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和中朝(蘇)聯軍經過長達3年的戰爭,雙方損失大量的人員和物資終於將戰線維持到38°一線,美軍已經明確認識到了中朝聯軍的實力和決心。美軍如果長期深陷亞洲戰場將會對美國一直以來以歐洲為中心的全球戰略,同時美國國內反戰情緒高漲。而我志願軍經過3年血戰死傷比較嚴重,而且中朝聯軍也充分見識到現代化戰爭的殘酷,深感技術上的差距,我國建國之初百廢待興,國內需要休養生息發展經濟。鑑於雙方都沒有進一步將「敵人」趕出朝鮮半島的實力,因此雙方均願意談判。
而一向以美軍馬首是瞻的李承晚卻認為大韓民國的軍隊經過戰爭的洗禮,裝備美軍制式裝備已經不比美軍差了。李承晚為了拉住美軍繼續在朝鮮戰場打下去,擅自強行扣押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2.7萬餘名(志願軍被俘人員50名),並大肆宣揚就算美國不打,大韓民國也會單獨繼續打下去。李承晚的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他決定推遲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救回被俘虜的志願軍。志願軍總指揮部決定在停戰協議籤字之前以金城以南地區的南朝鮮軍部隊為主要攻擊目標,發動一次戰役確保停戰的順利實施和條款的落實。
1953年7月13日深夜22時,在第20兵團司令楊勇的一聲令下,隸屬於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部隊的1100門火炮開始發出戰爭的怒吼。1100門火炮在長達28分鐘的炮火準備中就發射1900噸炮彈,韓國精銳防守的陣地在炮彈雨的洗禮下,地面工事被摧毀30%、障礙物80%~90%被清除。隨著炮火的延伸20兵團3個突擊集團在友軍的配合下向韓國首都師和第6、第8、第3師防守的25公裡陣地的正面發起攻堅。第五次戰役以後志願軍堅定地貫徹了中央部署積小勝為大勝,從未大規模的主動出擊。志願軍這支被籠子束縛了2年後終於開始虎嘯山林了。在強大炮火支援下,步兵如同猛虎下山一樣在1小時裡便全部突破南朝鮮軍前沿陣地。
楊勇秘書84歲的王紹華回憶:把南朝鮮師部一打,敵人立馬就亂了陣腳,敵人一傢伙就潰敗了。在這次金城戰役中,李承晚成為了孤家寡人,之前囂張跋扈的一意孤行讓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做好了冷眼看他在志願軍炮火裡的表演。盟友們誰也不願意伸出把手拉他一把,在一旁作壁上觀的美第8集團軍在其戰史上是這樣描述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大量炮火在頭上呼嘯,在呼嘯聲中他們(志願軍)前僕後繼攻擊這個地區的大韓民國防線。在共軍的猛攻之下,前哨陣地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接一個的被打垮。
志願軍出其不意的攻擊讓大韓民國精銳部隊徹底懵圈了。在韓軍防守的兩年時間裡志願軍都是小打小鬧,基本上都是一個班或者一個排的戰鬥,這次突然大規模的出擊讓韓軍高層徹底傻眼了。此次戰役就是著名的金城反擊戰,志願軍給了瘋狂叫囂的李承晚一個響亮的耳光,韓軍精銳的士氣徹底打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