金森病人在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注意這三點,生活更健康
    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多發於老年人。在中醫裡,帕金森又被稱之為震顫、帕金森主要症狀為手抖、身體僵硬、行動徐緩等。特定的情況下發作頻繁,如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靜止時發作或者加重,很多患有帕金森的患者在飲酒後症狀消失或減輕、次日酒醒後加重。
  • 手抖藏著大秘密,不只是由於帕金森
    不光自己,家裡長輩老人手抖更明顯,端飯加菜時,手一直都在哆嗦!說起手抖,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因為手抖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幾乎每個人,在做某些動作時,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手抖,只是有些人沒察覺而已。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生理性震顫會表現加重,幅度更加明顯:(1)某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用來治療哮喘和其它呼吸疾病的藥物,治療神經或精神疾病的藥物;(2)興奮劑,如咖啡因和尼古丁;(3)焦慮、興奮、恐懼和其它較極端的情緒;(4)酒精或藥物戒斷;
  • 提高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質量,家屬可以這樣做!
    帕金森病從最開始、最典型的手抖症狀發病,到逐漸進展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會給帕金森患者本人以及家屬造成很大的傷害。但很多人對帕金森病「一知半解」,國內首份發布的帕金森病大眾調研報告顯示:超過70%的受訪者對帕金森疾病的認識僅停留在「手抖」,甚至對其還有許多誤解。
  • 世界帕金森病日 | 遠離顫抖,不要「帕」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老年人也會出現動作緩慢吃力的現象或者手總是忍不住顫抖沒辦法拿住筷子和勺子情緒有些不穩定說話音調時高時低但臉上總是毫無表情這個時候就要警惕是不是得了帕金森病了世界上近一半的帕金森病患者在中國,並且每年新發病例近10萬人。 但公眾對該病認識嚴重不足,認為顫動、走路不穩、動作慢和僵硬都是人老了以後的正常現象,造成帕金森病患者就診率很低。因此,了解帕金森病的相關信息,對帕金森病的早發現、早治療至關重要。帕金森病是啥?
  • 14歲少年竟得了「帕金森」?
    考慮到其年紀較小,常規治療方案因針對成人、存有一定的風險性,王剛醫生決定對小北採用「DIY」式個體化方案—中西醫結合療法,即口服青黴胺加靜脈二巰丙磺鈉(DMPS)加中藥肝豆湯加減聯合治療。在用藥劑量上,中西醫醫生、包括小兒科醫生都嚴格把關,為小北量身定做最佳用藥方案。「來上海之前我們是很忐忑的,怕和之前的醫院一樣,說我們來晚了!
  • 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對疾病的恐懼,小心帕金森病患者的情緒問題
    帕金森病是一種老年退行性疾病,確診帕金森病後,很多患者會對疾病產生恐懼的心理,再伴隨疾病本身的症狀,導致患者產生焦慮、失眠,抑鬱等表現。有些患者因為情緒導致的負面影響甚至超過疾病本身帶給患者的影響,而對疾病的羞恥感,緊張、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也容易導致帕金森病症狀加重。帕金森病屬於一種慢性進展性疾病,大多患者病情進展比較緩慢,雖然明顯會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但是不會致命。如果接受正規合理治療,大部分患者能夠保留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