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天然礦泉水的代表百歲山和天然水的代表農夫山泉在終端小店上演了一出「瓶裝水戰」,天然礦泉水和天然水誰更勝一籌?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記者牛春安) 近日,天然礦泉水的代表百歲山和天然水的代表農夫山泉在終端小店上演了一出「神仙打架」。小店中,農夫山泉堆頭赫然標註「農夫山泉是天然水,不是純淨水」,很明顯,這有針對性的語言似乎直指其競爭對手怡寶、景田為代表的飲用純淨水。
某品牌飲水產品
景田旗下號稱「水中貴族」的百歲山礦泉水自然不甘示弱,就在農夫山泉旁打出標語回懟:「百歲山是天然礦泉水,不是『天然水』」。直接指出農夫山泉不是高端的天然礦泉水,是低端的天然水,方寸小店間,兩大行業巨頭的對壘已經火藥味十足。
這看似滑稽的堆頭之戰背後,實際上是瓶裝飲用水行業關於水品種問題經年不休的明爭暗鬥,而這場戰爭其實早在上世紀就已經開始上演。
1997年,農夫山泉橫空出世,為了快速在行業內站穩腳跟,農夫山泉對標當時的飲用水行業巨頭純淨水代表怡寶、娃哈哈,推出天然水概念,在央視投放植物實驗廣告。
實驗以水仙花在純淨水和天然水的生長狀況為廣告內容,40天後,純淨水中的花根須質量不到5g,天然水中的根須重量超過12g。而後,廣告結尾頁表述「農夫山泉是含礦物質的水」。
農夫山泉的一則廣告在行業裡掀起巨浪,關於純淨水、天然水、礦物質水和礦泉水的討論成為了行業的熱門話題。與此同時,農夫山泉更是通過在央視鋪天蓋地的廣告投放而一舉成名,從而重構了整個瓶裝飲用水市場版圖。
此後的幾年,農夫山泉在行業裡所向披靡,一度佔據瓶裝飲用水行業「老大」的位置。然而,發生在2013年的「標準門」事件則讓農夫山泉陷入了水質備受行業內外質疑的漩渦之中。
最終,農夫山泉不得不宣布:放棄北京桶裝水市場。如今,農夫山泉也已經成功上市,失去的市場份額也漸漸奪回。
今年9月8日,農夫山泉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但隨著消費者對健康認知的提升,人們對於飲用水的選擇越來越慎重,其水源的優質程度也被越多人懷疑。
實際上所謂的天然水和天然礦泉水的概念是有本質上區別的。天然水是經過最小限度處理的自然水,或者是地下形成的泉水、自流井水等,非市政系統或公共用水系統引出的。
在經過處理之後,去除了水中的有害物質,另外保留了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和礦物質,是符合人體營養生理功能需求的「健康水」。
天然水對礦物質含量並沒有嚴格的規定,這類水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但含量低於礦泉水,達不到礦泉水的國家標準規定的指標,而且其中有些礦物質含量也不穩定,因此稱不上是礦泉水。
與此不同的是,天然礦泉水對於礦物質含量有嚴格的國家標準。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飲用天然礦泉水新標準GB8537-2018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中明確定義:從地下深處自然湧出的或經鑽井採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區域未受汙染並採取預防措施避免汙染的水;在通常情況下,其化學成分、流量、水溫等動態指標在天然周期波動範圍內相對穩定。
「國標」確定了達到礦泉水標準的界限指標,如鋰、鍶、鋅、溴化物、碘化物,偏矽酸、硒、游離二氧化碳以及溶解性總固體。其中必須有一項(或一項以上)指標符合上述成份,即可稱為天然礦泉水。
據悉,瓶裝水行業通過幾年劇烈的市場競爭,至今似乎趨於平靜。從激烈的競爭中,明顯提高了消費者意識和飲水的科學知識。
其實,我國瓶裝飲用水的生產歷史,已有70多年。我國礦泉水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其發展速度令西方同業者感到震驚。2013~2018年我國瓶裝水銷售規模逐年增長,由2013年1069.2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1830.9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1.8%。2019年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
近些年礦物質水逐漸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礦物質水其實10多年前就已出現,是繼純浄水之後的革新性產品,當時與天然山泉水一同被列為其它水飲料。
在中國市場上,自2003年康師傅礦物質水面世以來,各個品牌的礦物質水也蜂擁出現。從2008年12月1日起,礦物質水就正式成為我國包裝飲用水分類下的六大水種之一。
近些年來礦物質水的銷售增長迅猛,超越其它所有飲用水品類,礦物質水正在迎來一個發展的盛世。
所以,農夫山泉和百歲山的這場終端PK實際上並非品牌之爭,而是水的品類之爭,而背後則是飲用水行業的水源地之爭。
飲用水水源等級圖
有專家認為,企業之間的競爭固然有其各自遵循的商業法則,但是在複雜的競爭環境下,企業依舊應該恪守行業的道德準則。
與此同時,作為消費者,也應該及時和廣泛的了解有關知識,在充分了解行業的情況下,作出適合自己的消費選擇。
縱觀中國的飲用水行業,看似方寸之爭,實則關乎體大,望企業以誠信為本,為消費者提供一杯健康、純淨的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