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834年前,南宋詩人陸遊寫下了這首《臨安春雨初霽》,感慨「世味」之「薄」。
8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也在感嘆「傳統節日味」之「淡」。
今天推薦餘世存的《節日之書》,第十五屆「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這是目前國內第一本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知識讀本。
通過大量的歷史故事、風俗禮節,為幫助我們溫習每一個節日從行動到儀式,從儀式到情感,體察中國傳統文化生成的規律,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
作者在《節日之書》的序中寫道:我們認為一年的起點是必然的,天經地義的;但事實上的時間起點更多的是偶然的,人為安排的。
《節日之書》對15個節令依次講述,從春節、元宵,到春分、社日、寒食,再到清明、端午,慢慢就到夏至、七夕,當中元節與中秋兩個關鍵節日一過完,重陽、臘八應節而至,最後年關、過年。
其中加入了不少詩詞歌斌,引經據典的同時增加了《節日之書》的內涵,讓傳統的中國節日更獨具「中國味」。
就像食元宵是年勞作前的歡聚,春分讓萬物情慾萌動;寒食與清明節的哀思,無論是從尊崇還是感恩,都在增加著我們對生死的意義;插柳條、食青團,本真的生活當中需要我們細心與之對話,慢慢地,我們浮燥的心也能平靜下來;關於中元節,我們面對生死,為生命留下了一方餘地。
傳統節日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據著重要位置,是中國人的人情紐帶,愛情和親情,生離和死別,不同的節日中包含著不同的生活情緒。但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節日的文化味淡了,因此找回我們的傳統節日,重新認識傳統節日,這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節日之書》有個副標題「餘世存說中國傳統節日」,整部書就像是一本中國人的生活簡史。書中從歷史故事、思想傳承、風俗禮節、生活方式等方面,將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精髓進行全方位講述,以學者的思想高度和文化深度將中國傳統節日進行完美解讀,並配以著名畫家老樹畫畫專門繪製節日插圖,精心呈現中國傳統節日之美,既好看耐看,又可學到安頓身心的日用之道。(文/秀彥)